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d 发帖数: 9770 | 1 大家知道,一战中对阵的两方是德、奥(及后来的土、保)同盟国与英、法、俄(后来
美、意等加入)协约国交战。而奥匈帝国境内包括现在的奥、匈、捷、斯以及前南斯拉
夫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波黑等国家那时都还没有独立。
沙俄帝国境内西乌克兰原本就有一些捷克侨民,一战爆发后先是在基辅成立700人的捷
克营,隶属于俄第三集团军。战争过程中,奥匈军队中有不少人被俄军俘获,俄国以允
诺战后让捷、匈独立建国为条件,招募被俘的战俘组成志愿军加入俄军一方参战。
俄军中的捷克军人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管辖下的捷克军人已经编成一个军,下有两个师,辖第5“布拉
格马萨里克”团、第6“哈纳吉”团、第7“塔特朗斯基”团、第8“西里西亚”团。兵
力4万人。还有2万余人在西伯利亚的几个战俘营等待整编。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1918年3月与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新政权与
捷克军团达成了一个协议:捷克军团在解除武装后抵达海参崴,然后由协约国的军舰运
回欧洲。但协约国暂时无法提供船只,使他们滞留在俄国。
海参崴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队,1918
1918年3-5月有1.5万捷克军人从西伯利亚铁路运到海参崴,另有8千在滞留在奔萨、8千
人在车里亚宾斯克,4千人在西伯利亚的其他地区。匈、捷两族原本就有历史矛盾,而
苏俄从“世界革命”的战略出发,对捷匈战俘区别对待,让库恩.贝拉(既匈牙利苏维
埃革命领导人)从匈战俘中招募红色纵队作为反政府武装力量杀回匈牙利建立起苏维埃
政权,约4千斯洛伐克人被编入国际纵队。加之当时谣传布-尔-什-维克要把捷克人引渡
给德国人,导致捷克军人与苏俄和亲苏俄的匈牙利人对立情绪渐浓。
5月14日,一群匈牙利军人与捷克军人在车里亚宾斯克发生斗殴,由于苏维埃在政治立
场上与匈牙利同志一致,不分青红皂白逮捕闹事的捷克人准备执行处决。该地区聚集的
捷克军人乘机暴动,劫狱救出了战友,占领了车里雅宾斯克城,枪决了当地的苏维埃领
导人,并解除了苏维埃的武装。
军事人民委员托洛茨基震怒,下令将捷克军团人员全部缴械。但军团士兵拒绝交出武器
,与布党正式闹掰了。于5月末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从喀山到海参崴全线向苏俄红军发
动武装进攻。所谓的“捷克军团叛乱”开始。
军营日常
其实捷克人并不想与任何政权为敌,他们只想赶快回国,对红白双方最初都不感兴趣。
但如果要说在价值认同上,多数捷克人的思想倾向当时是同情自-由-民-主的。他们比
较认同自-由-主-义的立-宪民-主党和民粹派的社会革命党。在巴黎成立指导捷克军团
的捷克民族委员会领导人、后来首任捷克总统马萨里克曾多次发表支持临时政府的演说
与声明,后来也曾表示“我们的位置是在民-主和constituentassembly这一边”。
马萨里克(中),1918
对捷克军团的定位,LN说:“捷克军团的行动是英法帝国主义者蓄谋扼杀苏维埃俄国?
把俄国重新拖入帝国主义战争漩涡的一贯政策的一个环节。”苏联时期的史书最常用的
词句是“在马萨里克直接影响下”的“西方列强反苏的支柱”。
一战后期英法代表就和马萨里克等人多次接触,就捷克军团前往何处问题进行协商。英
法是希望这支军队能够助协约国一臂之力,美国总统·威尔逊同意把捷克军团从西伯利
亚撤出后调入法国的西战场。其实不论是英、法、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对俄政策,它们
都不打算全面介入俄国,法国人关心强化波兰阻挡“赤色瘟疫”,日本人一心想在西伯
利亚扩张,而英美生怕日本人做大。
而马萨里克等人则更关心保存有生力量促使捷克独立。然而在当时条件下,只能听命于
能够左右他们命运的大国实属不得已。而在俄国的地盘上,军团的策略主要取决于哪一
方对自己更有利,鉴于上述原因,他们一开始便与布党政权不睦,所以他们在内战前期
选择了从美国回来被任命的西伯利亚陆海军部长高尔察克作为合作对象。
亚历山大·高尔察克
车里亚宾斯克战友起事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军团。同月,捷克军团参谋长米哈伊尔·迪
捷里赫斯将军旗下的军团先头部队到达海参崴,他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推翻了当地的
苏俄政权。6月6日,捷克军团宣布海参崴脱离俄国,成为协约国的保护领地,然后他们
从海参崴沿铁路西返,接应沿途的战友进攻地方苏维埃政权。
一个月内,高尔察克领导的军队在捷克军团的协助下控制了从贝加尔湖到伏尔加河萨马
拉之间西伯利亚铁路的大部分地段。众所周知,在俄国铁路就好比人的动脉,控制了铁
路就控制了生命线。起初高尔察克一方军事行动很顺利,8月5日占领了伏尔加上游东岸
最后一个大城喀山,并获得了帝俄的全部储备黄金的一半,总计约一千余吨——总价值
高达6.5亿金卢布(关于这批黄金的数量和下落坊间里有各种说法),共装车八个车皮。
9月白军和捷克军团已占领了西伯利亚所有大城市。在离占领叶卡捷琳堡几天前,由于
担心沙皇成为聚集各种力量大旗,当地契卡在撤退之前根据最高层的命令处决了羁押于
此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
十月革命后不认同废黜constituentassembly、想要抢夺沙皇天下的各种势力,纷纷自
立政府。俄国东部一下冒出了十多个五花八门的政权组织:1918年1月布党驱散立宪会
议后,在海参崴成立了反布党的“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6月8日,不认同“无产阶
级专政”的部分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和孟什维克在萨马拉成立了“
constituentassembly委员会”;同月社会革命党人又在鄂木斯克建立了“西伯利亚临
时政府”,宣布脱离俄国实行自治;7月9日一群白俄在哈尔滨宣布成立“全俄临时政府
”。
1919年9月23日,被解散的constituentassembly代表和其他一些团体在乌法达成协议,
由23个政治团体的150名代表选举产生了5人执政、5人候补执政的“全俄临时政府”。
它控制的区域有乌法、辛比尔斯克、喀山、或许认同程度稍微差一点还可以包括奥伦堡
和乌拉尔斯克。这块地理范围被称作“constituentassembly区域”。
这些力量目标各异,就像是一个草台班子,其控制区域内组织化程度很差,内部的结构
还来不及建构。文人和军人相互敌视,政治家鄙视旧军人,而军人则瞧不起知识分子的
浮夸,军人也对觊觎帝位者敬而远之。由于文人手中没有武装力量,与手握兵权的邓尼
金、尤登尼奇、弗兰格尔等旧俄前军队将领不同,他们只会坐而论道,白卫将军奚落他
们如同“没有士兵的将军”。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乱世中,他们试图重新召开
constituentassembly的主张无法推行。
捷克军团中的女人
10月9日,这个临时政府从乌法迁到鄂木斯克,文人的无力感导致社会无序化状况加剧
,失望的人们以及呼唤铁腕的极端人士发动了一场政变,赶走了社会革命党人,任命高
尔察克为最高执政者。仍然执迷于“立-宪-会-议”的人员纷纷逃亡。俄国昙花一现的
“立宪实践”就像一颗落入“红白两扇磨盘”的谷粒,被碾得粉碎。
这期间捷克军团先后与各种力量合作过,其中最重要的是萨马拉的“立宪会议委员会”
和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1918年秋季,苏俄红军的转入反攻,9月10日占
领喀山,一个月后占领萨马拉,战斗中捷克军团有不小的伤亡。1919年夏秋,高尔察克
军队在苏俄红军进攻下崩溃。当年11月14日,苏俄红军占领高尔察克政权的首都鄂木斯
克。
1919年3月俄国内战局势
捷克军团随着高尔察克军队的败退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东撤退。1920年1月5日,高尔察
克一行到达伊尔库茨克。不适应俄国冬季的捷克军团减员严重。他们不愿为溃败中的高
尔察克当局蒙受更多牺牲,决定退出俄国的各种政治势力的争斗当中,只期盼着能够尽
快归国,于是宣布中立。
说是中立,其实仍与各方少不了冲突。尤其是高尔察克继布尔什维克之后也驱散了
constituentassembly,被捷克人看作是“独裁者”,双方矛盾不断升级。高尔察克辖
区各地的“左翼民-主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陆续发动反“独裁”的起义,得到捷
克人的同情,布拉格曾经一直是社会革命党的最重要据点,所以相互沟通起来并不困难。
最后高尔察克退到伊尔库茨克时那里又发生起义,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组织的“政治
中心”在捷克人的同情下控制了伊市。根据比较可信的说法,捷克军团缴获了高尔察克
手中的金砖,拿出其中的七车皮作为“买路钱”换取安全退出(另有说法是这些金砖在
高尔察克东撤时扔进了贝加尔湖)。
邮票上的捷克军团
1920年2月7日,捷克军团在法国驻西伯利亚军事代表团团长,代表协约国安排捷克人出
路的莫里斯·雅南将军和捷克军团领导人西罗维将军的指令下,把在下乌金斯克(今俄
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的高尔察克等人交给了伊尔库茨克社会革命党的地
方当局。
“政治中心”又把这群人交给了乘着一片混乱而长驱直入的布尔什维克redarmy,高尔
察克和全俄临时委员会政府总理佩佩里亚耶夫被枪决,尸体扔进冰窟窿里。但交出了高
氏的“政治中心”也没有得到善待,这些非布-尔-什-维克的左派也给收拾了。
但对于协约国“帝国主义”关照的捷克人,LN就要客气许多。苏俄红军统帅部与捷克军
团达成了停战协议。根据协议,1920年春,该军队的各部队被集中遣往远东的符拉迪沃
斯托克(海参崴),此后从那里被陆续遣返回国。1920年1月15日,第一艘运载捷克军
团的船从海参崴启航。9月2日,最后一批捷克军团士兵离开了海参崴港,于11月20日抵
达布拉格。
军团银行外的雕塑
随同捷克军团撤离俄国的共有67739人,包括家属和儿童。据估计,捷克军团在俄国共
有4112人死亡。军团回国后,其领导人西罗维等很多人成了新建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
的骨干。捷克军团成员还用他们截留的黄金组建了一家银行,名称就叫军团银行。值得
一提的是《好兵帅克》的作者雅洛斯拉夫·哈谢克也是捷克军团的人,他于1920年12月
返回布拉格。
哈谢克与帅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