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oetry版 - 纪念一下布罗茨基
相关主题
【诗人访谈转载】马帮:诗歌是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空房子
另一生说起来
大虾一行诗选:肯定的辩证法[转载] Re: 过去一年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读圆圆曲之后,学作了伶俐歌,言语生涩,但是确是有感而发。请多指教
新年网络最红的诗歌 (转载)
[转载] 诗歌 关于存在的一次反思(5)蓉儿的好时光
一年前作品一首不知不觉写诗已经一年了
威尼斯和一群疯子[古诗新作系列1] 《却顾所来径》---- 相应清泉号召,翻墙过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罗茨话题: 托娃话题: 诗歌话题: 密执安话题: 阿赫玛
进入Poet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o
发帖数: 1642
1
才发现,今天是布罗茨基的生日,发个帖,纪念一下。正好最近在读他的诗选,只在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简短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和轶事吧,俺就不露怯评他的诗了,有兴趣的去网上很容易搜到。
他1940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十五岁自愿辍学,辗转于工厂、锅炉房、实验室、医院的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歌事业。不久,他读完了全部俄罗斯诗歌,又开始找外国诗歌读。在1961年结识了阿赫玛托娃,随后几年与一帮年轻诗人经常出入她的住所,得到她的指点和鼓励,尽管最初布罗茨基并不太在意她对其诗的评论。
1964年,因写诗和流浪、无正当职业,布罗茨基被当局以“社会寄生虫”的罪名判刑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在阿赫玛托娃等的积极奔走下,他被提前释放。
1972年,当局要他移居以色列,被他断然拒绝,虽然他是犹太人。有一天,在没给他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被当局塞进一架不知飞往何处的飞机。飞机最终到达维也纳,来接机的是密执安大学的普罗弗尔,见面就问布罗茨基,你想去哪儿,布罗茨基一脸茫然说一点主意也没有,无处可去,普罗弗尔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密执安大学,就这样,他成了密执安大学的住校诗人。在他流亡国外之初,著名诗人奥登对他关怀备至。后来他做过多所学校的文学教授。他从没回过俄罗斯,即便在前苏联垮台后,被邀请回去访问,他也拒绝了。
在他1986年出版并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的散文集《小于一》中,收有对诗人阿赫玛托娃,曼杰利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奥登等的评论,其中一篇花了四五十页的篇幅逐字逐句分析奥登一首九十九行的诗,极其罕见。
在现代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布罗茨基坚持古典主义传统,但也吸纳现代派手法,他讲究格律与形式,语言锤炼。1987年因在诗歌上的成就获诺奖,是继加缪后第二位年纪轻轻就获奖的作家。
布罗茨基在美国曾发起推广诗歌的运动,他认为人人都应该读诗,因为诗能让人学会庆祝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诗不应该用大众的语言写,反之,大众应该用诗的语言说话。
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到如何才能把诗写好,他说年轻时另一位诗人教给他的秘诀,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1996年他在纽约的寓所去世,终年55岁。常言红颜多薄命,看来才子多短命(咱们这儿的才子除外)。
附一首他的短诗。
明代书信

“很快即满十三载,从挣脱鸟笼的夜莺
飞去时算起。皇帝望着黑夜出神,
用蒙罪的裁缝的血冲服丸药,
仰躺在枕头上,他上足发条,
沉浸于轻歌曼曲催眠的梦境。
如今我们在人间的天堂欢庆
这样一些平淡的奇数的周年。
那面能抚平皱纹的镜子一年
比一年昂贵。我们的小花园在荒芜。
天空被屋顶刺穿,像病人的肩头
和后脑(我们仅睹其背项)。
我时常为太子解释天象。
可他只知道打趣开心。
卿卿,此为你的‘野鸭’所写之信,
用水墨在皇后赐给的宣纸上誊抄。
不知何故,纸愈来愈多,米却愈来愈少。”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惜,那远远不止千里的归途呀,
并不始于足下,尤其
当你每次都从零算起。
一千里亦罢,两千里亦罢,
反正你此时远离你的家,
言语无用,数字更于事无济,
尤其是零;无奈是一场瘟疫。
风向西边吹,一直吹到长城,
像黄色的豆粒从胀裂的豆荚中飞迸。
长城上,人像象形文字,恐惧
而又怪异;像其它一些潦草的字迹。
朝着一个方向的运动
在把我拉长,像马的头颅。
野麦的焦穗磨擦着暗影,
耗尽了体内残存的气力。”
S***e
发帖数: 2072
2
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
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无关话题两个:kafka的风格很有意思,形容词也很少;
俺非常仔细看过一本教工科生写作的书:style: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对名词(英文特别是normalization)有特别慎重的建议。
对动词(action)的重要性有非常热烈的讨论和有说服力的各种例子。
工科文章和诗肯定不同,不过读的都是人,这些人的认知过程(cognition)会有相似处
,所以我想恐怕还是会有借鉴。
S***e
发帖数: 2072
3
谢谢介绍。
明代书信没看懂?怎么回事?脱离背景单独看,我没什么特别想法(就是说不
impressed)

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到。
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
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
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
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
,在阿赫玛托娃等的积极奔走下,他被提前释放。
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被当局塞进一架不知飞往何处的飞机。飞机最终到达维也纳
,来接机的是密执安大学的普罗弗尔,见面就问布罗茨基,你想去哪儿,布罗茨基一脸
茫然说一点主意也没有,无处可
托娃,曼杰利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奥登等的评论,其中一篇花了四五十页的篇幅逐字
逐句分析奥登一首九十九行的诗,极其罕见。
讲究格律与形式,语言锤炼。1987年因在诗歌上的成就获诺奖,是继加缪后第二位年纪
轻轻就获奖的作家。
庆祝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诗不应该用大众的语言写,反之,大众应该用诗的语言说
话。
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
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儿的才子除外)。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才发现,今天是布罗茨基的生日,发个帖,纪念一下。正好最近在读他的诗选,只在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 简短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和轶事吧,俺就不露怯评他的诗了,有兴趣的去网上很容易搜到。
: 他1940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十五岁自愿辍学,辗转于工厂、锅炉房、实验室、医院的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歌事业。不久,他读完了全部俄罗斯诗歌,又开始找外国诗歌读。在1961年结识了阿赫玛托娃,随后几年与一帮年轻诗人经常出入她的住所,得到她的指点和鼓励,尽管最初布罗茨基并不太在意她对其诗的评论。
: 1964年,因写诗和流浪、无正当职业,布罗茨基被当局以“社会寄生虫”的罪名判刑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在阿赫玛托娃等的积极奔走下,他被提前释放。
: 1972年,当局要他移居以色列,被他断然拒绝,虽然他是犹太人。有一天,在没给他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被当局塞进一架不知飞往何处的飞机。飞机最终到达维也纳,来接机的是密执安大学的普罗弗尔,见面就问布罗茨基,你想去哪儿,布罗茨基一脸茫然说一点主意也没有,无处可去,普罗弗尔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密执安大学,就这样,他成了密执安大学的住校诗人。在他流亡国外之初,著名诗人奥登对他关怀备至。后来他做过多所学校的文学教授。他从没回过俄罗斯,即便在前苏联垮台后,被邀请回去访问,他也拒绝了。
: 在他1986年出版并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的散文集《小于一》中,收有对诗人阿赫玛托娃,曼杰利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奥登等的评论,其中一篇花了四五十页的篇幅逐字逐句分析奥登一首九十九行的诗,极其罕见。
: 在现代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布罗茨基坚持古典主义传统,但也吸纳现代派手法,他讲究格律与形式,语言锤炼。1987年因在诗歌上的成就获诺奖,是继加缪后第二位年纪轻轻就获奖的作家。
: 布罗茨基在美国曾发起推广诗歌的运动,他认为人人都应该读诗,因为诗能让人学会庆祝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诗不应该用大众的语言写,反之,大众应该用诗的语言说话。
: 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到如何才能把诗写好,他说年轻时另一位诗人教给他的秘诀,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 1996年他在纽约的寓所去世,终年55岁。常言红颜多薄命,看来才子多短命(咱们这儿的才子除外)。

s**t
发帖数: 17016
4
哈哈,赞。
“社会寄生虫”。想不到当然苏联竟然有这个罪名。果然是个邪恶帝国。

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到。
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
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
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歌事业。不久,他读完了全部俄罗斯诗歌,又开始找外
国诗歌读。在1961年结识了阿赫玛托娃,随后几年与一帮年轻诗人经常出入她的住所,
得到她的指点和鼓励,尽管最初布罗茨基并不太在意她对其诗的评论。
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
,在阿赫玛托娃等的积极奔走下,他被提前释放。
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被当局塞进一架不知飞往何处的飞机。飞机最终到达维也纳
,来接机的是密执安大学的普罗弗尔,见面就问布罗茨基,你想去哪儿,布罗茨基一脸
茫然说一点主意也没有,无处可去,普罗弗尔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密执安大学,就这样,
他成了密执安大学的住校诗人。在他流亡国外之初,著名诗人奥登对他关怀备至。后来
他做过多所学校的文学教授。他从没回过俄罗斯,即便在前苏联垮台后,被邀请回去访
问,他也拒绝了。
托娃,曼杰利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奥登等的评论,其中一篇花了四五十页的篇幅逐字
逐句分析奥登一首九十九行的诗,极其罕见。
讲究格律与形式,语言锤炼。1987年因在诗歌上的成就获诺奖,是继加缪后第二位年纪
轻轻就获奖的作家。
庆祝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诗不应该用大众的语言写,反之,大众应该用诗的语言说
话。
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
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儿的才子除外)。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才发现,今天是布罗茨基的生日,发个帖,纪念一下。正好最近在读他的诗选,只在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 简短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和轶事吧,俺就不露怯评他的诗了,有兴趣的去网上很容易搜到。
: 他1940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十五岁自愿辍学,辗转于工厂、锅炉房、实验室、医院的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歌事业。不久,他读完了全部俄罗斯诗歌,又开始找外国诗歌读。在1961年结识了阿赫玛托娃,随后几年与一帮年轻诗人经常出入她的住所,得到她的指点和鼓励,尽管最初布罗茨基并不太在意她对其诗的评论。
: 1964年,因写诗和流浪、无正当职业,布罗茨基被当局以“社会寄生虫”的罪名判刑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在阿赫玛托娃等的积极奔走下,他被提前释放。
: 1972年,当局要他移居以色列,被他断然拒绝,虽然他是犹太人。有一天,在没给他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被当局塞进一架不知飞往何处的飞机。飞机最终到达维也纳,来接机的是密执安大学的普罗弗尔,见面就问布罗茨基,你想去哪儿,布罗茨基一脸茫然说一点主意也没有,无处可去,普罗弗尔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密执安大学,就这样,他成了密执安大学的住校诗人。在他流亡国外之初,著名诗人奥登对他关怀备至。后来他做过多所学校的文学教授。他从没回过俄罗斯,即便在前苏联垮台后,被邀请回去访问,他也拒绝了。
: 在他1986年出版并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的散文集《小于一》中,收有对诗人阿赫玛托娃,曼杰利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奥登等的评论,其中一篇花了四五十页的篇幅逐字逐句分析奥登一首九十九行的诗,极其罕见。
: 在现代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布罗茨基坚持古典主义传统,但也吸纳现代派手法,他讲究格律与形式,语言锤炼。1987年因在诗歌上的成就获诺奖,是继加缪后第二位年纪轻轻就获奖的作家。
: 布罗茨基在美国曾发起推广诗歌的运动,他认为人人都应该读诗,因为诗能让人学会庆祝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诗不应该用大众的语言写,反之,大众应该用诗的语言说话。
: 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到如何才能把诗写好,他说年轻时另一位诗人教给他的秘诀,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 1996年他在纽约的寓所去世,终年55岁。常言红颜多薄命,看来才子多短命(咱们这儿的才子除外)。

L****o
发帖数: 1642
5
鹅兄钻研的精神真让人佩服。俺也不知道这诗的背景,猜测是以明万历末年去中国传教
的利玛窦的口吻来写的。据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他把西方自
然科学和文化传到中国,也把中国的典籍如四书译成西文,能用汉语写文章,善用四书
五经来传播基督教义,得到当时士大夫的赞赏。很惭愧地说,俺读诗不太求甚解,读不
懂就算了,接着往下读,指望着读多了总能逮住一首能读懂的,要是能读懂几句也满足
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介绍。
: 明代书信没看懂?怎么回事?脱离背景单独看,我没什么特别想法(就是说不
: impressed)
:
: 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 到。
: 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
: 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
: 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
: 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

T******d
发帖数: 2139
6
我觉得是翻译的问题。这个翻译可能自己不写诗,翻译的语言实在难以让人忍受。
我自己最近在翻译诗,总体感觉是译者的诗歌水平如何,翻译作品的水平就如何,和原
作关系不是太大(原作肯定高于译作,就看译作损失多还是损失少)。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鹅兄钻研的精神真让人佩服。俺也不知道这诗的背景,猜测是以明万历末年去中国传教
: 的利玛窦的口吻来写的。据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他把西方自
: 然科学和文化传到中国,也把中国的典籍如四书译成西文,能用汉语写文章,善用四书
: 五经来传播基督教义,得到当时士大夫的赞赏。很惭愧地说,俺读诗不太求甚解,读不
: 懂就算了,接着往下读,指望着读多了总能逮住一首能读懂的,要是能读懂几句也满足
: 了。

s**t
发帖数: 17016
7
布罗茨基的诗,意象密度比较大,不容易一下子读出感觉。

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到。
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
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
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歌事业。不久,他读完了全部俄罗斯诗歌,又开始找外
国诗歌读。在1961年结识了阿赫玛托娃,随后几年与一帮年轻诗人经常出入她的住所,
得到她的指点和鼓励,尽管最初布罗茨基并不太在意她对其诗的评论。
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
,在阿赫玛托娃等的积极奔走下,他被提前释放。
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被当局塞进一架不知飞往何处的飞机。飞机最终到达维也纳
,来接机的是密执安大学的普罗弗尔,见面就问布罗茨基,你想去哪儿,布罗茨基一脸
茫然说一点主意也没有,无处可去,普罗弗尔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密执安大学,就这样,
他成了密执安大学的住校诗人。在他流亡国外之初,著名诗人奥登对他关怀备至。后来
他做过多所学校的文学教授。他从没回过俄罗斯,即便在前苏联垮台后,被邀请回去访
问,他也拒绝了。
托娃,曼杰利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奥登等的评论,其中一篇花了四五十页的篇幅逐字
逐句分析奥登一首九十九行的诗,极其罕见。
讲究格律与形式,语言锤炼。1987年因在诗歌上的成就获诺奖,是继加缪后第二位年纪
轻轻就获奖的作家。
庆祝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诗不应该用大众的语言写,反之,大众应该用诗的语言说
话。
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
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儿的才子除外)。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才发现,今天是布罗茨基的生日,发个帖,纪念一下。正好最近在读他的诗选,只在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才有时间,所以读得很慢。
: 简短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和轶事吧,俺就不露怯评他的诗了,有兴趣的去网上很容易搜到。
: 他1940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十五岁自愿辍学,辗转于工厂、锅炉房、实验室、医院的太平间打零工,还随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苏联各地找矿,遍尝艰辛,期间读了不少书。在十九岁的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想找点东西读,看到巴拉丁斯基的诗集,随手买下,读后深受感动,决心从此投身诗歌事业。不久,他读完了全部俄罗斯诗歌,又开始找外国诗歌读。在1961年结识了阿赫玛托娃,随后几年与一帮年轻诗人经常出入她的住所,得到她的指点和鼓励,尽管最初布罗茨基并不太在意她对其诗的评论。
: 1964年,因写诗和流浪、无正当职业,布罗茨基被当局以“社会寄生虫”的罪名判刑五年,被流放到苏联北部人烟稀少的极寒之地。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写诗。一年半后,在阿赫玛托娃等的积极奔走下,他被提前释放。
: 1972年,当局要他移居以色列,被他断然拒绝,虽然他是犹太人。有一天,在没给他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他被当局塞进一架不知飞往何处的飞机。飞机最终到达维也纳,来接机的是密执安大学的普罗弗尔,见面就问布罗茨基,你想去哪儿,布罗茨基一脸茫然说一点主意也没有,无处可去,普罗弗尔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密执安大学,就这样,他成了密执安大学的住校诗人。在他流亡国外之初,著名诗人奥登对他关怀备至。后来他做过多所学校的文学教授。他从没回过俄罗斯,即便在前苏联垮台后,被邀请回去访问,他也拒绝了。
: 在他1986年出版并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的散文集《小于一》中,收有对诗人阿赫玛托娃,曼杰利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奥登等的评论,其中一篇花了四五十页的篇幅逐字逐句分析奥登一首九十九行的诗,极其罕见。
: 在现代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布罗茨基坚持古典主义传统,但也吸纳现代派手法,他讲究格律与形式,语言锤炼。1987年因在诗歌上的成就获诺奖,是继加缪后第二位年纪轻轻就获奖的作家。
: 布罗茨基在美国曾发起推广诗歌的运动,他认为人人都应该读诗,因为诗能让人学会庆祝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诗不应该用大众的语言写,反之,大众应该用诗的语言说话。
: 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到如何才能把诗写好,他说年轻时另一位诗人教给他的秘诀,让他受益匪浅,那就是,把形容词压缩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多地填塞名词,甚至视动词为累赘。俺觉得非常有道理。
: 1996年他在纽约的寓所去世,终年55岁。常言红颜多薄命,看来才子多短命(咱们这儿的才子除外)。

1 (共1页)
进入Poet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古诗新作系列1] 《却顾所来径》---- 相应清泉号召,翻墙过来新年
我, 儿子和日子[转载] 诗歌 关于存在的一次反思(5)
2011年6月4号和6月5号、关于哲学一年前作品一首
【那年夏天】征文 (转载)威尼斯和一群疯子
【诗人访谈转载】马帮:诗歌是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空房子
另一生说起来
大虾一行诗选:肯定的辩证法[转载] Re: 过去一年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读圆圆曲之后,学作了伶俐歌,言语生涩,但是确是有感而发。请多指教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罗茨话题: 托娃话题: 诗歌话题: 密执安话题: 阿赫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