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a 发帖数: 10208 | 1 “我们只有一个娃儿,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他。”重庆工薪族张洪国说,他和爱人每月
总收入一万元左右。三年前,看着朋友们的孩子纷纷出国留学,夫妻俩也坐不住了。
出国要一定数额的资金证明,只有一条路——卖房子。张洪国说,那套房子本来是给儿
子结婚准备的。“当时,我看着花四个月装修出来的新房也心疼,可比起儿子的前途来
,我只能忍痛割爱把它卖了,筹了40万。”
张洪国算了一笔账,儿子在美国留学,学费加生活费每年至少要20万,而他和老婆的收
入一年不吃不喝也只有13万左右。为节约开支,去年他把车也卖了。“主要是养车太花
钱。”张洪国说,车卖了7万多元。他们现在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去年开同学会,
他原打算参加,听说要交500元最终放弃了。妻子几乎不逛街,下班两人就回家,最大
的乐趣就是和儿子视频聊聊天。
张洪国说,坚持了三年,还剩最后一年,但家底已掏空了。为给儿子筹下一年的费用,
两口子只能拉下面子向亲朋好友借钱和到银行贷款。
重庆商报报道说,类似张洪国这样的留学生家庭,在中国不少。
“为了娃儿的前途,我们吃点苦没啥子,熬过这几年就好了。”正准备送儿子去澳洲留
学的刘明辉说,为了儿子能出国留学,家里的兄弟姐妹都出了一些钱。刘明辉夫妇年收
入15万左右,对一年30万、三年近100万的留学费用,靠夫妻俩肯定撑不住。
孩子的爷爷奶奶将10万元养老钱也拿了出来,两个姑姑各资助了2万,姨妈借了5万。“
大家都指望他有一天出人头地。”刘明辉说,算是一种投资,只要儿子将来前途光明,
一切都值得。
重庆市自费出国(境)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君告诉记者,重庆今年自费出国留学的
上万人,选择卖房、贷款为孩子留学的工薪阶层家庭并不少见。不少家长表示,“砸锅
卖铁”让孩子出国也愿意。
“从留学生出国前来银行办理存款证明的情况看,今年留学人数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市内某银行工作人员称,从办理存款证明、留学贷款、购汇到预订国际酒店、办理信
用卡等,他们可为留学提供各种金融业务。
重庆出国留学机构的数据显示,重庆学生留学人数年增长超20%,其中,初、高中生占
绝大多数。启德教育集团发布的《2011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即将或
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占被调查人群的52.28%。
为何家庭收入难支撑,还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我一个亲戚的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就送去英国读书了。”市民张静说,“我打算送
儿子到英国读高中,享受英式教育。”
因为在儿子就读的私立学校,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时就开始
张罗留学的事。张静说:“娃儿的同学差不多都要出国读书,娃儿不去,好像心里很过
不去。”
“高考实在太累,干脆送孩子读国际高中,以后直接申请国外的大学。”渝中区余女士
说,孩子不用应付高考,能扎扎实实地学知识。“留学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回国后也许
发展潜力更大。”南岸区黎女士认为,正规洋文凭比国内大学的文凭吃香。
留学中介也在推波助澜:10万元给你孩子一个崭新的人生、不但见世面还挣美元、不需
考试轻松就读国外名校轻松找工作、一人留学全家移民……诸如此类,在小区电梯里、
停车场通道内、各中小学附近,留学广告让人眼花缭乱。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大多选择让孩子留学日韩,经济状况较好的则选择美国、欧洲等
国家。”一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称,针对不同家庭,他们有不同的留学地点推荐。
刘先生的孩子今年高考考了300多分,在国内读大学无望,想将孩子送到美国读书。一
留学中介机构承诺,只要刘先生肯花钱,就能保证上美国一流的大学。
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分析称,收入提高、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及就业形势严峻,导致
留学潮持续升温。同时,从众心理也给留学加了一把火。
“工薪家庭留学要看‘薪情’。”重庆市自费出国(境)中介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王宇说,
留学不要盲目听信宣传广告,对只要交钱就能解决留学问题的说法要警惕,天上不会掉
馅饼。应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体裁衣,设计一套适合孩子的留学方案,主要考虑学费
、生活费。要从国家、专业、大学、城市等条件一层层筛选,最后设计出留学方案。
据新京报报道,新近发布的年度国际移民报告显示,中国送出的留学人员总数位于世界
首位,清华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最大来源学校。截至2011年,中国已送出224.51万留学
人员,大约只有81.84万人回国。
报告披露,2006年清华和北大分别以571名和507名博士输送量,超过美国本土学校成为
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自2006年以来,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最大的来源学校。
新京报还说,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出版的开放门户2012报告数据显示,2011/12
年美国学院和大学的国际学生总数增加了31%,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数量的增长,近20
万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占到了美国全国国际生人数的25.4%,远远超过第二名——占留学
生总数13.1%的印度。紧随其后的则是韩国(9.5%)和沙特(4.5%)。
而且中国学生赴美读本科的数量增加明显,38.4%的本科生比例已经接近研究生的45.6%。
但是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前景并不十分美妙。两年前从英国留学回国的杨巧告诉重庆商
报记者,在英国学的经贸专业,回来想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没找
到合适的。今年才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金融投资咨询的工作,一个月4000元左右。
启德教育重庆分公司提供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七成海归主动选择回
国就业。在受访者中,月收入5000~10000元的占39%,3000~5000元的占32%,3000元的
占11%,月薪3万元以上的仅3%,甚至有不少“海归”成了“海带”。
杨巧说,她留学英国4年花了100万元左右。按目前的工资,不吃不喝至少要20年才能拿
回本钱。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深入北京、广东、江苏、广西、湖南、重庆、四川等地采访发现,
在中国海归群体中,除了高学历、高收入、很抢手的“海鲜”,还出现了很多归国创业
、从政的“海创”“海仕”以及就业遇阻、打拼艰辛的“海草”“海带”,甚至出现不
少因不适应国内环境而再次出国的“归海”。 | M****7 发帖数: 13407 | | s****b 发帖数: 2039 | 3 实际上父母应该这样说"孩子啊,你父母本来就没啥钱,而且俺们老了,需要钱来养老
,实在给不了啊。"这不就行了。
【在 G****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只有一个娃儿,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他。”重庆工薪族张洪国说,他和爱人每月 : 总收入一万元左右。三年前,看着朋友们的孩子纷纷出国留学,夫妻俩也坐不住了。 : 出国要一定数额的资金证明,只有一条路——卖房子。张洪国说,那套房子本来是给儿 : 子结婚准备的。“当时,我看着花四个月装修出来的新房也心疼,可比起儿子的前途来 : ,我只能忍痛割爱把它卖了,筹了40万。” : 张洪国算了一笔账,儿子在美国留学,学费加生活费每年至少要20万,而他和老婆的收 : 入一年不吃不喝也只有13万左右。为节约开支,去年他把车也卖了。“主要是养车太花 : 钱。”张洪国说,车卖了7万多元。他们现在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去年开同学会, : 他原打算参加,听说要交500元最终放弃了。妻子几乎不逛街,下班两人就回家,最大 : 的乐趣就是和儿子视频聊聊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