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h 发帖数: 1 | 1 近日,在江苏徐州,一男子“公然”给老师送“不作为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长
第一名”。就这位家长“高调”送锦旗的行为来讲,人们虽然理解他的“出发点”,但
却更担忧他家小孩儿日后的处境。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和老师的纷争,最终还是会
转嫁到孩子身上。
要知道,有关家长和老师的纷争,在近几年算是走向“极点”。前段时间,“家长
群去留之争”就曾引发不少舆论争议,但是争议归争议,回到现实的维度,可能还是“
涛声依旧”。很多时候,对于类似的“公共风波”而言,如果细致的去推敲,激化的处
置方式并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本身陷入“撕裂的困境”。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家长给老师送“不作为”锦旗,其实带有很大的挑衅意识。虽
然这样的方式确实可以引起“校方的重视”以及“舆论的关注”,但却不见得能收到好
的效果。因为回到教育的实践中,老师首先是人,而作为人来讲,自然就会有“私心的
选择”。
所以,很大程度上,接下来的图景大概率会是“你既然这样不留情面,那么我只能
将你的孩子打入冷宫”。这样的“潜台词”虽然不会公然的从当事老师的口中说出,但
是却会成为当事老师的实践物语。或许会有人觉得,老师要是真有“反向穿小鞋”的想
法“很不正确”。
可回到解决问题的层面,想要得到“满意的回应”,一定是要投出“恰当的诉求”
。如果作为家长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那么让老师讲究方式方法,确实也
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对于问题的定性来讲,是不是只是老师的问题,这也是需要搞清楚
的。
说到底,老师为何会让小孩儿叫家长,就在于小孩儿的监护人是家长,尤其对于小
孩儿不服从老师管教的情况下,老师除却能叫家长,又还能怎么样呢?甚至,从积极的
层面看待“叫家长”的问题,其实也是老师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很多事情就看我
们是以什么样的视角去介入,因为这关乎我们怎样合理地解决问题。
要清楚,老师让学生“叫家长”,这其实是近十多年来才盛行起来的管教模式。因
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学生要是“不听话”,老师是可以直接“体罚”的,并且家长们也
是默许的。但是随着“体罚事故”的频繁发生,老师们为规避责任,只能是借助家长来
管教学生。
当然,“体罚事故”之所以吓怕老师们,就在于有一些家长对于体罚的定性越来越
严苛,以至于在管与不管的问题上,最后只能是“不管”或是转移“管理权限”。于此
出现家长重度参与学校管理的图景,也就不足为奇。说到底,事情发展到今天,家长们
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支持“体罚”,而是对于“管教的尺度”怎么拿捏,似乎应
该有个度。但从现阶段的实际图景来看,好像并不乐观。因为很多时候,别说是老师们
直接“体罚”学生会担责任,就连说句“重话”之后,学生如果跳楼自杀,老师们也得
担责任,这种时候家长们要是还强调老师无能,是不是有些“前后矛盾”。
另外,就“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来讲,可能只有“叫家长第一名”是现实
真相,而对于“教啥啥不行”来讲,很大程度上属于“主观臆断”,也就是以自己孩子
的学习成绩去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这实际上是多数家长抱怨老师的主要逻辑。
可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好不好,多半还在于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很多家长
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孩子送到学校,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然而对于现代教育来讲,本
身就不只是孩子和学校的关系,还需要家长的重度参与,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
有多方配合孩子才能脱颖而出。
很多时候,人们总把孩子的教育迷乱归咎于教育机制,其实这属于一种极大地偷懒
。甚至,你会发现家长们有时候也是比较人格分裂的,一边谴责学校作业多,孩子任务
重,但回到现实之中,又会较为生猛的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这着实让人感到一种鸡
贼式的扭曲。
与此同时,热衷羞辱老师的家长,其实遭殃的还是他(她)们的孩子,这其中除却
当事老师会出现“另眼相看”的选择,可能别的老师也会如此,起码能不招惹尽量不招
惹。甚至对于孩子的同学们来讲,也会一定程度上作出疏远的态度。
所以,羞辱一时爽,但留给孩子的却是“火葬场”。之所以这样强调,就在于现实
的世界不是纯机制的世界,而是人的世界。作为人来讲,虽然穿梭于各种道德和五花八
门的规则之间,但却不代表人性本身的私心会被最大限度的约束。
因此,就所谓不作为锦旗的祭出,除却能引起短暂的舆论关注,可能对当事人本身
的积极意义并不多,反倒是消极的反馈会多一些。当然,我们并非不让家长对老师提意
见,而是作为提意见的方式一定要有基本的延展性和持续性,要不然在羞辱老师的同时
,也意味着活埋自己和孩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