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V 发帖数: 789 | 1 海森堡和魏茨泽克结束了哥本哈根之行,回到了德国。其实在东方的苏联也在很早就进
入核裂变方面的研究了,然而苏德战争的枪炮声打乱了当时的部署,所有相关研究就此
放下。
这时在东线战场,德军前进的速度开始放慢。从北面的列宁格勒,也就是之前和现在的
圣彼得堡,到南面的克里米亚,绵长的战线使得德军擅长的闪电战的效力在慢慢消退。
不过不可否认,强悍的轴心国军仍然在一个接一个胜利中向莫斯科靠近。10月一到,德
军开始台风行动向莫斯科发动猛攻,虽然能够先前推进战线,但是冬天的脚步声已如临
近耳畔——10月7号一场初雪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机械化部队的前进速度受到影响。
战局的天平似乎就要接近平衡点并反方向倾斜了,然而黎明前的黑暗却是最摄人心弦的
——政府官员们开始计划转移,城里一些惊慌的市民也奔向逃难的列车。一个月的狂攻
滥炸让莫斯科这座城市和里面的人民受尽苦难,但是最终取胜的希望一直环绕在身边,
我臆想大概至少朱可夫元帅是一直坚信胜利的到来的。11月7日,历来以强悍和铁腕著
称的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照例举办了宏大的阅兵式几年十月革命。你没看错,我也没写
错,确实是11月7日。有的朋友可能早就知道,其实“十月革命”中的“十月”指的是
当时俄国所用的“儒略历”的1917年10月25日。按照我们现在用的公历日期,也称格里
高利历,应该是11月7日(当月两种历法相差13天)。1918年俄国也改用更加格里高利历
,因此十月革命就都在11月7日这天庆祝了。而1941年那年的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红场阅
兵可是意义非常,受阅部队不仅仅是来走秀而是真的之后就要立即步入战场的。苏联红
军的士气为之一振。正在这时,老天也来帮忙了。当年的苏联遭遇拿破仑东征之后的又
一次严冬,接连的降雪已经让德军的补给陷入了困境,而领先二三十度甚至三四十度的
降温更让他们猝不及防。相比冬装充足又是主场作战的苏联红军,德军不得不在严寒下
忍受战斗之外的冻伤减员。尽管之前德军一度迫近莫斯科郊外20多公里的地方,甚至已
经可以用望远镜望见城里的建筑了,然而最后的防线却迟迟无法撕破。加之苏联方面从
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调来的大批后援部队的赶到,德军的攻击终于在12月5日终止。
说到这,有心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苏联方面敢从远东调兵呢?这就要说到轴心国的
这位东亚盟友了。话说在远东方面的1941年,正是日军一面在华北华中展开大扫荡,一
面筹划解决战时面临的资源匮乏问题的关键时刻。原来在这一年7月,美国冻结了一切
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对所有“侵略国”展开贸易禁运,加之英国和荷兰的跟进,日本陷
入了其所谓的ABCD合围(America Britain China Dutch)。眼看日本国内的战略资源,
尤其是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即将耗尽,与美英开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这一批战犯和阴
谋家们准备在战争中投入更大的赌注,他们的眼光瞄准了太平洋,而太平洋另一边的那
个庞然大物。苏联的情报部门获悉了这部分信息,也促使红军方面能够放心调兵对付德
国。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如果说美国对日本方面的动向完全无所察觉貌似真的不
太合逻辑。这之后的事件大家都知道了,在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击消停后两天,夏威夷的
防空警报响起,在“虎虎虎”的电波信号中,珍珠港内停泊的数艘军舰纷纷中弹起火爆
炸。五十多年后,我走进了横跨在沉没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纪念馆,水面上还在泛出
油花犹如战舰流出的眼泪。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虽然看过那么多战争纪录
片,也看过各种现代化科技创造出的各种战争场面,但却怎么也想象不出那时惨烈。从
纪念馆向外望去,不远处静静的停靠着密苏里号战列舰,虽然它以不在行伍之中,当仍
然英姿飒爽,而它上面装载的那份日本投降书仿佛在用胜利告慰着这里牺牲的战友。珍
珠港遇袭之后,罗斯福迅速签署法令对日宣战。按照轴心国的约定,在美国对日进攻之
前,德国并没有必要过早掺和进来。但考虑到如果再不对大西洋的商船队下手,盟国尤
其是英国得到的补给将让德国在西线掣肘,德意两国决定对美宣战。表面上看,德国的
潜艇终于可以似乎肆无忌惮的放出鱼雷,但实际上这也彻底解放了蓄势已久的美国,它
终于可以把早已抬起的另外一只脚也伸进战争的大门。
还是说回欧洲方面,在获得短暂的喘息之机后,红军开始组织反攻,德军则开始撤退。
不过苏德战争和当年拿破仑一世的俄法战争完全不同。那年大战俄军采用的主要战术就
是我们熟知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法军发动攻击侵入境内时,俄方则坚壁清野,战略转
移——法军一路攻入莫斯科,但却发现得到的是一座空城,而且这座城市很快便葬身火
海。而法军开始撤回的时候,俄军开始了一系列的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
斗,加上严寒的作用,法军最终溃败。这次的状况不一样,苏德双方在莫斯科的大战让
两方都大伤元气,由于天气寒冷、燃油凝固使得当时德国的空军完全没有施展之所。但
一旦天气稍微转暖,其空中优势顿时给地面部队鼎力支援,这样下来,双方便僵持不下
形成对峙。虽然这是的战线已经退到莫斯科城外一百公里开外,但仍属卧榻之侧。红军
也曾试图借势北上以解列宁格勒之围,但都无功而返。不过无论怎么说,巴巴罗萨行动
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德军首次在正面作战中如此受挫。
在苏德大战的这半年里,美国方面的核裂变研究正在逐步升级。两年前,那封西拉德起
草、爱因斯坦落款的信件使得罗斯福总统委任当时美国国家标准局局长莱曼·布里格斯
(Lyman James Briggs)筹划关于铀研究的指导委员会,并拨款六千没有给西拉德和费米
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两年之后,关于核裂变的研究已经升级并交由国防研究委员会的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负责,并取代号S-1工程。不过,当时的研究方向仍然
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但是在美国正式对轴心国宣战的十天之后,S-1工程被再次升格
提速;而这一次,它的目标被正式锁定为开发核武器。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对抗自此又多
了一个战场。那么,双方这时的实力对比如何,它们又将在各自的路线上有怎样的发展
呢?我们下一篇继续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