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5 发帖数: 1 | 1 近年来,随着国家打击力度加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总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值得
注意的是,一些依附于信息网络的诈骗活动开始花样翻新,对公民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
构成严重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依法严厉打击网
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
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记者调查发现,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
新特点新情况,有关部门正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帮助百姓捂紧“钱袋子”。
骗术不断“升级”
“点点鼠标,日赚数百”“随手转发,月薪过万”……浙江嘉兴的沈女士近日收到
一条短信,大意为:沈女士信用积分高,因此特别邀请她通过一个QQ号参与刷单,待遇
为每天180元至368元不等。沈女士觉得可以赚点零花钱,便添加了对方QQ号。首单完成
后,她很快收到本金和佣金。对方表示,接下来要连续刷3单才能返钱,佣金也会更高
。尝到甜头的沈女士选择继续刷单,不过对方随后要求需要追加3单才能返还佣金。感
觉不对劲的沈女士要求退款,对方称可以退款,但是到账要半个月,接着就消失了。而
此时,沈女士已损失7万元。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求职进入高峰期,招打字员、刷单、点赞、推广、做家教、加工、代理等网络招聘
诈骗也进入高发季,被骗人员包括老年人和很多年轻的求职者。
电信网络诈骗骗术也在“升级”。近日,四川省广元市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网络诈
骗案,共64名犯罪嫌疑人落网。经查,该案犯罪嫌疑人冒用扶贫项目名义,在全国各地
吸纳会员、发展“下线”,骗取入会费、资料审核费等,又以办公、租房等需要经费为
由向全国各省市县骨干会员借款,并许愿给予翻倍的利息回报,骗取每名会员资金数千
至数万元不等,涉案总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
还有一些网络诈骗分子利用公众对理财知识的缺乏,以虚假网络交易骗取钱财。今
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在某商品交易网络平台参
与了投资交易,两个月内投入60万元却全部亏损,怀疑被骗。经查,该平台通过制作虚
假交易软件,用各种手段招揽客户投资,并设置了一系列诈骗流程,最大程度榨取投资
者的资金。投资者一旦疏忽大意,很容易上当受骗。
诈骗呈现新特点
专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呈现出多种新特点。
首先,犯罪组织形式由“简单结伙”向“公司化”转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组
织日趋严密,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实施流水线式的诈骗活动。其次,犯罪技术更加隐
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境外服务器等网络、电信技术,用更具迷
惑性、隐蔽性的手段进行诈骗,作案手法更为精准。第三,犯罪形成链式发展。从公民
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和提供,到技术设备制造和销售,再到批量购买他人身份证、银行
卡等,相关犯罪利益链越拉越长。最后,受害对象由以老年人为主,向使用QQ、YY语音
等媒介的中青年人群转移,以学生、白领职员为主。
这些网络诈骗的巨大危害在于,诈骗团伙骗取的资金大多已被挥霍或迅速转移,全
部追回的可能性很小。
其中,第三方支付洗钱成为不少诈骗行为得以实施的关键一环。有媒体调查发现,
犯罪团伙往往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行的商户POS机(收款机)虚构交易套现;或将诈骗
得手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在线购买游戏点卡、比特币等物品后转卖套现
;或将赃款在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多次转账切换,逃避公安机关的追查。北
京市公安机关调查还发现,七成被骗资金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走的。
反诈骗还需加劲
为帮助百姓捂紧“钱袋子”,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打防结合,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不少战果。专家认为,下一步应在打造合成作战平台上下更大功夫。
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乱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
尽快提高其违法成本。目前对第三方支付的处罚依据大多属于部门规章,建议将部门规
章提高到立法层面,增强监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相关部门应尽快改变多头管辖、协作不够的情形,形成打击合力。专家建议,司法
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对上下游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打击灰色产业链;不同地区的司法机
关要加强统一协作和配合,探索建立跨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同时,逐步建立司法、通
信、金融等多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打造合成作战平台,合力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教会人们快速识别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尤为紧迫。有学者建议,设立官方反诈骗网站
及手机应用,第一时间发现并广泛发布、推送相关防骗信息和预警提示,及时曝光典型
、易发的诈骗案例,以帮助人们加强防范、学会防骗。同时,还应设置简便、高效的投
诉举报端口,以缩小受骗范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