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o 发帖数: 25262 | 1 根據人口普查局19日公布的數據,紐約市的貧富懸殊日漸擴大。窮人和富人的收入差距
,全國沒有其他大城市像紐約這般嚴重。
這份年度的「美國社會調查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報告上,從上班的交通工
具到就業情況,詳盡記錄所有數字。
但一個底線反映出民主黨市長候選人白思豪的競選口號:紐約市是「兩個城市的故事(a
tale of two cities)」。
在30個人口最多的美國城市中,紐約的富人和窮人的收入差距最大。
人口普查局收入統計科的經濟學家亞當 (Adam Bee)表示,在大城市中,紐奧良和邁阿
密的貧富差距也很大,但不及紐約。
在紐約,貧困問題持續擴大。
2007年經濟衰退前,紐約市五大區有18.5%市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到2012年,上升到
21.2%。其計算方式是,一家四口年入2萬3283元,便列入貧窮。
假如把紐約市郊區包括在內,便有14.8%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新數據也包含一些
好消息。
享有健保的紐約市民增加,這是因更多嬰兒潮一代的人,已可以獲得聯邦醫療保險 (
Medicare)。
在大都會區,沒有健保的民眾比率由2011年的13.2%下降至去年的12.8%。
另外,還混合了其他數據。
例如,去年五大區有4275名年15至19歲的年輕女性生了孩子,當中91%未婚。
全市有97萬2920人受雇於教育、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等行業,而僅有5320人受雇於農業
、林業、漁業和狩獵業。
在2012年,整個都會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median))是6萬3982元,與2011年大致相同。
全國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是5萬3607元。
去年,大紐約都會區房屋的中間值由2011年的41萬300元下降至40萬元,而全國都市的
房屋中間值是18萬8300元,總租金 (租金加水電費)的中位數是1209元。
還有,去年有36.4%市民是在外國出生;在大紐約都會區,29.3%居民在外國出生,比前
一年輕微上升;而全國都市的居民只有14.8%在外國出生。
紐約市食物銀行的發言人史譚巴斯 (Triada Stampas)說:「復甦浪潮尚未使所有人受
惠。」食物銀行向全市1000多個食物倉庫、湯廚、和其他社區計畫,義務提供食物。
社區服務協會 (Community Service Society)主席瓊斯 (David R.Jones)指出,單身母
親的貧窮率由2011年的40.4%上升到2012年的43%。西語裔的貧窮率最高,達29%。
數據顯示,收入最低的5%家庭,平均年入8993元,而收入最高的5%家庭,平均年入22萬
2871元,凸顯了紐約市的經濟不平等。
民主黨市長候選人白思豪說,「這種可恥的收入差距再一次證明,我們應該大膽開創新
路徑,為所有市民創造真正的機會。起始是要求富人多付一點錢,資助早期教育及課餘
活動。」
但副市長琳達.吉布斯 (Linda Gibbs)說,彭博政府在降低貧窮率方面,已取得進展。
吉布斯說:「經濟衰退令全國各地的貧窮人數增加,但其他大城市的貧窮率比紐約嚴重
,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創造就業機會、及消除貧窮的惡性循環方面,一直領先全國。」
在曼哈坦雀兒喜區,價值200萬元的高檔公寓比比皆是,而四周有貧戶群居的政府樓(
housing project)林立。由聖使徒教會 (Holy Apostles)開辦的奉餐廚房(soup
kitchen),19日門外大排長龍,人龍伸延至環繞街區。
其中一人是54歲的史都華 (Michael Stewart)。他說,2009年他失去了貨車司機的工作。
史都華說,派發免費報紙和在公園撿拾垃圾等兼職工作,賺不到足夠的錢,填不飽肚子。
他說:「即使是平價公寓的租金也負擔不起。」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紐約市貧富懸殊 全美之 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