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arenting版 -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李玫瑾)
相关主题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在美生子求助
为什么孩子很聪明,读书却不行? (转载)俺觉得这段话说的靠谱, 严重同意
【征文】麻省KINDERGARTEN研究报告请帮忙看看我家孩子的学习该怎么办!
学习冯德全早教方法的一点体验[bssd]来,大家给捧个场
影响孩子的36种习惯 (转载)孩子学围棋的益处zz
小朋友的party归来,闺女很沮丧父母无恩论
公开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 by 李玫瑾小白菜,大白菜,老白菜们看过来 :)
马上3岁的女儿还是不认识字母,我该担心么?请问ananpig,数学和音乐用的是同部位大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孩子话题: 父母话题: 生命话题: 教育话题: 李玫瑾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9
发帖数: 485
1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李玫瑾)
一.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恋人”
【记 者】:如今,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社会交往增多,许多年轻父母都嫌自己带孩子
麻烦、误事,都想把小孩交给老人、保姆看管,等孩子长大了,麻烦事少了,再接回家
自己看管。李老师,您觉得这些年轻父母的如意算盘真的很“如意”吗?
【李玫瑾】:我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对自己长大了的孩子,说不听,骂
无用,打不过……当他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
”——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
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
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
养方式。
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成年时期出现的情感问题,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幼年,从他早
年的生活背景中找出解释。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
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
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
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了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
地抱住。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紧紧抱住那只毛茸
茸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第一需要是食物,紧接着的需要就是对熟悉的抚养人的依
恋。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会立即安静
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
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
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一两个固定
的有血缘关系的抚养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交给保姆就算了事,受雇于人的保姆不可能
成为孩子的“依恋人”;父母才是孩子天然的“依恋人”。
【记 者】:孩子怎么会需“依恋人”呢?“依恋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真有那么重大
的影响吗?
【李玫瑾】:这是因为,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一
种“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色彩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
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一“依恋人”在孩子十岁左右离开儿童(如去
世),那么,儿童就会出现心理依恋的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
同前类依恋相同的心理关系。
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生的
可能性就会增大。这种儿童容易出现冷漠、拒绝人、无情残酷等表现。这种人,智力发
展可能完全正常,但是,社会性发展,如:与他人交往、关心他人等性格方面容易出现
异常的现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许多杀人恶魔,其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
在幼年时就没有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者是因为他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
依恋对象”。
因此,我要告诉所有年轻的父母:
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
何辛苦、如何艰难,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
在孩子12岁之前,不要隔绝了孩子与你的依恋关系;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你;你带
孩子的时间越多,孩子对你的依恋越深。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
,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
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孩子的依恋期就那么短短的十几年,机不可失。
二.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唠叨”的
【记 者】:不是亲人带大的孩子,跟人不是那么亲,也不是那么爱说、爱表达。为什
么只有亲人带大的孩子才那么爱说、爱表达呢?
【李玫瑾】: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无助的前三年,需要别人为他完成所有生存
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听到“人声”,尤
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
事实上,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唠叨”的。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会边陪伴孩子边唠
叨,即使宝贝拉了很臭的屎,抚养人也是爱意浓浓,在唠叨之中换尿布和清洗。这种唠
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不可小看这种唠叨,这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
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听得多才能说得多。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为他在一岁半至三岁前主要生活在
家庭内(与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相比),并且身边总有爱他的亲人唠叨。相反,孩子到了
四五岁,见到熟人还不爱张嘴,不爱叫人,这往往是因为他在三岁前缺乏这种“唠叨背
景”。
如果我们遇见一个青年人或成年人,他能在短时间内很自然地与人说话,爱说、善说
,这种人往往没有社会交往(即与人交流)的困难或障碍。我们可以由此推断,他在早
年,即三岁前,应该是在爱意浓浓的背景下被抚养的。相反,当我们遇见一个青年人或
成年人,他不太爱说话,也不太擅长表达或表现自己,那么,此人早年一定有父母上班
时将他交给家庭之外的人照看,或者父母忙于生计、工作而将孩子置于独处的背景。不
爱说话的人,有注意力稳定、内向等特点,这在某些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爱说话,不善表达的人总是伴有缺陷,不是那么容易让人亲近的。
他们的内心往往是孤独、寂寞的,这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记 者】:不善语言表达的孩子,长大后会伴有交往障碍、心理疾病等问题吗?怎么
才能使孩子充满说的欲望呢?
【李玫瑾】: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语表达的人,
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
这种人在需要与人交流或沟通时往往会有障碍。
这种障碍出现在幼年,当人进入青春后期至婚恋期(一般20至29岁)时会带来更
多的问题,尤其是男性,若有这种困难,他会在与异性交流时因无话而僵持,因不知说
什么而显得兴味寡淡,因不知怎样让人开心而自身紧张,尤其是当他遇到自己喜欢的异
性时,他会更加焦虑……这种障碍如果再伴随其他方面的缺陷,如贫困、长相差、身材
不好、能力弱……他就会自怨自贱,进而出现退缩性的心理障碍,出现更加内向、出现
幻想,以至出现性取向等方面的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变态问题。
黄勇(河南平與县杀17名少年的主犯)、马加爵(云南大学杀4人的主犯)、赵承
熙(美国校园枪击案杀32人主犯)、杨佳(杀害上海6名警察的主犯)等杀手都存在
这类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不要轻视人早年的言语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人在言语表
达方面的障碍和人际交流方面的障碍。
由此而言,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尤其1岁半之内)只有物质抚
养是不够的,不管他是否有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父母在照顾孩子,表达爱的时候
一定要多唠叨些……让他耳边留下妈妈的细语,父亲低沉的音质。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
声音都和父母照顾他,让他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他今后不需要理由
爱父母、恋父母的缘由,也是他幸福、满足的源泉。
孩子的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爱的唠叨不仅使孩子听懂了语言,学会了语言,还会
勾起他说话的欲望,使他喜欢说话,善于交往。这是那些受雇于人的人无心、也无力达
到的效果,只有孩子最亲的亲人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对孩子说“不”的时间一定要早
【记 者】: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爱,表现
为严厉,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有的爱,表现为放纵、迁就,对孩子的各种
要求有求必应。不同的爱,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呢?
【李玫瑾】: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
的特殊人物,他不可能对父母提什么特殊的要求,也不可能以什么极端的手段要挟父母
。他们时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是,这爱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
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的家庭,家中的长辈都争着对孩子施爱,唯恐孩子不快乐、
受委屈。就是这样的家庭,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
来的孩子却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
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
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因为说他几句居然就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就离家
出走了。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
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我
们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记 者】:从小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的家庭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李玫瑾】: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
可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
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强化”与“负强化”。所谓“
负强化”,就是在孩子成长中对他说“不”,就是让他有痛哭一番的经历……
这种说“不”的时间要早,一定要在孩子6岁之前。
【记 者】:为什么要赶在孩子6岁之前就对他说“不”呢?说晚了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李玫瑾】:我常讲: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
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而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严重些就是哭得气噎、哭得
在地上滚来滚去……可是,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再对他说“不”,他不会再简单
地哭、不再气噎、也不再打滚……他会离家出走,会服毒自杀,会跳楼威胁……因为他
已经有了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曾有家长哭着问我:“为什么那么小年纪的孩子会
自杀?”我回答:那是因为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其实并不知
道死的真正含义。
所以,父母之爱要有艺术性、原则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
【记 者】: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怎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李玫瑾】: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候,一般在3~5岁开始对孩子的
无理要求说“不”。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
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随
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你带他去朋
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
到,父母不买就大闹……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情况一出现,就要
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或在
其他亲属前面对你。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与你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
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你将他置于卧室中,把门关
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景压力,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
下次不许如此!……”
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
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
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他开始时会很伤心
,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因为他现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
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
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这对你、对他都有好处。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
我也不会让步,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这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再
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
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四.金钱买不来教育,教育需要亲力亲为
【记 者】:孩子小的时候,什么样的教育都容易,一旦孩子长大了,教育起来就不是
那么容易的事了。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孩子的事,等孩子长大了,出现
问题了,才想到花钱买教育。父母花钱能买到教育吗?
【李玫瑾】:如今的金钱社会,一些年轻的父母,生了孩子就花钱请人带孩子;孩子
长大了,出现叛逆、早恋、厌学、网瘾、打群架、夜不归宿、在外结交社会不良青年等
问题,还是想花钱请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不愿花时间、精力教育孩子的父母,犯了
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人的成长不仅仅是钱堆出来的;人的心理成长更不是钱能
换来的。在人的成长中,亲情比金钱、比权力要基础得多、重要得多。
心理学研究早就告诉我们:人从出生起,将有多年的无助与依赖(0~12岁),正
是在最初岁月里,他身边的抚养者日日夜夜地照看与哺育,才使他出现对养育者几乎一
生不可消失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并不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抚养过
程中……所以,我要说,自己去挣钱,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与哺育,是为人父母者最愚
蠢的行为!
因为,即使是亲生的父母,如果没有守在孩子的身边日复一日地付出抚养艰辛,没有
让孩子形成对你的声音、相貌和气味的记忆,没有形成那种无法言说的对你的依恋,你
也就失去了对他的那种真正的、永久的心理影响力与控制力。所以,凡是觉得孩子不可
理喻,与孩子的关系陌生得如路人般的父母,一定是有这样的生活背景。
这种孩子进入青春期(即独立、逆反、自我意识增强的成长期),父母就会难以对他
进行管教和控制。这时,父母再弥补亲情的话就需要成倍地付出。
这成倍付出意味着:弥补的是你欠下的多年“亲情”,而不是钱!陪伴在逆反的孩子
身边,用你真心的爱去陪伴他、感化他,帮他找回家的感觉、亲情的感觉,这是你的唯
一明智、有效的选择。其他的任何打算都是不见成效的无用功。
由此我想告诉所有的父母:孩子的成长有关键期(0~12岁),这是你们付出辛苦
、并由此获得教育孩子的资本或证书的时期,这份资本和证书不是用金钱换取的,只能
亲力亲为!
【记 者】: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父母、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李玫瑾】:对许多孩子而言,他们的性格往往在他们没有自我意识之前就形成了!
孩子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从人的心理发展看,人在出生后的1~2岁内,主要发展的是行动能力和言语能力。
这期间他们的行为大多是自发的,并在大人的奖赏与惩罚中得到发展或抑制。
但是,人从3岁起就开始出现一种认同倾向,即不自觉地向身边的大人模仿,将他看
到的各种大人的行为复制出来,并逐渐变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比如:照顾小娃娃、模拟
大人说话口气等。这时,他的行为模仿就犹如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的最初印迹,深刻而难
以磨灭。父母或其他抚养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助人、是否坚持原则、是否自信、
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甚至父母(或其他亲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会决定孩子未来的
人格发展方向与道德水准。这种最初的印迹往往会伴随人的终生。
所以,从一个成人的行为举止就可以看到他父母的影子,从一个人的修养就可看出他
的家庭背景!
五.父母、家庭出问题,受伤最重的是孩子
【记 者】: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父母、家庭若出了问题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李玫瑾】:在青春期前,孩子对父母、家庭是非常依赖的。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对
母亲、父亲等亲人的情感依赖还将延续。这个时期是父母弥补自己与孩子情感缺陷的重
要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父母仍不在孩子身边,他就可能出现自卑、怨恨、仇视等心理。
尤其是一些解体家庭的孩子、贫穷家庭的孩子、还有因孩子性别问题或疾病问题被家庭
抛弃的孩子,他们大多经常被变换抚养人和抚养环境,生活在无人真正关心,甚至是在
缺乏保障的背景中长大的。这一时期造成的心理问题或许会伴随孩子的终身。父母、家
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生物体”,即刚出生的婴儿,被抚育成
能够独立地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尽管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
学、中学、大学……然而,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
心!是我们的归宿!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
每个有良好人格特征的人都会有一个值得依恋的家庭或成长环境。相反,家庭不健全
、父母不和谐,或家庭出现裂痕时,受害最深的就是那些深深依赖父母与家庭的儿童!
曾有学者进行调查,发现那些有人格障碍、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约有42.5%具有
家庭破裂或家庭残缺的背景。对儿童来说,他们难以理解父母的情感变化:
看到父母不和,他们由最初的恐惧不安到厌烦家庭;
看到缺父少母,他们由最初的悲哀、委屈到产生被自己最亲的亲人抛弃而无颜见人的
感受……
由此他们产生怨恨,产生对人的不信任,以至敌视。这就是那些家庭破裂和家庭残缺
中长大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变得怪僻、冷淡或冷酷的原因之一。
一个人,如果在他最弱小的时候从未被人善待过,我们如何指望他长大之后善待这个
社会?善待他人?因为这种“自生自灭”长大的人做事往往是不按常规行事的,他们没
有生活的“资本”,没有自尊,从而也就没有心的约束。他们不会接受并尊重现有社会
的规则,他们只会自行其是,不择手段!最终可能伤害的人却是社会中的任何人——只
要被他撞上!这就是父母、家庭失职对孩子、对社会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既害了孩子
、家人,也害了一些无辜的人。所以,不能小看了父母、家庭的作用,要想孩子幸福安
康,首先父母得负起自己的职责。
六.生命教育是人生大厦的地基
【记 者】: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多父母就理解为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孩子从小就没
有自由,没有快乐,没有热情,他们长大以后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吗?
【李玫瑾】:记得在一次对某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生的讲座中我曾接到一张字条,上
面提出的问题是:“生命是自己的,我为什么不能决定了断自己的生命?”我当时的心
情是悲哀的!生命究竟是谁的?一个人凭什么长大?这个世界上神秘且最灿烂的现象是
什么?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在一个人的知识已经达到了硕士、博士的水平,却
对生命的知识如此无知呢?
按理说,我们众多的学科都在研究生命!都在探讨人生!为什么在愈发崇尚科学的今
天,生命也日益成为一种无感受的科研对象,而鲜活的、感性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感受
却越来越远离人生?
许多儿童不快乐,因为他们没有自由的活动时间,他们的时间都被父母按伟大的理想
作了全方位的安排!许多中小学生不快乐,他们的时间都已经被科学的教育体系所安排
!许多大学生不快乐,最典型的就是曾经在生命科学院学习三年多生命科学的马加爵曾
发出“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的困惑!在他杀了4个人后,在逃亡期间,在走投无路的
背景下他才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人间有情!”可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如今的名牌高校,几乎每年都有那么几个跳楼自杀的人,这些天之骄子都体会不到生
命的可贵,这不得不让我们关注过去被忽视了的生命教育。
【记 者】:生命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
【李玫瑾】:生命教育首先需要一种告知:
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你的生命是爸爸妈妈给的。生命来之不易在于生命的脆弱。每
个婴儿需要怎样地精心哺育才能使其生命不致夭折?我们为何不能轻易伤害他人的性命
?法律为何要重中之重地保护生命?
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为什么不能轻易地让生命夭折?因为生命是情意的牵连,从出
生起妈妈每天的辛苦就是盼着你一天一个变化: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后来的
学业有成。小时候,你对妈妈充满了依恋、期待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妈妈对你也
充满了过去你所拥有的依恋、期待之情。生命在于源源不断,生命更在于一种报恩与情
意的美……
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个人生命时间虽然有限,但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奇迹。
这世上最伟大的奇迹都是生命活动的痕迹,从思想名著,到令人陶醉的音乐,从让全世
界受益的电的发明到深究生命起源的科学探索,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
……
我们是否告诉过孩子:生活也像莫测的天气,急风暴雨后才会有绚丽多彩的彩虹。人
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磨难之后才会使生命更有力量!而有力量的生命才能有更多的生命
感受与奇迹……
七.体验生命的艰辛、快乐和幸福
【记 者】:孩子有了一定的生命知识,怎么才能使孩子亲身体验生命的可贵呢?
【李玫瑾】:生命教育不仅在于父母的告知,还在于孩子的种种体验,这种体验有父
母的精心设计,也有教育工作者的精心设计。生命教育与生命体验教育是人的所有知识
的地基,若缺失这种教育,那么,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是无地基的大厦!
那么,如何体验呢?
首先,在体力训练的吃苦体验中培养人的意志力。生命的保障是健康——从生理到心
理的健康。所以,生命的早期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与培养,更重要的是体力的培养!体
力培养不同于智力的培养,因为体力的培养必然伴随着意志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许多
家长忽视了!所以现在许多高智商的人往往意志力与智力不般配。建议在孩子幼年时一
定要让其参加某些体力训练,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培养意志
力应从体力训练开始。
其次,在付出体验中培养人的社会性与责任感。人的生命不是独立的,人在早年的无
能与无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何让早年一直接受付出的孩子也懂得付出是很有必要的
。只接收而不付出的人一定是自私之人,自私之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何才能让孩子
懂得付出呢?那就是父母要学会示弱,要让年幼的孩子分担家中部分责任,分担家庭中
的部分任务。凡包办生活全部的父母一定得到的是个自私并不知感恩的孩子。在学校的
学生也要付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要义务地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使其懂得这个社
会是彼此互助才可生存的社会!在互助中知道“人”字是相互支撑的道理。
再次,在成功与快乐体验中培养人的价值感。现代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拔尖教育,对
于那些非智力尖子的孩子充满着压力并使其备尝失败感。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一定有在社会某位置上的价值,所以,教育的第一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辨别
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帮助孩子发掘其特有的才能,让其才能显露出来并不断超越自己,
让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与骄傲!由此,活着才有意义,生命才会创造!
我想说,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难,最难的是经历生命历程的磨难!很多人都羡慕
别人如此的幸运并已经成功,却感慨自己的经历不幸和成功难及。——这好比看人家养
孩子,这么快且这么容易。其实,女人生育的痛苦都相同,人生的磨难也相同!
我还想说,若见奇景,必历经辛苦攀登顶峰;若不愿辛苦,观赏门前之景色,有何不
可?量力而行,各有收获!境由心造,事在人为。生命比非生命就是绚丽多彩!人生、
大自然,皆如此!
八.给将做父母或正做父母者的忠告 采访感言
【记 者】:您对即将做父母、或者正在做父母的人有什么忠告吗?
【李玫瑾】:首先需要问一问,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你亟须挣
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一定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
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成陌路人……
其次,要问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你,而你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助的人的人
;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你最好不要当父亲或母亲!
再次,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个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来完成对
他的“心理抚育”?如果你以为你的孩子生出来后会自然长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
望。因为,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
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尤其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
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生孩子和养孩子是两件差别很大的事!没有心理准备,没有知识导向,好生不好养!
最后,需要知道的是,人生幸福很简单,物质富足不如情意浓浓,温度不如温馨,让
孩子在成长中感受父母之爱!情比钱重要,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心理阳光比分数、成绩更
重要!孩子的物质生活要人关怀,孩子的精神生活更要人关怀。
【采访感言】
李玫瑾老师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专家,搞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接触了大量的犯人,掌
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中,她总结出了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
这些人都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
良好的早期教育不是教孩子读了多少书、认了多少字,而是与孩子建立了多深的感情
,给孩子的心灵深处奠定了多厚的基础。亲子感情深,父母日复一日地爱着孩子,关注
着孩子的点滴进步,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历程,孩子在父母的阳光雨露下,情感发育饱满
,心灵充满阳光,社会交往广泛,走到哪里都有爱都有朋友,他们还会冒险犯罪吗?!
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一是因为缺乏爱,父母心无顾及,铤而走险是他们的自然选择
;二是因为过度的爱,滋长了他们的狂妄、跋扈、任意妄为的性格,不把人当人,不把
规矩当规矩,个性膨胀到极限当然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然,防止犯罪只是父母对孩子寄予的最低要求,一般家长都对孩子寄予了更高的要
求,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使孩子实现这一目标,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
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
口气读到硕士、博士,总算圆了家庭、家族的“成龙成凤”的梦了吧。可是,如果父母
的早期教育中缺了生命教育、体验教育、感恩教育、快乐教育,孩子心中缺少情与爱这
条主线,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感受不到幸福、快乐和满足,他们的人生大厦同样是脆
弱的:小小的一次挫折、失意就可能使他们看破红尘,一了百了,使过去的所有的荣耀
、光彩瞬间归于零。
虽然,犯罪、自杀的人只是极少数,但这并不是说与更多的家长、孩子关系不大。普
通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重视,或者重视不够,或者教育不得法、不到位,或者忽略
、省掉了某些教育内容,孩子即使没有走上犯罪、自杀之路,但同样也会出现诸如叛逆
、厌学、冷漠、孤僻、网瘾、打架、离家出走等等令人头痛难解的问题。
李玫瑾老师对父母的早期教育问题分析、讲解得很细、很透、很精辟,我们普通家长
看了这些分析、论述,会不自觉地对照检查我们过去欠了哪些债、缺了哪些课?在未来
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补,怎么补,心里都有了一定的谱。但愿李老师这篇
访谈能够唤醒家长那颗迷蒙的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家长
和孩子都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A**********9
发帖数: 485
2
最近发生的那个UCSB事件一网上父母家长们讨论得沸沸扬扬,贴个专家的,靠谱
s*******t
发帖数: 1176
3
问一下,那个2012年康州射杀小学生的那个凶手,他也是因为没得到足够母爱而去杀人
的吗?????
他母亲从来没抛弃过他,还想尽办法给他各种娱乐条件吧,枪是她给儿子的娱乐工具之一

【在 A**********9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发生的那个UCSB事件一网上父母家长们讨论得沸沸扬扬,贴个专家的,靠谱
A**********9
发帖数: 485
4
是离异的吧好像

之一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问一下,那个2012年康州射杀小学生的那个凶手,他也是因为没得到足够母爱而去杀人
: 的吗?????
: 他母亲从来没抛弃过他,还想尽办法给他各种娱乐条件吧,枪是她给儿子的娱乐工具之一

d*******e
发帖数: 863
5
实在忍不住了说一句:请问您养过孩子吗?真正用心地养过孩子吗?这篇采访李教授回
答得非常好,非常实在,不明白你在质疑什么?不明白你为什么会看不懂?
说句难听的:智商没问题吧?

之一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问一下,那个2012年康州射杀小学生的那个凶手,他也是因为没得到足够母爱而去杀人
: 的吗?????
: 他母亲从来没抛弃过他,还想尽办法给他各种娱乐条件吧,枪是她给儿子的娱乐工具之一

l*********g
发帖数: 922
6
很好的文章啊
那个枪手本来精神好像就有问题的, 父母也离异, 母亲给了物质条件但是不说明教育没
问题........我觉得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s****0
发帖数: 956
7
好文章!
W**n
发帖数: 263
8
很好的文章,分析的很到位。
a****g
发帖数: 3027
9
顶! 好文章!
版主能不能置顶 ?

【在 A**********9 的大作中提到】
: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李玫瑾)
: 一.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恋人”
: 【记 者】:如今,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社会交往增多,许多年轻父母都嫌自己带孩子
: 麻烦、误事,都想把小孩交给老人、保姆看管,等孩子长大了,麻烦事少了,再接回家
: 自己看管。李老师,您觉得这些年轻父母的如意算盘真的很“如意”吗?
: 【李玫瑾】:我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对自己长大了的孩子,说不听,骂
: 无用,打不过……当他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
: ”——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
: 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

s*********t
发帖数: 760
10
多陪陪孩子,多陪陪孩子,多陪陪孩子。
k****u
发帖数: 1485
11
关键要求quality time,全职在家的大妈,有时候实在被孩子缠烦了,就没了quality了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多陪陪孩子,多陪陪孩子,多陪陪孩子。
m*********7
发帖数: 5207
12
好文章,谢谢分享!
1 (共1页)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请问ananpig,数学和音乐用的是同部位大脑?影响孩子的36种习惯 (转载)
为儿子游泳的事情基本要跟LD干架了小朋友的party归来,闺女很沮丧
哪些可以满足孩子?公开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 by 李玫瑾
都说学区重要,学区到底有多重要?马上3岁的女儿还是不认识字母,我该担心么?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在美生子求助
为什么孩子很聪明,读书却不行? (转载)俺觉得这段话说的靠谱, 严重同意
【征文】麻省KINDERGARTEN研究报告请帮忙看看我家孩子的学习该怎么办!
学习冯德全早教方法的一点体验[bssd]来,大家给捧个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孩子话题: 父母话题: 生命话题: 教育话题: 李玫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