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 发帖数: 111 | 1 觉得拍的不是很好,全景镜头不够多,没有很好的把珠峰的壮观感表现出来,近景太多
,有点零散,感觉没有以前那部bbc拍的k2纪录片好。
虽然山难的直接原因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但是我个人觉得比重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
本来已经相当好的运气,登顶时天气非常好,可是登山前计划好的两个关键任务:希拉
里台阶放置路绳,峰顶下存放氧气瓶,这两个任务居然全部都没有做,导致在希拉里台
阶那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结果来不及在暴风雪来临前返回营地。话说回来,这两
个任务应该都是Sherpa负责的,事后没有调查为什么没有执行吗?如果事先有路绳和氧
气瓶,很多人我看都能在预定时间内返回营地躲过暴风雪活下来。
另外一个观感就是为什么两个登山队雇的Sherpa那么少,电影里没几次出现过Sherpa的
镜头,如果最后下撤时有多几个Sherpa帮忙的话,两个领队都不会耗尽体力撑不下去,
而且很多人也能被带回来。这种商业登山,本来就没法要求队员们全部具备充足的体力
,既然收了钱就应该提供服务,我们也不说夸张的比如抬都要把客户抬上峰顶再抬下来
。但是足够多的Sherpa,1对1没办法做到的话两三个客户对一个sherpa还是要的吧,结
果却是客户在最关键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能自己靠自己听天由命,老实说登山公司的责
任非常大。 |
b*******e 发帖数: 6482 | 2 我是建议看完书再去看电影啦,
电影的3D效果很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作为一部好莱坞大片,人物多,故事散,信息匮乏。
你的几个问题书里有详细的记载与事后分析。
确实是决策失误+运气不好。
【在 D*******y 的大作中提到】 : 觉得拍的不是很好,全景镜头不够多,没有很好的把珠峰的壮观感表现出来,近景太多 : ,有点零散,感觉没有以前那部bbc拍的k2纪录片好。 : 虽然山难的直接原因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但是我个人觉得比重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 : 本来已经相当好的运气,登顶时天气非常好,可是登山前计划好的两个关键任务:希拉 : 里台阶放置路绳,峰顶下存放氧气瓶,这两个任务居然全部都没有做,导致在希拉里台 : 阶那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结果来不及在暴风雪来临前返回营地。话说回来,这两 : 个任务应该都是Sherpa负责的,事后没有调查为什么没有执行吗?如果事先有路绳和氧 : 气瓶,很多人我看都能在预定时间内返回营地躲过暴风雪活下来。 : 另外一个观感就是为什么两个登山队雇的Sherpa那么少,电影里没几次出现过Sherpa的 : 镜头,如果最后下撤时有多几个Sherpa帮忙的话,两个领队都不会耗尽体力撑不下去,
|
D*******y 发帖数: 111 | 3 书很久以前看的,记不太清楚了。从电影里面看是双方领队决定合作,让两边的Sherpa
互相搞定一起布绳,可是好像那两个Sherpa相互之间有矛盾,电影里他们好像用尼泊尔
语吵了几句,没有翻译也不懂说了什么。然后就是两个和尚没水喝,两边的Sherpa都没
人做事,而两个领队也居然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完全没有和Sherpa确认任务有没有执行。
在客户服务和后勤保障这个方面还是黑叔叔做的更好更专业,爬乞力马扎罗山的商业队
伍,十几个人登山通常会配备多达三十几个向导背夫加厨师全程陪同上下。虽说珠峰难
度大的多,而且8000米以上基本没办法救人,但是关键时候体力衰竭时如果有Sherpa帮
着扶一下,带下路,再多给一罐氧气,生存机会会大很多。好像书里写那个日本女子最
后离营地其实已经只有三四百米远了,如果那时领队或者Sherpa在的话说不定就能熬到
回营地了,真可怜。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建议看完书再去看电影啦, : 电影的3D效果很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但作为一部好莱坞大片,人物多,故事散,信息匮乏。 : 你的几个问题书里有详细的记载与事后分析。 : 确实是决策失误+运气不好。
|
F*****4 发帖数: 149 | 4 氧气瓶有氧,Andy大脑缺氧判断错误。
我觉的非常好看,K2也好看,我认为他们犯的错误是没有discipline --- 比如规定到
点儿了无论身处何处都必须下山。天气不好是最大的原因。
感谢beifangde转帖的中文link, 非常好看。打算买来英文的再看看。 |
a*****1 发帖数: 157 | 5 山顶上没有氧气了吧,大队撤之前不是有人挨个反复检查了吗?
非常同意 他们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 太感性了,如果不陪同落伍的人登顶,能省
很多体力和氧气
小说是 into thin air 吗? https://www.amazon.com/dp/0385494785/ref=cm_sw_r_
awd_BGPewb2RSDJBZ
求其他链接
片子拍的很好,值得看,看完手心都出汗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去意大利的雪山上看拍摄
的实景 :) 。但是觉得没必要看3D 效果不明显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氧气瓶有氧,Andy大脑缺氧判断错误。 : 我觉的非常好看,K2也好看,我认为他们犯的错误是没有discipline --- 比如规定到 : 点儿了无论身处何处都必须下山。天气不好是最大的原因。 : 感谢beifangde转帖的中文link, 非常好看。打算买来英文的再看看。
|
l****t 发帖数: 228 | 6 对 那哥们就是神志有点不清了 检查氧气的那个
在雪山上做到冷静理智是很难的 尤其在精心准备很久以后 "就差那么一点"和"now or
never" 的时候,撤退是很需要勇气的
r_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山顶上没有氧气了吧,大队撤之前不是有人挨个反复检查了吗? : 非常同意 他们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 太感性了,如果不陪同落伍的人登顶,能省 : 很多体力和氧气 : 小说是 into thin air 吗? https://www.amazon.com/dp/0385494785/ref=cm_sw_r_ : awd_BGPewb2RSDJBZ : 求其他链接 : 片子拍的很好,值得看,看完手心都出汗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去意大利的雪山上看拍摄 : 的实景 :) 。但是觉得没必要看3D 效果不明显
|
l****t 发帖数: 228 | 7 所以还是很佩服ed viesturs, 爬完14ers都没有太惊险,几度在山上自己选择turn
around.
or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对 那哥们就是神志有点不清了 检查氧气的那个 : 在雪山上做到冷静理智是很难的 尤其在精心准备很久以后 "就差那么一点"和"now or : never" 的时候,撤退是很需要勇气的 : : r_
|
x**w 发帖数: 7947 | 8 into the thin air不是小说,是电影里那个outside杂志的记者写的回忆录。电影不是
完全按照into the thin air的立场拍的。因为jake gyllenhaal的那个帮手,俄罗斯人
(影片里大脸,当天最先登顶最早撤下然后又上去救人的),对into the thin air无
端指责他负相当责任非常不满,又写了反驳的回忆录。电影里也表现了比如俄罗斯人半
夜进这个记者帐篷叫一起去救人,记者表示自己不行了要休息。
r_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山顶上没有氧气了吧,大队撤之前不是有人挨个反复检查了吗? : 非常同意 他们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 太感性了,如果不陪同落伍的人登顶,能省 : 很多体力和氧气 : 小说是 into thin air 吗? https://www.amazon.com/dp/0385494785/ref=cm_sw_r_ : awd_BGPewb2RSDJBZ : 求其他链接 : 片子拍的很好,值得看,看完手心都出汗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去意大利的雪山上看拍摄 : 的实景 :) 。但是觉得没必要看3D 效果不明显
|
b*******e 发帖数: 6482 | 9 我看得是99版的Into Thin Air,最后一章里Krakauer对The Climb的另一个作者DeWalt
表示了大量的不屑。具体为:
1。作为Mountaineer,Krakauer对Anatoli心服口服(Anatoli平生21次无氧登顶8000+
米级别山峰,当时这个数量举世无双,甚至超过了Messner),Anatoli当天风雪中几度
救人的英雄壮举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但作者同时表示,作为花钱办事的喜马拉雅登山
Guide,无氧是属于不负责任的,无氧就会冷,表示无法在一个地方滞留,只能甩开客
人自己飞,这个是重点。注意当时珠峰登山向导业刚起步,并没有行为标准,而且
Anatoli的解释则是得到了领队Fisher的首肯。Krakauer认为无论这个决定是谁做的,
决定本身是错误的。DeWalt在Krakauer和Anatoli和解之后假传圣旨攻击Krakauer,纯
属无耻恶意炒作。(Krakauer称曾在Banff Book Festival与Anatoli和解、至少互相达
成共识,Anatoli的女友在场,之后不久Anatoli死于Annapurna雪崩)。
2。Into Thin Air并不只是Krakauer的回忆录,作者作为随行记者,在事后不久采访了
几乎所有当天的幸存者以及探险队员,进而整理成了这部记录。相反The Climb则是
DeWalt各种脑补甚至扭曲了Anatoli回忆录的产物。DeWalt几乎没有采访任何幸存者,
仅有的几句"引用",被引用的人也已公开表示了对DeWalt断章取义的抗议。
【在 x**w 的大作中提到】 : into the thin air不是小说,是电影里那个outside杂志的记者写的回忆录。电影不是 : 完全按照into the thin air的立场拍的。因为jake gyllenhaal的那个帮手,俄罗斯人 : (影片里大脸,当天最先登顶最早撤下然后又上去救人的),对into the thin air无 : 端指责他负相当责任非常不满,又写了反驳的回忆录。电影里也表现了比如俄罗斯人半 : 夜进这个记者帐篷叫一起去救人,记者表示自己不行了要休息。 : : r_
|
a*****1 发帖数: 157 | 10 那个人确实表现有的过度紧张,但是我miss 掉了是他的错觉。
理智的放弃是因为看的长远吧,那个自己掉队还坚持登顶的人就是觉得自己以后不会再
来了,所以才那么reckless.
还有个没看明白,日本女人就是冻死了吗?
or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对 那哥们就是神志有点不清了 检查氧气的那个 : 在雪山上做到冷静理智是很难的 尤其在精心准备很久以后 "就差那么一点"和"now or : never" 的时候,撤退是很需要勇气的 : : r_
|
l****t 发帖数: 228 | 11 还是很难 需要对自身体力的非常了解
日本女人也是走不动了 应该也有高反症状 就被放弃了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人确实表现有的过度紧张,但是我miss 掉了是他的错觉。 : 理智的放弃是因为看的长远吧,那个自己掉队还坚持登顶的人就是觉得自己以后不会再 : 来了,所以才那么reckless. : 还有个没看明白,日本女人就是冻死了吗? : : or
|
F*****4 发帖数: 149 | 12 完全同意放弃更需要勇气。当你历尽千辛万险,看着山峰顶就在拐弯处,即使时间不够
了或者生病,你会放弃吗?
更不用说登山的人是何等的争强好胜。
日本女人缺氧加上天气寒冷。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人确实表现有的过度紧张,但是我miss 掉了是他的错觉。 : 理智的放弃是因为看的长远吧,那个自己掉队还坚持登顶的人就是觉得自己以后不会再 : 来了,所以才那么reckless. : 还有个没看明白,日本女人就是冻死了吗? : : 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