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W 发帖数: 196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没有不喜欢读书的孩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6 01:10:44 2015, 美东)
刚读了一篇旧闻,山东高密(莫言故乡哦)的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兼校长发现学生自由阅
读的效果比语文课的效果好,自学班的阅读和写作都胜过正常语文班。老师于是教改,
每周的六堂语文课改为两堂教学课、四堂自由阅读课。教改后,该校学生的语文成绩遥
遥领先于全市其他学生。
这位校长老师还建议家长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他说小学生们并不喜欢小
学课本里的《匆匆》、《春》等大人喜欢的名篇,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
和童话。他说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
孩子;孩子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校长老师还建议家长在孩子阅
读的初始阶段,不要给阅读带上附加条件,比如每次读书要求写感想,这会让孩子畏惧
和抗拒。其实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语文老师们读这个新闻一定灰溜溜的,不过肯定也都理解。我平时费劲备课时就常常忍
不住想,其实怎么上课或许差别并不大。不过对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要尽快达到
基本的词汇量又不挫伤兴趣;有时在阅读理解上还需要点拨一下。不过小孩的理解也经
常会给大人惊喜。七岁的娃刚学了《白天和黑夜》,我给他看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
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大叫cool!我半喜半疑地问他为什么,他说it tells
you to look for the opposite! 有黑眼睛的就去找白天(光明),有白眼睛的就去
找黑暗……我问有长白眼睛的吗?他说没见过,who knows, maybe there are...
有中文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的推荐吗?想起在国内看过一本用现代动漫形象画的《
山海经》,好玩是好玩,但可能十几岁的大孩子才喜欢看,好像不是给小孩看的。
附旧闻:
http://zqb.cyol.com/html/2012-06/18/nw.D110000zgqnb_20120618_1-
李希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不要以成人视角为孩子选书
本报记者 李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18日 12 版)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起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
尴尬”的产物。不久前,在江苏省金坛市召开的实验交流会上,他列举那些令语文教师
们感到尴尬的事例,想要说明的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
碎了之后,孩子们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在“尴尬”中捕捉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曾经是山东一位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和校长的李希贵,善于在“尴尬”中捕捉语文
教学改革的良机。
他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
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
教室里来。”学生们依靠自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让语文学科的老师们感到惊讶又
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
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
李希贵说,这件事情使得他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
上付出的那些汗水和努力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还包括李希贵在山东潍坊工作期间所做的一次小规模问卷
调查,他请41名学生回答: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如“自己登上讲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校刊的编辑”、“积累
了300首宋词,看完了《家》、《春》、《秋》”等。“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边,没有
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教得好。”李希贵说。
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总是发生。1996年,李希贵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
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
绩,而高三年级(含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
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
大量的阅读让孩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他们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分数,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而应归功于阅读。“他们自
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李希贵说。这两个孩子在他的
指点下,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
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
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李希贵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10本书及其理由”。儿子给出的答案是:
《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涅克维奇
精选集》——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难以抑制的爱国热情;《死水》——杰出学者在新诗发
展中的一大贡献;《鹅掌女王烤肉店》——诙谐的文笔、美妙的谈吐和随处可见的讽刺
;《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唐宋名
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
遗;《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契诃夫精选集》——深刻的讽刺,特别
是短篇小说;《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其中的《戴高乐传
》,这个初一的小孩先后买了3个不同的版本,“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
,这本传记写得比较好,那本传记写得有问题”。
李希贵让儿子和侄女参加高三语文考试的结果是,统一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对语文
教学的认识。1996年,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
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为
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
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
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
但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李希贵向与会的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
议。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
的图书。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
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他举例说,把朱
自清的名篇《匆匆》、《春》这些成人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就是没有从儿童角
度出发的表现。他对小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喜欢《匆匆》和《春》之类的名
篇。
“小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他说,“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
喜欢。9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
有。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成人的视角。”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李希贵说,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
读书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
他还建议大人们降低对孩子阅读起始的期望,不要让阅读带上任何附加条件。几年
前,太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向李希贵校长讲述了一件令他感到不安的事情:他的外甥女
,只要出去旅游,妈妈就会让她写游记,后来,孩子再也不喜欢旅游了。“很多家长,
孩子一阅读就让他写读后感,使得孩子们也不喜欢阅读了。”李希贵说,这些家长太着
急了,孩子们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那么,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国家教育委
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
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12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
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阅读对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有多么重要?李希贵校长在报告的结尾引用了两段话予以
说明。有人问一名哲学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打算干什么?他说:
“阅读。”“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已经
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有人请教美国一位著名的成功学家:“如果我的事业失败了,我该怎么办?”他说
:“你阅读吧。”“如果我失业了,怎么办?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
如果我失恋了,该怎么办?”他还是说:“你阅读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