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 发帖数: 103 | 1 从物理名词谈起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的出处,应该在《庄子》—〈知北游〉篇提到「圣人者,原天
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秋水〉篇提到「道…,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
理.」,〈天下〉篇又提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寡能备於天地之美,
….」庄周显然不赞许分析法,而以「道」论理.到晋朝,杨泉有《物理论》一书.到
宋朝,朱熹(1130-1200)有「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之语.明朝方以
智(1611-1671)受西学影响,著《物理小识》一书,重视「质测」(即观察测量).
此时之「物」,尚泛指万物.
到了清末提倡西学,先贤先是将science译为「格致」或「格致之学」,后来各
级学堂多在格致科下设物理学目.换言之,当时已将physics译为「物理学」.其后
有人将physics译为「物理」,有人沿袭日本译为「物理学」,并不一致.我赞成李
怡严的主张:在中文里,「理」即「成理之学」之意,所以用「物理」即可,不必赘
言「学」.
「物理」是讲「物」之「理」的,这里的「物」指的是无生命之物,有物质与辐射之
大别,高能与低能之分殊,巨大世界,常观世界与微小世界之分野,宏观与微观
之不同 | N***m 发帖数: 4460 | 2 看过此文,大脑一片混乱。
建议大家不要看
【在 c********s 的大作中提到】 : 从物理名词谈起 :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的出处,应该在《庄子》—〈知北游〉篇提到「圣人者,原天 : 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秋水〉篇提到「道…,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 : 理.」,〈天下〉篇又提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寡能备於天地之美, : ….」庄周显然不赞许分析法,而以「道」论理.到晋朝,杨泉有《物理论》一书.到 : 宋朝,朱熹(1130-1200)有「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之语.明朝方以 : 智(1611-1671)受西学影响,著《物理小识》一书,重视「质测」(即观察测量). : 此时之「物」,尚泛指万物. : 到了清末提倡西学,先贤先是将science译为「格致」或「格致之学」,后来各 : 级学堂多在格致科下设物理学目.换言之,当时已将physics译为「物理学」.其后
| y****e 发帖数: 2023 | 3 有些有道理,有些不免过火
【在 N***m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过此文,大脑一片混乱。 : 建议大家不要看
| x******i 发帖数: 3022 | 4 我看Einstein最好译为“壹石”。
这个来源于中国成语“一石二鸟”,又名“一箭双雕”;其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南北朝
时期的《北史·长孙晟传》,原文为:“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支与晟,
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在 c********s 的大作中提到】 : 从物理名词谈起 :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的出处,应该在《庄子》—〈知北游〉篇提到「圣人者,原天 : 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秋水〉篇提到「道…,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 : 理.」,〈天下〉篇又提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寡能备於天地之美, : ….」庄周显然不赞许分析法,而以「道」论理.到晋朝,杨泉有《物理论》一书.到 : 宋朝,朱熹(1130-1200)有「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之语.明朝方以 : 智(1611-1671)受西学影响,著《物理小识》一书,重视「质测」(即观察测量). : 此时之「物」,尚泛指万物. : 到了清末提倡西学,先贤先是将science译为「格致」或「格致之学」,后来各 : 级学堂多在格致科下设物理学目.换言之,当时已将physics译为「物理学」.其后
| h*********6 发帖数: 2469 | 5 这个跟老爱有什么关系?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Einstein最好译为“壹石”。 : 这个来源于中国成语“一石二鸟”,又名“一箭双雕”;其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南北朝 : 时期的《北史·长孙晟传》,原文为:“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支与晟, : 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 x******i 发帖数: 3022 | 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在《庄子》里面就已经对
物理学下了精确的定义,而且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
经预言了爱因斯坦的出现。
【在 h*********6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跟老爱有什么关系?
| h*********6 发帖数: 2469 | 7 Ein-stein = One-stone?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Einstein最好译为“壹石”。 : 这个来源于中国成语“一石二鸟”,又名“一箭双雕”;其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南北朝 : 时期的《北史·长孙晟传》,原文为:“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支与晟, : 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