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g 发帖数: 28502 | 1 ☆─────────────────────────────────────☆
sonic (sonic) 于 (Thu Feb 22 14:52:22 2007) 提到:
我小时候上学,要穿过一大片农田走着到另外一个单位的子弟小学。路上还经过三条小
河,夏天中午就跳进河中捉鱼摸螃蟹,玩得很是快活。秋高气爽的时候,我找一个小山
包,放一把火全烧光,躲在一旁看,那高兴劲,就别提了。春天山包上有不少草莓可摘
,走过稻田随手扯下几根嫩稻杆,一片清香。儿子现在整天就是电视与一堆玩具,我觉
得没劲得很。
十年前和少时伙伴回去过一次。站在一高处眺望四周,山川河流农田都仍是旧时风景,
就是农民的房子从茅草屋变成了二层或三层砖房。四下里有不少围墙围起来的效区单位
,这冰箱厂那电表厂,这边林业学校那边电力大学,散布其间,到是有些新房子,也不
太显眼。
这次回去,听说当地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开发区,完全变了样,什么大学城,又是什么新
农村,光听形容也想不明白。和几个春节回来的少时伙伴一合计,都很有兴趣。带上老
婆儿子,叫了出租车就奔了过去。
估摸着开到了地,就开始迷糊了。记得清清楚楚的小时候的山山水水,本以为要摸到我
们原来住的单位去没有问题。不料连门都找不到,问了几个人兜了好几圈才摸到门口。
门里面的建筑到还认识,门外面的就全摸瞎了。
原来小时穿过的那一大片四四方方的农田,全部消失了。上面四四方方地起了N*M个一
模一样的三层楼黄房子,N>10, M>25。我等不曾料想会有这等事,是以找不着门。原来
各单位围墙外面都是农田,现在四处走走,各个方向一块农田都没见到。有不少地圈起
来还没开建。那些我小时摘草莓放火烧的山包,全都被铲平了。三条河,一条在一个桥
下被淤死,一条完全没影了,剩下一条两边铺了水泥,变成一个排水沟。本想和儿子解
释我以前是怎么玩的,这也没法说了。
一打听,这才知道来龙去脉。这N*M的矩阵,就是所谓的新农村。其实都不是农民了,
没有地了,都是城市户口,只能算是新镇子。当地搞了一个巨大的城北开发区,一直圈
到我小时住的地方。我早有听闻,只是没想到会搞到那么远,少时每日乘车到城里上中
学,开到城市边缘的江边桥头就要半小时。怪不得一路行来真的一块田都没见到。
这个开发区出头将区内所有农民的地都收掉,统一搞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信平整路面
)。小山包就是这样被干掉的。然后把地卖给各新进驻或者原来就在开发区内的企事业
单位。我小时候住的电力学校28年前向北郊林场买地的时候,300元一亩买了300多亩地
。后来陆续买成600亩,最近买的100多亩,已经是10万元一亩。
我们本能地以为这些失地农民会生活困难,搞不好要游行。哪知全不是这么回事,这些
农民都非常高兴地发财了。政府把他们全数搬进N*M的矩阵(这种矩阵不止一处)里,
一幢房两户,产权也是他们的。二三楼住人,一楼是两个门面,可以做生意,饭馆就一
百多家,小旅馆、网吧之类的也很多。此地农民种地原先收入不高,月收入不超过500
元。现在租店面给人经营就是至少一月2000,还可以自己经营店面。发现不少户门口有
小汽车。年初二不会有外人来此,显然是农民自己买的,估计是经营得法的农户买的。
他们的生活完全与农村没有关系了,粮食菜蔬都是买的。
但这么多店面都有生意,可不容易,主要靠的是周围的三个学校。一个是我们的电力学
校,原先只有五六百学生,现在居然搞到12000学生。对面的林业学校被不远处的财大
气粗的财经大学兼并了当新校区,建起的新房子是此地最好的,也是上万学生。旁边还
有一个商贸旅游学校也有四五千学生。这么多学生冲进矩阵消费,才支撑起这个新镇子。
(待续)
☆─────────────────────────────────────☆
sonic (sonic) 于 (Thu Feb 22 22:12:58 2007) 提到:
春节见闻(二)大学城(续)
开发区农民高兴地过上了现代生活,这是真的。一条宽直的马路贯通整个开发区,坐车
到城里只需要20多分钟,正儿八经地有了常规公交线路,此地真正变为城市的一部分也
有希望。事情似乎很美好。
虽然说是占了很多耕地,但我并不担心粮食安全问题。天上卫星在转,两天扫瞄一次,
什么耕地变成工业用地一清二楚。开发区都要发改委批。从技术手段上来说,这个调控
问题不大。以前低工业水平下的分散式家庭承包农业,要慢慢转成较为现代的机械化农
业大规模作业,这是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多少耕地够用,能留下多少耕地,不难通
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总体评估。至少也可以密切观察历年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不会突然
发生危机,有时间应对可能的粮食问题。
小河小山包没了,如果能让农民集体住进新房子过上现代生活,也没啥。我更关心的是
工业化现代生活,为此对国土进行大规模整治在所难免。建开发区如果规划得好,能给
我把小河留下固然更好,但这是小节。如果开发区发展得不错,大节好的话,小节有损
我可以接受。
我研究了一下新进驻开发区的企业,XX汽车,XX新材料,XX纺织等等,大致有了数。这
些企业只有少数是真搞生产,大部分是来圈地的。工业用地价格本就比学校等事业单位
用地要低一半,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就更低。一些企业就设个名目圈块地,好不好的先
占住一块再说。开发区管理方面其实也清楚,但引进一些企业撑个门面,毕竟不是发达
地区有产业聚集效应的热门开发区,先不图引进有真货的公司,先让开发区看起来象是
那么回事再说。这也不希奇,全国开发区绝大多数会这样搞,我们这个还不算恶劣。此
地工业水平相对落后,搞开发区的定位就是承接沿海企业内迁,从定位上来看,还是合
理的。开发区内企业将来如何发展,尚待观察,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暂时可以接
受。
这个开发区真正的特点是,把高校当“无烟工业”来整,还真的整大了,相当值得分析
。为什么它这片地能卖到10万元一亩?为什么它能建起有几百家门面店的农民新镇?这
个开发区的“支柱产业”,无疑是散布其中的众多高校。
此地所在的省并无任何知名大学,长期以来连重点大学都没有(后来拼凑一下可能弄出
了一两个),我从不曾料想到这个开发区里的高校招生办学会弄得火热。
以我们最清楚的电力学校为例,原先是电力系统的职工大学,招的是本系统的职工,不
过400学生的规模。后来加入一个电力中专,招些初中生,人数也不多。过去从来都只
从本省招人。不料到了2003年,这个电力学校的校长(名字很好玩,叫张小毛)“开拓
进取”,变身为“电力技术学院”,开始大规模招收高考学生。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那
年电力短缺,又正逢高校扩招。各省考生发现了一个叫“XX电力技术学院”的新学校开
放招生,比本科低一档次,只要三四百分就可以上,行业前景又很不错。我们这破学校
,竟然相当抢眼,一举收到2000多学生。后来三年更是每年招到了4000学生。一个原本
只有几百学生的学校,就这样搞到了12000学生!远到内蒙古,都招来了上千人。本单
位的资深老人都和做梦一样,感慨这学校又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小毛校长,也当选电
力系统特级劳模。
这12000学生,每人每年的学费就是5000多,住宿费七八百,还要吃喝花用。我们的电
力学校,也一下阔了起来,盖楼圈地,设备更新,钱都是从这里出的。
对面的林业学校,招不到多少学生,被财经大学兼并了。这财经大学似乎更火,招来的
学生上了二万,分了一万在此地。两个学校各有上万学生冲出校门消费,再加上旁边旅
游学校的四五千学生,让开发区管理当局乐开了花。
但危机也就在这几万学生当中。
(待续)
☆─────────────────────────────────────☆
sonic (sonic) 于 (Sat Feb 24 13:38:11 2007) 提到:
春节见闻(二)大学城(续完)
学生一多,在管理上会有麻烦,不过问题不大。一个小学校忽然变到上万学生,是有些
对付不过来。家里老爷子退休已经十多年,忽然来了这多学生,师资力量不够,学校居
然要他也备课重装上阵。他到是兴致勃勃,到底被家人按下仍是歇着。学生也住不下,
分了许多到外单位借住。校门正对那个消费矩阵,老师学生总不在食堂吃饭,学生通霄
上网被抓的不少。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小毛校长尽心操劳,也有不少肯干的教职员工,
到也应付得过来。我们见校园远处有一个正在建的大门,在远离消费矩阵的反方向,心
下就喝一声采,好办法!这大门的方向,绝对是一个大事。我当初上的大学隔条马路是
另一个大学,原本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忽一日那个大学将校门换个方向开,两个大学校
门正对了,就此成就了不知多少姻缘。如今只等新大门建成,将老门糊上,学生出门潇
洒得绕路,肯爬墙的只是少数,学校里面食堂之类的三产就大有指望了。
问题还是在于就业。这个电力学校算是有些历史,门生故旧四处遍布,一手抓招生一手
抓就业,都还有些手段,条件真不能算差。我们见到行政楼前贴板上还未撤去的大型校
内招聘会的布置图,来了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就好几家,场面上相当过得去
。心下一合计,已知半数好单位是来应景撑门面的,一个人也不会招。回家一问果然如
此,那些好单位要的都是本科以上,这个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达不到要求,不过是出钱请
人来吃饭之余出场撑台。虽然如此,也不能说院方抓就业是骗人,据我所知,还得算是
尽心想了很多办法的,四处联系了很多单位。不少单位对电工人力资源都有需求,跑来
招人也是真心实意,沙钢一次就招了200人。这个学校教学搞得也还行,各种设施相对
来说条件不算差,学生真心想学专业技能,还是可以学到的。用人单位招了人去,也不
会觉得都是废物,意见不算多,过去二三十年,积累了相当可以的人脉关系。
可这回学生人数实在太多。三年制,2003年招的2000多人2006年毕业要找工作。除了当
初就说好定向的,现在都不包分配了,最多是学校管推荐。七搞八搞,也只解决了一半
,其它的自谋出路去了。找到工作的工资也不算低,1500-2000算是正常水平。对于一
个职业技术学院来说,能解决到这个水平已经不容易了。但比起学生们的期望似乎仍有
不小距离,骂声不小。沙钢招的200人,上了一阵子班以后,跑了一半。说是夜班倒班
幸苦,还不如不挣这个钱。
学校也有责任。扩招的时候就拼命吹,借着行业优势把专业说得前程似锦。什么远在天
边的人都打招呼,只要拉来人上学就给回扣。那一阵子,看得出来是拼命先把招生人数
炒上去,其它事以后再说。某看上去挺花哨的专业,光这个学校培养的一千多人就能满
足全国所有电厂的用人需求。
这样搞,从好的方面来说,是全国搞工业化粗放式产能扩张,人力资源不成问题。你开
多少个电厂,我都保证能有人到岗位上去。中国工业化近年来狂飙突进,这类职业技术
学院起的作用不小。但这个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工业化,是不是就能让我们这个电力学院
搞到一万多学生去?这只怕是过了。现在的电厂,自动化程度提高极大,运营起来需要
的人比过去反而少得多。经济发展,企业越开越多,都需要电工检休,这种需求会自然
增长。电力施工到是确实需要很多人。但电力行业也有周期,最近火了几年,说不定啥
时就饱和了,电厂上得会少,现在已经有些迹象了。这个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不能掉以
轻心。
小毛校长思路其实算是不错的。他首先一条就是坚决不向银行借钱,主要靠收学费搞来
的钱(电力部门也还有一部分拨款)搞基建。不借钱能把学校搞得挺火,相当另类。他
这个作风近来得到很多人赞许,因为眼见周围几个大把借钱的学校,光是银行利息支出
,一年就得上千万。再一条,他有了钱先大规模更新学校办学条件,把钱投到发展上去
,先顾着加强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室等教学资源,教职员工待遇与福利就先忍耐,办
公楼仍是多年前一个老旧的小楼。由于他人望不错,再加上教职员工上课机会大把,岗
位工资本身就能多挣,他们也能理解。等转年学校基建缓下来,再要能收到现在这样多
的学费,教职员工资水平会大幅上涨,还是挺有奔头的。我们正在参观时,小毛校长开
着车从身边经过。年初二就来空无一人的学校值班,确实是相当勤力又有水平的人。这
个学校领导水平不错,又有上级部门保着,即使碰到行业周期,也肯定能撑下来。
现在办学校真的和办企业差不多了,也是用做市场的方法搞钱,也许这就是教育产业化
的意思。学费高,少部分穷学生上不起大学,很多人关注的是这个,其实不是什么大问
题。真上不起大学的人不多,政府配套少量资金就能解决。如果教育产业化只是这么点
小问题,我没什么兴趣去研究。只是办大学既然成了办企业,而企业会有各种经营发展
危机,学校自然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还会成为社会问题,只不过以前是学
生自命不凡闹动乱,现在是经济问题扩散到社会上。如果四下几个学校学生人数大幅减
少,再加上学校搞肥水不落外人田限制学生外出消费,中间这个农民新镇无疑就会萧条
,刚过上好日子的农民会返贫。
经济周期行业周期起起伏伏本属正常,只是中国特殊的国情,会影响到学校招生办学,
进而影响学校周边。这个说不定人们以后也会觉得正常,象这样一半学生找不到工作也
没啥奇怪的,总比没上过学瞎混强。
我个人觉得,学生上学除了学点本事找工作这种常规意义以外,一个更大的意义是学会
了如何消费。其实很多工作也就那回事,有点教育水平的人谁干都差不多,什么专业的
人都可以来干,边干边学弄一阵子都学得会,会了就一直重复。那些工作就非得本科以
上专业对口才能干么?不过是一个虚的门槛。真正需要精英专才专家顶上去的,只是少
部分关键岗位。社会经济从供给角度来说,不需要特别多的教育水平好的人。但需求就
不一样了,在大学里滚一道,人对社会的需求会有个质变。他们要求就会高了,这是社
会前进的动力(拼命消费弄得地球毁灭那是另一回事,且不考虑)。都象老式农民一样
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满足了,这社会就不会发展成现代社会。现在的教育产业化,有正面
意义就是这个,把人弄进学校混几年,出来人眼界会好些,人至少知道怎么用电脑。真
要搞好教育,得研究怎么成系统地把各种档次的“精英专才专家”培养出来,现在还在
瞎摸阶段,越是高级人才越不知道怎么培养。
中国人这么多,又有教育产业化,就搞出了我们这样的大学城模式。我以前以为的大学
城,是某地想为本地成规模引进人才,就搞出一块地,引进一堆知名大学办分院,这样
才叫大学城。现在看来,大学城的模式很多,拉一堆学生凑一起就是大学城。
如果说我们这儿的电力学院、财经大学还不算离谱危险不大的话,离此不远的一堆民办
学校就有些吓人了。据说本省与湖北省是民办高校最火的两个省,光是从外省拉来的学
生就有20万,省城占10万。电力学院 、财经大学毕竟有历史积累,师资力量教育设施
都算正规的。附近的蓝天、大宇等民办学校也是上万人,开一些看上去还行的专业,实
际很多条件都不具备。没图书馆,缺教师,没有正经校舍。我们这的大学城算是交通方
便的,开放式的。民办学校到再远些的山区里围一块地,学生全在里面活动,闷得很。
我小时骑车乱逛还去过,万万想不到会有上万学生扎堆住着。这就容易出事。
前不久看到有海外新闻说有民办学校出事了,学生闹事了。回来一看,居然就是我们这
儿的事。一个叫“赣江学院”的服装学校的学生,发现其实没有教育部的文凭,又住在
山沟子里,闷气的很,这就砸起来了。几百台电脑全部砸光,房子破坏掉,被几千武警
围上了。事件中两个学生不幸死亡,事情也闹大了。最后学生退钱退学,这民办学校也
赔大发了。
这些民办学校怎么就能拉到这么多学生,我一时也不知端的。无论如何,这是很危险的
。民办学校毕业的学生,据说仍然是不好找工作,还是瞎打工。学费却不比电力学院、
财经大学低,学习条件也不行,还出乱子。我介绍人去电力学院,还怕蒙了人家,这民
办大学是万万去不得。
但事实就是有这么多人花大钱上民办学校,估计是考分不高又不想闲着的人实在太多,
教育需求压不住。买房的人都一堆堆的,一年5000的学费其实相当多人上得起,幼儿园
都不比这个价少多少。我觉得从进高校混眼界的思路出发,把人拉进高校是对的,要尽
量多建各类高校。从前少而精的精英化高教思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了。但我希望政府用
建基础设施的方法去大建高校,要有档次,有规格。把基础设施扔给民间施工队瞎整,
一定不合格。教育产业化,不是说开放了让人去乱建高校收学费挣钱,而应该把这当一
个正儿八经的产业规划经营。挣学生的钱并不是问题,出来找不着工作是那是国情问题
也可以慢慢来。但这个产业得象样,学生在学校里消费至少得过得去。
(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