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b**********7 发帖数: 814 | 1 一、采用收缩和安抚的方式。
家长应尽量避免从针对一件事情的批评扩张到一类事情的批评,更不能由事情而扩张到对孩子本身人格的批评。儿童极其敏感,并且容易受暗示,即便是善意的批评都会对其自尊心及自我认可产生冲击和伤害。他们在批评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了预感,并且知晓父母对自己有所期待,他们对于批评可能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产生了恐惧,怕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家长的批评里应包含一定的安抚作用。
二、避免与结果直接挂钩。
绝大多数家长批评孩子,是因为家长看到了孩子将事情的结果搞得很糟糕。家长一定要避免与结果挂钩的批评,选择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将自己犯的错误阐述出来,在潜移默化的引导语言中将规则明确化、清晰化,更容易令孩子感到舒服,接受教育。
三、避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以别人为标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家长是不能始终如一地按同一标准批评孩子的。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使用的规则也会不一样,更何况是家庭中其他成员。这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不听话,而上幼儿园很听话。孩子对公平性要求很强,他们喜欢他人对待自己时,能使用对待他人一样的方式。这一点也是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最应当注意的地方。
四、不能冤枉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亲近的人的怀疑与冤枉,会感到十分委屈,这一事件引发的心灵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心理的正常成长。 | l*****e 发帖数: 2447 | 2 第一条实际说了好几项事情。
对事情不对人。
对具体的事情,不要盲目抽象。
对批评中传递的什么样“父母的期待”的信息,要有充分意识。
批评的效果,往往不是立刻可以看到;要认识到批评会有后发酵的持续作用。所以不要
因为批评一时看不到效果,就任意加大烈度。
到对孩子本身人格的批评。儿童极其敏感,并且容易受暗示,即便是善意的批评都会对
其自尊心及自我认可产生冲击和伤害。他们在批评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了预感,并且知
晓父母对自己有所期待,他们对于批评可能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产生了恐惧,怕失去父母
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家长的批评里应包含一定的安抚作用。
要避免与结果挂钩的批评,选择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将自己犯的错误阐述出来,在潜移
默化的引导语言中将规则明确化、清晰化,更容易令孩子感到舒服,接受教育。
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使用的规则也会不一样,更何况是家庭中其他成员。这也
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不听话,而上幼儿园很听话。孩子对公平性要求很强,他
们喜欢他人对待自己时,能使用对待他人一样的方式。这一点也是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最
应当注意的地方。
到最亲近的人的怀疑与冤枉,会感到十分委屈,这一事件引发的心灵阴影甚至可能会影
响到他心理的正常成长。
【在 b**********7 的大作中提到】 : 一、采用收缩和安抚的方式。 : 家长应尽量避免从针对一件事情的批评扩张到一类事情的批评,更不能由事情而扩张到对孩子本身人格的批评。儿童极其敏感,并且容易受暗示,即便是善意的批评都会对其自尊心及自我认可产生冲击和伤害。他们在批评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了预感,并且知晓父母对自己有所期待,他们对于批评可能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产生了恐惧,怕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家长的批评里应包含一定的安抚作用。 : 二、避免与结果直接挂钩。 : 绝大多数家长批评孩子,是因为家长看到了孩子将事情的结果搞得很糟糕。家长一定要避免与结果挂钩的批评,选择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将自己犯的错误阐述出来,在潜移默化的引导语言中将规则明确化、清晰化,更容易令孩子感到舒服,接受教育。 : 三、避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 以别人为标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家长是不能始终如一地按同一标准批评孩子的。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使用的规则也会不一样,更何况是家庭中其他成员。这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不听话,而上幼儿园很听话。孩子对公平性要求很强,他们喜欢他人对待自己时,能使用对待他人一样的方式。这一点也是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最应当注意的地方。 : 四、不能冤枉孩子。 :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亲近的人的怀疑与冤枉,会感到十分委屈,这一事件引发的心灵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心理的正常成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