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 发帖数: 4465 | 1 飞扬军事
某次,为实施某项演练的指挥,我有幸随侍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将军(以军区代参谋长身
份),到长江上---安庆对岸的大渡口看地形。
同行只有两辆吉普车。我负责后一辆车。
王将军的警卫还找我借背包让王近山将军坐下休息,......
我对这位传奇色彩颇重的著名战将很感兴趣(想必大家都是如此),工作之余,仔仔细
细地就近观察他。
只见他:脸色偏红(红光满面),颇为帅气,不怒而威(曾是我最心折的有大将气度的
极少数人之一)!
可能是过去战伤的缘故,将军走动时微跛?
他很寡言,我在此也就不想引用其“语录”啦。
就当是看风景吧。
现在再回想,这似乎是一次极偶然的临时性任务---缘分呀。
以后,又见过王将军几次。想不到他竟然很快就于1978年与世长辞!
再以后,又在几个场合见到过王将军遗孀。 |
b****a 发帖数: 4465 | 2 “我最心折的有大将气度的极少数人”,再列一位:著名战将王建安上将。
被誉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的王建安将军,1934年起至红军长征后期,一直担任实力
雄厚过万的主力军政委;而长征途中“草地惊变”,中央红军组成“陕甘支队”时,彭
帅、林帅手下各只不过是三千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王建安参与创建山东根据地,先是任拥兵数万的山东纵队副指挥等要职
(一直是军事二把手;而陈帅那时候在N4A连副军长还不是)辅佐先后挂帅的张经武、
徐帅、朱瑞,后在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主持工作时迎来罗荣桓挂帅任司令员兼政委,
......
老同志告诉我:解放战争中,叶飞、王必成、陶勇......等等的各纵队司令,经常是由
王建安将军统筹指挥的。
战史里还可查到:淮海战役中,粟裕同志指定由王建安将军(此前特意把老许调往山东
)统一指挥总攻碾庄圩的六个纵队。
其实就是在淮海战役中,后来当最大的杜聿明集团想突围时,有好几个纵队还是由王建
安将军统一指挥的。
谢有法将军曾深有感触地说:“建安军政双全,很善于带兵打仗,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和指挥才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
因为种种原因,王建安将军后来长期未受重用。授衔及授勋章也颇迟:1956年1月被授
予上将军衔;1957年6月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作为自1948年起历任山东兵团司令员、七兵团司令员、八兵团司令员、志愿军九兵团司
令员的老元勋战将,后来居然只不过是担任大军区副司令员!
直到1975年,才与黄、罗、谭3大将等一起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也就是他,还真是
认真负责地到各大军区下部队了解情况,......
1976年夏天我偶然在青岛,有老同志拉我作陪,去看望在第一疗养院里疗养的王建安将
军。
王老将军到各大军区下部队归来,体检稍有问题,被安排疗养。
但是他拒绝住独栋小楼,坚决要求就住普通干部疗养房间。
我去看到:王将军住在2楼顶西端的一间有约3张病床的普通房间,他的秘书、警卫住了
隔壁的一间。
记得王建安将军当时显得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给我留下颇为帅气的印象。
他兴致勃勃地说要将下部队看到的问题写成报告上呈军委、毛主席。
他强调要恢复和发扬光大我军的光荣传统,......
他的音容笑貌,成为我永志不忘的深刻记忆。
当时实在想不到,仅仅4年后,王建安将军就与世长辞了! |
b****a 发帖数: 4465 | 3 张才千将军。
这位将军如今也许很多人印象有些淡漠了?
张才千将军是1955授衔的老中将,文革后,是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70年,毛为“掺沙子”,改变当时军委办事组“红一”一统天下而又“针插不进,水
泼不进”的局面,选升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张才千将军为副总参谋长,进入军委办事组(
同样缘由被重用的还有12军军长李德生,任总政主任)。
“9-13”事件发生后,撤消军委办事组,成立“军委办公会议”代替原军委常委会职能
。周恩来等政要多有列名,但是对内,对军界来说,实权人物是:叶帅挂帅,张才千将
军掌管总参及军委常务,李德生掌管总政。
从此以后的几年里,即便由于“解放”、恢复工作等情况,彭绍辉、王新亭、李达等老
上将副总参谋长参与了,但是张才千将军作为总参党委书记和实际上的“代理”总参谋
长(至少是“常务”,而正职始终缺席)---一直到邓挂名总参谋长---总参日常工作,
邓是不会来管的。
张才千将军喜欢与士兵聊天。
他可不是象有些人,自以为是多么大的领导,要表现“亲民”,表现“平易近人”,颇
为做作。
张将军是自然而然的,语言朴实却又极生动。
我熟悉的一个1969年入伍的山东兵,是个驾驶员,偶然遇到张将军(他散步等时候遇到
士兵,常会停下来,打招呼)。
聊了几句后,山东兵说:首长,我和你儿子在一个连里。
张将军就问:“你们打架不打架?”
山东大汉窘极,只顾说“不、不、不、不、不打架!”
其实,张将军说的这个儿子,是著名的老实人,文质彬彬,内秀得很。以后学成软件高
手,为二炮设计了许多......
他还是围棋和桥牌高手。
我还极清晰地记得:1974年秋天,一群在京集训学习的坦克兵,张才千将军与他们挨个
握手的情景。
还有一次,1975年?
我在北京西郊309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里偶然遇见张才千将军来看病号(就乘坐他那辆
挂着军委牌号的防弹“大红旗”车来的)。
似乎并没有带警卫?反正记忆里随从不多。
同病房里一个病人递给张将军一枝烟,他接过来,一起点燃抽了。
后来,又掏出自己的烟,打开,递还一枝。
随便地聊着。
一切极自然而然。
我曾亲耳听张才千将军的夫人波涛阿姨笑着说,因为穿着军服乘坐公交车---八成是经
过蒋养房的14路车---有孕妇或是抱小孩子的就往你身边靠,“就只好站起来把座位让
给她了。” |
b****a 发帖数: 4465 | 4 说个可谓是慈眉善目、和蔼至极而又兴致勃勃的老将军吧。
陈美藻将军,红四方面军出身,1949年2月就任28军首任政委。
金门之役时,他被派在福州抓军管,不在场。
陈将军与我们家可谓是极亲密的老关系了。将军夫人是我母亲1938年结缘的“死党”级
战友。
1976年夏天,我在济南。
与军区首长一起看电影,在座的有司令员曾思玉、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将军。
靠防空洞抽出来的凉风降温。
那时候,我喜欢看小说。朋友帮忙弄来本《斯考兹博罗案件》。
说的“我”是一名本来无辜的黑人青年,因乘火车被种族主义分子诬陷坐牢,后来越判
越重,他竟然也被熏陶成凶悍异常的暴徒,在狱中杀人不眨眼--杀过公认最狂暴的罪大
恶极者,......
我正捧书看着,眼前有身影。抬头一看,是军区陈美藻副政委。
他弯下腰侧着看我手中的书!
我赶紧起立。
陈老将军按住我肩膀让坐下,说:“你这本书,看完了借给我看看好吗?”
我大吃一惊说:“您还看这样的书?”语气大概也是颇怪异?
他笑了,说:“我为什么不可以看‘这样的书’?”
陈美藻将军与我聊天时,说到我父亲受机枪贯穿伤后,居然还能侧身骑马飞驰,其佩服
之意味溢于言表。
他还追述了首次目击敌军使用火焰喷射器烧我军冲锋在前的英雄战士,......
我早就听说,陈政委脾气极为和善。行事还似有“妻管严”?
家里孩子们争执问题,他推门撞见,缩头关门而去。
没想到,阅读兴趣却极广泛。
后来我在他案头,看到白纸面“征求意见本”《艳阳天》之类,一问,他全看过 |
b****a 发帖数: 4465 | 5 杨勇将军,其相貌给人印象颇为深刻。
杨将军的面貌说得不好听是有些“凶恶”,而我想用词太不当,应当用的形容词是--雄
豪!
他给我留存的印象一如其相貌:豪爽,不拘小节,说话办事都透着大马金刀的味道。
某次在京西宾馆小礼堂看电影,人来得奇多。
刚刚从新疆调来任副总参谋长的杨将军往中间座位上走着,突然看见后一排某人相熟,
竟未加思索,直接撩开长腿,跨越椅子及桌子(大家想必知道,为便于会议时作笔记,
有桌子)过去,然后就是握手,拍肩膀,哈哈大笑,......这就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
众目睽睽!
那情那景至今犹如就在眼前! |
b****a 发帖数: 4465 | 6 “9-13”事件后,叶帅的权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套用一语(YY?):一超独大。
后来他不到三座门来与徐帅、聂帅等一起看电影了---改为自己单独看。
那么,一般人就无机会在这类场合看到叶帅啦。
所以,我对叶帅的印象大多是中、远距离的,如同记录影片中的形象。
倒是他身边人物,给我也留存颇多印象。
其中颇为张扬的是保健护士(原歌剧演员?据称原是美女?),常找着用军委一号台(
用惯了)的电话,找“马头”,要车等。
因为那时候还无移动通信(若是有,他们自会优先享用),没有手机、BP,但是军委一
号台神通广大,能耐几乎不逊移动通信:曾通过交警岗亭电话截住对象达成通话。
还记得某次在玉泉山,某个秘书模样的中年干部,喊着问:“叶帅院子里‘大红旗’回
来没有?”......
叶帅的车队是当年最“夸张”的啦。
老规矩,总理、叶帅的专车配跟警卫车(王洪文也要了)。
那个年月,北京车少,马路上经常是空空荡荡的。有辆大“吉姆”(内部如同中“红旗
”,也可翻出俩加座,空间可塞自行车,坐7人不算挤)就算好看的车啦;使领馆的车
洋气,但多是小的。
在长安街上很显眼的是:挂着中央警卫局牌号的“大红旗”后跟一“吉姆”或是另一“
红旗”,一般开得不快,......
说叶帅的车队最“夸张”,是因为经常至少3、4辆。
一般理解:家里人口多;随身医护、勤杂人员多。
临时随同的其他牌号的车,可能是来客的? |
b****a 发帖数: 4465 | 7 车牌号有权威级别。
军委服务处的车牌号曾很象中央警卫局的牌号。
几个老帅和副总参谋长的车,通畅于“三座门”。
那时候,京西宾馆也常是警卫森严的:军委服务处的车牌号通畅;其他甚至总政、总后
和军兵种首脑的“大红旗”都要拦住问、看。
“大红旗”也不同。
王铁成演《周恩来》说是用了周总理的车,但是我第一眼看他片头的车内往外的镜头,
明显是从中“红旗”里拍的。
“大红旗”感觉特别长,有的比“解放”卡车长。
一般中央委员的“大红旗”较普通。而有的加强防弹,据驾驶员感觉车头沉。
曾在翠微路二所看到军委服务处的老“奔驰600”(与后来的“奔驰600”绝不可同日而
语),当时感觉是:真是“房车”呀。似乎比“大红旗”还“牛气”?
这大概就是当初陈老总的那辆吧。 |
b****a 发帖数: 4465 | 8 《节目票的故事》
有一次,只有两张票(事后才知道该是首长夫妇专用券的意思,因送票来未经父亲手,
秘书也没有说清楚;其实子女另有后边的票)位置好,又只有我和弟弟俩人想去,就去
啦。
到场一看,何止“位置好”:是头排最中间,挨着中间走道的头号座位!
紧挨近的俩座位(位置肯定稍偏些)只不过是坐着一位贵气颇重的夫人(当时我还不知
道她就是军区某副司令员夫人),老是歪着头打量我们哥俩。
我无意之中眼睛余光发现,稍加注意:关注我俩的首长夫妇还有。只不过是“左她”为
最。
后来,“左她”实在忍不住,问我:“你们是XXX(父亲名字)的孩子吧?没见过。”.
.....
回到家,没敢“汇报”情况。
以后听秘书说,凡是此类票,父亲不去的话就是作废这一种处理方法。
我一初中生,哪儿懂?! |
b****a 发帖数: 4465 | 9 电影《战上海》等包装及9纵(27军)系在南京军区坐大,什么好事(如“第一”等)
都能往他们那边搬,就如同后来宣称是林彪而不是朱德在井冈山与老毛会师一样,指鹿
为马由来已久。
我父母所在部队在上海之役的表现无可比拟。
这也就是为何父亲每每爱拿聂凤智等9纵系老将开涮而他们都无法“雄起”的缘故。
而且我估计还有更多的“把柄”哪。譬如,战后各部队都对我父母所在部队“独大”的
战果及缴获等眼热心跳,变着法来“打游击”沾光或是明抢暗偷,……
只有三个军荣膺市区“警备”重任及臂章。
我父母所在部队占据后负责警备的繁华区域最大。其中的豪宅也就自然颇多。
其中之“敌产”豪宅就可暂时任由部队首长选用啦。
组织上分配给父亲选用的豪宅里包括蒋军高级将领贺耀祖的山阴路大宅:大园子里面有
幢三层洋楼。……
七月的某一天,天气炎热,我母亲带着当时才三个月大的哥哥从郊区兵营进城来看父亲
。随行的是她的通信员及哥的“保姆”(一个据传开过小差的男兵)。
中午到达山阴路贺宅,未觉异常,街口及门口的卫兵也都未言声有何变故。
只是看到高大的广玉兰树盛开鲜花。
妈妈抱着哥哥就上楼去看父亲(患肺病?)。
走到父亲卧室,进去,看到床上躺着个人—天气热,仅仅穿着短裤,……
妈妈想那当然就是父亲了。抱着哥哥,越走近却越觉得不象是父亲了!
仔细看,床上那个人-----------一只眼!!!
至此,大家可想而知这是哪位了吧?
没错,是刘帅。
不过当时妈妈可不会称之为刘帅----那年月是叫做刘司令员(再雅一点----“伯承将军
”?)----而且还不是自己这一系统,无统属关系。
细节就不说啦。
那年月,又没空调,天气炎热时只能是穿得越少越好,......
再加上没手机啥的,联络不畅,无从随时随地将情况告诉妈妈。......
闻风而至的秘书对妈妈解释说:刘司令员临时来上海,因无住处,三野令父亲解决,父
亲就把自己的住处(及警卫等原班人马---无怪乎妈妈通行无阻!)让给了刘司令员,
自己挪住别处。 |
b****a 发帖数: 4465 | 10 老邓入主总参,特别是后来在叶帅的扶掖下坐大后,渐渐透出任人唯二野的意味。
二野系的杨勇将军从新疆调来任副总参谋长,排名在曾任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将军和原
任总参党委书记的张才千将军前面。
此项情节在军内高层被认为颇不正常。
原本各大区主官等高级将领多虚挂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官称,文革
后基本不再用。
但是,此刻这种虚挂之官称又有使用价值啦。
老邓要排除曾任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将军和原任总参党委书记的张才千将军出总参,就
又用此---虚挂官称---作法宝,以利于平静地实现调动人事啦。
据传,在任命张才千将军为武汉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为福州军区司令员时,老邓放
话说:唯独你们二位兼任副总参谋长职务不变。
须知:文革后,随着军管、支左等“新生事物”发生、出现,原本“感觉”低于省军区
的野战军,现在实实在在地“高于”啦(例如李徳生已任总政治部主任还是保留军长职
务);原本“感觉”低于“国防部”的总参,现在也实实在在地“高于”啦----吴、李
、邱3大将登报列名都在副总理等之前,而其职务就是副总参谋长。
可见副总参谋长职权(暨老邓心机)之重。
如此这般地,老邓调动了总参人事。
当时人们都认定,老邓会把自兼的总参谋长一职交给他的嫡系出身的杨勇将军啦。
没曾想,老邓算的不如老天算的。
他费尽心机摆布好了一切之后,最后是杨得志将军接任了;杨勇将军病逝。 |
|
|
b****a 发帖数: 4465 | 11 有一次,奉父母亲之命令,去301南楼看望在那里住院的李耀文将军。
记得李将军说,要让他再当大使,去莫斯科,而他自己想回部队工作。恰巧,身体有情
况待查。
正说着话,进来俩老将军----张震和李元----他们是以总后副部长的身份,挨门逐户看
病号的。
寒喧几句,“征求意见”。
李耀文将军果然是不愧为见过世面的大使。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他说,护士不该用扫把和湿拖把来搞地毯清洁卫生呀。...... |
b****a 发帖数: 4465 | 12 《亮剑》里有一段“抢夺战利品”的戏,颇为有趣。
我母亲曾讲过一故事,也有趣,且涉及某将军及某英雄部队。
在此说说,作节日一乐。
打下某城,母亲去搜集医药物资。
见一群兵围着堆药品包装箱开心地大干坏事:他们用刺刀撬开药水剂瓶子盖品尝着,若
是葡萄糖注射液,就抢着喝,若是生理盐水,就随手扔掉,再另撬---大概都不识字---
不会看标签。......
母亲见此情景,大怒:“放下!这些是可以用来救命的宝贝!用来救你们伤病员的命!”
“丘八”们不买账,说:“俺们‘哈’(胶东口音---喝---知道是哪儿的啥部队了吧)
糖水。俺们缴获的,你管不着!”
老妈(当时20多岁)翻身上马,去叫来某将军:“看看你的这些兵!”
这下子轮到“丘八”们作鸟兽散啦。 |
b****a 发帖数: 4465 | 13 听母亲说过曾与父亲搭档的某将军的一些往事。
听父亲在谈论饮酒误事(先细说了他自己在上海开车之旧事)时也提到,那位老将军酒
量小却爱贪酒,小饮即醉,须防出事。
但是,防不胜防。
打下上海后,某次高级干部去杭州开会时,午餐时老将军见酒即饮。
父亲为防出事,特意抓了些桔子,坐在身边不停地剥给他吃,希冀解酒且分散注意力。
但是老将军偏还就是出了情况:一下没拉住,他站立起来,指着台上讲话的谭政委大声
说:谭震林,你下来,你的那一套我全知道!我还给你当过通信员哪!……
父亲见“大事不妙”,即佯装要解手,引导老将军一同离开了。
后来老将军还想回去,竟与警卫人员打起架来 |
b****a 发帖数: 4465 | 14 南萍将军多年里与父母亲保持着很亲密的关系。
他爱人李阿姨直到文革前还给我父亲打毛衣。
有一天,南萍叔叔来,专门找到我,说:“噢,你就自己改名字啊!”
那是因我偶遇某首长家警卫员与我同名,以为同名是个问题,就乘考中学之机改了个名
字(没想到同名者更多)。
看来父亲在聊天时,把我们的家庭琐事也说啦。
其实改名字是请示过母亲的,但是从此以后,南萍叔叔就称我为“那个自己改名字的”
啦。
文革开始后,老许将军和大军区力主浙江保江华,省军区遵命行事,与支左的20军猛烈
对撞。
那时候,20军就与大军区矛盾公开化。会上会下公开对着干,闹得很僵。
临近的舟嵊要塞区的铁政委专门到家来找父亲,请示该咋办......
结果毛支持20军,南萍将军即令《浙江日报》头版整版就写4个字:“打倒江华”!
老许将军没办法,恨恨......
父亲觉得事势不妙,为南萍叔叔的命运寝食难安,还曾对母亲预言其后果必糟,......
20军南、熊接管省军区,分兼政委、司令员,南萍将军并担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等
职。
说是与老许将军分庭抗礼,毫不为过。(老许时任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那时候,何止20军,连李德生的12军都是许多事明令对大军区“保密”。
南萍将军在“九大”当选中央委员,虽说比不上老许将军是政治局委员,但是管理浙江
这“一亩三分地”那么还是得心应手的。
大军区也拿他没办法。
从《百战将星肖永银》(是外行女作家写的,记实文学式,史料价值甚低)等材料里可
看出,林彪事件时,老许将军还是对南萍将军恶感虽甚,却还是无法解决。
以后,老许将军借支左问题等“秋后算帐”,还硬把南萍将军打成“林彪死党”,....
..
南萍将军相貌清秀,稍显瘦弱,给人以儒雅的印象。
引用汪东兴《毛主席在杭州的谈话》之一段,助诸君了解1971年的情况:
毛主席虽然同许世友讲过,到浙江不谈他与南萍的矛盾,但为了搞好团结,还是谈到了
他们之间的矛盾。
毛主席说:你们和南京的关系,我说了两年,还没有解决。我这边也讲,那边也讲。给
你们讲的都可以公开讲,少数人可以讲,多数人也可以讲。你们同许世友同志不要针锋
相对。对他也说不服,对你们也说不服,这主要由我负责。
毛主席问南萍:南京开会你们去不去?我同许世友同志在江西谈过两次,这次还要谈。
南萍说:我们没有听主席的话。今后按许司令的指示办。
毛主席说:那也不对。错了的也执行吗?许世友同志是可以交朋友的,有时还可抓住他
的主要问题,把道理说清楚,他还是可以交朋友的。你们空军受不受许的指挥啊?
南萍等人答复说:受他的指挥,听的。
毛主席听了点点头,表示这样做好。 |
b****a 发帖数: 4465 | 15 许世友将军是传奇色彩很重的人物。
我当然也是有幸多次接触这位老将军的啦。
还曾有幸多次与许司令合影留念---那可不是会议等场合应景地合个影呀。
是老许将军主动拉着合影留念。
但是,一直拿捏不准该怎么样写才合适。
颇费周折呀!颇费周折。
先拣轻巧的写出点儿。
电视剧选张秋歌(没记错?)一个人来演老许将军不合适----张只能演“老”许将军--
--老年的许将军。
大家可以想象,许将军若是电视剧里那样子的,当年怎么能带敢死队挥舞大刀冲锋陷阵
?只怕是几十米都跑不动!
许将军当年的形象颇为瘦削---但是绝不弱---脸庞略显瘦长但极富强悍之气。坊间应能
寻得许将军年轻时的照片?
套用时下评语:整一个帅气的“酷哥”、帅哥!
老许将军的哲嗣--援朝--二十岁左右的形象,大概就是红军时期正当盛年时的许世友将
军的形象“翻版”?
十几岁时的援朝还曾得到周恩来总理喜爱,传说曾当众要认作义子。
援朝犹豫不知如何回答,周总理似颇不悦,说了句:军队的孩子还这么不干脆?就走开
了。
老许将军爱枪,熏陶得身边人也会如彼。
曾有见援朝在看戏(电影?)走进座位时口袋里“家伙”碰撞得旁边座位靠背咚咚作响。
我想,口袋里的“家伙”八成就是“59”吧?或是小左轮?
我自己也曾经这样“塞”过----军裤肥大,口袋里能塞书塞杂志,塞把红绸包缠的“59
”根本不显眼。
只不过是,压满9MM子弹的“59”颇重,觉得沉甸甸的。
别以为我们身为学生时期的小小少年敢于“私藏枪械”----彼时我们都已经是共和国的
基干军官了。 |
b****a 发帖数: 4465 | 16 写到这会儿,觉得再往前走似乎有点儿难啦。
有些属生活气息浓郁的琐碎事,我原本就不打算让其占篇幅的。
有些很“经典”的---我对朋友们讲过的故事,若是在此写出,那么不就等于我自报家
门、姓名啦?!
还有些,写出来似乎“影响不好”?
有些涉及敏感、机密等因素限制,就更不用说了。
也有些,写出来也是会被人认为“自相矛盾”。
譬如,刘邓关系,通常资料及时下媒体基本“敲定”俩人感情亲密深厚,配合默契,堪
称楷模。
过去确也有刘把自己年轻英俊未被伤残时的照片题赠邓的事。
但是,我听传说刘邓两家不来往。子女间也是不交往?
“刘邓大军”时期,后来俩人矛盾加剧,都不愿意在一起吃饭?
陈毅被调往二野,就是为俩人矛盾“和稀泥”---陈对俩人是老乡,又都能谈得来。
原第三野战军9兵团政委郭化若将军就说过:“陈总在政治工作上辅助邓小平同志,在
军事工作上辅助刘司令员,都有突出成就,特别是在解决、促进高层团结方面,功不可
没!”
此话说得很明白了吧。 |
b****a 发帖数: 4465 | 17 老将军们的形象,大家多以为就是将帅名录等资料里礼服照片等肩扛金板的堂皇模样了
吧?
其实不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仅仅是为照相而穿过一、两次而已。
作为老红军、老八路(说得更深远,都是来自草莽、底层),他们更大程度上习惯成自
然地极容易与士兵打成一片,且乐此不疲。
举一熟例。
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傅绍甫将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
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时期担任过营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
任新四军教导大队三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长,挺
进团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七师五十八团团长,沿江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
,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一师参谋长、副师长
,第十三纵队三十九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
傅老将军在各种照片里都是威风凛凛、气度不凡的将军形象,但是在衣着等生活习惯上
却极随便,还喜欢席地而坐。
我曾亲耳听大院的老职工理发员说:看他那样一身旧衣服、破草帽,坐在台阶上与人聊
天,谁也没有想到他是将军吧?
说句笑:傅老将军看起来特别会照相---或者说特别会“上相”---每当照相(无论单人
还是合影留念)时,他就象是换了一个人。
所以,他老人家留存给后人的照片的将军形象绝对----“一等”! |
b****a 发帖数: 4465 | 18 1976年前后,在“三座门”宽畅的军委第一或是第十一会议室里,经常与徐、聂2老帅
等一起看诸如朝鲜电视连续剧《木兰花》之类的录像片,现场翻译“配音”(有时候还
加些解说)。
其实,当时二位老帅也就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但是他们的保健医生等极为谨慎,每次都
是到晚上九点钟左右就请老帅离开(聂帅坐轮椅,直接推了走)。
这就带来问题啦:
每次二位老帅离开以后,我们其他留下的人还是继续看一两个小时才结束的。
下次再看,老帅要从断开的地方接着看。
于是,一开始,就会有一小阵轻微的嘻嘻声,......
我们明白,是觉得不得不重新再看已经看过的一大段的小家伙们的“鼓噪”。 |
b****a 发帖数: 4465 | 19 王六生将军给我也留下了一些印象。
譬如,某次开会作动员,别的首长讲话后轮到他,他就反复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突
出党的领导。
当时没有想到什么,只不过是觉得,这就是政工干部的本色吧。
也不知道咋回事,多年之后,别的首长的讲话都已经淡忘了,唯独清晰地记得王六生将
军的讲话。
一朝恩重九重天----70年代某一天,忽然之间北京派专机到南京,要接南京军区副政委
王六生将军进京“谈话”。
没有人能想到此行是祸是福。
王将军夫人刘玉屏阿姨对我母亲说: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啥事,到底会如何,心里七上八
下地。
就都到机场去送行。
最小的孩子忽然恋恋不舍地扯住父亲不放。
王六生将军也突然颇为伤感,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孩子身上,……
我已经记不清王六生将军当年是否带孩子同乘专机赴京,还是承诺下次带孩子同机赴京
了,……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毛大帅、周恩来接见王六生将军并谈话后,决定任命他为武汉
军区政委,尽快赴任,……
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许多高级干部被召见或者说是“谈话”后,就进了什么“学习班
”,或是交卫戍区部队“监护看管”,或是交某部队农场看管,或者干脆就送入秦城..
.... |
b****a 发帖数: 4465 | 20 来点轻松的,说些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军委领导同志的文化娱乐活动。譬如看电影,以及
相关的交际。
电影当然不会是“大路货”即等同于部队等单位或是大院里公映的那些。
当然,那时候办事也很讲究革命性、原则性啥的(谁也不想犯错误、“犯私”被打小报
告上纲上线“揪小辫子”),点片子时不至于很“出格”(军委服务处去调内部参考片
子,文化部等还是很给方便的,有的他们自己严格控制,甚至于自己“内部参考”都不
敢看的,都会借出给军委,譬如当年认定特别“色情”的。日本片《战争与人》等?)。
政策界限最合适的,大概是“抢先”即优先提前看即将公映的新片和将解禁的老片。既
体现了优先,政治上又保险。
有时,还是会有“出格”的感觉。譬如日本片《戒严令》,片名及剧情梗概人们都能料
想是关于军国主义进程的,必有历史背景参考价值。
谁也没有想到,片中竟然有极黄色的一大段(即现在称A片的?),吓人……!
事后都不敢议论。
那时候真是该叫“小”电影--根本不需发电影票。得知有电影,即按时到达“三座门”
里宽畅的军委第一会议室或是另外一间大会议室(印象里只此俩大会议室)。从大门口
即由军委服务处控制,进来的只不过是乘坐几辆大“红旗”的老帅和几位副总长及其家
人(除节假日,一般不多)、随员。
往往全部总共才一、二十人。摆两排沙发和一些座椅。
记得很清楚,几年里只有两次“有外边的人”:一次是有当时的邮电部部长钟夫祥(其
实他也是老红军),是老帅带来的客人?
另外一次是有耿飚(对此,后边细说)。
一般每次也是放两部大片。例外的长片则根据其具体情况看。
譬如重新看苏联巨片《解放》,五部7集,且放吧。
一般“早退”譬如看完一部即离开是正常情况。尤其是老帅及其家人、随员。
往往放完时,只剩下一两位副总长及其家人、随员等。 |
|
|
b****a 发帖数: 4465 | 21 耿飚到“三座门”里的军委会议室看电影,则是一次颇为特别的交际活动。
在某论坛内可看到一旧题,是军师版主发起的:《[讨论]耿飚为什么会重回军队主政?
》(197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耿飚为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军委秘书
长。耿飚自建国后一直在外交战线工作。在1978年夏天罗大将病逝后几个月,耿飚重返
军队,并出任军委秘书长。是谁推动了这个任命?)
1950年初,耿飚到外交部工作,先后任驻瑞典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
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
1971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我早就听总参的老干部说,耿飚颇有能量,在任大使时,居然要掌控武官等军官的衔级。
文革中,在地方工作的老干部几乎无一例外的挨整不轻。许多人都找窍门想回到相比之
下“只是革命的力量而不是革命的对象”的军队工作。
譬如伍修权就成功地借“解放”提出“回”军队工作,担任了副总参谋长。
文革中,被周恩来点将去军管外交部,后留下工作的李耀文将军,也是想方设法要回军
队工作,还借病住院不去苏联当大使。
恰巧张爱萍“解放”后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工委主任,与政委陶鲁笳不睦,陶沾了“
四人帮”等问题……
张爱萍住院时与李耀文将军一拍即合。
张老将军不顾新任外交部长黄华的阻留,直接让当年在党内外有最高权威的叶帅批准李
耀文将军回军队工作,担任了国防科工委政委。……
1977年初起,就有传说耿飚可能回军队工作。
耿飚也是较为明显地增加了与老将军们的交际活动。
某次,耿飚带了两部他从文化部调来的内部参考片子到“三座门”里的军委会议室请杨
、张等几位副总长看电影。
记得身材瘦高的耿飚老将军照常身穿灰色中山装,开映前与几位副总长礼节性地握手致
意,但是互相没什么话。
那次看的电影,至少有一部是军委服务处刚刚去调来放过的。大概耿飚选的是他认定较
“热门”的吧……
1978年3月,耿飚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9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1981年3月兼任国防部部长。 |
b****a 发帖数: 4465 | 22 ZT《百战将星肖永银》之“文革中的许世友与肖永银 受命擒获林彪死党”:
1967年盛夏的一天,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接到二十七军军长尤太忠的一个电话:
“老肖,你好啊?……你到我们这里玩玩吧?我们这里蛮不错哟!”
两人彼此意会,心照不宣,肖永银痛痛快快接受了尤太忠的“盛情邀请”。
他知道,尤太忠的身后站着的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果然,一到无锡,尤太忠一见他就说:“许司令找你!”
许世友劈头就说:“抓部队!把部队稳住!”
肖永银告诉他,坦克师稳如磐石,许世友粗黑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东拉西扯一阵后
,许世友像是漫不经心地说道:“陶勇的孩子到处流浪呀,怎么办?你们是不是把他们
收起来呀?”
尤太忠和肖永银两人会意地互相看了一眼。肖永银回到南京后,很快,东海舰队司令的
三个遗孤由尤太忠秘密转送给他。孩子们从大到小排成一排站在他面前,衣衫褴褛,面
色蜡黄,最小的才13岁,天真无邪地吮着一根黑炭样的手指。肖永银鼻子一酸,摸着陶
勇幼子的头说:“当兵吧……”
就在肖永银为东海舰队司令的悲剧命运而叹息的时候,相隔两条街,宁海路上一幢灰色
小楼,危机四伏,陆军中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张震,满面忧愁地望着自己的爱子……
张震预感到自己将面临灾难,他唯有对自己的孩子放心不下,他要趁自己尚未丧失自由
的时候,办完这件事,想来想去,觉得只有把孩子交给一个人放心,匆匆写了张纸条,
塞给儿子海宁:“去,找你肖叔叔。”
肖永银看完用铅笔写的潦潦草草的纸条,愣了半天。他能够理解张震此时此刻的心情,
他是以深厚的父爱,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的。
肖永银把一封准备好的信交给孩子,叮嘱道:“你拿着我的信,今晚就走。悄悄地走。
不管谁问你,你就说去串连,去杭州报名。记住,你爸爸是大树,树大招风,对谁也不
要说出他的名字!”
海宁瘦小的身影终于在夜幕中消失了……
海宁也是13岁。
由陶勇、张震的孩子开始,便发生了以后被人称作“招兵买马”的事件。
各地被“打倒”的军队干部,大约通过“人造通讯卫星”或“秘密串连”之类,很快便
获悉了在当时“红色恐怖”之中有这么一块净土,于是从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送来了自
己已力不能保的爱子娇儿:被“火烧”的云南军区后勤部长的儿子,遭贬河南某农场、
此时又雪上加霜的王近山的几个孩子……乘火车的、坐轮船的,靠“11”号的,纷纷投
奔而来。
肖永银无法拒绝这些昔日战场上的“战神”们的后代,下了一道命令:“男的,只要是
军队上、地方上干部的子弟,家庭不行的,就收起来。”
南京军区装甲兵的营房,倏忽间变出了一个“娃娃兵营”,大的十六七岁,小的十三四
岁,爬高上低,你打我闹,像一群猢狲般活泼可爱,仿佛忘记了百里或千里之外的父母
亲人们的劫难……
(见于百度)
这里都是小说家言,而非历史事实。许多根本不合常理。
试问:陶勇中将的孩子13岁了,原来生活在大上海(何况还是出身将门),怎么还会“
天真无邪地吮着一根黑炭样的手指”?!
再顺便举例说:“宁海路上一幢灰色小楼,危机四伏,陆军中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张
震,满面忧愁地望着自己的爱子……张震预感到自己将面临灾难,他唯有对自己的孩子
放心不下,他要趁自己尚未丧失自由的时候,办完这件事,想来想去,觉得只有把孩子
交给一个人放心,匆匆写了张纸条,塞给儿子海宁:‘去,找你肖叔叔。’”
这一段错了几处:当时张震将军家住莫干路(我曾去过多次),而非宁海路;张家有好
几个儿子,但无“海宁”。描述也是根本对不上号。
再说,征兵工作,不是儿戏,身为军级的军区装甲兵司令,怎么就能随便任意“下了一
道命令:‘男的,只要是军队上、地方上干部的子弟,家庭不行的,就收起来。’”?!
须知,1967年和1968年的小规模内部征兵,其范围及员额都是由军区报到总参,得到批
复才能办得到的。
前边我曾发表个人意见:《百战将星肖永银》是外行女作家写的,记实文学式,史料价
值甚低。
南京军区装甲兵1967年和1968年的小规模内部征兵,范围及员额控制得很严:一般仅限
当时无“问题”的现职军级以上干部及少数老红军烈属子弟(名额由肖司令掌握。
所以,有些军区二级部长因属师级,就要不到名额。1967年肖司令给我们家俩名额都未
用,其中之一就让某部长(与我同姓)的孩子去了。
“军队上、地方上干部的子弟,家庭不行的”是绝不可能进入南京军区装甲兵教导团的。
在此说个与《百战将星肖永银》里外行女作家写的故事恰恰相反的例子:
有个挨整的军级干部1968年在179师百水桥营区办“学习班”期间愤而自杀,他的1967
年当兵的儿子(原南师附中学生)已经从南京军区装甲兵教导团毕业分配到坦克十师,
表现很好,却不得不因此而退伍。 |
b****a 发帖数: 4465 | 23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原二野系的将领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宣传,“甚嚣尘上”。
譬如,网上所见,许多人居然以为王近山将军“理所当然”在中将里居首位。
我对原二野系的将领并无成见,对其中的一些人也是敬重的。对于宣传他们不持异议。
问题在于比较。
实事求是地讲,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原二野系的将领在功业方面远不能与三野系的将领
比较。这才是历史的事实真相。其实也不难以置信嘛。
就随便挑选大家都熟悉的“战将”来说吧---《百战将星肖永银》之传主,曾任南京军
区副司令员等职。
肖永银将军与我父亲曾过从甚密。
母亲记得,他也曾多次请我父亲喝酒---必“茅台”。
我想,一方面他是想多听到我父亲对许多方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作为二野出身的他,
久闻或是目睹父亲在解放上海后接待二野高干参观团等时显露出惊人酒量,想知道这里
有没有“底”吧?
(战争年代常饮食短缺而挨饿,有时无粮却有酒,饥饿的人们就想:酒是粮食做的呀。
持相同看法的甚至于包括某些当时的卫生医护人员:把酒看成是某种“营养品”。
作为颇受照顾的领导干部,喝酒的机会也较多。
很快,人们传出说法:我父亲酒量吓人---能用大茶缸豪饮烈性酒而不醉!
也许是天生的本事,或者是无意中练出来的?)
解放战争中,由于装备、战斗力等差距较大,二野系的将领比三野系的将领少打了许多
大仗、恶仗和胜仗。这是历史的事实。
具体地说个人,肖永银将军及其部队也是劳苦功高,但是大仗、胜仗远不能与三野比,
“走麦城”的事可是有案可查的不少。
譬如他当旅长时,与敌遭遇,居然把旅部机关被敌军歼俘大半。从事后刘、邓的反应只
不过是庆幸来看,部队实力之弱,真是……!
难怪,华东部队外线出击,在中原打豫东等战役时,刘、邓部队根本配合不了;后来华
东部队打下济南,粟裕提出打“小淮海”(还远不是后来实际意义上的淮海战役)设想
时,邓都根本无信心……
淮海战役中,华东部队出动几个纵队支援刘、邓部队打黄维兵团时,邓根本指挥不了陈
士榘(还是要请粟裕发号施令),是有原因的。
肖部被俘者其中之一是团级随军记者胡征,后来虽又经历“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等坎
坷,终归仍然成就诗人名家。文学界为他写大传,就带出来当年肖部败逃之狼狈情况。
……
前边我曾发表个人意见:《百战将星肖永银》是外行女作家写的,记实文学式,史料价
值甚低。网上所见,许多人居然以此为本,“引经据典”!
该书中还有许多明显不妥的说话。
譬如,不点名地讲到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钱钧中将----虽说没点名,但是让人一看就知
道是在说谁在抱怨。
肖在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时,人缘尚好,后来得到老许将军倚重,出任军区参谋长
、副司令员后,情况就发生变化啦。……
“花无百日红”。后来我在京听说(1975?),总部都传:南京肖副司令说,没想到我紧
跟许司令,到最后“5-16”嫌疑也有我一份(据传许多军以上干部都“当选”)! |
h*****3 发帖数: 18 | 24 肿么不在一贴里都贴完
【在 b****a 的大作中提到】 : 说个可谓是慈眉善目、和蔼至极而又兴致勃勃的老将军吧。 : 陈美藻将军,红四方面军出身,1949年2月就任28军首任政委。 : 金门之役时,他被派在福州抓军管,不在场。 : 陈将军与我们家可谓是极亲密的老关系了。将军夫人是我母亲1938年结缘的“死党”级 : 战友。 : 1976年夏天,我在济南。 : 与军区首长一起看电影,在座的有司令员曾思玉、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将军。 : 靠防空洞抽出来的凉风降温。 : 那时候,我喜欢看小说。朋友帮忙弄来本《斯考兹博罗案件》。 : 说的“我”是一名本来无辜的黑人青年,因乘火车被种族主义分子诬陷坐牢,后来越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