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JTU版 -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相关主题
在爱中行走-记国家最高科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zz附属瑞金医院院史陈列馆开馆
我校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迎来百年华诞附属瑞金医院托管上海远洋医院
陈竺部长出席《胡庆澧传》首发式上海完成首例“两供一受”活体肝移植
医学院一批项目获上海医学科技奖瑞金六院获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
我校医学院获中华医学科技奖11项朱正纲任附属瑞金医院院长
我院陈竺教授当选美医科院外籍院士闵行区中心医院成为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图]
陈赛娟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张志愿教授入选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血液》发表刘廷析研究组研究成果医学院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王振义话题: 临床话题: 教授话题: 院士话题: 白血病
进入SJT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n*****d
发帖数: 66
1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
目荣获国家科
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人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
度国家最高
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
士。现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
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
了诱导分化理
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
子机制,树立了
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1992年他被授
予法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1993年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获得国际肿
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后,又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法国台尔杜加世
界奖。2001
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亚洲第一人应邀在美国血
液学年会上
作大会专题报告,获得海姆瓦塞曼奖。
1988年 王振义院士在《Blood》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
文,引起国
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截止2010年5月被广泛
他引达1713
次。2000年,上述论文为1981-1998年全球引证率最高论文之一,获年度最佳被引征文
奖。2000
年,美国《20世纪具有标志性血液学论文》一书,收录该论文为全球百年86篇最具有影
响的代表论
文之一。
王振义教授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共23项,自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320余篇
,主编专著5
部,参加编写著作17部。其中与陈竺一起主编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一书,
获国家出版一
等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出三版(
第三版1994
年),该书已成为国内这一领域中的经典参考书。
王振义教授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2人成为院士。在国内,他先后获
得了首届何梁
何利科技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有10个科技项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其中
有5个项目为
第一完成单位。分别是:“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 “太阳能空
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项
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项目获得
科技进步二等
奖;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点击进入:王振义院士专题网
上海交通大学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奖种
等级
主要完成人
所在单位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振义
瑞金医院
2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自然
二等
陈国强
医学院
3
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
发明
二等
王如竹
机动学院
4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进步
二等
李宏为
瑞金医院
5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
进步
二等
张志愿
第九人民医院
6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进步
二等
蔡 威
新华医院
7
城市电网电灾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进步
二等
程浩忠
电信学院
(交大排名第二)
(个人排名第一)
8
游离脂肪酸、乙醇在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
进步
二等
宁 光
瑞金医院
(交大排名第二)
(个人排名第二)
9
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
进步
二等
奚立峰
机动学院
(交大排名第二)
(个人排名第五)
10
复杂水电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进步
二等
蒋传文
电信学院
(交大排名第三)
(个人排名第三)
11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进步
二等
刘 旭
胸科医院
(交大排名第四)
(个人排名第四)
数据来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2010年)
n*****d
发帖数: 66
2
[人物专访]王振义院士:死亡地带划过的彩虹[图]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爱情偶像剧”《血疑》在中国热播,无数观众在惊叹生死不
渝爱情的同时,也了解了白血病的凶险。白血病的种类很多,它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
肿瘤,素有“血癌”之称,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是临床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类
型,患者得病后死亡率极高。
同样也在这个时期,一项奇迹却发生了,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
,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救治了第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同年,
有24位这样的患者得到治疗,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
此后,奇迹一个一个诞生,生命一个一个得到抢救,王教授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国
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并被推广应用。
如果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比喻成已进入了死亡的黑暗地带,那么,王振义
教授的这套治疗方法就像在黑暗中划过的一道彩虹,他让病人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阳,
将生命之光重新点燃。
国际著名癌症研究权威Richard教授称这一研究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国
际著名癌症专家Warrell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这一结果为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
树立了典范” 。
1994年,王振义教授在胸前挂上了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的奖牌;2009
年美国“临床指南”将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定为规范性治疗方案。
2011年,已8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被授予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奖。
实例 凋零小花 重新绽放
小女孩的身体越来越沉,越来越沉,她慢慢闭上了双眼,她要告别人间,走向天国
。她得了一种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她发着高烧,她在出血。她看见了天空一片漆
黑,大地上的生命完全被黑暗所笼罩。
她来到人间仅仅只有5年,她将离开深爱她的父母,永别生命、阳光和希望。
黑暗中小女孩隐隐约约听见父母在哭泣,听见很多亲人在呼唤她的名字……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第七天,她仿佛看见一道彩虹划破长夜,太阳冉冉升
起,万物生机盎然。
慢慢地,她睁开了眼睛,朦胧中看见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慈祥长者正在向她微笑。她
从鬼门关又走了回来,她的病症已有了显著的好转,一个月后她脸色红润,病症达到完
全缓解。
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王振义教授。他采用了一种世界上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方法,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24年过去了,这位从天国路上走回来的小女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已变成
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现在一家国际著名制药公司担任药物研发员。当得知王振义
教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她专程从浦东赶到瑞金医院,向王教授表示祝贺。她对
记者说:“当时,自己还小,听妈妈说,病危通知单已开出来了,家里已经彻底绝望了
,是王教授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成果挽救了我的生命。这次王教授能获得国家最高科
技奖是实至名归,我和家人衷心祝愿王教授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当她离开医院时,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记者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豁然有了一种
感触,24年前,一朵含苞的小花在病魔的摧残下快要凋零,是王教授妙手回春,才使她
能够绽放得如此美丽。而她只是王教授救助过无数个快要凋零花朵中的其中一朵。
成果 诱导分化 开创先河
喜气洋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礼堂正在隆重举行2001届毕业典礼,校长乔治·
鲁普宣布授予王振义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此刻,全场掌声雷动。
王振义教授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您的工作不仅指出应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治疗一种特异的疾病,而且更新了可
以应用单一药物通过诱导分子治疗癌症的概念。”这是乔治·鲁普校长对王振义教授的
评价。
诱导分子治疗癌症是一个全新的,从来没有人用过的方法。早先,王振义在文献中
了解到,白血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能分化为正常细胞;还有一种13顺式维
甲酸的分化诱导剂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受到启发后,王振义教授独辟蹊径,
采用逆向思维来攻克这一疾病,并获得成功,论文在国外《血液》杂志发表后,引起国
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截止2010年5月已被广
泛他引达1713次。
王振义教授比喻说:“关于肿瘤细胞,就像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个变坏了,我是打他
呢?还是教导他呢?过去的治疗方法就是肿瘤细胞一定要杀掉它。就给它使用有毒的药
物,毒死它,这就是一般治疗肿瘤的方法,就是用化学药物的治疗,叫化疗。化学药物
有一个缺点,不仅是把肿瘤细胞毒死了,正常细胞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我们对这个
治疗方法的研究,是叫诱导分化,就是劝导他不要做坏人,做好人,弃邪归正。”
很快,诱导分化方法先在国内推广,后又在国际上推广应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据统计,这种病例的早期完全缓解率达到85~90% ,而且这种方法副作用少、不抑制造
血、不引起出血、使用药物口服、价格低廉,每30颗药物,可以服10天,费用只有人民
币13块。这不仅为过去被认为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费用昂贵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种
新的治疗方法,而且还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的理论和治疗途径提供了一个成功
的范例。目前,王振义教授和他的团队还配合应用砷剂及化疗方法,使这种病的患者5
年存活率高达95%,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因此,王振义教授也被世界医
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
理念 广博慈爱 追求卓越
王振义教授能取得世界医学界公认的成绩,是和他成长的环境、所受教育和个人的
追求密不可分的。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苏兴化,在8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三。父
亲是在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安平保险公司任襄理。家境较为殷实,家教甚严。家庭对孩子
们的要求是,虚心好学、诚实做人、要有专业特长。
王振义毕业于上海法租界所办的萨坡赛小学,1942年从震旦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并被
免试直升进入震旦大学。1948年,王振义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因成绩优异,留在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担任住院医师。
学生时代王振义接受孔孟之道“仁者爱人”思想的熏陶,在大学时受到了“仁济慈
爱”宗教思想的影响,工作以后一年,新中国成立,他又受到了要“为人民服务”和“
救死扶伤”思想的教育。所以,在他的世界观里,作为医生一定要有爱心,要尽可能地
救治好病人。他的信念也是和瑞金医院一贯倡导的“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理念一脉
相承的。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王振义于上世纪50代在血栓和止血研究领域已初露锋芒。1953
年,他在临床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病人在平时没有出血症状,但在拔牙等小手术后
会出血不止。他翻阅了大量文献,了解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高低值是出血的关键,一般
实验室检验无法发现,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但做该试验时,需要将硅胶涂在玻璃
管壁上。当时国内无此材料。一向喜欢钻研的他用石蜡代替硅胶,成功地在国内首先确
立了这种检测方法,并作出诊断,解决了这种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此后,王振义一发不可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他开始在国内外权威科技杂
志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他与其夫人合译由Stefanini编写的《出血性疾病》一书
,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本有关出血性疾病的参考书。他与李家增、阮长耿,以后又有王鸿
利、韩忠朝、宋善俊参加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已成为我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
并被不断再版。
正因为他在血液病治疗和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成果,他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最
近,还有一个找了他30年的病人终于和王教授见面了。她小时候患了一种血液病昏迷了
,是王教授的准确诊断与精心治疗终于使她化险为夷。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找到王
教授,但是,孩子的父母一直心存感激,一定要找到王教授并当面表示感谢:“孩子已
经成家立业,在一家袜厂工作,我们想送几双袜子给王教授,务必请您收下。”
王教授拿着几双袜子很是感动:“这是医生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这几双袜子我要
好好珍藏。”
育人 慧眼识才 桃李天下
在一间比较简陋的实验室里,王振义教授正在精心指导他的两位研究生。他从实验
设备的用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等最基本的知识一一讲起,并亲自动手做示范给
他俩看。晚上,他又为他们讲解国际上最新的医学科技动态,同时指导他们学习专业英
语。
这两位学生是王振义教授在1978年首期招收的研究生。一位就是现任中国卫生部部
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另一位研究生就是后来成为陈竺妻子的陈赛娟。陈赛娟
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血液研究所所长。
这两位院士夫妇不会忘记,是王振义教授手把手指导他们进行血液病理生理的实验
,帮助他们补习专业外语,指导、修改他们撰写的科技论文。正是王教授的精心栽培和
他们的刻苦努力,使他们在血液研究领域脱颖而出。1984年,王教授力荐陈竺夫妇赴法
国留学,正当他俩在法国学成并做出成绩的时候,陈竺夫妻接到导师王振义从国内发出
的信:用诱导分化法临床治疗白血病获重大突破。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用全反式维甲酸成
功治愈的白血病患者。陈竺兴奋不已,对妻子说:“临床药物的成功,需要得到机理研
究的支持,才能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回去和王教授会师!”
1989年,夫妇俩拜谢过了挽留他们的法国老师,回到了祖国,继续在王振义教
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并最终开辟出一片令人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我只是陈竺夫妇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的老师而已,他俩的成功是‘机会’加‘智
慧’。我一直以这两名学生为荣,看到学生超过自己,这是当老师最大的安慰。”
王振义教授先后担任过内科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
已培养了博士21人,硕士34人。每当他的学生说起导师时都充满着感激和敬佩。
“973”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陈国强也是王教授的得意门生,那时写论文还没有到
用电脑的年代,导师一遍遍修改,陈国强就根据修改的内容重新整理、抄写。王教授前
前后后改了10次,近2万字的论文,陈国强就重新整理、抄写了10篇。多少个日日夜
夜,多少次交流,导师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和对科学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印在陈国强的
心中,激励着陈国强向更高、更险的医学高峰迈进。陈国强现已成为上海交大副校长、
交大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成为了我国在血液病研究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我深深懂得,这些成绩是站在我的导师王振义、陈竺两位院士的肩膀上,在同事
们的支持帮助下取得的。今后,我将在血液病研究领域作出更大的努力!”
让贤 爱才用才 事业为上
“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王振义教授说,“当一个人处于
科研顶峰的时候,接下来可能会走下坡路,所以当自己在抛物线刚下降时就应该退下来
,让贤给下一代更强的人来替代自己的岗位。这样,这根线就会一直朝上而不会向下滑
去。这对整个事业的发展会更有利。”
这就是王振义教授提出大胆提拔人才的抛物线理论。
1991年,陈竺在《血液学》上发表论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急性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的发病原理和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作用机制。国际专家评价,这是使人感到
震惊的同一研究小组又取得了惊人的发现。
王振义教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认为,陈竺的学识、才能、气度,一定能够把血
研所带到新的高度和辉煌。几年后,王振义教授主动提出来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
水平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42岁的陈竺。
王振义教授说:“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得非常快,我的理论和管理已经快要跟不上时
代发展的要求了,我继续呆在这个位置,血液所就会走下坡路。陈竺他们在欧洲最著名
的血液学实验室经过最前沿和系统的训练,他们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高度来对白血病进
行研究,科学需要机理的证明,而这正是向癌症发起最高层次的挑战。陈竺非常有进取
心,是世界一流的人才,交给这样学生我放心。”
一时间,王教授惜才、爱才、用才的故事在血液所传为美谈。现在,血液所从王振
义教授初创时的40平方米发展到今天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的三个楼面,先后成为上海市
、卫生部、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
设专业、上海市领先专业,乃至2001年成为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100
余项国家级课题,约80余项省部委级重大课题,14项国际合作课题等,共获得科研经费
约达1亿元人民币。2010年4月,血液所宣布发现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物的作用靶
点。这是白血病研究又一重大发现。
事实证明,王振义教授当初主动让贤的举动是正确的。他提出的“抛物线”理论得
到实践的论证。
独创 开卷考试 教学相长
在一间小会议室,有一排医生坐在一起,作为“监考”看着86岁的王振义教授“考
试”。
这是一场开卷考试,题目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这是医院最近遇到一个比较罕见的病例。只见王教授打开电脑,一边讲解一边用
PPT演示。
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良性和恶性的区别,治疗效果,之
间关系,如何分类等等。一张张图表,一个个数据呈现在“监考官”面前。然后“考官
们”提问,王教授再作回答。2个小时后,考试结束。下周,“监考官”再出题目,王
教授再参加“考试”。
每次出的题目都是一些临床上遇到的“疑难杂症”,王教授的回答都是国际上最新
的解决方案、成果或进展。
“考试”结束后,医生们会带着U盘,把王教授亲自做的PPT拷贝到U盘上,然后作
为最新教材应用到实际治疗中去。
“血液病的种类很多,既有共性的问题,又有个性上的差异,现在,科技发展得非
常快,我们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他们作为临床医生会遇到很多难题,我就通过
现代方法帮助他们查找国际上最新的动向和治疗方法,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对我本人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王振义教授的一席话,说出了他用独创的“开卷
考试”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诊断和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病例。
记者看到,在王振义教授的电脑上,储存了很多他曾被“考”过的病例,这些都是
他通过互联网查找到的最新论文、资料,再经过他的理解、整理,做成PPT,通过“开
卷考试”方法,最后奉献给了“监考官”们。
一位曾得到过王振义教授帮助过的医生感叹:“王教授已经86岁高龄了,可谓是功
成名就,但是他却马不停蹄,还在为血液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殚精竭虑,他不计个人得
失,甘为人梯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家庭 共同志向 共勉提高
圆桌前大家围坐在一起,一杯酒、一句话、一段情、一份爱;谈论工作、交流经验
、互通信息、共勉提高。每逢过年,王振义教授的家庭成员都会聚在一起,大家其乐融
融,构成了一幅欢乐的“全家福”。
王教授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孙子,3个孙女。老大在一家与药品研发有关的公司当
经理,老二在浦东南方基因中心搞研究工作,老三是医学博士,现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
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老三的太太是美国针灸医生。在孙辈中,除了孙子在交大学经贸
,毕业后在一家投行工作外,3个孙女中一个已经成为了瑞金医院的医生,另两位都在
美国大学读医科。王教授的夫人谢医生,在记者采访前不久不幸已过世,她原来也是著
名的儿科医生,被誉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开拓人之一”。
一家人有了共同志向,也就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
“我们家教比较严,在读书无用的年代里,家父还督促大家要多看书、多学习,我
也没有少受家父‘戒尺’的惩罚,正因如此,当恢复高科后我能够顺利考上大学。父亲
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们下一辈产生很大的影响。”老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他父亲充满
了敬仰和感激。
在王教授家客厅里,记者看到在沙发的上方挂着一幅色彩素雅的牡丹画,起名为《
清贫的牡丹》。
王教授向记者介绍说:“这幅牡丹看上去不是大紫大红,表达的是清静向上,高贵
淡雅。我们为人做事也应该像这幅画那样,对待事业要有勇攀高峰的决心,对待荣誉和
地位要清静淡雅,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这是王振义教授对人生的感悟和真实写照,也是他对每一位家庭成员提出的殷切期
望和要求。
采访结束,记者在回编辑部的路上,突然想起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
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
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
苍生大医 。”
对照《大医精诚》,从医60余载的王振义教授做到了,他就是当代的“苍生大医”
,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技奖荣誉称号当之无愧!
成长名片:
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
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士
1948年-1960年: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住院、主治医师
1960年至1982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生教研室副主任
、主任
1982年至1984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
1984年至198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987年至1996年: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1992年授予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3年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
突出贡献:
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
理论的临床基础
确立了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
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
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国际影响:
1988年,王振义院士在《Blood》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
论文,引起国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截止2010
年5月被广泛他引达1713次
2000年,上述论文为1981-1998年全球引证率最高论文之一,获年度最佳被引征文奖
2000年,美国《20世纪具有标志性血液学论文》一书,收录该论文为全球百年86篇
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文之一
国际获奖:
1994年,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
评委会称王振义院士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1997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评委会评价该成就“首次在临床上执行有效的
肿瘤诱导分化治疗及阐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缺陷”
1998年,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
2001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2003年,作为亚洲第一人应邀在美国血液学年会上作大会专题报告,获得海姆瓦塞
曼奖
国内获奖:
1994年,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
1994年,首届上海市科技功臣
1996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03年,上海市教育功臣
2004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共23项,自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320余篇,主编专著5部,
参加编写著作17部。其中与陈竺一起主编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一书,获国
家出版一等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
出三版(第三版1994年),该书已成为国内这一领域中的经典参考书。
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1人(陈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陈赛
娟)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m******i
发帖数: 834
3
老先生不容易,这么大年纪还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研究白血病60多年
BTW,交大并二医大貌似比上医大划算,得了不少大奖啊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
目荣获国家科
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人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
度国家最高
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
士。现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
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
了诱导分化理
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
子机制,树立了
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1992年他被授
予法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1993年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获得国际肿
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后,又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法国台尔杜加世
界奖。2001
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亚洲第一人应邀在美国血
液学年会上
作大会专题报告,获得海姆瓦塞曼奖。
1988年 王振义院士在《Blood》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
文,引起国
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截止2010年5月被广泛
他引达1713
次。2000年,上述论文为1981-1998年全球引证率最高论文之一,获年度最佳被引征文
奖。2000
年,美国《20世纪具有标志性血液学论文》一书,收录该论文为全球百年86篇最具有影
响的代表论
文之一。
王振义教授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共23项,自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320余篇
,主编专著5
部,参加编写著作17部。其中与陈竺一起主编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一书,
获国家出版一
等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出三版(
第三版1994
年),该书已成为国内这一领域中的经典参考书。
王振义教授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2人成为院士。在国内,他先后获
得了首届何梁
何利科技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有10个科技项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其中
有5个项目为
第一完成单位。分别是:“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 “太阳能空
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项
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项目获得
科技进步二等
奖;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点击进入:王振义院士专题网
上海交通大学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
序号
项目名称
奖种
等级
主要完成人
所在单位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振义
瑞金医院
2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自然
二等
陈国强
医学院
3
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
发明
二等
王如竹
机动学院
4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进步
二等
李宏为
瑞金医院
5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
进步
二等
张志愿
第九人民医院
6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进步
二等
蔡 威
新华医院
7
城市电网电灾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进步
二等
程浩忠
电信学院
(交大排名第二)
(个人排名第一)
8
游离脂肪酸、乙醇在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
进步
二等
宁 光
瑞金医院
(交大排名第二)
(个人排名第二)
9
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
进步
二等
奚立峰
机动学院
(交大排名第二)
(个人排名第五)
10
复杂水电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进步
二等
蒋传文
电信学院
(交大排名第三)
(个人排名第三)
11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进步
二等
刘 旭
胸科医院
(交大排名第四)
(个人排名第四)
数据来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2010年)

【在 n*****d 的大作中提到】
: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交大10项成果获奖
: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党和国家领导
: 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
: 工程院院士、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
: 目荣获国家科
: 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人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
: 度国家最高

s*****e
发帖数: 970
4
[交大新闻网编者按]在获悉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各界纷纷发来
贺信,本网结集如下。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俞正声致王振义的贺信
尊敬的王振义院士:
欣闻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谨表示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从医60多年来,您严谨治学、救死扶伤,不仅在血液学临床和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多
项开创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您甘为人梯、德高望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而且在为人、
为医、为师、为学等方面都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上海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衷心祝愿您新春快乐、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俞正声
二○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卫生部陈竺致王振义的贺信
敬爱的王振义老师:
喜闻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谨代表卫生部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
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您个人在医学科学领域为保护人
民健康所作重大贡献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全国医学工作者的无上骄傲和荣誉,作为您的
学生,我发自内心地为您感到高兴和自豪!
六十年来,您全心专注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为繁华所诱,不为利欲所扰,不戚戚于
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您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
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取得成功,令世界医学界为之瞩目;六十年来,您从医济世,救死扶伤,敬业奉献,
以慈爱真诚的大医胸怀和高超娴熟的医术医治无数患者;六十年来,您教书育人,擎灯
引航,呕心沥血,为学生们铺就充满智慧的成长之路,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人
才。您是我们的师长,更是在治学、行医、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您的科学精神、高
超医术、师德情操和人格风范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
我相信,在您的激励和影响下,我国的血液学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我国医学
科学事业也必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
献!
新年伊始,我诚挚祝福您——我的恩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陈竺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中国工程院周济致王振义的贺信
尊敬的王振义院士:
值此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工程院,向您表示
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您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血液学专家,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
,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先后在血栓和止血研究、在癌肿的分化疗法
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就。您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
粒细胞白血病,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
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形成了白血病临床
治疗新策略。您开创了我国血液学临床诊治与科研的新路,奠定了我国血液学科发展的
基础,确立了我国血液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您以卓越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瞩目,获得
了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等一系列科技奖励。
您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以慈爱真诚的胸怀和高明娴熟的医术救治无数患者。您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培养教育了一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
。您以医者之德、学者之智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医学教育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楷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
衷心祝福您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中国工程院:周济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韩正致王振义的贺信
尊敬的王振义院士:
欣闻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和上海的每一位市民都为您感到由衷
的高兴和自豪。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2000多万上海人民,向您致以最热烈
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
您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所取得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您几十年来专
注于治病救人、医学研究,为我国血液学、肿瘤诱导分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您始终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严谨治学
,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表率。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根本
的要靠人才。我们特别需要像您这样的大师,培养更多的创新拔尖人才,带动提升上海
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上海的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衷心祝愿您新年愉快,幸福安康!
上海市市长韩正
二○一一年一月
教育部致王振义的贺信
上海交通大学并王振义院士:
欣闻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谨向学校和王振义院士致以
热烈的祝贺!
王振义院士是我国血液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
血液学和肿瘤诱导分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几十年来,王振义院士热爱人民,
救死扶伤,以精湛的医术医治了无数患者;严谨笃学,敢为人先,在国际上首倡应用全
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
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希望上海交通大学以王振义院士获奖为动力,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
国战略,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勇攀科技高峰,培养更
多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王振义院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新春愉快!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
马德秀、张杰致王振义的贺信
尊敬的王振义院士:
欣闻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们和全体交大人都感到无比振奋!在
此我们谨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医护工作者向您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
的敬意!
在60余年的医疗、科研和教学生涯中,您一直坚持把解除患者病痛作为自己的神圣
职责,一直坚持把攻克医学难关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 一直坚持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
己的光荣使命。
在医疗方面,您为无数的疑难病人进行诊断与治疗,提出新的治疗见解,探索行之
有效的医疗方法,并把基础理论、医学教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科学研究方面,您在血液学研究领域开拓进取。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
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使治疗白
血病的“上海方案”影响了世界,成为了造福全人类的“中国智慧”。
在人才培养方面,您甘为人梯。培养了以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为代表的一大批杰
出医疗和科技工作者。使得我国包括血液学研究等多个医学领域后继有人,并不断发展
壮大。
您是交大人的杰出代表,我们应学习您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学习您慧眼识
才、甘为人梯的精神;学习您大医精诚、学而不倦的精神。您是国家的骄傲、交大的荣
耀。在为人、为医、为师、为学上是值得所有后辈学习的楷模。
全体交大人将在“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精神鼓舞下
,以您为榜样,为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高等教育的快
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党委书记 马德秀  校长、中科院院士 张杰
2011年1月14日
s*****e
发帖数: 970
5
在王振义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庆祝表彰大会
暨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卫生部部长 陈 竺
2011年1月15日
尊重的王振义老师,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道,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王振义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激动的心情
无以言表。因为我感到这既是党和国家对王老师所做重大贡献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全国
医学工作者的荣誉和骄傲。我谨再次代表卫生部也代表中华医学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
向王老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向隆重举办和出席这一盛会的中国工程院
、上海市、上海交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33年前,我有幸走入上海交大这所学术殿堂,与陈赛娟一起成为王老师文革结束后
所招收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我至今还清楚记得王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带我们到学
校图书馆教我们查阅医学文献,给我们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诚所谓师恩难忘!在
上海交大求学的岁月里,王老师言传身教,所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规范严谨的学术素养、
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更有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甘于奉献和为维护人类健康不懈求索的
赤诚之心。
今天也是上海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的日子,双喜临门让2011年1月15日这一天
的意义格外丰富:是总结、是表彰——表彰我们的前辈;同时也是开始、是激励——激
励我们的后生。
我想围绕王振义院士的精神,结合中国特色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向简单讲三点。
第一,王振义院士的学术成就充分说明转化医学研究大有可为。上海血研所四代人
经过三十多年不懈努力,在王振义老师的引领下,终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本攻克
,去年,血研所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儿童急症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已
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儿童大病保障的临床路径。这一事实说明,转化医学是一条符
合医学规律、同时也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术发展道路。转化医学有多重属性,可分为不同
的阶段。我以为:首先,转化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它通过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从临床到
实验室的双向通道,深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保护、促进的机制,探索新的防治
策略;其次,转化医学是一种机制,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供临床或公共卫生实用的、
有成本效益的具体诊疗或干预手段、技术、方案,以便其推广普及;第三,转化医学成
果要通过循证决策进入制度安排,成为卫生政策,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以可持续方式造福广大临床患者和人民群众,同时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我希望
上海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成立,成为转化医学在我国大发展的标志。这需要研究院同
仁们不懈的、艰苦的努力。我相信大家定能在这一领域为中国医学科学发展走出一条新
路来。
第二,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呼唤积极健康的学术文化。根据统计,SCI数据库2009
年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已占世界份额的8.8%,列第2位。无庸讳言,今天的中国科学
家在国际学术界已经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平心而论,由中国学者开辟的医学科学新
领域、新方向,创建的新理论、新技术还属凤毛麟角。这就说明我们一定要有创新的自
信和严谨的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屈从于非学术的压力,永远是真正的学者和严肃的
学术机构所必须自觉抵制的。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我国医学界出现了一些不良倾
向,如为名誉、为地位而同室操戈、互相攻击等,也让人不得不对我们的学术共同体文
化产生忧虑。我国有一个词汇叫“文人相轻”,说的是历史上一些文人不知道尊重同行
,互相贬低而形成的一种不良现象。但是,中外历史上,贝多芬之于莫扎特、欧阳修之
于苏东坡这样文人互相欣赏、前辈扶持后学的例子俯仰皆是。20多年前,当我们在学术
上初露头角时,王老师主动把通讯作者的位置让出来,而当时国内很多人还不知道通讯
作者的重要性,一些人还在争论文的第一作者。记得李岚清同志多年前视察瑞金医院的
时候,就用血研所团队的例子,说明割除此种陋习,提倡“文人相亲”是何等重要。此
外,医学科学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通过学科交叉以解决复杂生命系统
问题的系统医学时代,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术文化也进入到一个新境界,这种学术文化应
该是一种既注重创新和多学科交叉、也注重相互欣赏、相互砥砺、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在这方面,王老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三,科学家特别是医学科学家要把自己的学术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
结合。我国古圣先贤不仅讲“立言、立功”,更讲“立德”、立行。在今天的历史环境
下,何谓“立德”、立行?我认为就是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从为人民群众
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开展工作。作为医生或者医学科学家,就要为群众解决看得好病
的问题,就是既着眼国际学术前沿,也立足为人民群众服务。鉴于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和
不确定性,其探索的过程是特别艰辛而漫长的,转化医学尤其如此。王老师的教诲让我
一直认为:最好的学术论文是写在人民健康事业篇章上的。为了人民的健康,医学研究
者就不仅应该刻苦钻研、甘于寂寞,有时还要敢于承担风险、承担责任。以人为本,无
私奉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创新、宽容失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此,我
们的学术才是有根基的、有生命力的,也才是崇高的、有意义的。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为重中之重的时刻,医学界特别需要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己任的价值观,而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医
护系统的积极性,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这样一种制度,通过医务人员有尊严的工作
和劳动,转化为群众的健康实惠,真正体现其公共产品的属性。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王老师表示诚挚的祝贺,同时也祝愿上海交大转化医学研究
院和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春将至,衷心祝福恩师王振义院士和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m**********3
发帖数: 706
6
5个一等奖,4个靠的是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堂堂一个副部级综合性大学,比不过一个
市属医学院。只能靠巧取豪夺来为自己脸上贴金,算什么本事?
n*****d
发帖数: 66
7
要知道交大醫學院這些成就都是在加盟交大後取得的。二医大2005年前那麼風光嗎?北
大醫學部現在怎麼樣?复旦上海醫學院靈嗎?比的上交大醫學院嗎?
要知道交大在醫學院是投了巨資的。拿日前剛成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院來說,交大已决定
从“985工程”三期中先期支持3000万元用于白血病的转化医学研究,此前,交大已宣
布将唐仲英基金会的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中國的那個醫學院
有這麼大手筆的?
其次交大的醫工結合策略,是成果倍出的主因。目前還只是開始。
m******i
发帖数: 834
8
听起来不错哈,这算是和美国接轨了,要知道医法商是引领排名的最大因素
貌似这三个这几年都发展的很不错

要知道交大醫學院這些成就都是在加盟交大後取得的。二医大2005年前那麼風光嗎?北
大醫學部現在怎麼樣?复旦上海醫學院靈嗎?比的上交大醫學院嗎?
要知道交大在醫學院是投了巨資的。拿日前剛成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院來說,交大已决定
从“985工程”三期中先期支持3000万元用于白血病的转化医学研究,此前,交大已宣
布将唐仲英基金会的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中國的那個醫學院
有這麼大手筆的?
其次交大的醫工結合策略,是成果倍出的主因。目前還只是開始。

【在 n*****d 的大作中提到】
: 要知道交大醫學院這些成就都是在加盟交大後取得的。二医大2005年前那麼風光嗎?北
: 大醫學部現在怎麼樣?复旦上海醫學院靈嗎?比的上交大醫學院嗎?
: 要知道交大在醫學院是投了巨資的。拿日前剛成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院來說,交大已决定
: 从“985工程”三期中先期支持3000万元用于白血病的转化医学研究,此前,交大已宣
: 布将唐仲英基金会的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中國的那個醫學院
: 有這麼大手筆的?
: 其次交大的醫工結合策略,是成果倍出的主因。目前還只是開始。

h*********9
发帖数: 361
9
扯淡。王振义的成果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获奖的基本都是5年甚至10-20多年以前做
出来的。

【在 n*****d 的大作中提到】
: 要知道交大醫學院這些成就都是在加盟交大後取得的。二医大2005年前那麼風光嗎?北
: 大醫學部現在怎麼樣?复旦上海醫學院靈嗎?比的上交大醫學院嗎?
: 要知道交大在醫學院是投了巨資的。拿日前剛成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院來說,交大已决定
: 从“985工程”三期中先期支持3000万元用于白血病的转化医学研究,此前,交大已宣
: 布将唐仲英基金会的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中國的那個醫學院
: 有這麼大手筆的?
: 其次交大的醫工結合策略,是成果倍出的主因。目前還只是開始。

m******i
发帖数: 834
10
这有啥关系,诸多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单位都不是当年得奖工作的单位,计算最后credit
还是现单位分量最重,当年工作单位其次,有些还把博士或博后所在学校算些credit
交大并二医而且加大投入绝对是明智之举

扯淡。王振义的成果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获奖的基本都是5年甚至10-20多年以前做
出来的。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扯淡。王振义的成果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获奖的基本都是5年甚至10-20多年以前做
: 出来的。

s*****e
发帖数: 970
11
87岁的王振义院士上周五刚刚赴京捧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昨天便来到校园与大
学生面对面。作为科学家,王振义将一种恶性白血病细胞奇迹般地诱导分化为良性细胞
,使之“改邪归正”;作为老校长,王振义告诉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医科生们,他这一生
就是跟自己对着干的一生,从本为名利到无谓名利,始终择善而从。
“国家最高科技奖”本是一个个人奖项,但很多人还是关心高达500万元的奖金归
谁?
王振义在济济一堂的师生面前,直言相告:500万元中,450万元归上海交大医学院
,把钱花在血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还有50万元,是相关课题、项目参与者共有的
。王振义当场对院校领导说,参研人员中还有中山医院一位教授,遗憾的是他已过世。
因此,王振义已将这位教授的那笔奖金托付其生前单位。“正确对待每一位合作者,我
的心就平了。”
这早已不是王振义第一次分配奖金,他一直坚持这样的集体至上原则。即使早年拿
到以美元结算奖金的国际奖项,即使当时的外汇是那么“值钱”,他也照样如此行事。
王振义坦言,自己年轻时从医的原因有二:一是医生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二是
医生钱赚得多,待遇不错。追名逐利也许是人的本能,就连青年王振义也未能免俗。然
而,60多年的从医生涯,让王振义把自己的原始动机克服了。
他有一套理论:“原我”—“自我”—“超我”。原我,就是本性,可能是不善的
,甚至恶的。王老笑言,这就如自己从小自私,好吃的要先吃、多吃,就如自己出于名
利双收的目的考上医学院。但他这辈子都在与“原我”作对,不断改造自己,端正自身
思想和行为,变“多为自己想”为“多为别人想”,逐步发展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历经数十年积累,王振义一次次地发现病人经他治疗起死回生,也一次次地发现“自我
”,渐渐领悟医生绝不是追名利的职业,而是这个世界上最仁爱的职业。
当然,比“自我”更高的境界是“超我”,对于医生,那就是为病人牺牲一切,甚
至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有外国名医做到了,但我并没有做到。”
“我的一生就是管好自己的一生。”王振义用了最通俗的例子说明,从小事开始
“管好自己”并不难,就像他自己很喜欢吃肥肉,但吃了第一块,就决不再吃第二块,
因为做医生的他知晓高胆固醇对健康不利。
可事实上,许多时候“管好自己”很难。从“名”来讲,科学家总要碰到论文署名
的问题。曾有一篇重量级学术论文,从544例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验证王振义提出的血癌
细胞诱导分化理论,课题组都希望王振义的名字出现在“第一作者”位置。但王振义坚
持课题执行者应署名最前,其他人都不赞同,最后王振义干脆不署名。
对于“利”,医科生们问得多的还是医生收入问题。王振义表示,医生收入是问题
,但不是根本问题。关键在于认清从医的本义,他把自己的经历概括为一句话:一个方
向一个心,一种药治好一种病,“在主方向上不分心,我的方法才治好多种白血病中的
一种”。王振义毫不避讳地说,医生“收红包”是这个社会环境下的怪现象,有些医生
忘记了传统的从医誓言——要拿出时间为穷人看病,分文不取。
解放日报 2011.1.20 07版
[作者]: 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冯瑶
w********h
发帖数: 12367
12
课题组都希望王振义的名字出现在“第一作者”位置。但王振义坚
持课题执行者应署名最前,其他人都不赞同,最后王振义干脆不署名
sounds very weird....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87岁的王振义院士上周五刚刚赴京捧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昨天便来到校园与大
: 学生面对面。作为科学家,王振义将一种恶性白血病细胞奇迹般地诱导分化为良性细胞
: ,使之“改邪归正”;作为老校长,王振义告诉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医科生们,他这一生
: 就是跟自己对着干的一生,从本为名利到无谓名利,始终择善而从。
: “国家最高科技奖”本是一个个人奖项,但很多人还是关心高达500万元的奖金归
: 谁?
: 王振义在济济一堂的师生面前,直言相告:500万元中,450万元归上海交大医学院
: ,把钱花在血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还有50万元,是相关课题、项目参与者共有的
: 。王振义当场对院校领导说,参研人员中还有中山医院一位教授,遗憾的是他已过世。
: 因此,王振义已将这位教授的那笔奖金托付其生前单位。“正确对待每一位合作者,我

s*******e
发帖数: 389
13
的确。谁干的活谁放前面,PI是corresponding author,没看出什么冲突啊。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课题组都希望王振义的名字出现在“第一作者”位置。但王振义坚
: 持课题执行者应署名最前,其他人都不赞同,最后王振义干脆不署名
: sounds very weird....

j****x
发帖数: 943
14
又是一堆八股文
1 (共1页)
进入SJT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医学院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医学院获中华医学科技奖11项
血研所科学家掌控血栓第一“元凶”我院陈竺教授当选美医科院外籍院士
陈赛娟院士团队成果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陈赛娟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985一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交大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成立《血液》发表刘廷析研究组研究成果
在爱中行走-记国家最高科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zz附属瑞金医院院史陈列馆开馆
我校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迎来百年华诞附属瑞金医院托管上海远洋医院
陈竺部长出席《胡庆澧传》首发式上海完成首例“两供一受”活体肝移植
医学院一批项目获上海医学科技奖瑞金六院获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王振义话题: 临床话题: 教授话题: 院士话题: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