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KU版 - 北大硕士生多省建13座乡村图书馆
相关主题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三——章太炎小时候我心中的北大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四——刘师培我将白菊摆在图书馆的台阶上[转自白云黄鹤]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五——黄侃Re: 新东方:一所丑闻学校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七——康有为挖个老坑
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如何能进北大图书馆
that summerRe: 终于不再书荒了
发个诗我想我在P大做过的应该没有其他人做到过的事情
zt 北大、清华的两份推荐书目今天我来问大家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图书馆话题: 李英话题: 立人话题: 乡村话题: 志愿者
进入PK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e
发帖数: 4304
1
转载。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潘光旦曾痛陈教育的误区,认为近代以来所谓新教育,有许多对不
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总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没能使受教育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
“士”,忽略了自己的根本使命,“教育不知做人造士为何物,因而应该忏悔”。4年前
,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如图)放弃大城市生活,背起行囊回到湖北农村老家。
和他相伴的,还有一份扎根农村、建设乡村图书馆的育人理想。
几年过去,他在自己的家乡和全国其他8个省份共建起了13座图书馆。他雄心勃勃,
想在更多的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图书馆。
这些乡村图书馆,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人”,取《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
”之意。李英强想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恢复人的尊严,发扬人的价值,帮助人成为
健康的人”。
精神“沦陷”带来触动
初冬的一个下午,在湖北省蕲春县这个名叫青石镇的地方,32岁的李英强趿拉着一
双蓝色拖鞋,抱着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女儿,坐在台阶上晒太阳。如果不了解他的背景,
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名校硕士。
图书馆就在李英强的身后,一栋红色的4层小楼。这是李英强今年才租下的,每年租
金1.8万元。门前一块白板上写着“图书馆,免费阅读”的字样,算是牌子。此前,他的
图书馆设在中学内,不对镇民开放。
李英强读中学时,这个叫青石镇的地方,还有几家“有追求”的小书店,而国营的
新华书店,也会卖一些“打开世界大门”的图书。如今,那些小书店不见了。那个不太
大的新华书店虽然仍在这个镇子上营业,不过里面的书已经与以前有“质的不同”。
那些他曾买到过《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以及《简爱》、《悲惨世界》的书
店,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租书店。在这些租书店中,他总能看到一些学生在翻
阅穿越、盗墓或者“有点色”的言情类书籍。
“经济的繁荣,并没有给农村带来精神世界的充实。”李英强说,“家乡的沦陷包
括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沦陷。”
好图书馆是所大学
5年前一个冬日,李英强到河南农村出差。那次旅程快到目的地时,李英强严肃地对
友人说,自己想回到家乡,为乡民建一所图书馆。因为“一个好的图书馆,相当于一所
大学”。河南之旅一结束,李英强便开始写建立乡村图书馆的计划书,并拟定图书馆的
核心书目。
这栋红色小楼的一楼,约有200平方米,沿着3面墙壁,立着一圈书架。立人图书馆
的书目都经过精心挑选。李英强曾放言:“就藏书质量而言,如果在立人图书馆读几年
书,会比上一般的大学强得多。”
立人确定的方向,是以人文教育为主要内容,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人文(humanity)
,指向的是人的发现、成长和完善。综合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意味着一个整全的“人的
现代化”。最终,他拟定出适合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阅读的书目,共约2000多种。
书目拟定后,他就开始着手筹款。这是最为艰难的一步。
第一笔收入是帮着他设计立人标识的朋友捐赠的。当听到他的乡村图书馆计划后,
朋友毫不犹豫地掏出300元钱。此后,李英强不断游说,不断有钱捐入。
与此同时,这名北大硕士托家乡的关系,与家乡学校的领导沟通。他的计划是,在
学校原有的图书馆基础上,配备自己的核心图书;图书管理,则由自己招募的志愿者负
责。并不增加学校成本,学校当即同意。
2007年12月底,第一座立人乡村图书馆在青石镇中学内试运营,起名“黄侃图书馆
”。此后,每开一个新馆,大多会以当地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近代国学大师黄侃出生
于青石镇,故以他命名。在四川巴中,则有以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命名的立
人图书馆。
开馆那天,天气很冷。下课后,学生们便涌进图书馆。这个只有52个座位的图书馆
,被挤得水泄不通。
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一个月。为此,他不得不限制学生数量,并请人做了60个代书板
,只有拿到代书板才可进入。即便如此,图书馆外仍常有学生排队等待。
图书馆吸引数万人
2008年,李英强在图书馆内开设“中学经济学”。每次开课,总有数十人前来听讲

蔡小海就是他的忠实听众,几乎每次都到。在课上,小海学到了一些经济学常识,
并且还学会用这些知识分析经济事件。上高中后,他和几个同学认为学校强制给学生订
奶的做法不对,便一起调查,一起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学校有“垄断”之嫌,并
将分析发表在自己创办的学生报纸上。报纸一出,引起“全校震动”,最后学校取消给
学生订奶。一时间,他们几个被同学们奉为“英雄”。
时至今日,13座立人图书馆已在湖北、河南、四川、云南、河北、江西、山西、重
庆、陕西等地的乡镇或县城扎根,办理有效借书证2000余个,覆盖人群达到数万人。
志愿者都怀揣理想
一名志愿者回答“我为什么来立人”的问题时写道:“我只希望这些十三四岁的孩
子能多看一些书、开阔眼界、长长见识;只希望在他们毕业后、踏入社会前,思维里面
不出现或少出现外出打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只希望10年后他们在对自己的孩子讲起美
丽的校园的时候,不要说那是‘猪圈’。”
志愿者王一夏,硕士研究生没读完,就申请到立人图书馆工作。她的理由很简单,
只为做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志愿者尹虹,刚刚办完离职手续,在广州,她的月薪是3万元。志愿者阿良,原为一
家飞机制造厂的工作人员,收入也不菲。还有志愿者三炮、小张、小婷、阿飞、小树等
,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
李英强说:“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图书馆在这个地方存在,就是意义。

只要有空,李英强还是会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抱着孩子晒太阳。据中国青年报
d**e
发帖数: 4304
2
非常赞!
非常惭愧。

年前
勃,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转载。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潘光旦曾痛陈教育的误区,认为近代以来所谓新教育,有许多对不
: 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总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没能使受教育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
: “士”,忽略了自己的根本使命,“教育不知做人造士为何物,因而应该忏悔”。4年前
: ,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如图)放弃大城市生活,背起行囊回到湖北农村老家。
: 和他相伴的,还有一份扎根农村、建设乡村图书馆的育人理想。
: 几年过去,他在自己的家乡和全国其他8个省份共建起了13座图书馆。他雄心勃勃,
: 想在更多的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图书馆。
: 这些乡村图书馆,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人”,取《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
: ”之意。李英强想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恢复人的尊严,发扬人的价值,帮助人成为

1 (共1页)
进入PK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今天我来问大家早~~~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
突然特别想学校了that summer
该学习了。发个诗
艺术毕业照zt 北大、清华的两份推荐书目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三——章太炎小时候我心中的北大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四——刘师培我将白菊摆在图书馆的台阶上[转自白云黄鹤]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五——黄侃Re: 新东方:一所丑闻学校
[转载] 近代文人印象之七——康有为挖个老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图书馆话题: 李英话题: 立人话题: 乡村话题: 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