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a 发帖数: 6723 | 1 1971年发生的“9·13事件”,犹如一场强
烈的地震,过后又引起了一系列“余震”,“余
波”也殃及了303中队(改造台湾派遣特务特
别中队)。
1971年的9月13日,对于神州大地上的
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
他们压根儿也没想到那个“副统帅”会在短短的
几分钟内变成一具焦尸。他们和往日一样,上
班、下地、上学。
这“绝大多数人”中,自然也包括小岛监狱
(位于江南一著名淡水湖中的小岛上)的干部
和犯人。这天,干部像往常一样上班,犯人也像
平日一样出工。303中队第四分队的特务这天的
劳役内容是去中队监院外面的菜地锄草。上午
8时30分,两名管教干部把50多个犯人带到现场。
武警已经在远处插上红旗,作为警戒线标志。
囚犯如果胆敢擅越警戒线,即被视为越狱,武警
立刻会喝止;哈喝无效,则鸣枪警告;警告无效,
就开枪射击,打死不论。特务改造到1971年时,
差不多都已起了“质”的变化,尽管没给他们规定
劳动指标,但他们干活时个个都自觉且卖力。当然,
管教干部不会因此而减少对这些特殊犯人的关心,
一小时后,就吹响了休息哨。
特务犯放下锄头,有的就地坐下,有的坐
到菜地边来喝茶。江南的9月中旬,白天
气温还很高,管教干部怕特务犯中暑,拿
着仁丹、清凉油走来走去,挨个问他们是否吃
得消,要不要取用。分队管教员小纪走到几个
正在边喝茶边说话的特务犯附近,只见他们仰
向天空,好像在说什么“这有点反常”、“再留心
看看吧”,见他走过去,突然一齐闭口。当时他
也没在意,只在头脑里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
下午出工时,纪管教员无意间发现上午那
几个特务犯干活时心不在焉,时而抬头看天空,
时而互相窃窃私语。他突然想起上午他们说的
话,心里一愣,寻思这几人今天怎么啦?管特务
犯的管教干部比其他中队的管教员要多一个心
眼,就这么一个细节,小纪也觉得不能忽视。休
息时,他悄悄找了一个先前在那几个特务犯旁
边干活的犯人,问对方听见他们在议论什么。
那个犯人迟疑了一下,向管教员报告:
“我听他们在议论:今天上午下午都没民航
飞机飞过,这种情况有点反常,可能上层出
了大事了。”
原来这天中央确实有命令:关闭全国所有机场。
这种情况国际上通常都是国家发生政变时才出现。
303中队所在小岛的上空,正好是民航飞机的航
行区域,平时每天上午都有好几次航班从小岛
上空飞过。而那几个特务犯是搞情报的,懂这
一套,又特别细心,马上发现了这一点,于是
产生了上述猜测。
从那天开始,特务犯对报纸和广播特别
留心。据其中一位姓邝的特务在返台后所写
的文章所述,他们四五个人在“9·13事件”后
的一段日子里,早晚两次都候在广播喇叭前
等着听新闻,报纸一到,马上抢在手里阅读。
过了10月1日,他们综合从半个多月的新闻
媒介所得到的情况,发现这么一个重大变故: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骤减两人;中央政
治局21名委员中,6人不见了;各省的省委、
省革命委员会以及军队中,一大批熟悉的名
字消失了。而这些人,都是众所周知的林彪线
上的角色。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林彪出事了!
“林副主席”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
来炙手可热,是中共“九大”所通过的新党章
里载明了的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
人”,这样的大角色也会倒台?这几个特务犯
感到震惊。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们不敢把这
个未经证实的猜测告诉其他特务犯。
303中队的特务犯普遍知道“9·13事件”
是在当年的10月底左右,消息来源于关押普
通刑事罪犯的9中队。9中队是工业中队,生产
袜子,整个中队就是一个车间,呈封闭格局。
由于车间场地宽敞,这个中队专门辟出一块地方
作为犯人开会、就餐的“会堂”。“会堂”的墙上
辟出几块位置,给各个分队做“学习园地”、“墙
报专栏”。
当时,犯人写的每一篇稿件上面都有一至
数段“最高指示”,此外稿子的开头都来上一句
“万寿无疆”、“永远健康”的套话。社会上传达
过关于“9·13事件”的中央文件后,人们都销
毁了林彪的画像、照片、像章,也从文字和言语
上摒弃了“永远健康”这句套话,但监狱里的犯
人并不知道这个隋况,还在每篇稿件的开头继
续敬祝已经成为一具焦尸的“副统帅”永远健康。
管教干部心里有数,就由中队指导员出面,
在全中队犯人大会上宜布:今后写稿件就不必
用“永远健康”这句话了。当时“9·13事件”属
于内部传达,而犯人不属于“内部”范围,所以
只能这样说。但犯人并不傻,对管教干部的这
种说法议论纷纷,怀疑“副统帅”出了“毛病”。
几天后,这个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9中队有
一个来自省城的犯人,28岁,犯流氓盗窃罪
而被判刑7年,押来小岛监狱3年多,也算得上
是个老犯人了。巧得很,9中队的一个分队
管教员名叫王福来的是这个犯人家的邻居,双
方从上一代就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到王管教员
这一代,两人又是一对同龄伙伴,整天混在一
起。这个犯人押解小岛后,王管教员在政策许
可范围内曾给予一些照顾。这次,指导员在大
会上宜布今后不用“永远健康”这句话引起全
中队犯人的议论和猜测后,一些知道这个犯人
和王福来关系的犯人纷纷抑制不住强烈的好
奇心,私下来找这个犯人,让他去找王管教员
摸底,探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犯人起初
不肯,但挡不住同犯们的请求、怂恿和“激将”,
真的去找王福来。王福来鉴于私情,又寻思社
会上老百姓对“9·13事件”人尽皆知,估计过
不多久报纸上也会登出来的,狱内犯人迟早要
知道,再说此事大快人心,说说也无所谓,便向
这个犯人透露了真情。
王管教向这个犯人透露真情,等于是向全
中队犯人公布了这个消息,只一天时间,整个9
中队近20名犯人都已知道了“9·13事件”。
就在这当儿,9中队的一台织袜机坏了,中
队负责保养机器的犯人技术水平有限,围着机
器团团转,忙得汗流侠背,却劳而无功,只好
向中队摊牌:修不好。中队部便向6中队求
助,但6中队的高手们正好也脱不开身,9中
队只好向303中队求援。303中队马上派一名
管教干部带3个特务犯前往抢修。特务犯干
活时,无意间听到犯人在议论“9·13事件”,
颇震惊。返回中队后,他们悄悄向其他特务
犯透露了这个消息。于是,不到一天,303中
队已是人尽皆知。
特务犯中顿时议论纷纷,他们的议论内
容有别于9中队的普通刑事犯,而且观点趋
于一致:林彪的座机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
那么他这次飞行的目的地显然是苏联。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林彪在苏联养伤时,曾想
出“气球御敌”的方法为苏军保卫莫斯科立
下大功,深受苏联方面的器重。现在林彪出
了事,苏联可能会恼羞成怒,向中国报复。这
种报复建立在林彪已向苏联泄露中国最高
机密(这也是根据分析而得)的基础上,所以
不会是1969年珍宝岛之战那样的小摩擦,而
一定是大规模军事行动。
一些自认为很会分析问题的特务犯继
续往更深层次考虑:苏联和中国打仗,最终
胜负一时难以断定,也有可能在还未决出胜
负的时候已经停战谈判,但不管如何,苏联
军队有备而来,中国军队肯定先退避三舍。
这样一来,中共很有可能处理其一些“累
赘”。其中包括若干被认为会搞破坏活动的
犯人,特务犯、反革命分子当然是首当其冲。
这种后来被特务犯自己都嘲笑的想法,
在当时竟然大有市场,像恶性瘟疫一样迅速
蔓延开来,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特务犯忧心忡
忡,担心中共会“大开杀戒”。
不久,机修分队一个犯人出了工伤。次
日,副业分队一个犯人在破竹子时也割破了
手,在不到24小时内连续发生两起工伤,虽然
都是轻伤,但也引起了董大杰中队长的注意:
这是怎么搞的?干活时为什么心不在焉?他开
始留意犯人的情况,观察之下,大觉反常:至
少有1/3的犯人干活没精打采,神不守舍;饭
量减少,食不知味;寝不入眠,梦中惊醒。
这是怎么回事?中队部马上布置各分队
干部摸情况,很快就摸清了底细。中队部开
会研究后,决定停工一天,召开全中队大会,
对特务犯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顾虑。
这个大会没有达到目的,倒不是干部不
会讲,而是没讲在点子上。其原因是不能讲:
“9·13”根据中央规定还不能公开,只以中
央文件向下面传达。而犯人是没资格听中央
文件传达的,这就注定干部在教育时必须回
避“9·13事件”,而一回避,有些关键问题就
没法讲。
怎么办?中队部又开会研究,最后大家
想出了一个法子:破例安排一次接见,凡是
有接见条件的犯人都必须向亲属寄接见单,
中队部另外附函,请犯人的亲属必须来接
见,协助政府稳定犯人的改造情绪。
接见信发出后.特务犯的亲属从全国各
地赶往小岛来接见。前前后后持续了近一个月。
这次接见,管教干部特地放松监视,让犯
人有机会向亲属打听“9·13事件”和外面的
形势,并且延长时间,让亲属说个够。犯人亲
属住在监狱招待所,一次接见如觉得太少,
还可以增加。有一个特务犯的弟弟,是个中
学教师,在小岛住了4天,接见了7次,创小岛
监狱犯人连续接见之最。
这个措施很有效,一些特务犯可以不相
信管教干部说的话,但他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自己亲人说的话。关于当前形势的一些实例
通过亲属的嘴说出来,其真实性得到了特务
犯的认可。全中队几乎所有受过搜集情报训
练的特务犯都开动脑筋,对被他们认可的事
例进行分析判断:
“毛泽东已经批准成立调查林彪反党集
团的专案组,由周恩来等10人组成。”这说明
中共高层领导正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林彪
集团的罪行上,并未把“和苏联打仗作为主
要的事情”。
“社会上各行各业务单位正忙于开声讨会、
搞大批判,矛头皆指林彪反党集团,包括
军队在内,并未见‘特别备战’。如果战事迫
近,哪有心思和空闲时间搞大批判?”
“全国各地铁路线运行正常,旅客列车
基本准点;货车未见装运坦克、大炮等大型
武器。”这说明很重要一点,如果北线有战
事,或者将要发生战事,大陆的铁路运输能
力有限,肯定压缩客车,腾出铁轨占用时间
去运输军用物资,而且,大量坦克、大炮及士
兵将日夜兼程、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北。
一桩桩、一件件分析下来,没有一件事可
以说明中苏将要开战。不发生战事,当然也就
没有“机枪点名”之虞了。特务犯渐渐安下心来,
又和以往一样开始过正常的改造生活了。
(《湖南文史》2003年第4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