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十分积极地执行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大炼钢铁,盲目兴
修水利[3],以及浮夸风等因素造成安徽省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张恺帆时任安徽省副省
长,是安徽省第三把手,兼中共巢县县委第一书记。在与巢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张建深入
社队调查时发现,“群众家已是十室九空,公共食堂的大锅里全是清水煮青菜,只有一
点点粮食,情况非常严重”。1959年7月,张恺帆从省粮食厅了解到无为县1958年上报
产粮13亿斤,征购7亿斤,已完成征购3亿斤。张恺帆是无为人,知道无为产粮最多只能
是六七亿斤,征购7亿斤农民将没有剩余粮食。随后他组织干部实地调查,发现饥荒十
分严重,随后迅速组织救灾。[2]
1959年7月8日,张恺帆亲自指挥粮食调运和分发到户,并给省委和曾希圣报告,提出著
名的“三还原”:吃饭还原,即停办农村公共食堂,粮食发到各户,回家吃饭;自留地
还原;房屋还原,让社员回家居住。10日至12日,库存的150万斤大米、300万斤稻谷迅
速发往农村,30万斤黄豆加工成豆腐、豆浆供应病人和无奶喝的婴儿,同时还设法弄来
肉食品供应病人。[2]
张恺帆一边救灾一边向正在开庐山会议的省长黄岩汇报。庐山会议原本是为了纠正大跃
进的偏差,但在彭德怀上书之后,整个会议变成对彭德怀的批判。而张恺帆的行为被迅
速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1959年8月1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在合肥稻香楼批判张恺
帆;4日安徽省委呈报给中共中央的《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恺帆下令解散无为县食堂
》的材料派专人呈送庐山,毛泽东批语极为严厉:
“印发各同志。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委会里有,即军事俱乐部的同志们,省级也有,
例如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我怀疑这些人是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他们在由资本主义到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蓄谋破坏无产阶级专政,分裂共产党,在党
内组织派别,散布他们的影响,涣散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另立他们的机会主义的党。这
个集团的主要成分是高岗阴谋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就是明显证据之一。这些人在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他们是愿意参加的,有革命性,至于如何革法也是常常错误的。他
们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准备,一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就不舒服了。早就参加了
高饶反党集团,而这个集团是用阴谋手段求达其反动目的的。高饶集团的漏网残余,现
在又在兴风作浪,迫不急待,急于发难,迅速被揭露,对党对他们本人都有益处,只要
他们愿意洗脑筋,还是有可能争取过来的。因为他们是具有反动与革命的两重性,他们
现在的反社会主义纲领,就是反对大跃进,反对人民公社。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
惑,例如说总路线基本正确,人民公社不过迟几年办就好了。要挽救他们,要在广大干
部中进行彻底揭发,使他们的市场缩小而又缩小。一定执行治病救人的方针,一定要用
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还要给他们革命与工作的出路,批判从严,处理从宽。[4]”
李锐后来评述道:“批语极为严厉,上纲上线,惊心动魄,不仅影响山上的批斗升级,
对全国影响,尤为深远。”[5]
1959年9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扩大会议在江淮大戏院召开,通过《关于张恺帆、陆学
斌反党联盟的决议》,宣布“将张恺帆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级别由七级下
调到十一级,并责令其交代包庇反革命分子及其他重要问题”,陆学斌“给以留党察看
两年的处分,撤销候补书记、宣传部长、副省长等职务,并交组织部门继续审查,同事
责令其彻底交代”。张恺帆的妻子史迈也遭受批判、行政由十六级降到十八级。张恺帆
被囚禁207天调查个人历史问题后,1960年9月被送到铜陵。[6]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自1月30日起,与会的安徽省地、市、县委负责人揭
发了安徽省委、首先是曾希圣的错误。1962年6月,李葆华在安徽省委小礼堂主持会议
,宣布为张恺帆彻底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党内外一切职务、恢复名誉、恢复工资级别
。7月20日,经中央监委批准,中共安徽省委宣布撤销《关于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
的决议
-- 本帖发自 未名空间阅读器。 可在设置中取消本签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