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 发帖数: 6201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Dua (Dua),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这人比陆俊更牛了,把自己名字PS到Nature paper上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9 00:16:31 2013, 美东)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院长涉嫌多件学术造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6959.shtm
上图为陈宙峰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下图为疑似被杨俊添加了自己名字的论文。
■本报记者 冯丽妃 唐凤
已发表的论文竟然被“偷”了!近期,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麻醉系教授陈宙峰居然
碰到这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
一开始收到匿名检举人发来的邮件,陈宙峰还觉得是天方夜谭。然而,事实却让他不得
不信。
匿名检举邮件称,河南新乡医学院药学院现任院长杨俊把陈宙峰曾经发表在《自然》杂
志上的一篇文章“PS”上自己的名字后,附在其简历中,牟取利益。且有确切材料为证。
真有如此剽窃之人?震惊之余,出于好奇,陈宙峰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利用自己的
空暇时间对杨俊的信息作了些搜集。
在此过程中,他发现,这位“杨博士”所涉嫌的学术不端行为并非仅此一件……
“真是想人之不敢想,
做前人未做之大事!”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陈宙峰有个有趣的发现。”3月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
院院长饶毅在发给《中国科学报》记者的一封邮件中称。
这封邮件同时记录了此前饶毅和陈宙峰的部分通信内容。“这是杨博士在求职过程中发
给应聘单位的PDF版简历。真大胆,真有想象力,真让人震惊!”记者看到陈宙峰在2月
28日发给饶毅的一封信件中曾如是说。
随后记者通过邮件联系到了美国彼岸的陈宙峰。原来,陈宙峰在今年2月26日收到一封
匿名邮件。发件人称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被偷了”。
“文章已经发表了,如何偷?”一开始接到邮件,陈宙峰并没有往心里去。他觉得何况
这位检举者并非实名,举报信息难以相信。
然而,检举者接下来的另一封邮件却让他彻底震惊了:“居然有人用如此低劣而大胆的
方法剽窃了自己的论文!”
他看到,自己和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衍刚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
文章“A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mediates the itch sensation in
the spinal cord”(以下简称“A文”)居然被一位叫做杨俊的人堂而皇之地将作者改
为“杨俊、孙衍刚和陈宙峰”,附在其求职资料中行骗获利。
《中国科学报》记者对《自然》杂志相关文章检索后发现,A文署名仅有孙衍刚与陈宙
峰两位作者。文章刊号为2007年8月第448期,编号为06029。
然而,检举者提供的PDF资料却存在明显不同之处。A文原来的两位作者竟然变成了三位
,两位原作者的姓名之前凭空出现了一个叫做“杨俊”的人,此人还在作者介绍处添加
进去自己所在单位“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最终把自己炮制成该文的“第一作者
”。
随后根据陈宙峰提供的线索,记者从长沙市技术升级公共服务平台上找到一份“杨俊”
的简历。简历中,杨时任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院长、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
总经理,在简历中所涉及的25篇英文文章中,该篇同名文章赫然在列。并且杨在“作者
排序”一栏中将自己写为“第一”作者。
尽管这位“杨俊”在简历中并没有提到A文中的“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但其简
历中其他14篇文章的通讯地址均指明A文剽窃者就是此人。
“有创意!真是想人之不敢想,做前人未做之大事!”陈宙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
访时感叹说。
对此旁若无人式的“拿来”行径震惊之余,陈宙峰开始利用空余时间搜集关于这位“杨
博士”的相关资料。
牵涉出“案中案”
随着信息搜集的推进,陈宙峰发现,杨俊所涉嫌的学术不端似乎不仅限于剽窃A文……
继续调查发现,2006年到2010年是杨俊的一个“高产期”,他先后在各类英文期刊上发
表了24篇文章。
除了2007年的A文以外,陈宙峰发现杨俊以第一作者身份于同年发表在《神经科学研究
》(Neuroscience Research)期刊上的另一篇文章曾因涉嫌造假而被该刊公开撤稿。
该文题目是“Periaqueductal gray knockdown of V2, not V1a and V1b receptor
influences nociception in the rat”(以下简称“B文”)。文章刊登在2007年《神
经科学研究》第57册第104-111页;撤销公告刊登在2009年10月第65册第二期第214页。
记者看到《神经科学研究》给出的撤稿原因是:“已发现本文含有对小干扰RNAs序列的
不正确描述,相关实验不可能被重复,上述实验不可能得出本文给出的序列描述。本文
严重地侵犯了科学出版系统,科学界对此持强烈批评态度。”
与此同时,记者通过Science Direct检索后发现,B文原在的页面已经被打上鲜红的“
RETRACTED”(撤销)标记。
然而,在长沙市技术升级公共服务平台上杨俊的简历中,B文却同样赫然在列。这份简
历也列举了发表在2010年的一篇论文,还有杨俊于2010年获得的奖项。
“太雷人了!杨俊居然还在他的简历里把这篇文章列出来。这种搞法,我在学术界里还
是第一次看到!”陈宙峰惊叹地对本报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神经科学研究》杂志所公布的通讯作者地址中,杨俊的通信地址之
一便是A文中的“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而另一通信地址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蒙
特利尔菲尔丁大街,作者中还有该省圣-吕克学校的一位学生志愿者。
同时,陈宙峰还发现杨俊发表的一些文章还存在“自我抄袭”的现象。“他很有可能同
时炮制出两篇内容相似的文章,然后投往不同的刊物。”陈宙峰在分析了十来篇杨发表
的文章后说。
“他惯用的伎俩就是用一种物质去替代另一种物质,或者就是对文章中的数据稍作修改
,使两篇文章看起来不同。”陈宙峰说。对杨所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确实存在
结果雷同、内容相仿、数据接近的现象。仅以以下三组文章为例:
今年1月份杨在《神经肽》在线上的文章“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xytocin
and pain modulation in headache patients”与其2012年9月发表在《多肽》在线上
的文章“Effect of intranasal arginine vasopressin on human headache”均属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杨俊现在所在单位河南新乡医学院抗神经病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
新团队的资助项目。其中,前者的研究对象为“催生素和疼痛机制对头疼患者的相互作
用”,后者研究对象为“鼻内精氨酸加压素对人类头痛的影响”。“尽管是两个不同的
实验,所用的实验数据有很多相似之处,文章的很多语句都完全一样。”陈宙峰说。
如2006年1月杨发表在《神经科学研究》上的文章“Through central arginine
vasopressin, not oxytocin and endogenous opiate peptides, glutamate sodium
induces 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enhancing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the rat”(以下简称“C1文”)与其同年2月发表在《脑科学通报》上的文章“
Only arginine vasopressin, not oxytocin and endogenous opiate peptides, in
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lay a role in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the rat”(以下简称“C2文”)进行对比发现,文章内容非常相似。主要内容均为“
通过精氨酸加压素,而非催产素和内源性阿片肽,可以调节大鼠丘脑核团镇痛感”。
再对其2006年1月发表在《脑科学》上的文章“Through the central V2, not V1
receptors influencing the endogenous opiate peptide system, arginine
vasopressin, not oxytocin in the 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involves in the antinociception in the rat”(以下简称“D1文”)与其发表在《
调节肽》2006年12月的文章“Through V2, not V1 receptor relating to endogenous
opiate peptides, arginine vasopressin in periaqueductal gray regulates
antinociception in the rat”(以下简称“D2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稿内容均
为“让精氨酸加压素在大鼠脑中起镇痛作用的是V2,而不是与内源性阿片肽有关联的V1
受体”。
此外,通过把近年来杨俊在英文刊物上所发表文章和他本人在早期第二军医大读研究生
阶段所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对比,陈宙峰还发现,杨英文中的很多研究内容如C1、C2、
D1、D2中关于精氨酸、镇痛等内容与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存在相似关系。“从科
学角度看,这些文章毫无新意,都像是重复发表十几甚至二十年前的知识。”陈宙峰这
样评论。
“如果说要见报,
我们在法庭上见就可以了”
杨俊今年刚入知命之年。长沙市外国专家局网站和长沙市技术升级公共服务平台上杨俊
的两份简历显示,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C)的一年博士后经历对于杨俊的命运转型
极为关键。
正是从2006年做完博士后开始,围绕杨的各种荣誉迅速暴涨。从这一年起到2009年,杨
在辗转中国内地省市的同时,还“纵横”于中、美、加三国之间,同时肩挑各国科研项
目要职。
简历显示,此期间,他的职务涉及加拿大国家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加拿大爱德华
王子岛大学教授,扬子江药业集团院长、研究员以及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
研发总监;所承担的国家或省级科研职务及项目包括:中国湖南省经济委员会盐酸托烷
司琼原料及制剂开发项目负责人(2005~2008年)、国家“973”课题“生物可降解纳
米载药缓释血管支架的基础研究”总设计(2007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课题“
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天然药物分子机制研究”子项目负责人(2007~2009年)、加拿
大健康研究院(CIHR)课题“垂体后叶素调节疼痛的分子机制”课题负责人(2007~
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省长研究基金“天然药物对神经免疫调节的影响”课
题负责人(2006~2008年)等。
2009年,他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恩德思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湘潭市
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还曾入选湖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2010年,他被河南新乡医学院评聘为药学院院长暨特聘教授。
2012年10月,他以加籍华人身份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黄河友谊奖”。
至今为止,杨俊五十年的生涯可谓荣誉满贯。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多月前的那封举报信的
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新乡医学院新闻在线2010年5月20日发布的一篇题为《加籍
华人杨俊博士受聘我校药学院院长暨特聘教授》的消息稿中,新乡医学院院长邢莹曾如
是评价:“相信杨俊博士的到来,一定会为我校药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壮大提供较强的引
擎动力和助推作用。”
而新乡医学院院网上题为《杨俊博士应邀来我校讲学并聘为兼职教授》的消息稿显示:
杨在“《自然》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但除A文之外,记者并没有搜
索到杨俊其他任何《自然》署名文章。
4月17日上午8时许,记者拨通了杨所在的新乡医学院办公室的电话。对于涉嫌剽窃陈宙
峰文章以及简历造假之事,杨俊均拒不承认。
“抄袭他?不可能!冤死了。”他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作新药研究,从来没有做过这
样的事。“我2007年都不在国内怎么抄?那个时候我还在工厂磨刀呢!”
记者欲继续追问,杨俊回称:不要在这里瞎折腾。“如果说要见报,我们在法庭上见就
可以了。”随之挂断了电话。
随后记者给新乡医学院校办公室打电话征询校方对此事的态度,校办告诉记者去找院纪
委。记者把杨俊剽窃A文的相关资料发给该院纪委一位王姓工作人员后,他表示,校方
将对此事展开调查,但是例行程序还要花费一些时间。
4月18日,截至发稿前,记者多次给新乡医学院院纪委打电话,均未有人接听。记者打
电话到该院院办后,相关人员再次让记者联系院纪委。
此外,在杨俊2011年之前所发表的很多论文中,山东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授
刘文彦、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林葆诚、宋朝佑均以合作者身份高频次出现。
4月17日,刘文彦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自己是1989年去第二军医大学习的时候结识
的杨俊。杨在长沙市外国专家局网站的简历显示的信息是,他“1982.9—1994.8 第二
军医大学 临川医学学士学位”(原文如此,编者注);1987年9月~1991年7月在第二
军医大学读生理学博士学位。在刘文彦的印象中,杨俊是一个工作积极努力,不怕吃苦
的“干将”。
关于对杨俊涉嫌剽窃A文一事的看法,刘表示自己与杨俊私交很好,希望此次采访不要
见报。然而,在问到与杨俊合作撰写论文时,刘表示自己一开始也不知道,是文章发表
后才知道的。
“或许是因为对《自然》文章过于重视?或许是二、三线城市某些学校公司求贤若渴、
饥不择食?也或许是‘高端’海外人才引进也成了地方领导政绩的一部分,所以明知是
骗子,也对骗子装聋作哑、顺水推舟,只要能互相利用,向国家骗钱得利,何乐而不为
?”陈宙峰疑问说。
而杨俊涉嫌剽窃一案校方最终会如何反应?国家相关部门会如何处理?本报将继续关注
此事的进展。(本报实习生姜天海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3-04-19 第1版 要闻) | T*********r 发帖数: 11175 | 2 这事有点匪夷所思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根本不认这种论文复印的东西
都是要图书馆在SCI论文库中搜索,然后盖图书馆章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系统是一个叫成果在线的东西
那里面更是直接和各种数据库网上连起来的
所以造假造成上次那个北化的陆俊是可能的
但是这样造假的,不知道哪里能骗过去。。。。
文。
【在 g********0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 发信人: Dua (Dua), 信区: Biology : 标 题: 这人比陆俊更牛了,把自己名字PS到Nature paper上去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9 00:16:31 2013, 美东) :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院长涉嫌多件学术造假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6959.shtm : 上图为陈宙峰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下图为疑似被杨俊添加了自己名字的论文。 : ■本报记者 冯丽妃 唐凤 : 已发表的论文竟然被“偷”了!近期,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麻醉系教授陈宙峰居然 : 碰到这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
| j***w 发帖数: 5379 | 3 最烦国内干什么都要证明这个,证明那个的,都是这帮烂人害的。搞得大多数不作假的
人麻烦死了。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事有点匪夷所思 :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根本不认这种论文复印的东西 : 都是要图书馆在SCI论文库中搜索,然后盖图书馆章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系统是一个叫成果在线的东西 : 那里面更是直接和各种数据库网上连起来的 : 所以造假造成上次那个北化的陆俊是可能的 : 但是这样造假的,不知道哪里能骗过去。。。。 : : 文。
| T*********r 发帖数: 11175 | 4 是啊
规定都是在不断发现漏洞中被完善的
搞得正常人很不方便
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谁叫中国“聪明”人太多呢
【在 j***w 的大作中提到】 : 最烦国内干什么都要证明这个,证明那个的,都是这帮烂人害的。搞得大多数不作假的 : 人麻烦死了。
| s*******n 发帖数: 1474 | 5 所以可以搞院长推荐制
熟人推荐制, 招的都是信得过产品
只靠看CV来招人的单位,说实话一般找不到真金
你连本领域当前哪些人做的不错都不清楚还发展个什么劲呢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啊 : 规定都是在不断发现漏洞中被完善的 : 搞得正常人很不方便 : 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 谁叫中国“聪明”人太多呢
| t**t 发帖数: 27760 | 6 上次陆俊时间就是例子。
只数文章数,不看内容。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可以搞院长推荐制 : 熟人推荐制, 招的都是信得过产品 : 只靠看CV来招人的单位,说实话一般找不到真金 : 你连本领域当前哪些人做的不错都不清楚还发展个什么劲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