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ovie版 - 读到《金陵十三钗》所依据史实后不得不说的话。
相关主题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感觉张艺谋有望有所突破啊
从“扶桑”到“金陵十三钗”:妓女变圣女
金陵十三钗,还算不错
《金陵十三钗》与《羊脂球》(剧透)
再次希望张艺谋不要把中国人沉重的历史变成不负责任的商业炒作
《惊闻十三钗女演员畅谈与外国友人床戏感受》(上) (转载)
我不记得《金陵十三钗》里有个外国人角色阿?
这才叫“大片”!张艺谋6亿拍《金陵十三钗》 (转载)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的战斗场面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魏特琳话题: 妓女话题: 历史话题: 金陵话题: 挑选
进入Movi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8
发帖数: 4951
1
我一直都认为这部金陵十三钗的原著是基于真实的历史史实,直到几天前看到如下的网上报道:
========================
《金陵十三钗》描写了13个妓女为救女学生而牺牲自己,是否确有其事?
《魏特琳日记》中记载:“12月24日10时,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带兵前来,要求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妓女(作慰安妇)。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他们许诺不会抓走良家妇女后,我们允许他们挑选,在这期间,这位顾问坐在我的办公室里。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21人。”当时,魏特林是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代理校长。学校收容了一万多名妇女和儿童。《魏特琳日记》中并没有详细交代这21名妓女是怎样挑选出来的,更没有人知道她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出来的。
===========================
我无意质疑原作严歌苓和张艺谋在特别选择这个题材时的视角诚意,而且我相信也许历史上确实有过类似的真实历史。但是,如果严的原作真的如她自己所说是从如上魏特琳女士日记里记载的这段话而来的话,我不得不说,从严到张,在面对这段具体魏特琳女士记载的历史事件上,完全没能够承载比他们作品所表现沉重悲惨百倍的真实历史。
日本人以找妓女为理由和借口“挑选”了几十个中国妇女,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挑选的。魏特琳女士不得不作出这个让他们“挑选”的决定,是为了挽救更多中国妇女的生命。这样一段真正悲惨和沉重的故事,现在变为了十几个妓女站出来挽救同胞的故事。我说了,立意和题材是伟大的,但是这个她们是妓女的前提,在真实的历史中,却完全是奸诈恶毒的日本鬼子的借口和托辞。换句话说,魏特琳女士日记里的那几十个中国妇女,也许没有一个是真的妓女。但是在严和张的艺术再现里,他们变成了金陵十三钗。再说的直接一点:真实的历史里,日本人连哪个中国妇女挺身而出站出来的可能都不曾给她们,而是凡是他们挑选出来的,都被他们指认为了“妓女”。事实上,稍有头脑的人看到那段记载,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相对于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军屠杀强奸暴行,这个魏特琳女士日记中记载的事件,有着更加显著的意义。因为这个事件中带队的是日军师团级的指挥官,想必千挑万选之下选出来的一定都是他们认为最有姿色的中国妇女,而她们被带去服务的,也很可能是日军最高级别的军官。由此更加说明了当时日军暴行的程度和级别。面对这样的历史却是今天这样严和张的艺术表现,我不否认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但是他们完全没能够承载比他们作品所表现沉重悲惨百倍的真实历史。
我还是没有看这部电影,所以不再评论。如果这部电影真如很多看过的网友那样感觉至少揭露了日本鬼子的可恨,确实应该得到起码的肯定。但是张伟平之流在这个历史和话题上不顾沉重的票房炒作依然不可原谅。
建议张艺谋在该片最后加两行字幕:一行:日本人曾经以找妓女为借口从当时的安全区掠去很多中国妇女,没人知道她们是否真的是妓女。第二行:南京大屠杀的最高指挥和命令者,是当时日本裕仁天皇的叔叔。作为日本国家根本象征和永远代表的日本皇室对南京大屠杀负有最直接和凶残的最大责任。如果张真能加这二行字幕,他才真的值得去拿奥斯卡。
看来严和张这一辈的中国艺术家们,也就如此了。寄希望于中国的下一代人能够看懂魏特琳女士日记和那段历史里更沉重悲惨的部分,做出真正应该的纪念:还是那句话:一如当时南京城墙上的四个大字:誓复国仇。
1 (共1页)
进入Movi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金陵十三钗的战斗场面
啊。。。好想看金陵十三钗啊。
"金陵十三钗" - 一群依然与羊脂球同车的人...
金陵十三钗 - 枪版下载 - 我没试过 YMMV
关于金陵十三钗,看电影之前和之后的想法(轻微剧透)
金陵十三钗youtube link
金陵十三钗圣诞节前后在纽约,LA和三藩市上映
今天在纽约看了金陵十三钗
搭车说说金陵十三钗
看了张艺谋大片的《金陵十三钗》,还是不理解历史真相??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魏特琳话题: 妓女话题: 历史话题: 金陵话题: 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