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sychoAnalysi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主题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公共话题: 情绪话题: 着实话题: 寻人
进入PsychoAnalysi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u***************r
发帖数: 11227
1
发信人: Abbott123(奈斯兔米特油), 信区: PsychoAnalysis
标题: “失联”女大学生为何挑逗公众热情?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Aug 2 07:54:08 2017,GMT)
一个手机不能离身的时代,看似充满安全,却总是会让人不安。或许,因为不少女
大学生失联后的结果悲惨,才会让公共媒体介入寻人的范畴。只可惜,太多的真相总是
不可预料。上午的口风还是《紧急寻人:深大女生独自赴港失联3天3夜》,下午的口谕
就成《反转:深圳女大学生赴港购物 ,因盗窃被捕》。这样始料不及的结果,着实让
公共情绪的脸皮啪啪作响。
我们暂且不论“失联”女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如何?如若,偷盗的行为坐实,自会有
相应的评判。只是,对于整个寻人过程中的公共热情而言,着实有些打击。一边是热心
涌动的寻人传递,一边是盗窃被捕的不得人心,两种结果放在一起,自然会有水火不容
的冲突出现,想来必是“车祸现场”。
从生活的意义而言,公共媒体介入个人安危,一人涉险,万人援手,能想到,这是
一种较好的良性互动。不管是大媒体的信息公布,还是小公民的朋友圈转发,站在公共
情绪的角度来看,着实是一种美好的社会愿景。
若如,女学生没有偷盗被捕,只是因为丢手机或被坏人劫持而失去联系。即便,结
果凶险,但公共情绪上的阀值却充满正能量。不过,我们也不能为了所谓“正能量”,
就希望女学生涉险,逻辑可以说通,道德上却是瑕疵。
不管如何,女学生被找到,就已经算打破人们对失联的恐惧。虽然“盗窃被捕”,
社会影响不太好,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算女儿犯下天大的错误,能平安回家,大抵
也是一种万幸。只不过,这种万幸里,包含着太多教训。
一个小错误的“蝴蝶效应”,却成为挑逗公共情绪的那个坏孩子,着实有点不该。
女学生与男学生着实不太一样,即便强调男女平等,但在公共意识的表达里,女性还是
会被认知为弱势群体。预判的险境里诸如:“性侵,杀害,劫持”,基本上成为人们担
心的主要因素。
这里边有直接的预估,也有对过往事件恶果的投射,总之社会的公共情绪里,对女
生的处境还是担心为主,不然也不会轻易惊动公共媒体和个人朋友圈。只是公共的情绪
,作为公共资源而言,总希望结果能配的上情怀。否则公共情绪也会失去热情,到最后
伤害还是芸芸众生里微小个体应有的权益。
对于多数人而言,面对打脸和反转,总免不了会有一点失望。即便情绪最后消散了
,人们的内心却留下一处芥蒂。这就像我们献爱心捐款一样,满心期待救助困难者,却
不料被中间环节消耗大半,自然爱心的初衷会受损,良心互动被打破,下一次“全民寻
人”就不太好重拾了。
“偷盗行为”虽然不是大事,可是寻人的期待和公共情绪的建立却很难。我们也能
想到,女大学生在事件的处理结果里并不不会好受,一边承受人们对其偷盗的指责,同
时也要承受打破公共互动的责任。毕竟,对于社会而言,后者的代价更为沉重。
一个人的小错误,酿成对社会信任的撕裂,着实有点代价深重。我们一边看到社会
对个人的关怀,却也看到个人不珍惜的痕迹,这种矛盾的交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
的特征:“我们所拥戴的,就是我们所匮乏的”。
1 (共1页)
进入PsychoAnalysi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unidentified_title
世界真小:在国外遇到故乡贼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公共话题: 情绪话题: 着实话题: 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