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e 发帖数: 960 | 1 李定国(1621~1662) 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陕西
绥德人,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到
张献忠的喜爱。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后数年,李定国随张献
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
,在军中以宽慈著。
他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逐北不置屡立战功。二十岁,单枪
匹马射杀明军上将“神弩王”张令。二十一岁,带二十六骑兵奇袭襄阳,擒明朝亲藩襄
王。二十四岁,张献忠称制,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定国
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后李闯攻陷北京,清兵乘机入关。江山狞沦,张献忠
转而抗清,顺治三年,失利而死。定国随孙可望领余部转战滇、黔,以昆明为中心建立
新政权,孙可望被推为国主,定国称安西王。
可望本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地位相当,入滇后虽称国主,但定国、文秀
等手握重兵,尤其定国性情倔强,遇事常生争执,故有隙。顺治五年,可望借故缚定国
于演武场,杖责过百;后又相抱持而哭,命定国取沙定洲以赎罪。定国心中愤懑,但为
了大西军内部团结,忍下屈辱,历时三月,平定作乱的沙定州,稳住了云南的形势。
南明抗清节节败退,岌岌可危,孙可望着眼全国大局,为挽回颓势,决定联合南
明,领兵出滇,赴前线抗清。同时,为名正言顺的统辖李定国、刘文秀,可望上表朝廷
,请封秦王。李定国直朴,初遣使请封时,不悦道:“我自为王,安用请?”后几经反
复,终获南明封爵后,又道:“若是,则为朝廷官,不再作贼,勿反复也!”
顺治六年,孙可望以李定国、刘文秀为先头,武力收编了南明永历朝廷残存的地
方割据武装,收复贵州全省及四川部分地区。可望严明军纪,一致政令,使西南地区的
抗清力量重获统一指挥。而严整吏治,恢复生产,安抚人民,招徕商贾等举措。也使饱
受战乱摧残,丧亡殆尽的川、贵百姓重焕生机。
顺治九年,后方已定,孙可望遣李定国东攻湘桂,刘文秀等进军四川。既受命,
定国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挥军入湘,收复大批
州县后,又利用清定南王孔有德的骄横轻敌,奇兵下桂,五月,败清军,两夜下武冈、
克宝庆,势如破竹。六月,夺取全州。孔有德闻报大惊,亲领桂林守军前往兴安县严关
,企图扼险拒守,被定国军击败,浮尸蔽于江下;傍晚狼狈逃回桂林,紧闭城门。
六月三十日,李定国大军将桂林围得水泄不通,四日中午,攻破武胜门,清军不
敌兽散,孔有德怅然失色,悲叹道:“已矣!”遂在王府自杀,死前命随从将其所居后
殿及掠得的珍宝付之一炬。其妻白氏自缢前把儿子托付给一名侍卫,嘱咐道:“侥幸活
命,便叫他出家。不要学他父亲,作贼一生,落得今日之下场。”接着,李定国麾下各
部乘胜南下平乐,收复柳州。其亲镇桂林,颁布政令,稳定局面。
八月,整顿稍定,定国挥军进攻梧州,守将不敢迎战,逃入广东乞怜于平南王尚
可喜。十五日,明军收复梧州,广西全省均告平定。广东清军极为恐慌,与广西接境各
部纷纷弃城撤往肇庆。定国欲待广西局面稳定,即进逼广东,收复失土,却逢满清亲王
尼堪率八旗精兵南下援湘,可望唯恐有失,调定国北上抗敌,定国离开广西后,因兵力
淡薄,匡复之地复陆续被尚可喜夺回。
十月三十日,李定国部进抵衡阳。十一月十九日,尼堪军至湘潭;明将马进忠引
部众退宝庆。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起程,次日进至距离衡阳三十余里处。李定国派部
将领兵佯攻,随即后撤。尼堪骄心自用,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即兼程追袭,次日天色未
明已至衡阳,与李定国大军相遇。
定国见尼堪轻进寡谋,遂事先埋伏重兵,命令前线将士对阵时稍一接触即佯装不
敌,主动后撤。尼堪“乘胜”追击二十余里,陷入埋伏。定国一声令下,全军出击,杀
声震天,势如潮涌;清军仓皇失措,迅速被明军击败,主帅尼堪毙命于混战之中。军士
割下其首级向定国献功,全军欢声雷动,齐唱满江红,时人有诗曰“东珠璀璨嵌兜鍪,
千金竟购大王头”,勇败八旗,克毙敌酋,定国军名扬天下。
清军不敢再战,垂头丧气的退往长沙。衡阳大捷,粉碎了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清朝官员中有人号天大恸,称“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连顺治
也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清廷上下神情沮丧,士气低迷,致力抗清的乡绅义
士则大受鼓舞,他们重新唤起兴复之希望,欣喜欲狂、奔走相告。许多退入山区的明朝
残兵败将和隐居乡间的官绅更闻风云集,共勷盛举。加之孙可望不久前亲自挥军攻克辰
州,若两军合力,天下一心,隐有北进中原,匡复山河之势。
然而,就在李定国连歼清朝二王,复地千里,军威大震之时,身为南明永历王朝
实权者的孙可望非但不趁机出兵,收复失土,反而愈加妒忌,认为定国功高震主。当初
,定国攻克桂林,送到贵阳的缴获物品中鲜有金银财宝。孙可望听信小人之言认定李定
国不是私自藏匿就是分赏将士示恩于下。衡阳之战,孙可望不派兵支援,却仍获大捷,
到击毙尼堪的消息传来时,孙可望妒火中烧,决心除掉定国。
他假意派人至衡州慰劳,封定国为西宁王,李定国道:“封赏出自天子,今以王
封王,可乎?”拒不受封。可望更怒,唯恐楚粤人心尽归定国,遂召其归。定国未应。
十月,可望出兵沅江,连续下书七道,催定国至靖州相会,图谋害他。刘文秀之子不忍
,密书举发可望阴计,令定国切勿前来,枉送性命。
定国行至武冈州,见书,不胜愤慨,他原希望孙可望率部由辰州东进,同己部合
击湖南清军,若能全歼该军,势必使满洲八旗实力大损,远近闻风丧胆;然后会合夔东
十三家兵力北取湖北,东攻江西,很可能形成势如破竹的局面。如今知可望不顾大局,
蓄意害己,不由心灰意懒,他对部下将领说:“不幸少陷军中,备尝险艰,思立尺寸功
,匡扶王室,垂名不朽。今甫得斩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本欲共图恢复,今忌我
如此,安能成大功乎?今妻子俱在云南,我岂得已而奔哉!”遂率军撤入广西,从此避
免同孙可望见面。
李定国撤兵不久,清兵反攻,孙可望战败,两军相持于靖州、武冈一线,本来复
湘的大好局面化为乌有。定国与可望二十年的兄弟情谊烟消云散,联明抗清以来前所未
有的复兴良机也成昙花一现。若干年后,大儒黄宗羲追忆往事,仍恨恨不平,叙道:“
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在明末所有将领中,只有李定国指挥的野战军,组织大规模运动战和歼灭战,敢
和十万八旗劲旅死磕,打破满清“八旗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这源于他高超的军事指
挥天才,以及无与伦比的自信和勇气,当世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名副其实的天才军事家。
孙可望排除异己的做法,打乱了定国并力恢复湖广然后东进的计划,他只好另辟
蹊径,联络郑成功夹取广东,共图兴复大业。顺治十年二月,李定国率部从广西贺县出
发,占领战略要地梧州,接着出师广东。三月十四日攻占开建和德庆州,二十五日进抵
肇庆城下。定国一边联络郑成功,一边分兵占领四会、广宁。
李定国大军入粤,使两广地区的抗清力量受到鼓舞,纷纷起而响应,配合作战。
二十六日,李定国亲临肇庆城下,全线强攻,明军架梯攻城,挖地道入城。不日,城内
城外,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清兵始终据城顽抗,迟迟难下,数日后,尚可喜亲率主力
赴肇庆支援,由于援军迟迟不至,尚可喜得以全力对付李军。
四月初八,他下令从东、西炮台各凿一侧门,出其不意地冲出城外夺取李军所挖
地道口,随即放火熏燎地道内隐藏的李军,死者不知其数。李定国被迫离城五里下营。
尚可喜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再派主力由西、南两门出攻李定国设在龙顶冈的营垒。一
番苦战,明军败。李定国强攻肇庆不果,原寄希望的郑成功等军又杳无消息,他审时度
势,决定主动撤回广西。
肇庆战役失利后,李定国并未气馁。他总结教训,肯定东、西夹攻,恢复广东是
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因此,他酝酿再度发动广东战役之时,多次派使者前往厦门同郑
成功联络,最终决定由定国出广西走陆路,成功经潮惠由水路,并力进取广东。加之永
历朝廷诏敕两广明军、义军,全力配合。一时间,南明复兴重新燃起了希望。
顺治十一年二月,李定国聚集全部主力,由广西柳州出兵入粤,临行时,定国踌
躇满志,他召集诸将,慨然道:“诸君平日仰慕文山、世杰诸公之忠义,而今之势恰如
宋末,驱除鞑虏,以身报国,只在今日,盼我等追先烈之遗志,毋得其憾可也。”定国
军南出横州,经广东灵山取廉州府,下高州、雷州。广东各处义师群起响应;清平、靖
二藩和督抚标兵不敢迎战,龟缩待援。李定国再派使者往厦门督促郑成功率主力入粤,
会师新会。
李定国东出两粤,查继佐曾作“歌一匡”:墨子叹息,以粤为国。
晋王曰:不然,一匡天下,战胜数千里,檄试诸儒雅,并及天下流域者。今日衡文昨跨
马,倾国风流应独写!此时臣心最欢,可痛饮一石也!
李定国挥师入粤,一心报国,郑成功却患得患失,空言应付,定国占领高州府月
余,仍没得到郑成功出兵夹攻的消息,故于四月再派使者致书成功,信中透彻地分析了
战局态势,称中兴之望在克广东,广东克,则全局皆活,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均可
势如破竹,而复广东之关键在克新会,新会是广州南面重镇,克新会,可乘势攻克广州
,恢复广东全境便指日可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