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f 发帖数: 1 | 1 许家印曾距离贫穷很近。
1958年,他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母亲早逝,父亲缩衣节食供许
家印读书。
读中学时,因为学校离家远,许家印每周就背个筐去学校,里面装着红薯和红薯面做的
窝窝头。额外的瓶子里装着盐、葱花和几滴芝麻油,这些就是一周的口粮。到了夏天,
天一热,半天时间窝窝头就会长毛,他便洗洗再吃。
这个农村伢子入城不易,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末,读书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路。他有出
息,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并于1982年顺利毕业,被分配至河
南舞阳钢铁公司,协助车间主任工作,后被提拔至车间主任,一干十年。
1992年,邓小平登上去往南方的列车,史称“邓小平南巡”,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它
是关键的转折点,这一年,无数知识分子开启了下海创业浪潮,朱新礼从山东一处县城
主任的职位上走下来,接手了一家罐头厂,即汇源前身,冯仑和朋友也集资在海南,成
立了家投资公司。
许家印也跟上了时代。他义无反顾选择从体制走出,揣着一份三十几页的简历奔波于各
招聘市场,终于进入深圳一家名为“中达”的贸易公司工作。
许家印很敢“赌”。如果说第一次破釜沉舟是走进深圳,那么,第二次就是扑身向房地
产。
1994年,中达决议进军广州地产,组件广州鹏达房地产公司,许家印被调任为这家企业
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他如履平地,审时度势的才华终于外显。
策划珠岛花园项目时,他跑遍了广州所有的新建楼盘,发现大户型是时下热门户型。而
他偏要另辟蹊径,制定“小面积、低价格”的开发策略。同时,为了防止紧绷的资金链
断裂,一切都被他“加快了速度”。“快点,快点,再快点”成了他的口头禅,项目落
地需要盖108枚公章,他在一年之内办好全部手续。
最终,珠岛花园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当年销完”的业绩,轰动了市场,许家
印在房地产界一战成名。
无论如何,速度意味着灵活,对于重资本的房地产来说,这是拯救现金流的灵丹妙药。
许家印屡试不爽,这也成为他日后运作恒大的一大制胜秘笈。
1996年,39岁的许家印白手起家,在广州成立了恒大实业集团,进军房地产行业,开启
了创业之路。
彼时,创业的外部环境并不友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呼啸而至,正在复苏中的楼市也
因此蒙上阴影,单是广州一城就容纳了1600多家房地产公司。想要在危机中立足,并从
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件易事。
许家印赌的是商业嗅觉。他带领着七八个人,挤在不到100平方米的民房里,在1997年
开发出了恒大第一个楼盘金碧花园。
这一次,是低价促成速度。
楼盘开盘定价为每平方米2800元,对比当时广州海珠区楼盘均价,便宜了近20%。不出
意料,金碧花园大火,广州市民昼夜排队购房,当天上午,首期323套住宅便销售一空
,一共回款8000多万元,
许家印完成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
政策东风适时而来,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3号文,文件规定
,未来将逐步终止住房分配制度,推行商品化和社会化,这意味着,长达近半个世纪的
住房分发制度彻底终结,中国进入商品房时代,房地产的热浪轰然袭来。
许家印顺势加码,开发出金碧花园二至五期,金碧系列项目一路走红,1999年至2000年
间,该楼盘销量上升至广州市第二名。而“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的口号,亦曾在
2001年至2005年期间,风靡广州楼市。
恒大曾短暂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遇挫,待靠回笼资金度过危机后,许家印的幸运之神再
度归来。
2009年11月5日上午9点,一脸笑意的许家印被恒大高管团队簇拥着,出现香港交易所2
楼发布会的展厅。这一天,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许家印凭借422亿的身家一跃成为中
国内地首富。
寥寥数年间,靠纵横房地产,他上演了一场从贫穷农村娃到首富的传奇故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