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 发帖数: 30882 | 1 文章来源: 多维新闻 于 2021-12-01 02:12: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23834 次)A- A A+
2021年11月27日,中国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财经》年会2022:预测
与战略”上介绍中国人口形势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长寿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到来的速
度非常快。中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是1.3,甚至低于日本的1.4。1.3已经被称作是“总
和生育率陷阱”。
他还基于数据预计,2050年相对2015年老龄人口会增加2.5个亿,20岁的年龄段因为以
前计划生育形成的人口不均衡,会减少几乎一个亿,就业劳动力会减少1.8个亿。
朱民所展望的,将是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一场某个社群大规模老龄化景象。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测数据,202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2034
年将超过4亿人,2052年将达到峰值4.9亿人,届时世界上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生
活在中国。
另据中国人口走势,将会在近几年达到人口峰值,未来几无可能超过15亿。4.9亿老年
人口意味着到本世纪中叶,平均3个中国人里,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本世纪中叶是中共目前治国愿景的最远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实现民族复兴的“
中国梦”没有明确的时间标记,而在其具化的“两个一百年”里,第二个一百年是指到
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于中国官方近年在人口议题上的新认识,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因素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但是等到本世纪中叶
,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是老年人,难免会令中国呈现暮气沉沉之感,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
状态。而随着中国总人口不可避免地大幅滑落,其强国之势能否得以延续,也是中国的
执政者应当未雨绸缪的国之大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形势的发展具有极长的时间脉络,当前人口状况的形成可以
追溯至百年之前,当前的人口政策也可影响至百年之后。在前后一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段里,中国曾经发生过的“婴儿潮”对于中国的人口形势和国家运势影响甚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
次“婴儿潮”,年均出生人口分别达到2,077万人、2,583万人和2,206万人。
这三次“婴儿潮”总共历时40年,即使以每年出生2,000万人计,总人口也达到了8亿之
多。其中年龄最长者约有70岁,低于目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77.3岁。可以说,其中的
大多数仍然在世,从而构成当前14亿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这三次“婴儿潮”大体间隔20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相关性。正是第一次“婴儿潮”
里出生的婴儿构成了第二次“婴儿潮”里生育父母的主体,第二次“婴儿潮”里出生的
婴儿又构成了第三次“婴儿潮”里生育父母的主体。
这三次“婴儿潮”大体对应了中共建立全国性政权之初、“大跃进”后国民经济调整以
至“文革”,以及改革开放之初,得益于当时较为适宜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前一次
“婴儿潮”所出生的婴儿也构成了后一次“婴儿潮”期间的青壮年主力,是其经济社会
发展的基础性驱动力,也即所谓的“人口红利”。
不过在第三次“婴儿潮”20年后的2001年至2017年,中国没有出现第四次“婴儿潮”,
而第一次“婴儿潮”里的婴儿集体成为了老年人。中国则在此期间进入经济发展“新常
态”,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相对饱和,GDP增速骤降至6%左右,两者之间或许存在一
定的因果关系。
中国早前的三次“婴儿潮”分别在2010-2018年、2022-2035年和2041-2057年相继步入
老年期。也就是在本世纪中叶第二个百年目标时间点过后不久,中国三次“婴儿潮”的
在世者,就将悉数成为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的人生历经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民族复兴的全过程,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奋斗与
牺牲,才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
不论是他们的后代,还是中国政府,都应当以将来更好的待遇来照顾他们的晚年。而在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第四次“婴儿潮”的支撑,对个人、家庭和国家而言,如此规模的
老年人口,都将是其不小的负担。因此有观点将其视为中国住房、医疗、教育“新三座
大山”之外的第四座大山。
在近几年,中国执政者密集调整和出台人口政策,“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
放开三胎,中国各地下竞相出台地方性促进生育规定,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与国务
院发布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展现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紧迫姿态。如果中共意
图在21世纪中叶“两个一百年”之后继续带领中国朝着更高发展目标前进,确实不得不
提前数十年对此有所准备,尽快作出规划调整。
不论如何,中国已经失去了第四个“婴儿潮”,近现代还未有过老龄化后还能有效提振
出生率的先例,未知中国是否已经“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