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历史学家笔下的威廉二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0
发帖数: 1113
1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里面写到改变俾斯麦路线的威廉二世,
描述很有意思:
~~
1888年3月9日,始终信任俾斯麦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去世。当天太子继位,即腓特烈三
世;但仅仅90天后腓特烈三世便因喉癌去世,其子继位,即威廉二世。
德国当时还是一个威权国家,皇帝个人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不会研究英国
国王或首相的个人问题,也不会去研究法国总统或总理的性格特点,因为作为民主国家
的领袖,他们只是实现整个国家利益的工具,其个人性格特征对于国家事务的影响非常
小,但在专制独裁或者威权国家里就不同了,国家利益与独裁者本人的利益并不完全相
同,独裁者本人往往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却掌握了无上的权力,这往往就是悲剧的根源。
更可悲的是很多聪明人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在义无反顾地奔向悬崖却一点儿办法也没
有。当然了,最可悲的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被虚无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的宣传
煽动,成为独裁者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如果胜利了除了一丝荣耀外他们一无所获,如
果失败了他们却要承受全部的苦难。或是荣耀或是苦难,他们只能被动承受,因为他们
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
威廉二世生于1859年1月27日,很不幸的是他出生时就有残疾,左臂萎缩。这在尚武的
普鲁士容克阶层看来作为王位继承人是不合适的,按照他的一位叔叔的说法就是:“只
有一只胳膊的人不应该是普鲁士国王。”他的母亲对于自己给霍亨索伦家族生下一个残
疾儿深感歉疚,于是彻底收回了母爱,更加严苛地教育和训练他,企图使他能够符合一
个普鲁士国王继承人的资格。小威廉的手被铁环扣死,脖子被皮带绑住以进行痛苦的电
击治疗,但却没有任何效果。
为了练习骑马,小威廉不断地从马背跌落,但是他的哭泣哀号却无人理会,他只能在羞
辱中继续练习。几周后小威廉终于成了一个骑马高手,甚至技术更加高超,因为他是用
一只手操控马匹的,但我们可以想象这件事会给童年的威廉留下什么样的记忆,而类似
这样的事情几乎贯穿他的整个童年。
可以说威廉二世的童年是非常缺少爱和关怀的,他充满了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当他终于
继承了皇位再也没有人能够约束他的时候,他被深深压抑的恶劣本性便顺理成章地全部
爆发。甚至贵为一个大国的皇帝也无法消除他自幼便刻画在内心深处的自卑,他从来就
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总是要急于表现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试图以此来掩盖由肢体残
疾以及不幸的童年带给他的自卑。威廉二世当政后的德国表现得非常急躁,毫无顾忌并
且是毫无必要地与各个大国结怨对抗,完全没有俾斯麦当政时期的那种老谋深算和深沉
自如。结果就是在一战时德国几乎是在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欧洲。
同样是为了掩盖自卑,威廉二世变得极为炫耀,并因此而显得十分轻浮。他疯狂地迷恋
象征权威的军服,亲自收藏了300多件各国的军服,并留下一天之内更换十几套军服的
纪录,以至于当时的柏林流传一则笑话:“威廉二世不挂海军上将徽章就不逛养鱼池,
不打扮成英国陆军元帅的样子就不吃葡萄干布丁。”
为了掩盖自卑,威廉二世在掌握了德国最高统治权后便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自卑的另一面
——狂妄,并因此而显得刚愎自用、自命不凡。他不但真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而且
他也需要自己比别人聪明。威廉二世在对陆军大臣和内阁成员讲话时居然称这些人“你
们这些老傻瓜”;甚至在公众场合他也毫不客气地对陆军将领们说:“你们什么都不懂
,只有我知道,就由我来作决定。” 这在讲究宫廷礼仪的欧洲皇室看来无疑是极为野
蛮和粗鲁的行为,但威廉二世却毫不在乎。他就是要故意折辱这些位高权重的将军们以
显示自己的尊贵和智慧。凡是威廉二世出席的场合他就一定要成为主角,并且滔滔不绝
根本不容别人给他提任何意见,更不许别人抢他的风头,以至于维也纳人讥讽他说威廉
二世每次狩猎时都要当公鹿,每次婚礼上都要当新娘,每次葬礼上都要当死尸。
在1918年冬天,当一切迹象都表明德国即将崩溃的时候,一位德国将军这样描述威廉二
世:“由于德国盲从一个自命不凡、自吹自擂、趾高气扬的傻子,在政治上德国瘫痪了
。”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也就是写了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的韦伯)目睹了威廉二世
和他手下那帮人的所作所为后叹道:“我觉得我们在一群疯子的统治之下。” 为首的
疯子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剩下的人其实并没有疯,只是不得不跟着他一起发疯。而
那些不愿发疯的,都被他赶走了。第一个被他赶走的就是俾斯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掌
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他带给德国的是战争、苦难和屈辱。
而实际上,一个国家崛起在百年长尺度内往往只有一次机会,威廉二世德国贸然引一战
,然后在懵懂中被击败,其实已经决定了20年后的二战只是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德
国的命运早已在一战中被决定。
z*****2
发帖数: 39
2
尼玛
用威廉来反党是一大发明!
p*a
发帖数: 7676
3
影射今上,拉出去切鸡鸡。
S****e
发帖数: 10596
4
我以前没看过关于他的事
从他说中国的狠话就觉得是个类似于军阀的傻逼
这么看来我感觉挺对的
i*****0
发帖数: 1113
5
英国具体如何实施对德国远洋离岸封锁的,及效果评估
~~
英国海军对德国的封锁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那么英国海军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小。
这个很短的时间内德国物资储备没有出现大幅下滑,还没到不敷战争所需,不足以维持
社会正常运转的程度,大概为两年左右。
随着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的失败,战争无可挽回地走向了以堑壕战为标志的持久战,这
就意味着消耗战的开始,英国海军所起的作用逐渐显现。大战之初德国的商船就从海洋
上消失了,它们或者被英国海军俘获或者被击沉,剩下的全部都龟缩在港口里不敢出海
,所以对德国的封锁其实主要是针对中立国的商船,英国海军要做的是阻止中立国商船
把货物运往德国。但是随着水雷、鱼雷、潜艇等新式武器的出现,如果再按照封锁拿破
仑法国的模式逼近德国海岸线进行封锁,这些新式武器就会给英国海军造成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海军的安全英国决定进行远洋封锁。但是进行远洋封锁就会带来一个很大的
难题,英国海军无法判断中立国商船所载的货物是不是运往德国的,因为德国周边的中
立国诸如荷兰、挪威、瑞典等国的商船也要走相同的航线。对英国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
难题,即使这些货物确实是运往中立国的,但谁又能保证这些货物不会被转口卖给德国
呢?荷兰、丹麦与德国接壤,它们完全可以把从海外进口的物资通过陆路运输转手卖给
德国获取高额利润。英国海军也不敢冒险进入波罗的海,挪威、瑞典就可以通过波罗的
海将物资转口出售给德国。事实上小毛奇之所以会大幅修改施里芬计划,没有进攻荷兰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想留下荷兰作为德国获得海外物资的渠道。
为了协调交战国与中立国在封锁时的利益冲突,1909年各大国在伦敦签署《伦敦宣言》
,将货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绝对违禁品,包括枪支弹药等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及其零
配件;第二类是有条件违禁品,指战时和平时都会用到的物品,包括粮食燃油等;第三
类是自由品,即使是在战时也不得宣布为违禁品,包括原棉、羊毛、亚麻、大麻和其他
纺织业所用原料及纱线,橡胶,天然和人造肥料,包括农业用的硝酸盐和磷酸盐,矿石
等。
大战伊始英国即宣布整个北海为战区,所有中立国的船只必须接受英军的登船检查,凡
属绝对违禁品的一律卸载扣押,由英国作价强行收购。英国出的价钱很低,中立国的利
益受到了很大侵犯,但也没有办法。1915年3月2日,英国宣布凡符合以下三项条件的货
物将被没收:1.运往敌对国港口的物资;2.为敌对国所有的物资;3.出产自敌对国的物
资。
随着战事的进行,英国逐渐将大部分有条件违禁品也列入禁运清单,其中就包括粮食和
石油。德国对此极为恼怒,谴责英国此举是对妇女和儿童的野蛮战争,但英国的回答是
变本加厉,将部分自由品也列入了禁运清单。
英国严厉的封锁政策极大地侵犯了中立国的利益,美国对欧洲的出口骤降。面对美国的
抗议英国不为所动,禁运的物品种类越来越多,措施越来越严厉,对德国的绞索一步一
步在收紧。为防止德国周边的中立国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把从海外进口的物资转口
出售给德国,英国蛮横地宣布德国周边中立国的进口量不得超过战前,而且还向这些中
立国施加了强大的外交压力。这使德国再也无法从中立国得到维持战争和民生的物资,
德国经济开始走向崩溃。
在大战后期担任德国最高统帅部第一军需总监的鲁登道夫将军在其《总体战》一书中曾
引用一篇报道描述在英国海军封锁下德国工业的困境:“德国工业所需要的金属基本从
国外进口,假设没有国外货源,德国高水平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势必受到极大局限。这些
矿石的需求量虽小,但作用却大,对于钢、铁的质量以及用这些钢铁制造的产品的可用
性具有决定意义,国内只有铅和锌的产量尚够制造国内产品的需要,其他金属则大部或
全部依靠进口。几乎所有工业都需要的软金属铜,国内只能满足平时需求量的1/5。一
些炼钢所需金属,如钨、铝和锑,还有镍、铝、锡,其中几种除国内有少量开采外,全
部由国外输入。德国钢铁工业炼钢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原料锰矿石,则全部依赖进口。如
果从俄国、西班牙、巴西和印度的进口中断,势必会出现严重短缺。”
1916年5月,为打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德国舰队主力第一次出海与英国海军开战,这就
是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此战是大舰巨炮主义时代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场海战,双方舰队
的主力尽数出击,无畏级战列舰第一次大规模对抗。但德国舰队的实力远远弱于英国,
虽然在海战中给英军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但却担心英国海军截断其退路遂在夜间逃回了
港口,从此再也不敢出海。《纽约时报》对日德兰大海战的总结最为精辟:“德国人虽
然痛殴了狱卒,但自己却仍身陷囹圄。”德国海军试图打破封锁的希望宣告失败,英国
海军对德国的封锁依旧。
幸而英国海军还没有能力获得波罗的海的制海权,所以德国还可以从瑞典获得铁矿石,
这才保证了对于维持战争最为重要的钢铁的供应。来自瑞典的铁矿石也在二战中大量供
应德国;但英国海军却切断了德国从海外获得铜的渠道,而铜又是制造大炮和炮弹的必
需金属,山穷水尽的德国不得不挨家挨户地搜罗所有的铜器以供军需生产,以至于连教
堂的铜钟和门把手都被回炉。后来德国通过秘密走私渠道从丹麦搞到了铜,德国的大炮
因此才能够继续发射;由于羊毛、棉花等纺织原料也被英国海军禁运,德国政府不得不
对衣服实行配给制供应,因为缺乏优质的纺织原料,配给供应的衣服质量极差,只能勉
强遮体而已;皮革也被禁运,为了保证士兵有靴子穿,骑兵有马鞍,德国对皮革的供应
也实行配给。
随着卡车、坦克以及飞机越来越多的投入战场,石油禁运对于德国越来越不堪忍受了。
幸而罗马尼亚向同盟国宣战使石油问题得以解决。欧洲大陆除了俄国外没有大的油田,
除了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在二战中也大量地供应了德国
,成为驱动德国坦克的动力源;橡胶禁运严重打击了德军的机动能力和后勤补给能力,
没有橡胶就没有轮胎,没有轮胎卡车就动弹不得。德国人实在找不到橡胶的替代品,只
好用钢制的弹簧替代橡胶制成轮胎,结果是道路很快就被损毁了。
但这些还都不是最重要的,或好或差,德国人对于短缺的物资基本都找到了替代品,或
者干脆忍受没有的痛苦。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无法替代的,没有它的痛苦也是无法承受的
,因为那将带来死亡,这就是粮食。
饥饿的德国
英国人明白对德国的封锁其实就是饥饿的战争,没有人不会对饥饿屈服,因为其抗争的
代价将是死亡。英国海军对德国粮食进口的封锁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彻底崩溃,直到1918
年11月德国投降的时候德军仍然占据着法国、比利时、罗马尼亚和俄国的大片领土,但
是挨饿的人民发动了起义,德国就这样倒下了。
在战前德国的粮食就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100多万吨小麦,另外还需要进口800万
吨饲料。大战爆发后小麦和饲料的进口渠道被完全切断。当时农业生产还远远没有实现
机械化,青壮年男子是最重要的劳动力,但是他们却全都被征召入伍了,从事农业生产
的只剩下老人和妇女。用作肥料的硝酸盐无法进口,合成氨的工厂又全都在生产炸药,
再加上牛马等大牲畜被征用,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导致农作物的产量急剧下滑。从大战
爆发的1914年到1917年德国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了一半,但需要供养的士兵却多了数百万
。德军每周就需要7700吨肉类,2.7万吨面包,5.9万吨土豆,这些供应无论如何都要保
证。而德国每天就需要消耗食品13750吨。柏林的食品价格在1914年就上涨了130%,
1916年则上涨了600%。许多有权有势的人依靠囤积食品从事黑市交易而发了大财,而
普通民众却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为了应对食品短缺,1915年德国实行面包凭证供应,柏林每人每周2000克面包或1400克
面粉,儿童减半,婴儿不供应。随着食品匮乏的进一步加剧,德国政府对所有的食品全
面实行了配给制,并相应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管理机构,诸如战时粮食公司、中央饲料局
、中央马铃薯(土豆 )局、战时动植物油脂管理委员会、中央水果蔬菜局、战时粮食
局等。
1915年由于粮食短缺,德国政府下令农民不得用粮食喂牲畜,农民拒不执行这一命令,
柏林干脆下令屠宰所有的公猪,结果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灾难,猪的灾难,也是人的灾
难。一时间共有900万头猪被屠宰,猪肉价格顿时大跌,然后便是剧烈的上扬,随后就
是居高不下,因为已经很少有供应了。1915年10月柏林出现了食品骚乱,饥饿的民众开
始抢劫面包店,这是社会秩序开始崩溃的象征。
1916年德国农业因受灾而歉收,大饥荒蔓延全国。政府配给的面包被民众讥讽为“战争
面包”,因为里面几乎没有面粉。每个成年人的定量是每周1.36公斤土豆和一个鸡蛋,
这根本无法维持生存。为了活下去,德国人不得不吞咽原本用作饲料的蔓菁,以至于
1916年至1917年的那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被称为“蔓菁之冬”。在这个蔓菁之冬,柏林
有8万儿童被活活饿死。在战前每个德国人每天平均摄入3400卡的热量,在战争期间下
降到1200卡,这是维持生命的最低标准,但人们还不得不承受繁重的劳动。儿童在饥饿
与寒冷中无法入睡,焦躁地哭闹,母亲除了哄哄他们之外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最为悲惨
的是战争寡妇,在那时妇女普遍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即使有工作其收入也根本不够维
持生活、养活孩子。即使是在生活条件好得多的英国,很多妇女为了维持生计都不得不
出卖肉体,著名电影《魂断蓝桥》的女主角就是其中之一。至于德国的战争寡妇其生活
之悲惨就可想而知了,当她们的丈夫为国捐躯后她们中的很多人却要为了活下去而出卖
肉体。
物资匮乏和饥饿使人民逐渐厌恶战争,“战争最初几个月德国人民所表现的内部团结,
由于饥饿逐渐为怨恨和不满所瓦解” 。在大战期间有75万德国人饿死(总人口为6500
万)。德国在英国海军的封锁打击之下由呼吸困难到窒息,最后在痛苦无望的挣扎中死
去。
v*n
发帖数: 50
6
咦?和我同看一本书?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里面写到改变俾斯麦路线的威廉二世,
: 描述很有意思:
: ~~
: 1888年3月9日,始终信任俾斯麦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去世。当天太子继位,即腓特烈三
: 世;但仅仅90天后腓特烈三世便因喉癌去世,其子继位,即威廉二世。
: 德国当时还是一个威权国家,皇帝个人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不会研究英国
: 国王或首相的个人问题,也不会去研究法国总统或总理的性格特点,因为作为民主国家
: 的领袖,他们只是实现整个国家利益的工具,其个人性格特征对于国家事务的影响非常
: 小,但在专制独裁或者威权国家里就不同了,国家利益与独裁者本人的利益并不完全相
: 同,独裁者本人往往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却掌握了无上的权力,这往往就是悲剧的根源。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