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i 发帖数: 78 | 1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黄逸梵,提起这个名字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但一提到张爱玲,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黄逸梵原名黄素琼,她便是作家张爱玲的母亲,一个特立独行、冰冷淡漠的女子。
她是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嫡亲孙女,嫁与清末名臣张佩纶之子张志沂,按理说该一生
富贵荣华衣食无忧,而实际上她却失了丈夫、失了家庭、失了儿女、失了归宿,最终漂
泊流离客死异国他乡。她厌恶什么,便遭见什么;她努力逃离的,一生也没有逃离出;她
是独立的新女性,却靠嫁妆和贩卖先人遗留的古董坐吃山空;她是新旧交织的矛盾体,
用一种令人窒息的方式让我们看清楚什么叫难以摆脱。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不幸,张爱玲的性格和命运被这位母亲影响甚大,黄逸梵把自身精
神层面的悲剧毫无保留地泼向了女儿张爱玲和儿子张子静。她没有试着用母爱暖化没落
贵族家庭的绝望凄冷,而是一意孤行任由病态洁癖拉开了与亲情的距离,令儿女长长的
命运在父母一手铸就的阴影下万劫不复。
从某种层面来说,她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自私女人,既没有做好妻子,也没有当好母亲
,在逃离与失败中我行我素,老了还不忘加一句:“上海的环境太脏,我住不惯……”
就因为一个“脏”字,连儿女都要舍弃。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黄逸梵本人,性格是天生的,她的冷漠寡情、六亲不认跟她从小的
生活环境大有关系。黄逸梵的养母没有子女,亲生母亲是父亲黄宗炎从农村买来的小妾
,父亲在她和弟弟还没出生的时候便染瘴气亡故了,仅活了三十岁,她和弟弟的童年是
缺乏父母温情的,这或许便是她一直扮演不好母亲角色的重要原因。
黄逸梵是美的,敏感优雅,身材窈窕,体态轻盈,高鼻深目,簿嘴唇,有一点像外国人
,也有点像拉丁民族,黄家是明朝时从广东搬到湖南来的,可能有南洋混合血统,头发
不大黑,肤色也不白,并且周身散发着一种罗曼蒂克的气质,佻脱灵动。她与张志沂结
婚时是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门当户对,才貌般配,但这些只是外人看来的表象,
黄逸梵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渴望的是志同道合、民主新潮的伴侣,共同营建完全不同
于祖辈的新世界。她根本无法容忍丈夫吸食鸦片、嫖妓、娶姨太太,更看不惯他的无所
作为,婚后每日都是争吵,争吵,日益升级的争吵,终至不可调和分道扬镳。如果说离
婚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选择,那么她后来对儿女的教育则是不容置疑的败笔。
她把女儿张爱玲送进新式学校,然后是毫无感情味儿、毫无温情的、刻板的、冰冷的家
庭教育,对于儿子则是置之不理,将其交给了只顾抽大烟毫无儿女之心的丈夫。她虽然
培养出了一位文学天才女儿,却也一手炮制出张爱玲孤绝寡漠的性格,以至于张爱玲虽
然早早成名,著作颇丰,可她那悲剧的性格让她与常人幸福彻底绝缘。张爱玲对双亲无
情,弃手足于不顾,把一颗真心奉送给了一位花心汉奸,拿艰辛写作换来的稿费去养活
照顾垂暮之年瘫痪在床的美国丈夫,母亲病死张爱玲也没去看一眼,对于亲弟弟的求助
也予以拒绝,临终宁愿把文稿版税赠送给朋友。这就是黄逸梵一手培养出的女儿,可以
对别人慷慨,唯独对亲人苛刻疏远冷漠,待亲人比待陌生人还要陌生。
儿子张子静带着一只报纸包的篮球鞋去找黄逸梵,被她平静理智地拒绝,天下父母心,
在她这里是不适用的,她只考虑自己的生活,儿女都是其次。张子静办文艺副刊,向姐
姐约稿,被张爱玲毫不客气地回绝:“不能给这种不出名的杂志写稿,坏自己的名声。
”张子静生活窘迫终生未娶,直至孤独终老。亲生儿子如此境况对黄逸梵来说似乎都无
所谓,她生下了他们,却没有很好地去教育他们,母爱,在她这里跳脱了本能,幻化为
一个模糊而又遥远的词汇,可以说,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极其不称职的。
黄逸梵抛儿弃女,远渡重洋,却并没有获得她心目中想要的理想生活,她尝试着独立,
借着卖些古董来做点生意,可是一辈子都没有成功。黄逸梵崇尚新思想新观念,却终究
没能从她所那么痛恨的古老传统里解脱出来,更无法违背她的出身。她的一生的活计还
是依靠祖先留下来的那点古董——卖了一辈子的古董,出国一次带走一部分古董作为生
计,每卖去一箱古董,黄逸梵都是十分自责而悲哀的,因为对于一个满脑子的新女性,
新女权主义者居然没有别的办法过活。她那么地厌恶她的丈夫张志沂,可是却同她的丈
夫一样地坐吃山空,和她的丈夫一样地靠吃遗产为生,她痛恨的拼命想逃离的事物存在
于她的血液之中,到老,到死,也没有放过他。
黄逸梵一双金莲,走遍千山万水,尽管她在不断地向命运发起宣战,却终究以失败草草
收场。她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家庭,失败的儿女教育,失败的人生温情……她是中国近
代史上一位最为失败最为悲哀的女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