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4 发帖数: 1 | 1 美国的致胜能力“拼实业”
马云根2020/3/25
当一个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型战争,且这场战争还是持久的,那么何以致胜?人们或
许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政府有力的领导、民众必胜的信念、士兵勇敢的冲锋、先进的武
器装备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在现代战争中,仅有这些条件还不够,更有赖
于国家所具有的政治体制。尽管这个道理人们都清楚,然而在探讨战争成败时,人们还
是多偏向从军事的角度研究,忽略了非军事方面的原因。
美国历史作家阿瑟·赫尔曼所著的《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一书,揭开了一
个秘密:战场的背后是实业的较量。这是长期被忽视但又极其重要的战争因素。
本书围绕美国实业界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威廉·克努森与亨利·凯泽,讲述了私营
企业在战时爆发巨大的生产力,迅速将美国军队装备成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正是那
些被战争动员起来的民用工业,以及在军工生产中得到锻炼的普通男女,让美国在战争
中唱响了凯歌,并为战后长达30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赫尔曼在书中介绍,两人都在美国的自由经济环境中如鱼得水。尤其是丹麦移民克努森
,深深热爱给予他的生产天分无限发挥余地的美国。1940年,原本保持中立的美国迫于
形势,为了未来,急需进一步武装三军,当时任总统罗斯福要求克努森离开通用汽车公
司加入没有工资的战争顾问委员会时,“这个国家待我不薄,我要报答这份情义”,他
欣然答应了,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中将。
“这是一个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被遗忘的美国英雄们的故事。在战争之初,这些
英雄们并没有身穿军装。他们身上穿戴的是职业正装,是粗布工作服和法兰绒上衣,是
眼镜和阔边高顶毡帽,是小礼帽和安全帽,是白大褂,是电焊皮手套,是带有图案的头
巾。他们就是美国的工商界人士、工程师、生产经理和产业工人。就是这些平凡的男男
女女装备了有史以来最令人敬畏的战争机器:这是民主的兵工厂,它武装了同盟国的军
队,击败了轴心国的大军。就是这样一支产业联军,它生产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投
入战争的同盟国军队装备的2/3。包括8.6万辆坦克、250万辆卡车和50万辆吉普车、28.
6万架军机、8.8万艘海军舰艇、5600条商船、43400万吨钢、260万挺机枪和410亿枚各
式炮弹子弹;当然,其中还包括原子弹,以及最为壮观的超级轰炸机——B-29。”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美国似乎一直是一个军事强国,但在二战刚刚打响的时候,美国的
陆军规模仅居世界第18位,空军前身的陆军航空队拥有大约1700架飞机,全部军士不到
2万人。更糟糕的是,在一战后掀起的反战思潮和经济大萧条的双重影响下,美国的国
防开支极为有限,军工生产行业也受到打击。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巴顿将军竟然需要
自掏腰包订购螺丝和螺母才能装备他麾下少得可怜的325辆坦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
情况下,用短短五年的时间就重整了美国军备,并且依靠强大的军事实业赢得了二战,
这个奇迹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赫尔曼在《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一书中感慨,谈到美国何以赢得二战,绝
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那几次关键性的重大战役:从中途岛到塔拉瓦之战,直到诺曼底登
陆和硫磺岛战役,而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国工商界已经打响并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
,美国在此后一年才真正进入战争状态。
然而,美国对外奉行孤立主义的政治观念,备战意愿不足。在当时还未卷入战争的美国
,整体氛围仍然是反战的,反对者中包括很多企业家本人。在这种氛围下,想要让大量
的企业投入军需生产着实困难,而且国防顾问委员会也没有任何法律地位和发号施令的
权力,“把美国的陆军、海军和陆军航空队武装起来,为他们准备足够的合适军装并让
他们做好进入现代化战争的准备,这将成为克努森有史以来经手的最令人生畏的任务。
”,克努森必须想办法让企业自愿投入到备战生产中。
他的方针就是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让工商业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他认为军需
生产指挥官必须是工商业领袖而不能是政府官员,生产从事者也是工商行业的私营企业。
除了克努森,任何人都没有预见到这一点。他从一开始就感觉到,华盛顿政府不必通过
指挥或控制美国经济来讲生产提高到新的高度。政府需要做的只是提出订单,为工厂扩
建提供经费,除此之外不在干预,而任其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让美国具有高额劳动生产率的不是战争,不是政府指令,也不是极度的
民族紧迫感,而是大规模生产的奇迹。一旦它得到解放,便可以超越任何障碍和一切困
难。
美国做到了这一切,正是美国的工商业,国家的经济活力才足以让同时生产枪炮和黄油
的梦想得以实现。赢得这场大规模生产战争的关键是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这就意味着
,要尽可能地在自愿的原则下保持军需生产的动力,这样才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包
括利润的刺激——来找到洽淡的人选开展工作。这也意味着,要尽可能保持民用经济的
强大,这一点似乎正是战争部的批评者有时候未能理解的事情。
战争中的美国通过让私营企业加入到军工业生产中,在订单的刺激下大型企业通过一系
列的创新和扩建,不仅保证了美国的国防需要,而且供应了大部分的盟国了,并在战后
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强国。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建立在美国人集体发财的基础上的
,旷日持久的战争带来的巨大支出不仅没有损害美国的经济,反而让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更高了。美国的经济生产总额翻了一番,工资上涨了70%。美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是德国
工人的2倍,是日本工人的4倍。
希特勒当年之所以敢于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大程度是凭着德国拥有强劲的工业实力
。1942年,德国等轴心国就击毁同盟国1664艘船只,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同盟国的舰船
很快会被德国的“狼群”战术潜艇打得精光。同样的道理,美国赢得二战,依靠的也是
国内强大而先进的工业,亨利·凯泽创造了4天15小时26分钟就能造出一艘船的记录,
这是战时工业至高无上的成就之一,也反映了战时美国军备生产动员达到的超高水平。
战争比拼的背后,关键是经济和实业的较量。希特勒不是傻瓜,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4
天前,他发出了一道元首指令,命令德国工业开始一个“基于现代原则的大规模生产”
计划,所谓“现代原则”指的就是克努森原则。
第三帝国的武备部部长施佩尔,享有正式的权力,可以命令哪些工程生产哪些产品,并
调动人力物力流量任何他认为需要的地方,事实上,他拥有华府的那些人想赋予一位美
国生产大帝的任何东西。他还有权控制物和工资,并且还有戈培尔的宣传部全力为他操
控公共舆论,这时报纸开始向公众宣传,正像美国人正在做的那样,德国工厂正在以创
纪录的数字生产军需品。
但施佩尔所不拥有的正是克努森的独门诀窍:建立在自由企业基础上的美国的庞大工业
基地。他剥夺了一切民用工厂的人力物力,牢牢抓住了他所能抓住的一切资源,并把纳
粹帝国内能找到的每一个工人控制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施佩尔最后终于创造了他的生
产奇迹。1944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差不多增加了一半。而在这一过程中,将德国及欧洲
大部分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变成巨大的奴隶劳动营,与此同时,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吞
噬的丝毫不剩。最终,德国还是输掉了战争。
《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这本史学著作讲述的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实
质和无限可能性,胜利的奇迹也无法归功于极度的民族紧迫感,也不是标榜爱国主义的
一本书。因为,战争所揭示的并不是美国的工业力量,而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由竞争市场
经济的无尽资源,战争只有战胜自然才能战胜对手。
国家以牺牲人民的方式去赢得胜利,不在被认为是正当而合理。这将会陷入一个致命的
困境:牺牲越大,胜利就越不可或缺;胜利越不可或缺,就又要求人民做出更大的牺牲
,直到国家崩溃。
当一个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型战争,且这场战争还是持久的,那么何以致胜?人们或
许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政府有力的领导、民众必胜的信念、士兵勇敢的冲锋、先进的武
器装备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在现代战争中,仅有这些条件还不够,更有赖
于国家所具有的政治体制。尽管这个道理人们都清楚,然而在探讨战争成败时,人们还
是多偏向从军事的角度研究,忽略了非军事方面的原因。
本书的亮点,就是把笔墨聚焦在为了赢得战争而付出代价的工商界人士、工程师、工厂
经理和产业工人的身上。以及如何建立了“民主兵工厂”,如何通过高额的军备财政开
支吸引众多企业转产军工品,通过提供好处而不是进行威胁来争取到更多的生产力量,
让企业有利可图才是战时生产体系运转的核心。这里再次强调了政府不能过度调控,并
且只需提供激励,接下来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就会发挥作用。将美国“黄
油经济”完全转化为“枪支经济”,最终靠拼实业的力量打赢了二战。
《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一书作者简介:
作者:〔美〕阿瑟·赫尔曼(ArthurHerman)译者:李永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作家,他的著作风靡欧美,在传统精英社会有广泛的影响
。很多在政界、军界、实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他忠实的读者,舆论认为他的著作对美
国国策有相当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甘地与丘吉尔
》(入围普利策奖)、《麦克阿瑟传》等。
目录:
序 幕
第一章 温文尔雅的巨人
第二章 建筑大师
第三章 明日世界
第四章 启 动
第五章 召唤武器
第六章 民主兵工厂
第七章 船舰、袭击和大册子
第八章 倒计时
第九章 全力以赴
第十章 运送自由的轮船
第十一章 生产快车
第十二章 钢人与铸铁查理
第十三章 威楼峦的苦恼
第十四章 胜利就是我们的生意
第十五章 来自弗里斯科的人
第十六章 超级轰炸机
第十七章 堪萨斯战役
第十八章 这次用燃烧弹
结 语 大结局
致 谢
附录A 民主兵工厂的生产在1940—1945 年间的增长
附录B 加入民主兵工厂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发布于 04-22 | x*********4 发帖数: 1 | 2 在二战刚刚打响的时候,美国的陆军规模仅居世界第18位,空军前身的陆军航空队拥有
大约1700架飞机,全部军士不到2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最高规模是474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最高规模是1100万
别看兲朝人多,动员起来根本不行,抗日战争蒋毛总共兵力在战争结束时不过600万 | x*********4 发帖数: 1 | 3 日军在投降时,总兵力还有720万,碾压兲朝,所以兲朝抗日战争根本无法胜利。
二战的中流砥柱就是米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