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u 发帖数: 1 | 1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近几年的国产剧越来越魔幻,且不说输出质量,普通人的普通生
活已经不配出现在国产剧的题材里了。
那些年的贫嘴张大民、闲人马大姐、我爱我家和家有儿女们,早已消失在观众渴望猎奇
的视线里。
取而代之的不是飘在天上的城市童话,就是讨好女观众的玛丽苏杰克苏,或者像最近的
《三十而已》一样,爽;但也无时不刻制造出一种阶级焦虑,人和人的关系、人与自我
的关系在城市生活的变迁里,越来越紧张和脆弱。
我看《三十而已》最大的感受是:
嗯,价值观是歪的——没毛病,很真实;
以及,国产剧里终于出现不为爽而爽不为苦而苦的脸谱化人物了,这里的女性角色终于
在敢于面欲望和屎尿屁的时候,拿出层次感和力量感了。
这一点也很真实,很好。
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政治正确,没有非黑即白,没有以牙还牙的爽,没有今天努力明天
就一定收获的道理,更没有今天赚10万,努努力明天就能20万的直线上升。
而这部剧里,到处充斥着这样一种逻辑:只要敢搏敢拼敢撬动杠杆,就能卯足劲把孩子
送进精英幼儿园开启精英阶层的教育,只要踮起脚尖冲进富太太圈就能从这里获取阶级
跃迁的号码牌。然后渣男老公一扔,土豪贵妇圈一甩,左手闺蜜右手事业,实现女性自
我价值的升华,开启华丽后半生。
当然剧还没播完,但制造出来的阶级焦虑的确有内味了。
整部剧最让我感动和欣赏的部分竟然是每集最后的闪回彩蛋,早点摊的一家蜗居在漏雨
的小房子,起早贪黑,但其乐融融,偶尔还得帮助那些同样奔波于城市小道里的外卖小
哥。大都市是什么,寄身魔都的小弄堂里,那些名牌和名流对他们太有距离感了,生活
就是朴实的饭香,还有一些细小的快乐。
这个设置是我认为剧里最有意义的,悬浮的富太太圈层、拧巴紧张的中产阶级、想靠一
段婚姻改写阶级命运的奢侈品柜员。。。其实绝大多数的人,仅仅只是在为今天奔波。
阶级跃迁,到底是可笑还是正能量?
之前朋友推荐的一个女性社群,有一天我看了创始人的微博里看到一个演讲通知,题目
是:XX姐教你如何阶级跃迁,实现人生价值。
我默默取关。
总有人跟我们说,混圈子有用,混圈子能拿到资源,认识大佬。。。。。。
梦想可以有;但生活,真的不是电视剧。
社会主义国家里,“阶级”这个概念不太友好。但人类社会没到共产的那一天,阶级就
永远存在。
英国社会学家H·R·托尼的《平等》一书里说:“等级”这个词很容易引发不快的联想
,并且伴随着嫉妒、偏见、精神妄想等症状”。
这么一想,是不是很能解释为什么所有引发阶级焦虑的事件都容易引发民众讨论度和极
端的群体情绪。就像前几天北京SKP里不让外卖员进出一样,你的观点就是你的阶级立
场,人人都在为自己发声。
事实上,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恰恰会暴露自己对于社会等级的敏感。
“越是感到烦躁和愤怒,有说明等级存在的真实和残酷,如果谁容易变得非常焦虑,这
种倾向暗示你可能是一名中产阶级,你非常担心自己会“下流”。另一方面上层阶级热
衷于讨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在这种事情上投入的关注越多,就越显得自己优越;平民
阶层通常并不介意讨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无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所以
对他们而言,整个等级问题几乎就是一个笑话——上层阶级空洞的、贵族式的自命不凡
,不过是一种愚蠢和妄自尊大中产阶级的焦虑不安和附庸风雅则令人生厌和可笑。”
顾佳虽然住到了豪宅里,但12层的她和21层的顶复王太太有着质的区别:即便为对方做
了甜品、当了仆人,也提了鞋、献了计,凭着自己的聪明能干打进了合影里,依旧免不
了被那群人嘲弄和欺负,高价接手了一个破烂的茶厂。
不禁让人感慨:old money的有钱人怎么也会为了区区三百万坑这些她们看不上的小人
物呢?
这也给精明的顾佳一个当头棒:贵妇圈不仅有商业信息和资源中心,不仅有捷径和好处
,还有很多隐形的风险,而这些对于真正的贵妇是不存在的,对于她却是绝对致命的“
降维打击”。她不仅没混进圈子,而且游戏规则刚刚开始,打怪兽不是从提鞋开始的,
而是从吃亏开始的。
阶级跃迁可能是结果,但不能是目的
“逆袭”这个词虽土,但它的确是这个世纪我们普通民众眼里最美的词。
什么才是彻底的逆袭成功呢?可能财富只是一方面。
就像我们默认的衡量阶级定义的标准:财富只是表象,获取财富的方式、职业、所受的
教育、品味、行为方式、价值观才是更深层次的定义。
逆袭,无非就是说在社会金字塔体系里往上走几层。而一个人一般能走几层呢?在美国
,20%社会底层的人里只有不到4%的人可以晋升到最顶层,也就是绝对人口的0.8%。而
中国可能会比美国好一点,毕竟我们的阶层固化还没有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严重。
曾经看过一本书,书里说大部分的人,一生最多只能晋升两个社会阶层。
而我们都知道的,往下走是最容易的,稍不留神就“下流”了;而越往上走,晋升通道
越窄越难,你的同行者越比你有优势。你百分百的努力或许只是他们20%努力的结果,
因为他们的起点阶层比你高得多,隐形优势大得多。
而另一组无需论证的事实是: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定比普通一本的毕业生精英含量高,阶级晋升通道大;而一本的学
生一定比二本和三本以及专科的毕业生优势大,并更容易成为社会稳固的中产阶级;而
专科甚至没有学历的人呢,他们能保住自己目前的社会阶层就不错了。没有上一代的帮
助下,他们很可能向下滑。
是不是很悲伤很“丧”呢。。。
物欲横流,资本不眠,精英快马加鞭,新贵正在崛起。
这话听着脑海中就自动涌现出一系列看过的美剧里关于纽约城市的霓虹街景高楼林立,
摩登、动感、现代、艺术、压抑、紧凑、局促、致命。
顾佳这个超人妈妈在我眼里是“完美女人、超能妈妈、双商Max”的代名词。她在家贤
惠,对外剽悍,能屈能伸,技能强、格局大,简直是他们家的最强经纪人和投资人。
但是剧中有几幕还是让我看到了隐患,甚至设身处地想想,假如生活在她身边是多么有
压力的事:
为了给孩子未来升学做准备,让孩子学习不想学的马术;
她觉得楼上的王太太胸无点墨,连梵高和莫奈都分不清却能有亿万资产,她觉得她努努
力也能在40岁成为那样的贵妇;
她觉得拿到了于太太老公乐园的烟花项目多赚了500万,这样她再拿下茶厂,明年利润
就能翻番,把贷款还掉。。。。。。。
她对于赚钱成功这件事的理解太单纯了,或者说,片面了。
一,富人之所以是富人,绝大多数是因为他们一开始的赛道,而不见得一定是多么努力;
二,努力也不见得一定有用,要看自己所做的事是否在新工业社会里具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三,人生不可见的“运”和“势”太多了。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不
逾矩”就是不要违背天命。尽人事听天命也是这个道理。他们的朋友沈星一夜之间工厂
爆炸死了两个人,这就是在提醒他们,不可见的因素太多了。是自己不能掌握之内的,
比如,生意开始好了,她老公却开始背叛和出轨了。
但是,幸福是自己的事。
幸福才是我们的目的,成功只是手段。
把阶级晋升这件事当作目的,卯足劲去往富人圈拼,到底为了什么呢?
或者说,以前的贫嘴张大民种种,他们不幸福么?
顾佳是个虚荣的人么?
我不觉得,否则她就不会嫁给潜力股的许幻山并一心扶持对方的事业。她搬豪宅,为更
好品质的生活,更高级的圈子,更精英的教育。可是这个过程为什么让人看着特别累特
别拧巴呢?
因为在我看来,她并不了解她的丈夫,也不了解她的孩子,甚至不了解她的爸爸。她的
所有目标设定都是为了他们,却全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的。她独立设计,独自面对
,独自扛,连独自面对色鬼客户和家长打架这种事也不会告诉老公,一个人战斗,一个
承担所有。看着心酸又心疼。
她和老公很少有商量和交流,只是一味地温柔地通知他;她和孩子也是哄着,去让他做
不喜欢的事。她遇到困难和问题最先想到的就是托关系,找人,而不是静下心来想想什
么节奏才是适合自己家庭的。
看到中间,觉得她太强了,也太累了。
她或许已经忘了,生活真正的快乐在于一起体验,一起珍惜,一起拥有;她把老公当儿
子养,把儿子当理想养,把自己当超人养。。。
用她爸爸的一句话一语道破:这不就把自己绕进去了么?
其实按照他们本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好,最终实现阶级晋升财富自由的。
只是生活不是电视剧,少了很多戏剧化的张力,说到底,少了一些幸运,用力过猛的结
果很可能是暗淡和幻灭。 | n********g 发帖数: 6504 | 2 也就是洛可可风格。每个欧洲人心里都有一个想象的中国风。洛可可的问题就是脱离现实
其实我早说过了。翻过了无数大山,前面还有无数的大山等着
那些传说中的仙境,十八流生活并不存在
活好自己的故事,过比小说更精彩的人生
撸射和成功人士之间,差的不仅仅是个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