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一个上海中产眼中的楼市真相
相关主题
中国人非常无私美国财富增加了从2007到2013底但是增的是富人
中国的房价很稳定美国比中国过得好的是最底层的人和最富有的人
浅谈美国的弱者福利政策 (转载)我觉得一些左派想问题只考虑手段与目的,从未客观地评估过结果
阶级斗争的最后结果只能是:中产VS穷人感觉中产阶级支持的一般都当不上美国总统
我认为允许富人移民和旅游欧美,其实是白兔默许的美国是穷人的天堂中产的地狱,中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南都欠薪这事可以这么解我发明一个理论,来解释贫富差距
中国社会三足鼎立啊。想做中国中产,就必须拿命换钱
不错的纪录片, 揭露了美国的问题症结所在,虽然有点偏左个人觉得家庭资产5000万人刀以上的推娃读书已经没有意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程话题: 房子话题: 富人话题: 楼市话题: 上海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2
发帖数: 632
1
一个上海中产眼中的楼市真相
中产阶级拼命挣钱的真相,居然是为他人做嫁衣。
大程,是我接触的第一个炒股高手,2015年5月他刚刚换了第三套房子,在上海金桥,
学区房,现在市值1500万,算是典型的中产阶级。
见面地点约在上海时代广场六楼的一间咖啡厅,作为初入职场者,没有金融相关背景,
和专业人士聊“专业”,我有些忐忑,尽管他自嘲自己是小“散户”、“野路子”。
见了面,还没来得及寒暄,大程便问我,有没有炒过股,懂不懂楼市,有没有系统学习
过财经?
很不好意思,我的答案全部是NO。
庆幸的是,这没有影响我们接下来的交流。大程用自己经历的几个事件,赤裸裸地向我
撕开了股市和楼市的面纱;而我,也第一次体味到原以为只会出现在政治学教科书上的
两个词,一个叫社会,一个叫阶层。

先说说大程吧。
南方人,家庭背景普通。1996年,从小城考入了上海知名985高校,物流专业。毕业后
,先去深圳工作两年,随后回到上海,月薪5000左右。太太从事工程设计,俩人03年在
上海买了第一套房子,在杨浦区。
那个时候房价远没有现在这么吓人,6800左右一平,70平大小,花了50多万,如今那个
地段的房子已经单价6万,翻了近乎十倍。首付百分之三十,剩下的月供,彼时大程身
上只有一万的积蓄,他笑言,男生花的多存不住钱。还好女朋友的公司当时可以免息借
贷十万,加上她工作几年的收入,勉强付了首付。
此时的上海,听起来还蛮温暖。尽管还有些艰难,但背上壳,还可以往前行。
刚开始对买房有些抵触情绪的大程,没想到,这是他和资本市场结缘的开始。

04年大程结婚。考虑到孩子要出生,06年年底他就考虑换第二套房。因为经济还有些紧
张,选择了二手房,贷款买的。
在他的判断中,房价还会长,第一套房子没有着急卖出。巧合的是,他们在08年的次贷
危机前“成功逃顶”,经过几年对资本市场的研究,他觉得,到了“涨不动”的时候了
,在危机爆发之前,小房子卖掉了。
120万,还清了之前的贷款,他告诉我,这时候他已经没有经济压力了。
换房的钱除了贷款,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投资。
大程是个股民,在我看来称得上“专家”了。对资本市场的着迷,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很
大,在大程嘴里,用“神奇”形容了这个人,叫A吧。
A很有钱,早年投资楼市,积累了很大一笔财富,有钱到什么地步?曾在上海积累三十
套房产,那么有钱还努力炒股,对大程的刺激蛮大的。次贷危机让大程深刻地认识到,
房价不会永远涨,但股市还有机会。以前只看体育频道的他,后来只看财经频道。
听着他的故事,我似乎还能看到生活在这个被称作“魔都”的城市的未来。

大程是个蛮“中庸”的投资者,不用高杠杆。
刚开始入市,投几十万,也会亏。慢慢摸索下来,到12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投
资体系”,熊市找最确定的东西、最靠谱的主题;牛市,所有行业都会涨,投最热门的
。得益于自己长时间的参悟,命中率很高,迪士尼概念股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随后三年在股市的业绩都很好,基本上可以达到投十赢八。2014年,进入牛市。2015年
,似乎所有人都在赚。在手持股票到达4500点的时候,他觉得已经很高了,果断出手清
仓,因为孩子大了,想再换个房子。在震动整个中国的股灾出现前,他出来了,尽管不
是最高点,少赚了200万,看得出来,他没有纠结。
15年五月份,他换了第三套房子,仍旧是学区房。房款主要来自卖第二套房子的收入,
660万,加上自己投资理财的积蓄,1070万购买了现在所住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1500
万。
他有点唏嘘,要是“先买后卖”就好了,因为他出手的第二套房子现在也已经涨到950
万了,如果先贷款买第三套房子,过几个月再卖第二套,这样基本上等于以房换房,就
不需用另添房款。但他说这只是如果,不符合自己性格。
短短的六个月,居然涨了300万!
我感觉我掌握到的并不“丰满”的经济学理论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这居然是真的,是
我亲耳听到的,亲耳听到涉足楼市的当事人亲口所说。
平生第一次理解“房市疯了”这四个字。
四万一平、八万一平甚至十几万一平,我想到了不时被新闻刷新的“数字记录”,我不
知道有没有几十万一平,也害怕搜索出来这样的数据。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里,普通的工薪阶层靠工资买房似乎成了一种奢望,因为工
资永远跑不赢房价,除非夫妻两人靠着父辈积蓄或者工作在很稀缺、尖端的行业。可这
样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有点失落。大程又开始跟我讲一个典型的楼市食物链。
为了理清这几个人的关系,我同样给他们编码。
大勇是大程的朋友,他是这个楼市食物链的其中一环。最下家是一个毕业没多久的年轻
白领丙,买了乙的房子作为婚房,花了400万(父母筹的250万+贷款150万)。
乙卖房后买了大勇的600万房子(400万的卖房钱+贷款200万)。
大勇买了富人甲1050万的房子,贷款750万(其中300万用于投资)。
富人甲卖房套现,带着1050万移民澳洲。
这个链条就是,丙买了乙的,乙买了大勇的,大勇买了富人甲的,富人甲卖房后移民国
外。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链条,我在心里暗笑:有点像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嘛!无知者无畏,但
没想到,居然真的被我一语成谶。
不少房地产专家已经解读过,这一轮房市的繁荣,最主要的购房主体不是富人阶层,而
是中产阶级。那么富人去哪里了?
没错儿,要么移民要么转移资产到海外。随即,大程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个购房链条中
受益最大的是谁?没等我回答,他已经告诉我是那个移民去澳洲的富人甲了。
他是怎么受益的?400万、600万以及1050万。接连的三次购买行为创造了近2000万的大
蛋糕(交易额),但这两千万并没有对GDP的增长做出什么贡献,除了百分之十的税收
和百分之一的中介费之外。
国家多印了1000多万的钞票,分别借给了大勇750万、乙200万、丙150万,他们一起付
给了富人甲,这三人换了一个好的住宿环境,代价是继续努力工作,然后还债。
这轮购买行为的本质是,中产阶级拼命挣钱,表面看上去是为自己打工,改善生活,而
结果竟然是为他人做嫁衣——帮助富人阶层成功地把1000多万的资产转移到资本主义国
家去。
写到这里,手指有点无力。
没有爹可以拼,没有财富可以继承,多数的年轻人选择依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改变、
前行,即使速度像蜗牛一样。奈何这些最普通的小老百姓变成了房地产市场里陪跑的“
小李子”,然而,小李子20多年陪跑终究还是拿到了小金人,可大家的小金人呢?或许
起点稍微高一点的人还能看到渺茫的光亮,残酷的是更多的人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大程,他还告诉了我,富人甲在上海还有一套房产,出租。
拿着一千多万在澳洲完全可以过着钓鱼、种菜的舒服日子,并且,国内还有人每个月定
期的为他们打工,送上不菲的固定收入。最顶层是没有太大风险的,房子卖多少,他们
的决定权更大,我对阶层这个概念有了具象的了解,尽管了解的过程有些残酷。
说完了富人甲。想说说大勇。
他贷款了700多万,他觉得房价还会涨。这个预期如果实现的话,那么他这次的投资不
会赔。万一,我是假设,房价有一天绷不住了,破了,跌了,那么大勇就是最倒霉的那
个,因为房子贬值,而他700多万的债务不会变。
同样的处境也适合乙,不过,他只贷款200万,风险相对小一点。
房价要是不跌反涨呢?
像丙那样的年轻人,依靠父母付了首付,还150万的贷款,还30年,似乎还可以供。但
一线城市那么多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呢?他们的家庭背景可能比不上丙,父母帮不上忙,
房价无限的涨下去,到达他们承受的底线,出现的结果将会是,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索
性放弃买房念头,相应地,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大大下降。更坏的结果是,光脚的不怕
穿鞋的,不免会发生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恐惧往往来自于,你知道的太多了?
我不禁打了个冷战,房子原来不只是生存问题,也是尊严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即便我
们经常对“丈母娘房地产”群起而攻之,但无法隐蔽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国人内心的“面
子”问题,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方可立于世。

这段时间,各方人士纷纷把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东京的楼市泡沫拿来类比今天的北上广
深。当年的日本楼市疯狂到何种地步?
有一种简单粗暴的计算,如果一夜之间把东京所有的房子卖掉,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后
来崩盘,日本的经济受到重创,后遗症恐怕到今天都还没有消失。所以,有人说,现在
的涨势,该看空房市,因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早晚有一天会像日本那样崩盘,到那时,民
不聊生。
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也有机构做过统计,结论是,目前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所有的房
子全卖掉也才买到半个美国,还没有到日本东京那种“失控”的地步。
是的,大程又给了我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的朋友小双,一个看空房市、判定房价必跌
的人。
小双在国企上班,夫妻俩住着一室一厅的房子。去年,他坚定地认为上海的房价会跌,
350万卖了。当时市场上百分之六收益的理财产品到处都是,把钱投资理财,一年能有
20多万的收入。小双一家没有立刻买新房,住进了月租8000的房子,他的如意算盘是,
一年除了房租,还能有10多万剩余出去玩儿。
然而,现实却给他当头棒喝,他,失算了。
就在他卖房后的不久,房价开始速涨,他原来的房子已经卖到550万!雪上加霜的是,
市场上百分之六的理财产品难觅其踪,勉强能找到百分之三的产品,原来一年20多万的
收益瞬间缩水一半。同时,他住的房子的月租也随着房市水涨船高,他的收益几乎支撑
不了他的房租。
一个判断的不同,从物质上看,他离原来的中产生活越来越远了。
我懵了。
彷佛能体会到自己点点滴滴攒积起的财富像沙漏一样慢慢的流逝,它就发生在你眼前,
近在咫尺,想抓,抓不到。但我知道,小双不是这个城市中孤独的一个。十多年的打拼
,可能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残忍的是,你不知道这种“不合理”的变数是什么时
候到来,你只能赌,赢了,你就出来;输了,东山再起日?愁空少年头。

大程算是幸运的,至少在这轮的阶层洗牌中,他没有被洪流冲下。安全就是最好的收益
,理智的大程还告诉我,几年前,他还敢大胆的估测房市,可如今,他有点看不清了。
对于我这个未来房子的潜在购买者,他还是给了我善意的提示,刚性需求,一线城市还
是早买比较好,努努力吧。这条忠告何时才能派上用场呢?我也有点看不清了。
如果现在你有300万,会如何投资分配?采访结束,我给大程出了个难题,我知道他是
比较理智的投资者,原则是不借钱投资。
会换三分之一的美元,为了抵御政策性风险,这是大程给我的第一个答案。万一人民币
贬值,美元还是比较安全的,未来孩子若是出国,也比较方便。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投10万块的保险,尤其是重疾险、意外险。
买50万的黄金。剩下的150万,炒股。大程喜欢炒股,在他看来,是科学也是艺术。

大程同时给了我很多过来人的指导。他说,自己做投资这么多年,悟明白一个道理,金
融是最容易让你看明白社会的。人生一遭,能够看明白真的很不容易。
明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很焦虑,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人们没有安全感。这个不会因
为阶层的不同而不同,富人也有忧虑,人民币贬值,影响最大的是他们,越多的财富聚
集,那么缩水的损失越大。可是他们比普通百姓好过得多,可以轻松地把资产转移海外
,离开,逍遥。同时,阶层上升通道愈加狭窄地今天,富人一直是富人,在食物链的最
顶端,可以轻松地“控制”着下层阶级,肆意地制造着“群嗨”,而在底层的人,除了
被迫接受,他们别无选择。
明白无论做楼市还是股市,最难的不是科学理论,而是人性。无数个历史证明,群众性
泡沫有多可怕,你会看到一种欲望地蔓延,肆无忌惮地占据着人心;你会看到人性丑恶
和贪婪的一面,以及周而复始的悲剧。这一切,能被看透,却无法被阻止。
明白十几年教育教给你的理论,和你看到的世界竟然不同。勤劳未必致富,投机却可发
家。辛辛苦苦工作十年,还不如一套房子挣得多。如果公平难以保证,谁还会救赎这个
社会?如果年轻人对未来丧失了希望,谁还来捍卫这些原则?
看我有点“吃不消”,大程安慰我,年轻人还是应该乐观点。这个道理,我知道。然而
,比给自己灌鸡汤更重要的是,我想让更多的人看明白。
出了时代广场,雨还在下,蛮大。我给上司发了个短信,雨大,不回公司,回家写稿。
其实,我的鞋湿透了,一种令人法克的凉意袭满全身。
可是,还是有希望的对吧?
敲下最后一个字,我冷静了。凌晨三点四十五分,窗外雨还在下,可是,我不相信会一
直下。
F*****d
发帖数: 2848
2
15年在上海买个房现在翻番了
w********2
发帖数: 632
3
这轮购买行为的本质是,中产阶级拼命挣钱,表面看上去是为自己打工,改善生活,而
结果竟然是为他人做嫁衣——帮助富人阶层成功地把1000多万的资产转移到资本主义国
家去。
w***b
发帖数: 535
4
上海没落是事实,但像楼主这样整天黑上海,我觉得也很可笑,毕竟上海曾经阔过辉煌
过,武汉是从没阔过也没辉煌过。
w********2
发帖数: 632
5
你不懂历史不怪你,自己去补课吧。

【在 w***b 的大作中提到】
: 上海没落是事实,但像楼主这样整天黑上海,我觉得也很可笑,毕竟上海曾经阔过辉煌
: 过,武汉是从没阔过也没辉煌过。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个人觉得家庭资产5000万人刀以上的推娃读书已经没有意义我认为允许富人移民和旅游欧美,其实是白兔默许的
现在国内的穷人、中产、富人都想到美国南都欠薪这事可以这么解
国内富人移民国外的目的是逃税和享受福利。中国社会三足鼎立啊。
中产阶级的定义不错的纪录片, 揭露了美国的问题症结所在,虽然有点偏左
中国人非常无私美国财富增加了从2007到2013底但是增的是富人
中国的房价很稳定美国比中国过得好的是最底层的人和最富有的人
浅谈美国的弱者福利政策 (转载)我觉得一些左派想问题只考虑手段与目的,从未客观地评估过结果
阶级斗争的最后结果只能是:中产VS穷人感觉中产阶级支持的一般都当不上美国总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程话题: 房子话题: 富人话题: 楼市话题: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