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天津在华北平原有文化孤岛现象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2
发帖数: 1
1
这点儿比北京还厉害。一般河北有的,北京也有。北京有的,河北有的。
但是天津就不一样,像煎饼果子,嘎巴菜,管剩菜剩饭叫哲罗菜。这都是天津独有的。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p****n
发帖数: 225
2
因为安徽人多,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点儿比北京还厉害。一般河北有的,北京也有。北京有的,河北有的。
: 但是天津就不一样,像煎饼果子,嘎巴菜,管剩菜剩饭叫哲罗菜。这都是天津独有的。
: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c*********r
发帖数: 19468
3
天津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安徽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点儿比北京还厉害。一般河北有的,北京也有。北京有的,河北有的。
: 但是天津就不一样,像煎饼果子,嘎巴菜,管剩菜剩饭叫哲罗菜。这都是天津独有的。
: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k**********4
发帖数: 16092
4
小河北说的这几个玩一儿安徽也没有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天津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安徽
p****n
发帖数: 225
5
金牛竟然是徽裔塘沽人

【在 k**********4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河北说的这几个玩一儿安徽也没有
d*******p
发帖数: 1559
6
北京和河北自古文化上就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燕一个赵,一个幽一个冀,天津是外来的。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天津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安徽
z*****n
发帖数: 36
7
安徽人被种族灭绝过
[在 keystone0504 (飞翔之父) 的大作中提到:]
:小河北说的这几个玩一儿安徽也没有
c*********r
发帖数: 19468
8
我说的是语言
那些小吃各有各的起源,比如煎饼果子,就起源于来津门做小买卖的山东人

【在 k**********4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河北说的这几个玩一儿安徽也没有
F**0
发帖数: 5004
9
其实青岛也是,和西边山东的文化差一些
明朝在青岛境内设置了两个卫, 鳌山卫和灵山卫,至少是保持几万的驻军
清朝把总兵衙门搬到了青岛,不知道又移动多少士兵去青岛,然后青岛没几年就被德国
占了
a***n
发帖数: 1993
10
炒肝,豆汁儿这样河北也有?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点儿比北京还厉害。一般河北有的,北京也有。北京有的,河北有的。
: 但是天津就不一样,像煎饼果子,嘎巴菜,管剩菜剩饭叫哲罗菜。这都是天津独有的。
: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w***u
发帖数: 17713
11
卫所一般都比较孤岛。南方一堆地方说军话官话的孤岛。
p****t
发帖数: 14
12
一群安徽人被太宗文皇帝带到了北直隶。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点儿比北京还厉害。一般河北有的,北京也有。北京有的,河北有的。
: 但是天津就不一样,像煎饼果子,嘎巴菜,管剩菜剩饭叫哲罗菜。这都是天津独有的。
: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l*******2
发帖数: 1
13
北京相对于河北饮食文化,更喜欢吃嗖和臭的东西,比方说豆汁,卤煮,还有炒肝这类
下水内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和北京内城满族文化孤岛有关系。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炒肝,豆汁儿这样河北也有?
i***q
发帖数: 1095
14
河北很大一部分就是燕,燕是河北北部和辽宁,赵是山西河北南部。

的。

【在 d*******p 的大作中提到】
: 北京和河北自古文化上就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燕一个赵,一个幽一个冀,天津是外来的。
l*******2
发帖数: 1
15
煎饼果子起源于天津,与山东无关。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说的是语言
: 那些小吃各有各的起源,比如煎饼果子,就起源于来津门做小买卖的山东人

d******r
发帖数: 16947
16
苏北的多,老周江苏淮安的,在天津长大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点儿比北京还厉害。一般河北有的,北京也有。北京有的,河北有的。
: 但是天津就不一样,像煎饼果子,嘎巴菜,管剩菜剩饭叫哲罗菜。这都是天津独有的。
: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I******n
发帖数: 5952
17
李鸿章的淮军

【在 p****t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群安徽人被太宗文皇帝带到了北直隶。
:
: 。天津口音像江淮口音。

t******e
发帖数: 2504
18
嗯,这是正解, 最近的移民,而且有权力加持,应该是起了奠基石作用。
至于燕王扫北带去的2淮军人和家属,估计到晚清早就被同化了。 更晚一些的戚家军,
在长城一带的义乌后代,说话早就没有浙江口音了。

【在 I******n 的大作中提到】
: 李鸿章的淮军
w***u
发帖数: 17713
19
海南的明军后代,一直说军话,和周围说闽南话的格格不入。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嗯,这是正解, 最近的移民,而且有权力加持,应该是起了奠基石作用。
: 至于燕王扫北带去的2淮军人和家属,估计到晚清早就被同化了。 更晚一些的戚家军,
: 在长城一带的义乌后代,说话早就没有浙江口音了。

S*E
发帖数: 3662
20
相声也是天津起源的。
z***o
发帖数: 1254
21
胡扯。那是前门楼子外混的山东河北老坦儿的口味儿,和满人有个屁的关系。北京历来
东富西贵,南边都是山东河北河南为主的四方江湖混迹之地,什么豆汁卤煮都是那儿出
来的


: 北京相对于河北饮食文化,更喜欢吃嗖和臭的东西,比方说豆汁,卤煮,还有炒
肝这类

: 下水内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和北京内城满族文化孤岛有关系。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煎饼果子起源于天津,与山东无关。
n**********a
发帖数: 1166
22
去淮北、徐州周围,很多话听着和天津话近似,尾音什么的
连南京话有些语句方式都和天津话类似
t******e
发帖数: 2504
23
那是2种语言(说是方言,但话不通, 就是不同语言)。
而2淮是下江官话,与北方话是相通的,时间长了,一般都会被同化。
戚继光本人就是典型,籍贯安徽定远,祖上是登州卫军屯指挥,我估计他说的可能就是
胶东话了。文革名人戚本禹,据其回忆录说是戚继光后代, 他就是出生在威海, 估计
童年说的也是胶东话, 因为没听说在胶东有安徽方言岛。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海南的明军后代,一直说军话,和周围说闽南话的格格不入。
l*******2
发帖数: 1
24
河北人确实没有吃内脏和馊臭类食物的传统,你能找出一例来吗?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胡扯。那是前门楼子外混的山东河北老坦儿的口味儿,和满人有个屁的关系。北京历来
: 东富西贵,南边都是山东河北河南为主的四方江湖混迹之地,什么豆汁卤煮都是那儿出
: 来的
:
:
: 北京相对于河北饮食文化,更喜欢吃嗖和臭的东西,比方说豆汁,卤煮,还有炒
: 肝这类
:
: 下水内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和北京内城满族文化孤岛有关系。
:

l*******2
发帖数: 1
25
卤煮火烧在北京最著名的是“小肠陈”,这道已有百余年历史、被认为只有穷人才会吃
的小吃却起源于宫廷。
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浩著的《食在宫廷》中
介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
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
,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
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
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后来传入民
间,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出售苏造肉的小贩清晨在
东华门外设摊,专为进入升平署的官员做早点。民国之后,什刹海一带的饭馆和东安市
场的景泉居出售苏造肉最有名气。《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苏造肉的咏诗一首:“苏造
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并注说:“苏造
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
内食之。”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胡扯。那是前门楼子外混的山东河北老坦儿的口味儿,和满人有个屁的关系。北京历来
: 东富西贵,南边都是山东河北河南为主的四方江湖混迹之地,什么豆汁卤煮都是那儿出
: 来的
:
:
: 北京相对于河北饮食文化,更喜欢吃嗖和臭的东西,比方说豆汁,卤煮,还有炒
: 肝这类
:
: 下水内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和北京内城满族文化孤岛有关系。
:

l*******2
发帖数: 1
26
炒肝源自满族按照萨满教习俗杀猪祭神、并分食祭肉后,将肠、肚等内脏烩成一锅由众
人分食的习惯。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将这一习惯带至北京。由于满洲王公贵族、八旗
佐领等大户人家按习俗每日均杀猪,因此剩余大量祭肉及肝、肠、肚、肺等下水,无法
食尽,遂出售给小贩,逐渐发展出白煮肉、炒肝、卤煮火烧等多种小吃。炒肝中的“炒
”字并非汉语中用油翻炒之意,而是源于满语“colambi”,此字虽译自汉语“炒”字
,但意思更为广泛,烹、炒、煎、熬均称之为“炒”。炒肝虽为水煮,但最终熬为浓汁
,余汤极少,因此使用“炒”字而不用“煮”字(满语为bujumbi)。另一种北京传统
小吃“炒红果”也是将红果炖熟、熬为浓汁而成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胡扯。那是前门楼子外混的山东河北老坦儿的口味儿,和满人有个屁的关系。北京历来
: 东富西贵,南边都是山东河北河南为主的四方江湖混迹之地,什么豆汁卤煮都是那儿出
: 来的
:
:
: 北京相对于河北饮食文化,更喜欢吃嗖和臭的东西,比方说豆汁,卤煮,还有炒
: 肝这类
:
: 下水内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和北京内城满族文化孤岛有关系。
:

l*******2
发帖数: 1
27
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
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
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儿引入宫廷,并召集群臣共同品尝这
民间饮品,结果众大臣喝完齐声叫好。就这样,豆汁儿同样成为宫廷饮品。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胡扯。那是前门楼子外混的山东河北老坦儿的口味儿,和满人有个屁的关系。北京历来
: 东富西贵,南边都是山东河北河南为主的四方江湖混迹之地,什么豆汁卤煮都是那儿出
: 来的
:
:
: 北京相对于河北饮食文化,更喜欢吃嗖和臭的东西,比方说豆汁,卤煮,还有炒
: 肝这类
:
: 下水内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和北京内城满族文化孤岛有关系。
:

l*******2
发帖数: 1
28
你还有什么话好说吗?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胡扯。那是前门楼子外混的山东河北老坦儿的口味儿,和满人有个屁的关系。北京历来
: 东富西贵,南边都是山东河北河南为主的四方江湖混迹之地,什么豆汁卤煮都是那儿出
: 来的
:
:
: 北京相对于河北饮食文化,更喜欢吃嗖和臭的东西,比方说豆汁,卤煮,还有炒
: 肝这类
:
: 下水内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估计和北京内城满族文化孤岛有关系。
:

l*******2
发帖数: 1
29
满族人好像对于馊臭和充满脏器味道的吃食确实情有独钟,这是和河北汉人的最大区别
z***o
发帖数: 1254
30
北京四方杂居之地,北京的所有传统食品都有外来源头,说北京饮食有喜食臭的传统就
扯谈了,豆汁这种东西能忍受的北京人也是少数,这破玩意也不知是哪个乡巴佬从老家
搞来的,莫名其妙被标榜成了北京传统风格,卖家的噱头,消费北京而已。王致和的臭
豆腐也是安徽来的。


: 河北人确实没有吃内脏和馊臭类食物的传统,你能找出一例来吗?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满族人好像对于馊臭和充满脏器味道的吃食确实情有独钟,这是和河北汉人的最大区别
: 。

l*******2
发帖数: 1
31
王致和臭豆腐不是馊臭。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北京四方杂居之地,北京的所有传统食品都有外来源头,说北京饮食有喜食臭的传统就
: 扯谈了,豆汁这种东西能忍受的北京人也是少数,这破玩意也不知是哪个乡巴佬从老家
: 搞来的,莫名其妙被标榜成了北京传统风格,卖家的噱头,消费北京而已。王致和的臭
: 豆腐也是安徽来的。
:
:
: 河北人确实没有吃内脏和馊臭类食物的传统,你能找出一例来吗?
:

t******e
发帖数: 2504
32
官场,直到清朝中叶之前,都是通行南京官话。
到清中后期,北京官话(本身是南京官话与东北盛京官话的混合),才压倒南京官话,
成为官场的通行语言。

【在 n**********a 的大作中提到】
: 去淮北、徐州周围,很多话听着和天津话近似,尾音什么的
: 连南京话有些语句方式都和天津话类似

F**0
发帖数: 5004
33
胶东话分尖团音,不知道是古代口音的残留,还是南方卫所士兵带来的
胶东的山东明军,自称是云南乌撒卫调过来的。乌撒卫在现在贵州,靠云南东北角,是
明军攻入云南地区的第一站,驻防了大量明军,这些人估计各地都有,不光是安徽,被
抽调去胶东前,语言可能已经混合一次了。


: 那是2种语言(说是方言,但话不通, 就是不同语言)。

: 而2淮是下江官话,与北方话是相通的,时间长了,一般都会被同化。

: 戚继光本人就是典型,籍贯安徽定远,祖上是登州卫军屯指挥,我估计他说的可
能就是

: 胶东话了。文革名人戚本禹,据其回忆录说是戚继光后代, 他就是出生在威海
, 估计

: 童年说的也是胶东话, 因为没听说在胶东有安徽方言岛。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官场,直到清朝中叶之前,都是通行南京官话。
: 到清中后期,北京官话(本身是南京官话与东北盛京官话的混合),才压倒南京官话,
: 成为官场的通行语言。

w***u
发帖数: 17713
34
不仅仅是分尖团,是未腭化。我听过一个文登老太太说话,在k/j, k'/q上保留见母/精
母,溪/清的对立,比一般所说的j/z, q/c的尖团分明要旧一个层次。她孩子就没有那
么清晰了。

【在 F**0 的大作中提到】
: 胶东话分尖团音,不知道是古代口音的残留,还是南方卫所士兵带来的
: 胶东的山东明军,自称是云南乌撒卫调过来的。乌撒卫在现在贵州,靠云南东北角,是
: 明军攻入云南地区的第一站,驻防了大量明军,这些人估计各地都有,不光是安徽,被
: 抽调去胶东前,语言可能已经混合一次了。
:
:
: 那是2种语言(说是方言,但话不通, 就是不同语言)。
:
: 而2淮是下江官话,与北方话是相通的,时间长了,一般都会被同化。
:
: 戚继光本人就是典型,籍贯安徽定远,祖上是登州卫军屯指挥,我估计他说的可
: 能就是
:
: 胶东话了。文革名人戚本禹,据其回忆录说是戚继光后代, 他就是出生在威海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