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j********b 发帖数: 565 | 1 蒋宋美龄与张学良先后逝世,报刊及电视节目均因二人不写回忆录而置疑。因
为以他们二人的经历应该留下许多历史见证。他们为什么不写回忆录,这是一
个谜,我想根据已知的事实及事理的当然,试作分析。
张学良的难言之隐
先说张学良,他一生中要写回忆录的第一件大事,应该是郭松龄的倒戈兵变事
件。张学良非常信任郭,他把自己的部队全部交给郭,郭是一名练兵能手。练
兵是很辛苦的事,整天跟士兵一起操练,不怕风雨,不避冰雪,和士兵同甘共
苦,这样才能得到士兵的拥戴。而张学良吃不了这种苦,他发现郭是个人才,
所以就把练兵的任务全部交由郭负责。在直奉战争中,郭部打了胜仗,更得到
张的信任。东北军的传统是秉着江湖义气和乡土观念,绝对服从老帅张作霖,
因而郭也对少帅忠贞不二。但郭一手训练的部队都听从郭的命令。张学良对郭
视若兄弟,万万想不到他竟会叛变。所以当郭的兵锋指向沈阳,老帅、少帅都
大惊失措。少帅亲临前线喊话,虽然发生了一点作用,但如没有日本出兵干
涉,郭绝不会兵败身亡。最可惜是牺牲了一位大名家林长民,好象做过国会议
员和北洋政府部长级官职。他与梁启超过从甚密,退休甚早,深受梁的推重,
他接受郭的邀请前往山海关郭部,不幸也死于败军之中(林长民是林徽音女士
之父,后来林徽音嫁给了梁启超的公子、大建筑师梁思诚)。张学良虽有知人
之明,用人不疑,但却遭此变故,叫他如何能在回忆录中叙述这段经过。
第二件事是杀杨宇霆事件。杨宇霆是老帅智囊,官拜总参议之职甚久,一生忠
于老帅,是张家的大功臣。老帅死后,杨当然仍是忠于少帅,只是倚老卖老,
但却绝无反叛之心。叛变是一种阴谋,阴谋家必须伪装;伪装求退,伪装生
病,历史上这种事例很多。但是张学良继老帅以后,不能忍受杨的揽权。张学
良不能杀父亲所用的大臣,在他决定杀杨的前一天晚上,曾和他的「大姊」
(张对他夫人于凤至的称呼)商量,于也反对杀杨,张学良就拿一枚龙洋掷
卜,正面的龙向下即杀,向上则不杀,结果三次都是正面朝上,但张还是杀了
杨。如此大事岂可视同儿戏般的以掷卜来决定,这属宫廷中的黑暗面,如何能
写进回忆录。
第三件张学良所经历的大事,是民国十九年的中原之战。这场规模最大的内
战,双方动员百万人以上,也是蒋介石最为危险的时刻。敌方是北伐军第二集
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和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组成的联军,另有在党内资望远
高于蒋介石的汪精卫领导召开扩大会议组成中央政府。在阎、冯之外还有驻军
湖北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有四川的刘湘,都伺机而动。此时张学
良已经参加革命阵营,他如果自关外进兵,助阎、冯,则阎、冯胜,助蒋则蒋
胜,所以各方代表云集沈阳,张学良均虚与委蛇,静观双方胜负之变。
蒋介石所派代表是吴铁城,吴铁城又邀张群参加,他们手里握有陆海空军副总
司令的委任状,还有五百万法币(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及入关后的北
方政权全部交由张主持。如此优越条件,张仍然静待战局的发展,一直等到胡
宗南第一师的第一团团长李铁军攻占了济南,傅作义败退,经由津浦线后撤,
影响平汉线的全面,张学良看准了这个征兆才挥军入关,通电呼吁和平。张学
良表态之日,也即是北平刚刚成立的汪精卫、冯玉祥和阎锡山三人所领导的政
府解散之日。张学良在这一役所得到的利益难以数计,除了河北省主席、北平
市长、天津市长、平津卫戍总司令等要职归他以外,入关后东北军军饷全由军
政部统一发放,张学良即省下了大批军饷,还有津浦、平汉、平绥在北方一部
分的铁路局局长均为张所派任,当时铁路收入是政府主要财源,自然也由他支
配。所有自入关以后经由政治交换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几乎全归张所有。这一
过程充分显示了张学良的沉着稳健机智的一面,和上述杀杨事件的莽撞大为不
同。这些政治上的交易经过,张学良又怎能在回忆录中交代。
张学良由剿共而援共、联共
第四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西安事变。蒋介石对共军五次围剿,共军
突围而出,蒋在武汉设有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张学良为副。当中共
退向延安,蒋介石把西安行营改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又以张为
副,并要东北军担任剿灭共军的责任。此时张学良戒毒之后,身体健康如同换
成一个人,是对蒋介石最为感恩的时候,蒋要张到西安以东北军二、三十万之
众,进攻不足三千共军的溃败之部,应该绰绰有余,而且窥蒋之意,可能要让
张学良在离开东北之后能在西北另创新局,所以张学良欣然奉命。他把东北大
学移设西安,在王曲办理军官训练团,又在西安、平凉等处购地建屋,安置军
眷。
参加围剿的东北军分为两路:一路是以王以哲指挥的一一○师、一二九师、一
○七师等三个步兵师,由洛川、延安向北进攻;另一路是董英斌、何柱国指挥
的一○六师、一○九师、一二○师等三个步兵师和骑兵师第一师、第二师,由
陇(甘肃)东庆阳、合水一带向陕北进攻。但是军事行动刚刚开始,就有两个
师被共军完全吃掉,师长和多数团长阵亡,有一个团被俘。中共自己吃不饱,
但却以好酒好菜招待战俘,放他们回去,告诉他们:「我们都是自己人,自己
人不打自己人」,「你们老家在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了,你们应该去打日本
人,夺回东北家乡」。这些大兵回到部队转述中共的这些话,在东北军中普遍
流传,对军心士气影响非常之大。张学良召见被俘放回的团长高福源,他长跪
不起,痛哭流涕,要求不打共军,联合抗日。
我们研究东北军历史,老帅是一直坚强反共,少帅后来何以由反共变成联共?
第一有共军统战的成功,瓦解了东北军的反共士气。第二东北军在关外补给方
便,有自己的兵工厂,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士气旺盛。入关以后多次调动,
缺乏训练,作战能力大为减弱。第三,共军凭借陕北地形特殊,交通困难,加
上困兽之斗的游击战术,不仅东北军和他们作战失败,后来调中央军进攻,依
旧整个部队被吃掉的事例很多。除了以上三个原因,最让张学良伤心的是,中
央军战败番号保留,续召新兵整编,而东北军战败,番号则被撤销,整个师根
本被消灭。
于是张学良被迫向蒋要求联共抗日。当时没有人敢向蒋提出这样绝不可能被同
意的建言,因为张学良过去和老帅可以随便说话,现在对蒋也谊同父子,所以
想讲的话也敢对蒋说,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最后演变成西安事变。
在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也已得到张学良联共的情报,但他何以坚持仍要亲赴
西安的原因有三。第一,张学良戒毒返国之后,蒋介石对之最为亲厚,张亦视
蒋为父,蒋介石绝未想到张学良要劫持视同父亲的统帅。第二,蒋介石对所有
杂牌部队师长以上的将领,都曾亲自接见,蒋本身具有威仪,见面时又温言温
语,使那些军头既敬畏又感激,蒋介石深信即使张学良要造反,东北军师长以
上的将领也不会附和。
第三,他在潼关到西安附近驻有中央军一共十五个师,其中有三个师驻防距离
西安四十里的咸阳,所产生的镇慑作用,应使张学良不敢妄动。
西安事变前的诡异气氛
这里要补述我自己的一点小经历。西安事变发生之前,我在上海工作已经听到
张学良联共的风声,就以述职之名前往西安,少帅文武干部大都相识,很多是
我的好友。在西安遇到老友赵雨时,他是《西京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西京
日报》是西安最大的一家报纸,由张学良接管,派赵雨时负责。赵请我吃饭深
谈,告诉我少帅联共的意图,他觉得东北军的军、师长无一人附和,但能得到
杨虎臣(城)的支持,因而深表忧心。东北我还有一位好友王卓然,是东北大学
校长,此时出国。我当时感觉到西安有一股诡异的气氛,不料回到上海一个星
期,西安事变就爆发了。
我极怀疑蒋介石所接到张学良联共的情报是不完全的。张学良乘坐他私人飞机
去共区,是外人所不知道的。张学良以私款购买物资接济共军,而不经过公家
单位,也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所有接头的人都是卫队团中的少壮派,保密到
家。我后来得到反证,我在西安见到西北行辕政工处长曾扩情,他对上述情报
一无所知。事变中戴笠派往张学良负责汉口剿匪总部的情报科长王新衡,随蒋
前往西安也毫无警觉。西安事变后,王新衡问我,戴先生把他关了几个月,也
不宣布他的罪状,深为不解。我说,很明显的罪状,你做戴雨农的特派代表,
情报不灵,所以该关。我相信假如蒋介石事先得到张学良接济并飞往共军谈判
的情报,他绝不会亲赴西安。但我所不解的是,蒋介石既有不住西安而住临潼
的戒心,何以警备部队的力量如此薄弱,只有宪兵八十人及二十余名卫士,仅
及一连的三分之二,而宪兵是驻在车站,并不在华清池行馆保卫。如有一个营
的兵力则可抵抗张学良劫驾一个团的力量,而距西安四十里的咸阳驻有一个师
的兵力,马上可以增援,也还可以急电洛阳的空军支持,根本不会有西安事
变。有之,统帅也不会被劫持。保护蒋介石的警卫力量如此薄弱,何以当时随
驾的大员如陈诚、蒋鼎文等,包括暗中保护的戴雨农都缺少警觉。
西安事变主角是张学良,其实幕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杨虎臣。他要
据西北为王,他知道蒋介石非除掉他不可。他被明升暗降,由师长升为军长。
杨又深恐所属两个师为蒋笼络之术所迷。他认为反蒋是他唯一的出路。他的部
属中收留不少中共人物,与中共早有联络。对张学良之来,杨一则以喜,一则
以惧,惧的是东北军要来抢他的地盘,喜的是东北军进攻陕北失败,从而发展
到张学良与中共联络的局面。他鼓励张学良,让张在幕前,他在幕后,于是才
有张学良、杨虎臣组成联军。
西安事变之初,张学良以为他扣蒋之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龙云、刘
湘及其它所有杂牌部队,一定会纷纷响应,不料得到的反应竟是他们纷电指
责。其次,他以为南京政府势必群龙无首,慌张混乱。不料,文的如戴传贤、
武的有何应钦等都坚持讨逆。中央军在潼关附近本有部署,胡宗南部原驻天
水,他们从两个方向朝西京逼进,杨虎臣驻在西安外围所部却与进攻西安的中
央军联络,而东北军师长以上并不附和响应。黄埔系统的部队,营救校长心
切,更是奋勇向前。后来空军老将孙桐岗曾经对我说过,当时他奉命从兰州基
地起飞往西安观察,飞过天水在半空中看到有四条黑线,不经公路,就在黄土
高原上向前疾进,那就是胡宗南的第一师。
史大林的老谋深算
最令张学良泄气的是,史大林以第三国际之名命令中共要保护蒋介石的安全,
领导抗日。二次大战中同盟国的几位领袖,以史大林最是厉害。当时日本已经
占领我东北,下一步进攻对象是向苏联还是向中国,史大林深知如遭德、日联
合进攻,苏联必亡,所以要造成日本先打中国的局面。史大林认为要中国抗
日,更需要能够持久,如果在很短的时日就被日本击溃,日本更可运用中国的
资源加强进攻苏联的力量。而能领导中国抗日持久的并不是他所扶植的中国红
军,而是蒋介石。所以西安事变发生之初,苏俄官方的《真理报》和《消息
报》连续发表社论和专栏,再三澄清苏联与西安事变有关的流言,指称「张学
良之反动足以破坏反日力量之团结,不独为南京政府之危险,抑且威胁中国,
虽假借反日口号,适以便利日本帝国主义。张氏此举,实为对日阴谋者提供最
珍贵的礼物」。同时,莫斯科致电中共,肯定西安事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
指出「中国目前所急需的,是一个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最重要
的是团结与合作,而不是分裂与内战」,并说明「张学良不能领导抗日,蒋介
石倒是能领导抗日的唯一人物」。最后并指示「中共应争取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利用这一时机与蒋介石作友善的商谈,促使其赞成抗日,并在有利和平解
决的基础上,自动将蒋释放」。
史大林以第三国际命令中共中央要保护蒋介石的安全,领导抗日,这个打击对
张学良最大,也最出乎他的意外。
张学良何以要联共,当时共军人数仅有三千,加上土共的支持及后来的裹胁,
最多也仅达两万人。而陕北地瘠民贫,农民难得一饱。中共号称帮助农民,自
然不能夺取农民的粮食,所以共军根本就吃不饱。北方苦寒,衣被两缺,又无
基本的医药卫生。但是张学良所重视的是中共的后台苏联,如今史大林支持蒋
的态度使得张学良掉入冰窖。
代表中共的周恩来因为张学良在与共军联络之初,即以大量卡车运送米面医药
及械弹前往延安,但他是共军的大恩人。此时虽不敢违反第三国际的命令,但
仍表示要与张学良站在一起,只是不能不放蒋介石。张学良对共产党的热诚曾
经要求加入共产党而被拒。此时张学良大梦初醒,也不能说是共军出卖了他,
而是上了自己一厢情愿的大当。苏联《真理报》社论是十二月十四、十五日两
天发表,蒋夫人是十二月二十二日飞抵西安。当时以为蒋夫人冒险飞西安护驾有功,实在
真正救蒋介石一命的乃蒋万万想不到的是他最大的敌人史大林。这也是中国朝
野不论哪方面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之事。
但是蒋夫人到西安仍然有功,功在为张学良找一个台阶下。张学良与杨虎臣及
共军对南京政府所提的八大条件,主要目标就是联合抗日。表面上必须要有个
结果,但蒋介石绝不可能在这个条件上签字,却可以对夫人说,妳可以跟他们
谈判,妳可以赞同,但我绝不在任何文件上签字。蒋这句话只可以对夫人说,
也只有夫人的话可以有代表性,使张、杨能以信赖,只有夫人可以立此大功,
无人可以替代。我所以做这种臆测,是蒋在西安被劫持的那一天起,根据常识
就可以判断必死,所以在他日记上写下「我死则国生」。
蒋宋美龄为何不写回忆录
蒋介石自从担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后,他就知道自己会
成为历史性的大人物,所以从那时起已经开始注意他的史料,北伐成功后他修
家谱,并请吴稚晖撰写王太夫人墓志。而西安事变日记他认为是他最后的史
料,所以我断定《西安事变半月记》确是蒋介石的口述,而非陈布雷所编造
的。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蒋介石绝不对张学良的八大要求签字,只有蒋夫人
才可以解开这个死结。这是政治上的一大秘密,是他们不能写回忆录的主要原
因之一。
张学良势非放蒋回京不可,当然这是最难走的一步,最难得的是他亲送蒋介石
回京是所有蒋的对手不能做到的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张学良敢做敢当的江湖
气概,应该大书特书的。
张学良应该料到蒋介石可能杀他,但也有不被杀的考量。因为劫持统帅之罪固
然非杀不可,但我只身送你回京,你如杀我,则大有悖于江湖义气。张学良曾
对访问者说,他之不被杀,完全是得到蒋夫人的保护,实际上蒋在对张学良的
保护是十分周到的。我们研究张学良在被关期间有许多必要的开支,如对警卫
人员的联络,在在需钱。释放以后,在台北买地皮盖房子,买车子,以及生活
所需,钱从那里来,乃至后来带一班子人去美国的开支,也不是在美国的后辈
所能负担。按常理说,一个囚犯的财产应该被没收。根据过去的事实推测,张
学良是有很多钱的,他做副司令以后仍拥有他自己的私人飞机。联共之初,以
大批车队运送粮食、衣被、医药、械弹,都是用张私人款项所购买。张学良到
南京以后,他的财产以我的推测可能由宋子文和蒋夫人为他安排保管,可以自
由使用。所以蒋夫人对张学良不仅是不杀而已,在幽禁期间与释放以后,对他
的生活也有周到的安排。而杨虎臣隐居幕后,居心险恶,与蒋宋之间毫无关
系,所以遭到全家被杀的结果。
蒋夫人在西安事变中的大功,应该也对她的婚姻生活起了重要的变化。她和蒋
介石结合之初,政治婚姻的成分很高,可能缺少真情真爱;但在西安事变中蒋
夫人不顾生命危险,誓与丈夫同生死,这成为最难得的患难夫妻。关于她在晚
年与蒋介石的家居生活,蒋观夫人作画,为夫人题字,与夫人下棋,携手同游
山水,可以概见。西安事变对他们的婚姻本质,私生活内容起了美满的变化。
前面说过,张学良和蒋夫人都不写回忆录,这跟西安事变有很大关系。事变发
生后大家都认为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京是由于蒋夫人亲赴西安营救之功,而从
没有人提到史大林才是最大的功臣。当时史大林的态度,中国的报刊均有记
载,不知何以不被引用,特作此文,以为读者阅听报刊及电视之一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