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h 发帖数: 12367 | 1 读《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有感
作者:王佩 日期:2010-7-4
http://bbs.city.tianya.cn/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333&idArticle=42847&flag=1
统治者总是擅长用一个时间点把历史人为地割断,从而制造出有利于他们的集体记忆。而影像无疑是制造记忆的最有力手段。我们所看到的1949年之前的照片和影像,大都是破败的山河,衣衫褴褛的民众,以及火热的战争场面。这些影像的不断叠加与重复,在人们心中形成了牢固的印象,1949年是旧与新,丑与美,落后与进步的分水岭。
然而当我看到飞虎队在中国拍摄的彩色照片,我立即被强烈的色彩,美丽的影像,热情的氛围感染了。这是1940年代的中国吗?看这些喜悦的脸,坚毅的脸,有尊严的脸,难道是“解放前”的中国人吗?
艾伦·拉森和威廉·迪伯,是两个美国小伙子,他们大学期间应征入伍,被派往远东,加入了陈纳德率领的第14航空队,也就是原先的飞虎队。他们随盟军转战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用手里的相机和家中邮寄来的珍贵柯达 | l*****s 发帖数: 2109 | 2 远的讲,如果史前时代有彩色照片的话,那也肯定美丽,
近的讲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非常美丽,那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比现在
强n倍。
不过,这两个时代,你是打死都不会回去的。
记忆。而影像无疑是制造记忆的最有力手段。我们所看到的1949年之前的照片和影像,
大都是破败的山河,衣衫褴褛的民众,以及火热的战争场面。这些影像的不断叠加与重
复,在人们心中形成了牢固
,热情的氛围感染了。这是1940年代的中国吗?看这些喜悦的脸,坚毅的脸,有尊严的
脸,难道是“解放前”的中国人吗?
远东,加入了陈纳德率领的第14航空队,也就是原先的飞虎队。他们随盟军转战昆明、
重庆、成都、杭州、上海,用手里的相机和家中邮寄来的珍贵柯达彩卷,拍摄下当时的
中国。60多年以后,他们的
是,从照片中看,中国人的脸都那么干瘪、蜡黄,萎缩,唯独毛泽东的脸,带着阳光,
带着自尊,带着自信,足以代表全体中国人。
么一群单纯勇敢而快乐的中国人。以羸弱的国力,不屈服于强大的侵略者,并且还能驰
援甘地的印度,帮助同样在铁蹄下的韩国。
港。而40年代的上海,更接近于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像如今的上海,更接近于一个国
家化大工地。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读《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有感 : 作者:王佩 日期:2010-7-4 : http://bbs.city.tianya.cn/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333&idArticle=42847&flag=1 : 统治者总是擅长用一个时间点把历史人为地割断,从而制造出有利于他们的集体记忆。而影像无疑是制造记忆的最有力手段。我们所看到的1949年之前的照片和影像,大都是破败的山河,衣衫褴褛的民众,以及火热的战争场面。这些影像的不断叠加与重复,在人们心中形成了牢固的印象,1949年是旧与新,丑与美,落后与进步的分水岭。 : 然而当我看到飞虎队在中国拍摄的彩色照片,我立即被强烈的色彩,美丽的影像,热情的氛围感染了。这是1940年代的中国吗?看这些喜悦的脸,坚毅的脸,有尊严的脸,难道是“解放前”的中国人吗? : 艾伦·拉森和威廉·迪伯,是两个美国小伙子,他们大学期间应征入伍,被派往远东,加入了陈纳德率领的第14航空队,也就是原先的飞虎队。他们随盟军转战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用手里的相机和家中邮寄来的珍贵柯达
| q*n 发帖数: 1203 | 3 my country, my people...
记忆。而影像无疑是制造记忆的最有力手段。我们所看到的1949年之前的照片和影像,
大都是破败的山河,衣衫褴褛的民众,以及火热的战争场面。这些影像的不断叠加与重
复,在人们心中形成了牢固
,热情的氛围感染了。这是1940年代的中国吗?看这些喜悦的脸,坚毅的脸,有尊严的
脸,难道是“解放前”的中国人吗?
远东,加入了陈纳德率领的第14航空队,也就是原先的飞虎队。他们随盟军转战昆明、
重庆、成都、杭州、上海,用手里的相机和家中邮寄来的珍贵柯达彩卷,拍摄下当时的
中国。60多年以后,他们的
是,从照片中看,中国人的脸都那么干瘪、蜡黄,萎缩,唯独毛泽东的脸,带着阳光,
带着自尊,带着自信,足以代表全体中国人。
么一群单纯勇敢而快乐的中国人。以羸弱的国力,不屈服于强大的侵略者,并且还能驰
援甘地的印度,帮助同样在铁蹄下的韩国。
港。而40年代的上海,更接近于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像如今的上海,更接近于一个国
家化大工地。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读《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有感 : 作者:王佩 日期:2010-7-4 : http://bbs.city.tianya.cn/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333&idArticle=42847&flag=1 : 统治者总是擅长用一个时间点把历史人为地割断,从而制造出有利于他们的集体记忆。而影像无疑是制造记忆的最有力手段。我们所看到的1949年之前的照片和影像,大都是破败的山河,衣衫褴褛的民众,以及火热的战争场面。这些影像的不断叠加与重复,在人们心中形成了牢固的印象,1949年是旧与新,丑与美,落后与进步的分水岭。 : 然而当我看到飞虎队在中国拍摄的彩色照片,我立即被强烈的色彩,美丽的影像,热情的氛围感染了。这是1940年代的中国吗?看这些喜悦的脸,坚毅的脸,有尊严的脸,难道是“解放前”的中国人吗? : 艾伦·拉森和威廉·迪伯,是两个美国小伙子,他们大学期间应征入伍,被派往远东,加入了陈纳德率领的第14航空队,也就是原先的飞虎队。他们随盟军转战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用手里的相机和家中邮寄来的珍贵柯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