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OperaHouse版 - 歌剧院的5000个夜晚
相关主题
5/10,大包子被自己的歌声感动地流泪
那边刚听完指环,我刚刚把Puccini也听了一遍
无与伦比的卡拉斯5/9,推广Puccini,打击Groom
卡拉斯:船王奥纳西斯的真爱八卦永远比真相更重要
心底的那一根弦:半路出家的歌剧迷大都会新一季有中国人主演
20 Greatest Sopranos今儿去看了9highC
还是没有人,呵呵,继续公布答案没人参与啊,呵呵,公布一下答案吧
买了张蓝光碟5/8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bing话题: karajan话题: callas话题: 大都会话题: 书中
进入OperaHous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y
发帖数: 46535
1
最近抽空看了几本音乐方面的人物传记,其中一本是Sir Rudolf Bing的《5000 Night
s at the Opera》。
Bing于192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治下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1934年因纳粹在德国的兴起
而移居英国,1946年成为英国公民。他在英国的时候协助成立了Glyndebourne Festiva
l Opera以及Edinburgh Festival。
1949年,Bing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并在此后的22年间牢牢掌控着这一职位
,被很多人称为大都会的暴君,当然对这一称谓他在自传中是完全反对的。
书的内容很丰富,从他对大都会的管理理念和历程,从总经理和董事会和关系,和工会的
关系,和乐手的关系,他对艺术性的观点,他对人才梯队的培养,到乐团日常运作和财
务的管理,都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作为自传,对很多外界对他的成见,例如暴君之称,
例如外界认为他在延请著名指挥家方面不作为,等等,也用了大量的实例来予以反驳。
有几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第一是他和Callas的关系。
应该说Bing对Callas的艺术成就是极为推崇的,书中有这么几个细节。他在观看Callas
和Bjorling演出《游吟诗人》时曾有过这样的评论,在Bjorling演唱一段咏叹调时,舞
台上的戏剧氛围来自于Callas的悉心聆听而不是Bjorling的演唱,he doesn't know wh
at he was singing,but she does。考虑到Bjorling也是一代艺术名家,这个评论也算
是颇为极端了。
任何一部戏,在观赏Callas的表演之后,无论是谁的演出,他都不能够完全沉浸其中了
,因为哪怕是Callas抬起前臂指向前方的一个微小动作所表达出来的戏剧语言也远远超
过其他人的刻意表演所能够体现的。
不过最终Bing还是炒了Callas的鱿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Callas的经理人兼时任丈夫加
剧了双方的冲突。种种的极端要求,种种的无理取闹,作为Met的总经理,有太多的关系
需要平衡,不能为一个star player而放弃全局的平衡。从此两人成为陌路人,Callas为
了不让Bing偷看自己的演唱可以取消一场演出。多年之后,两人最终和解。
第二是他和工会的斗争。
看这一段文字很让人感慨,我不否认工会在创始初期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不过
即使在60年代,工会似乎就已经成为律师的天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多年前故
事的延续而已。
书中对于谈判有这样一段诉说,如果目前工薪是10元每小时,期望值是15,那么抛出20
来可以称之为谈判,如果抛出98来那就是无理取闹了。1963年由于和音乐家工会迟迟不
能达成共识,大都会管理层宣布取消乐季。在Leontyne Price的要求下,美国总统出面
要求劳工部长介入,并最终达成协议。在现在乐团破产如潮涌的境况下,这恐怕是不可
想象的事情吧?当时Bing对美国总统的介入非常不满,说总统何不来管理大都会而让他
去关心欧洲的问题?几周后总统见到Bing,专门走过来问他,是不是还想关心欧洲的事
情?
第三是他和Karajan的合作。
很复杂也很逗。Bing希望用Karajan的名声和艺术能力来使得大都会更上一层楼,Karaj
an也需要大都会的平台实现自己Ring cycle的艺术理念。然而由于Karajan和Brigit Ni
lsson的不合,以及Karajan和Bing的个性冲突,这一合作在早期就多次濒于流产。
书中写的很有趣:Bing为了请Karajan来大都会费尽心思,其中一个小手腕是利用Karaj
an和Bernstein为全球最性感的指挥这一名号的竞争而刺激Karajan。不过跟Karajan合作
很难,因为他们俩都很羞赧,你递给他一支雪茄,他说他不抽烟,请他去吃午饭,他说
他从不吃午饭。排演中出现问题,Karajan会通过自己的经理把情况反映给Bing而不是直
言,导致Bing不得不写信给Karajan表明自己的态度。
很可惜,最终这一演出由于罢工和乐季的取消而流产了。
第四是Bing 的政治性。
Bing的时代也是美国人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至少从书中所述,Bing对黑人从无歧视
。Marian Anderson在他治下成为大都会第一个演唱主角的黑人艺术家。书中有一个很好
玩的插曲。在Aida的凯旋一幕中,有一个芭蕾舞演员选的是黑人,剧院的负责人觉得需
要给Bing通报一下,表情很为难,Bing就觉得很不明白,选黑人扮演一个本来就是黑人
的角色,不是最正常不过的么?
Bing对纳粹余党的态度极其坚决,当然这也可能跟美国当时的政治气氛有关。书中特别
提到,他一直希望能请Furtwangler来大都会执棒,因为Menuhin向他保证过Furtwangle
r的人格毫无问题,不过因为政治气候最终Board始终没有批准他的建议。Schwarzkopf也
是多年之后才以《玫瑰骑士》中的将军夫人身份登上大都会舞台并成为当年一大重要首
演的。
第五是他和评论家的关系。
前一段Opera News登了一个消息,说是在Met的要求下,今后Opera News不再刊登对Met
演出的评论。当时觉得岂不是一个笑话,难道做鸵鸟就是好事了?
不过看了这本书,虽然完全是不同时代的事情,好像也对Met的做法有点理解。书中举了
很多例子来驳斥评论家的观点。比如某一指挥,指挥新作品力有不逮,受到乐手和歌手
的一致反对而被炒鱿鱼,结果评论家却偏偏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新星。又比如某一评论
家,对某歌手的咬字多有微词,实际上该评论家并不懂这一语言,而该歌手是以该语言
为母语的,只是她的姓让评论家误以为她来自另一语系。诸如此类,笑料不一而足。
另外有很多小故事让人对Bing还挺有好感。有一次整个城区断电,有一个小乐手的团队
被困,Bing特地把小孩们都集中到一起并一直陪伴他们直到每个孩子都被家长接走为止
。另外,作为总经理,十年如一日,他每天晚上都在剧院度过,祝福祝贺歌手的演出,
使歌手也颇为感动。
据说本书出版当年轰动一时,总之我读时很愉快,读完很尽兴。
i****i
发帖数: 4803
2
赞!期待更多!!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Night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抽空看了几本音乐方面的人物传记,其中一本是Sir Rudolf Bing的《5000 Night
: s at the Opera》。
: Bing于192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治下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1934年因纳粹在德国的兴起
: 而移居英国,1946年成为英国公民。他在英国的时候协助成立了Glyndebourne Festiva
: l Opera以及Edinburgh Festival。
: 1949年,Bing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并在此后的22年间牢牢掌控着这一职位
: ,被很多人称为大都会的暴君,当然对这一称谓他在自传中是完全反对的。
: 书的内容很丰富,从他对大都会的管理理念和历程,从总经理和董事会和关系,和工会的
: 关系,和乐手的关系,他对艺术性的观点,他对人才梯队的培养,到乐团日常运作和财
: 务的管理,都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作为自传,对很多外界对他的成见,例如暴君之称,

S********e
发帖数: 1311
3
奉旨来转。。。

【在 i****i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期待更多!!
: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
: Night

s*******y
发帖数: 46535
4
抬爱,呵呵

【在 i****i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期待更多!!
: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
: Night

s*******y
发帖数: 46535
5
哈哈,刚去看了一下music版的回帖,笑死我了
弦影还是一贯的搞笑,不过frada的帖子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呵呵

【在 i****i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期待更多!!
: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
: Night

s*******y
发帖数: 46535
6
最近抽空看了几本音乐方面的人物传记,其中一本是Sir Rudolf Bing的《5000 Night
s at the Opera》。
Bing于192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治下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1934年因纳粹在德国的兴起
而移居英国,1946年成为英国公民。他在英国的时候协助成立了Glyndebourne Festiva
l Opera以及Edinburgh Festival。
1949年,Bing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并在此后的22年间牢牢掌控着这一职位
,被很多人称为大都会的暴君,当然对这一称谓他在自传中是完全反对的。
书的内容很丰富,从他对大都会的管理理念和历程,从总经理和董事会和关系,和工会的
关系,和乐手的关系,他对艺术性的观点,他对人才梯队的培养,到乐团日常运作和财
务的管理,都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作为自传,对很多外界对他的成见,例如暴君之称,
例如外界认为他在延请著名指挥家方面不作为,等等,也用了大量的实例来予以反驳。
有几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第一是他和Callas的关系。
应该说Bing对Callas的艺术成就是极为推崇的,书中有这么几个细节。他在观看Callas
和Bjorling演出《游吟诗人》时曾有过这样的评论,在Bjorling演唱一段咏叹调时,舞
台上的戏剧氛围来自于Callas的悉心聆听而不是Bjorling的演唱,he doesn't know wh
at he was singing,but she does。考虑到Bjorling也是一代艺术名家,这个评论也算
是颇为极端了。
任何一部戏,在观赏Callas的表演之后,无论是谁的演出,他都不能够完全沉浸其中了
,因为哪怕是Callas抬起前臂指向前方的一个微小动作所表达出来的戏剧语言也远远超
过其他人的刻意表演所能够体现的。
不过最终Bing还是炒了Callas的鱿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Callas的经理人兼时任丈夫加
剧了双方的冲突。种种的极端要求,种种的无理取闹,作为Met的总经理,有太多的关系
需要平衡,不能为一个star player而放弃全局的平衡。从此两人成为陌路人,Callas为
了不让Bing偷看自己的演唱可以取消一场演出。多年之后,两人最终和解。
第二是他和工会的斗争。
看这一段文字很让人感慨,我不否认工会在创始初期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不过
即使在60年代,工会似乎就已经成为律师的天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多年前故
事的延续而已。
书中对于谈判有这样一段诉说,如果目前工薪是10元每小时,期望值是15,那么抛出20
来可以称之为谈判,如果抛出98来那就是无理取闹了。1963年由于和音乐家工会迟迟不
能达成共识,大都会管理层宣布取消乐季。在Leontyne Price的要求下,美国总统出面
要求劳工部长介入,并最终达成协议。在现在乐团破产如潮涌的境况下,这恐怕是不可
想象的事情吧?当时Bing对美国总统的介入非常不满,说总统何不来管理大都会而让他
去关心欧洲的问题?几周后总统见到Bing,专门走过来问他,是不是还想关心欧洲的事
情?
第三是他和Karajan的合作。
很复杂也很逗。Bing希望用Karajan的名声和艺术能力来使得大都会更上一层楼,Karaj
an也需要大都会的平台实现自己Ring cycle的艺术理念。然而由于Karajan和Brigit Ni
lsson的不合,以及Karajan和Bing的个性冲突,这一合作在早期就多次濒于流产。
书中写的很有趣:Bing为了请Karajan来大都会费尽心思,其中一个小手腕是利用Karaj
an和Bernstein为全球最性感的指挥这一名号的竞争而刺激Karajan。不过跟Karajan合作
很难,因为他们俩都很羞赧,你递给他一支雪茄,他说他不抽烟,请他去吃午饭,他说
他从不吃午饭。排演中出现问题,Karajan会通过自己的经理把情况反映给Bing而不是直
言,导致Bing不得不写信给Karajan表明自己的态度。
很可惜,最终这一演出由于罢工和乐季的取消而流产了。
第四是Bing 的政治性。
Bing的时代也是美国人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至少从书中所述,Bing对黑人从无歧视
。Marian Anderson在他治下成为大都会第一个演唱主角的黑人艺术家。书中有一个很好
玩的插曲。在Aida的凯旋一幕中,有一个芭蕾舞演员选的是黑人,剧院的负责人觉得需
要给Bing通报一下,表情很为难,Bing就觉得很不明白,选黑人扮演一个本来就是黑人
的角色,不是最正常不过的么?
Bing对纳粹余党的态度极其坚决,当然这也可能跟美国当时的政治气氛有关。书中特别
提到,他一直希望能请Furtwangler来大都会执棒,因为Menuhin向他保证过Furtwangle
r的人格毫无问题,不过因为政治气候最终Board始终没有批准他的建议。Schwarzkopf也
是多年之后才以《玫瑰骑士》中的将军夫人身份登上大都会舞台并成为当年一大重要首
演的。
第五是他和评论家的关系。
前一段Opera News登了一个消息,说是在Met的要求下,今后Opera News不再刊登对Met
演出的评论。当时觉得岂不是一个笑话,难道做鸵鸟就是好事了?
不过看了这本书,虽然完全是不同时代的事情,好像也对Met的做法有点理解。书中举了
很多例子来驳斥评论家的观点。比如某一指挥,指挥新作品力有不逮,受到乐手和歌手
的一致反对而被炒鱿鱼,结果评论家却偏偏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新星。又比如某一评论
家,对某歌手的咬字多有微词,实际上该评论家并不懂这一语言,而该歌手是以该语言
为母语的,只是她的姓让评论家误以为她来自另一语系。诸如此类,笑料不一而足。
另外有很多小故事让人对Bing还挺有好感。有一次整个城区断电,有一个小乐手的团队
被困,Bing特地把小孩们都集中到一起并一直陪伴他们直到每个孩子都被家长接走为止
。另外,作为总经理,十年如一日,他每天晚上都在剧院度过,祝福祝贺歌手的演出,
使歌手也颇为感动。
据说本书出版当年轰动一时,总之我读时很愉快,读完很尽兴。
i****i
发帖数: 4803
7
赞!期待更多!!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Night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抽空看了几本音乐方面的人物传记,其中一本是Sir Rudolf Bing的《5000 Night
: s at the Opera》。
: Bing于192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治下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1934年因纳粹在德国的兴起
: 而移居英国,1946年成为英国公民。他在英国的时候协助成立了Glyndebourne Festiva
: l Opera以及Edinburgh Festival。
: 1949年,Bing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并在此后的22年间牢牢掌控着这一职位
: ,被很多人称为大都会的暴君,当然对这一称谓他在自传中是完全反对的。
: 书的内容很丰富,从他对大都会的管理理念和历程,从总经理和董事会和关系,和工会的
: 关系,和乐手的关系,他对艺术性的观点,他对人才梯队的培养,到乐团日常运作和财
: 务的管理,都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作为自传,对很多外界对他的成见,例如暴君之称,

S********e
发帖数: 1311
8
奉旨来转。。。

【在 i****i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期待更多!!
: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
: Night

s*******y
发帖数: 46535
9
抬爱,呵呵

【在 i****i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期待更多!!
: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
: Night

s*******y
发帖数: 46535
10
哈哈,刚去看了一下music版的回帖,笑死我了
弦影还是一贯的搞笑,不过frada的帖子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呵呵

【在 i****i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期待更多!!
: 俺往 music 版转了一下下。:-)
:
: Night

c******s
发帖数: 61
11
It's a fun book to read. Very well written with a subtle sense of humor.Also
kind of gossipy. Strongly recommend.
1 (共1页)
进入OperaHous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5/8心底的那一根弦:半路出家的歌剧迷
大ft啊20 Greatest Sopranos
Re: Rotel功放还是没有人,呵呵,继续公布答案
心底的那一根弦:我看过的百老汇歌剧买了张蓝光碟
5/10,大包子被自己的歌声感动地流泪
那边刚听完指环,我刚刚把Puccini也听了一遍
无与伦比的卡拉斯5/9,推广Puccini,打击Groom
卡拉斯:船王奥纳西斯的真爱八卦永远比真相更重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bing话题: karajan话题: callas话题: 大都会话题: 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