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0 发帖数: 6201 | 1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e4b67c35fd1da58cad6d1dd
文|凯风
意外冲击的到来,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许多东西,都不是想象的那么坚固。
这场疫情,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所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检验,更让所有
国民开始重新思考健康与财富的关系。
疫情终会过去,中国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01
不再疯狂负债,现金流第一重要
这是一场关于现金流的社会大考。
疫情当前,我们突然发现,许多所谓的大企业原来是如此不堪一击,如多人的“家底”
原来撑不过两三个月,许多有房一族迅速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
过去20多年,我们习惯了疯狂加杠杆。
拼命负债,拼命借贷,拼命凑齐六个钱包、借上20年30年的按揭贷款去买房,那些越是
激进的、越是疯狂的,越是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的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的19%已经攀升到2019年的60%以上。
换句话说,2008年,全体国民的总负债还只有GDP的19%,如今已经高达GDP的60%,而近
几年居民新增净储蓄为负。
要知道,2008年中国的GDP还只有32万亿,如今已经攀升到100万亿,居民总债务从当初
的6万多亿,跃升到如今的50多万亿。
对于许多人来说,每个月的房贷已经占了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加上消费贷、经营贷,
只要一两个月“断粮”,恐怕就无法支撑下去。
要知道,在经济上升时期,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加杆杆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贷款能贷多长就多长,这是理性的体现。
然而,当经济从上行进行新常态,当不确定性越来越强,意外事件冲击越来越频仍的背
景下,加杠杆式的豪赌早已不合时宜,现金流已经变得第一重要。
02
城市治理能力、医疗实力,比GDP更重要
以前,我们衡量一个城市的实力,基本都是以GDP论英雄。
无论是“一线城市”之争,还是一些机构炮制出的“新一线城市”的概念,都是在玩
GDP的概念。
在疫情面前,这些概念是那么不堪一击。
在《疫情重塑城市竞争力》一文中,凯风君说过一个观点:一定要去“医疗发达”且“
法治文明”的城市。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医疗发达的城市,能让你在陷入困厄时获得更多救治的可能。我
们不难看到,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城市,在疫情冲击面前是多么的无助。
然而,医疗发达不是一切。
纵然如武汉这样的医疗强市,无论是床位数、医生数还是三甲医院数,都堪称中部第一
,但也很难应付疫情扩散之后的医疗资源大挤兑。
再强的医疗资源在已经失控的局面上都无济于事。所以,法治文明,或者说治理能力,
就成为关键。
一个法治相对发达的城市,一个拥有强大治理能力的地方,才能真正让你避免陷入困厄
之中。
03
人们会加速奔向大城市
很多人说,这次疫情过后,必须反思大城市化的发展思路,中小城市可能会成为许多人
新的选择。
这种说法潜藏的逻辑是:武汉疫情扩散,是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果不是发生在千万
级人口的超级大都市,这场疫情不会有这么严重,成本也不会如此高昂。
这句话对了一半,疫情发生在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自然比只有几千人上万人的小镇更
加严重,封城带来的社会成本更为高昂。
但这种说法却有意无意忽视了问题背后的真实根源:这是大城市带来的问题?还是治理
失范、应对混乱的问题?
相反,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人们会加速奔向大城市。
且不说大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规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而存在,在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
面前,我们也不会轻易改变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思路。
即便抛开中小城市天然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圈子文化突出、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生活
不够多样化等天然短板,中小城市也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好选择。
一些中小城市,不仅三甲医院匮乏、医务人员匮乏,连舆论关注和应急能力都匮乏。留
守在大城市,或者去了别的大城市,至少都还有希望。
那么,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是否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要明白,任何加大建设都是有前提的:是否有足够的人口支撑,是否有足够的财政支持
,是否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大城市为什么地铁密布、医院林立?
这背后并不是单纯的发展模式的问题,是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只有规
模才是经济的,只有大量人口才能摊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只有足够充分多元的产业
,才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就理想还是现实,大城市仍旧是许多人的选择。
04
养老教育医疗,不能再是“三驾马车”
这次疫情,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养老、教育、医疗的地位。
过去一段时间,许多人将养老、教育、医疗,当成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认为随着
老龄化、中产社会、健康中国等趋势的到来,这三个领域的刚性需求必将大规模爆发,
从而成为拉动经济的新支柱。
还有好事者认为,养老、教育、医疗,将会是房地产之后新的支柱产业。
为此,一些地方把养老推给了社会,将教育、医疗投向了产业化、资本化的怀抱,不仅
让“三驾马车”成了三座大山,而且忽视了自己的根本责任。
这场疫情,让人们明白,医疗是基础责任中的基础责任,政府必须兜底,不能简单让渡
于社会和资本。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财政支出1.57万亿,占财政支出的7%左右,占当年全国GDP
的比重为1.7%。
因此,无论加强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还是补足地方层面的医疗资源建设
短板,抑或继续扩大医疗领域的财政支出、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都是当务之急。
05
买房务必更加谨慎
这场疫情,不仅让人意识到城市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家的重要性。
家,绝不等于简单的房子,而是由地段、环境乃至小区治理相匹配的一套体系。
这场疫情,让许多中小开发商的现金流危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许多偏远“三无”小
区(无地铁、无商场、无医疗配套)的问题显现出来,更将许多小区的治理短板彻底暴
露出来。
意外冲击面前,那些没有足够现金流的中小开发商,以及那些高负债高杠杆的大型开发
商,烂尾风险急速上升。
偏远小区,且不说升值空间,没有公共配套,就没有一切。周边没有一家三甲医院,没
有一个大商场,在全面管控面前,只剩下穷于应付的局面。
而小区治理更重要,有没有业委会,物业是否形同虚设,是否只是收钱的工具,是不是
僭越业主成了所谓的“管理者”,这次疫情相当于试金石。
所以,一如《2020年开始,千万不要乱买房子》所说的,买房务必更加谨慎。
无论是基于现金流的需要,还是基于长远投资的需要,抑或基于居住安全的需要,也不
是每一个地方、每一类房子、每一个开发商都值得买。
06
生活会被改变多少?
这场疫情,短暂地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生命无常,健康第一。这句平时许多人不屑一顾的心灵鸡汤,在现实面前变得无比坚挺
。对身体和健康的“投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善待同胞,善待邻里。今天遭遇意外的是武汉人和湖北人,明天可能就是包括你我在内
的所有人。善待同胞,就是善待自己。
意外冲击频仍,必须未雨绸缪。这几年,黑天鹅事件高发,许多过去以为不会再发生的
事情突然就发生了,许多现在以为不会到来的事情突然就来了。
我们不仅要有身体上的免疫力,也要有现金流上的免疫力,更要有思想上的免疫力。 | g********0 发帖数: 6201 | | g********0 发帖数: 6201 | 3 似曾相识的掏空游戏正在全球上演。。。。
Xian Chen
2 years ago
这电影简介做得真好,故事的三条主线:马克-鲍姆,贝里博士和棕地基金创始人都被
很好得诠释和讲解。作为一个金融工作者,大空头我看了不下三遍。在影评基础上,略
加一些我的拙见,希望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大空头》一片最后非常深刻指出
,这灾难性的泡沫形成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政府、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大富豪和房地产
商都过着纸醉金迷,鼠目寸光的生活,他们没有一个从全局角度审视问题的存在,没有
一方关心和警惕泡沫引发的长远危机,每一方都只顾自己眼前利益,活在当下,甚至有
意无意地对问题漠视和回避,所以鲍姆一针见血指出: It is a completely
fraudulent system.(这构成了彻头彻尾的欺诈体系)。而更可悲的是,危机一旦爆发
,所有制造和纵容危机产生的利益各方却因为其所拥有的权势和相互勾结,最终没有在
危机中遭受惩罚,甚至将多数损失转移给了不明真相的平民。而通过审视全局并具备长
远眼光的金融家们,通过做空获得利润的同时都不得不悲叹,他们看似成功,但与先前
制造、纵容危机产生的各派相比,他们的收益真的是九牛一毛,不足挂齿。
【在 g********0 的大作中提到】 : 大空头 : 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Stock/37782401.html
| S**********8 发帖数: 1 | 4 扯弹, NM第一条就错, 涨价去库存, 全民抄房, 至今丝毫未减, 而且TG现在马上又在酝
酿新一轮涨价去库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