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k 发帖数: 23 | 1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生活变化得有点快。一是雾霾来来去去,有点打游击的意思;二是
小店关张得多,生活略有不便。不过,电子支付的普及却如闪电一般,从街头卖菜的(
如果还有的话)到各类店铺、餐馆,整个服务业都一夜间采用了微信和支付宝,很多人
的钱包里已经只有很少的现金了,一台手机就能解决所有的支付。大约十年前还盛行的
一手拿着揣满现金的手包、上下豪车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对我这样习惯使用现金的人来说比较麻烦,最近连续遭遇两次拒收现金。一次是
难得出门外食早点,在一家永和大王被拒收现金,连信用卡都不收,最好磨蹭了好久才
凑出将将够的现金找零。又一次发生在昨天,在五道口的多乐之日面包店,递过去一百
元钞票,店员和值班经理都很勉强的样子,反复问我有没有电子支付。我当时就代表了
全国所有中老年人表示抗议,店员把柜台的两台收银机打扫一空,折腾了十分钟,才找
回二十张一元小票。
有点担心,按这种趋势下去,现金会越来越不受欢迎, 对老人、对来自港台和海外的
朋友们,简直就形同遭遇了数字歧视。使用现钞,几乎就要遭遇白眼。这到底是技术进
步造就的美好生活趋势,还是变化太快某些人群跟不上而已?
从好的方面想,电子支付的应用普及近乎一场悄悄的金融革命,可能不消几年就有望解
决了中国金融业的一个困扰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过告现金流通和过多现金沉淀。这
曾经是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最为困扰管理层的问题,现金回笼也成为一个例行
套路和任务。而最近发生在印度的货币改革,成功消灭了大批存量现钞,也实现了莫迪
政府的政治目的——打击地方选举舞弊的资金支持。据说,中国手机厂商在莫迪下决心
之前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许诺提供可信的手机支付模式替代印度的现金交易。
事实上,早自21世纪初开始,随菲律宾第二次“人民力量”的成功,手机支付就成为广
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底层人民的优先选择,最早克服了数字鸿沟,而得以促进东南亚和
非洲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可以想见的是,用不了多久,电子支付就成为全民的主要支付手段,不仅工资
、退休金和社保补贴使用电子支付,连同强制划转政策的实施,直接跳过了银行卡时代
,一举解决了农民工的欠薪问题,连公民纳税和家庭作为纳税单位的改革也可能一步到
位;而且,所有的日常小额交易和支付也都纳入严格监管,市面现金流通锐减,银行门
店关门,行贿受贿难度加大,艺术品交易则趋向火爆。
更重要的,一方面所有消费行为都可能被纳入公民信用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后,公民
群体的消费倾向可被随时分析和掌握,购买什么书籍、向公益组织的小额捐款、以及旅
行喜好、甚至约会对象等等消费行为,就被人为赋予了政治消费主义的意义,而可能被
计算出来公民群体的政治立场的分布和变化,然后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这是一
个双向影响的过程,电子支付下的消费行为可能转变为一种政治表达。
只是,对于少数一些不愿意表达或被表达的公民来说,例如我,使用现钞可能是一种最
安全的方式,不会泄露消费地点、金额和身份,也可以掩盖收入来源,过着一种半脱离
在数字世界之外的平行生活,俨如一个生活在屏蔽网下的或者离开互联网和手机蜂窝网
络的现代梭罗。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可能难以被大众理解,却意味着一种安全感,
一种最为消极的自由,也是法律保护的自由,是可能的。只是,它可能越来越不受欢迎
,每次交易的协商成本和支付成本都在上升,坚持使用现钞的人也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
无政府主义者,可能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和歧视,却放弃了使用消费来表达、融入美好
生活的机会。
美国电影《神奇队长》或许生动再现了这一选择的人生道路。一位嬉皮士,带领全家生
活在北美的森林中,自我教育,脱离世俗社会和网络,而最终却因子女的社交困难而选
择融入公立教育体系。这种 “Off the Grid”的运动在美国至今盛行,其中一个要素
便是坚持使用现钞,如梭罗一般,采取着公民不服从不合作的态度,仅仅在现钞的最低
限度上与资本主义保持着交换。这种方式或许在中国语境下显得十分天真和白左,但是
当你今天坚持使用现钞支付的话,就会发现它的真实和意义。这或许也是使用现钞可能
也是今天保卫社会的一种可能吧。 | x*f 发帖数: 902 | | a****a 发帖数: 399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