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3 发帖数: 2223 | 1 週二, 2012-02-28 16:42 — left21
Share
香港戰後經濟騰飛,包括製衣業在內的出口導向型輕工業居功至偉,自己的家族靠紡織
業致富的唐英年當然知道。至於那些在工廠內默默耕耘的勞動者,他們的故事可在蔡寶
瓊主編的《千針萬線:香港成衣工人口述史》中找到。
全民退休保障的必要性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沒有社會保障和免費教育,在小學或者初中階段輟學到工廠打工
是常態。從前勞動力短缺,製衣工人的議價能力較高,但同時勞工保障形同虛設,即使
長期勞動導致勞損,也得不到工傷賠償,有工友甚至曾目睹同工在工作期間暈倒去世。
香港今天所享有的經濟成果,就是在那個環境下由打工仔女所打造出來的。
後來香港經濟轉型,服務業取代製造業成為香港經濟的中流砥柱。在新的經濟結構下,
製衣工人盡管曾為香港經濟繁榮付出無數血汗和光陰,他們的技術在本地勞動市場中已
不再值錢。沒有福份接受免費教育,他們大多只能轉投薪金微薄的服務業基層工作。近
10 年的爭取最低工資運動,總算為他們提供多一點保障,但到退休之時,又有多少人
可以無憂無慮?不盡快搞全民退休保障的話,我們對得起這些香港繁榮的奠基者嗎?
一提起全民退保,總有人慨歎香港社會向左轉,但其實「左」又有何問題?辛亥革命、
民國建國百年後,孫中山在華人心中仍有超然地位。從他的《三民主義》中,可知他也
是「左仔」一名,因為「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
非因當年要搞聯俄融共孫始有此說法,實際上他在同盟會時期已提倡平均地權。對地主
因為地價上升而賺大錢,孫中山稱之為「坐守其成」,故要以「土地漲價歸公」解決問
題。將這一套搬到投機炒賣成風的當代香港,就是搞資產增值稅。盡管上世紀初的中國
工業尚未發達,但孫長年考察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實況,早已看透若任由私人資本坐大,
將為工人帶來困苦,故節制私人資本乃是民生主義的一大主張。
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工人要擺脫困苦,就要團結起來抗爭。周奕的《香港工運史》正好紀
錄了香港華工百多年來可歌可泣的抗爭行動。諷刺的是,上世紀初香港華工所爭取的訴
求,如立法機關普選和 8 小時工作制,在今天的特區仍然未能實現。自省港大罷工後
,最轟動的工潮當然是「六七暴動」期間的左派工人罷工,當中固然有文革因素,然而
當年打工仔女的薪酬追不上通脹,也是 60 年代的兩場暴動的誘因之一。別以為只有藍
領工人才敢鬥爭,教師和護士在 70 年代都曾有過風起雲湧的工業行動。
今天香港的情況幾近相同,如果下一屆特區政府不向左轉,以累進利得稅等措施節制私
人資本,未來數年或是香港工運又一值得大書特書的時期。
原刊於《經濟日報》 | p*********8 发帖数: 336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