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发帖数: 977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苏联反对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始末 | 短史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30 10:17:29 2018, 美东)
王诗云 短史记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图:中国代表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文 | 王诗云
联合国,可以说是二战最重要的产物。中国得以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可
以说抗战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但这一成就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
简略说来,从1941年美英两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到1945年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联合国的成立,在同盟国内部经历了漫长的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1943年莫斯科会
议所签署的《普遍安全宣言》,和1944年的橡树园会议对“一票否决权”的争论,最为
关键。中国因对抗战的不屈坚持,得以“四强”身份,在《普遍安全宣言》中签名,并
出席橡树园会议。但获得该资格的过程,一波三折。同属四强的英、苏两国,因自身利
益的缘故,对中国列名“四强”颇多非议;惟美国总统罗斯福,坚持立场必欲“使中国
成为大国”。
罗斯福的这种坚持,既有战时的现实考量——譬如,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
,在其战略计划中,中国有为美国提供空军基地、阻截并消灭日本船队、轰炸日本国土
的价值;①也有战后布局的需要——太平洋战争,可以说是日本“东亚新秩序”与美国
“华盛顿体系”间的冲突。②
正如美国外交部长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说:
“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援助中国……美国、英国、苏俄也是太平洋的大国,然而,他们
的重大利益都在别处。如果远东要保持稳定的话,那么在任何安排时都要保证中国处于
舞台的中心。”③
《普遍安全宣言》签署过程中的冲突
美、英、苏对中国的这种态度差异,在1943年《普遍安全宣言》的签署过程中表现得很
清晰。
罗斯福力主由美、英、苏、中共同签署《普遍安全宣言》。
英国反对中国签名,邱吉尔的理由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我钦佩他们,喜欢他
们,也同情他们一直遭受的政治腐败。但是,决不能指望我接受一个我认为是完全不真
实的价值标准”。④
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更恶劣。时值中苏关系“冷漠期”,《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苏联
不但在国内禁止公开发表反日言论,在国际上,对有中国政府代表出席的会议,也坚决
避免与之同席。⑤此外,苏、中意识形态各异,且在新疆、外蒙、东北均存在冲突,故
不喜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由美国推动中国加入四强,更非苏联所乐见。⑥
英国最终被美国说服。但美、苏两国在莫斯科会议上,因为中国的签署权问题,产生了
很大冲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认为会议是三国参加,却提出四国宣言,这不合逻辑。美
国代表赫尔则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对联合国家的统一
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⑦双方僵持不下,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休会期间,赫尔私下会见苏联外长,强调美国极度重视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角色,若中
国无法进入四强,美国可能要重新考虑其太平洋政策。⑧实际上是在暗示,若苏联排斥
中国进入四强,那么,美国将不得不亲自将更多的力量放在太平洋地区。
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直接短兵相接,非斯大林所愿。苏联终于不再反对中国作为《普遍
安全条约》的原始签字国。签字完成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本月对外交涉之处理与策略之运用得有成就者四事,甲,莫斯科四国协定之签字……
”⑨
图:1943年11月,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合影
橡树园会议上苏联的抵制
1944年的橡树园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再次出现了与莫斯科会议相类似的情景。
代表中国参加该次会议的顾维钧后来回忆说: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不难回忆,莫斯科会议承认中国为四强之
一。但是,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在这方面几乎倒退了一步。由于迎合了苏俄的愿望,所以
会议分成两个阶段,中国被排除在会议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之外。这个会议正在决
定未来的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很显然,中国只能面对既成事实——第二阶段会议只不
过是摆摆样子而已。”⑩
苏俄之所以不愿意与中国代表同时出席会议,据顾维钧判断,“真正原因很可能是苏联
不愿意承认或给予中国与英、美、苏三国同等的地位。”⑪
会议第一阶段,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成为了英、美、苏三国间的难题:
英国主张若常任理事国为当事国时,不能进行投票,因为球员兼裁判会有利益冲突。苏
联则坚决主张当事国仍可投票,遵循大国一致原则⑫。罗斯福试图说服苏联未果
,三方陷入僵局。
这一难题延续到了有中国参加的第二阶会议。顾维钧虽然认为“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对
中国是很重要的”,但苏联既然排斥中国进入四强,中国也自无可能在该问题上与苏联
立场一致,所以,“由于英美的劝告和坚持,我们改变了态度,从而支持英、美,反对
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⑬最终,否决权问题成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悬念,未讨
论出结果。
会议期间,顾维钧与罗斯福有过一次交谈。据顾维钧回忆,罗斯福如此表述了他支持中
国成为四强的理由:
“我们坐下来交谈了将近半个小时。他对我谈了一下苏俄代表对新国际组织表决程序的
要求。他还向我讲述了他坚持要中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谈的事。并对我讲了为什么他
要求将中国列为战后负有维持和平责任的大国之一。他说,他希望在世界各地都看到和
平。由于有了中国这个地处亚洲的强大盟国,美国就可以将全部注意力放到欧洲。他说
,‘顾,到目前为止,所有大规模的战争都起源于欧洲。这些战争使世界的其他地方不
得安宁,并使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遭到了骇人听闻的损失。’就人口而言,中国是世界
上最大的国家;就领土而言,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综观中国历史,中国人民是热爱
和平的人民。因此他决心使中国成为负责维持世界和平的四大国之一。”⑭
及至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斯大林同罗斯福进行了艰苦的讨价还价。斯大林认为英
美法及中国都站在西方阵营的一边,而苏联只占有一席,所以必须遵循大国一致原则,
否则苏联就不参加联合国。罗斯福急于成立联合国,“忍痛”接受了苏联的要求。
9326;
至此,安理会“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终于尘埃落定。同年4月,盟国召开旧金山联合国
制宪会议,由美、英、苏、中、法作为主办国家。⑯并顺理成章地成为联合国五
个常任理事国。
图: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现场
注释
①王宁,周先进:《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007年,第37页。
②陶文钊:《中美特殊关系与美国关于战后国际格局的构想》,原载于杨天石、侯中军
编《战时国际关系——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之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③王宁,周先进《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007年,第34页。
④关培凤:《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 第三卷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0页。
⑤(苏)别列日柯夫:《二战期间斯大林与苏联的对外政策》,吕昶编译,载于日本文
艺春秋社杂志《诸君》,1982年9月、10月号。
⑥同2,第354页。
⑦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43 转引自关培
凤:《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 第三卷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⑧“Memorandum” (Oct. 21, 1943), 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3, Vol 1, General, pp602-603 转引自(台湾)国史馆:《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
—对外关系》第352页。
⑨《蒋介石日记》,1943年10月反省录。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中华书局 1987年,第
405页。
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中华书局 1987年
,第368页。
⑫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实际问题做出决定时,必须得到九个理事国的赞成
才能通过,而九个赞成票里必须包括“五常”的一致同意。
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中华书局 1987年
,第420页。
⑭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中华书局 1987
年,第414页。
⑮刘迎秋主编《社科大讲堂 国际问题卷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第528页。
⑯Ruth B.Russel,A History of the United Nation Charter (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 Instruction,1958) pp. 513-543。转引自(台湾)“国史馆”:《
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对外关系》第36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