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 发帖数: 1840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Hu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maxziv (Max Zhou), 信区: JobHunting
标 题: 小麦在旧金山硅谷一年-工作经验总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 02:06:54 2015, 美东)
六年前第一次到美国,降落在旧金山,我们顶着时差当着纯粹的游客。还记得导游是个
早年出来的大个子东北男人,告诉我对面色彩斑斓,最高六层的小房子,他很想有一栋
。我在Palace of Fine Arts有一搭没一搭的喂着鸽子,看着旧金山雾气弥漫,远处透
着红色的金门大桥,心想以后一定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没想到现在得偿所愿,旧金山
没有变,我终于来了。
两年前在南湾实习的时候,车存在纽黑文,一个暑假一共只来了两次旧金山,倒是圣何
塞镇里的每一条街都逛的挺熟。去年读完书的时候,我再也不想在硅谷的一个个小镇里
生活,幸运的争取到在旧金山办公室上班。我想要充满张力的生活,我想呼吸夏天那凉
爽的海风。如今过了一年,我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感恩,一切都变得更好:成功转型移
动端, 自己挣钱开上了跑车,还遇到了一个美妙的女孩。
一年来,常思考,常回顾,常展望,下面是我的工作总结。
1. 巧劲
初入职场,难免懵懂。我常看到公司里新人搞百米冲刺,不眠不休,劲头十足,却有可
能事倍功半。后来我开始使用 The Opportunity Matrix,把桌上的 post-it notes按
照 Business Value 和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排序,效率倍增。
2. 沟通
沟通是我头半年的最大教训。知乎上有一段话我看到的时候相见恨晚:
“在职场里,收到指令要回复,遇到困难要沟通,项目进展要按节点通报,安排要落实
。... 要尽心尽力,说到做到,有始有终,积极主动,你才能成长,公司也才能成长。
” http://zhi.hu/XqEb
硅谷的氛围是这样,每个项目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这个过程中工程师应该对自
己的进度有理性的预期,并且随时把可能出现的状况汇报上去。每次 Sprint Planning
的时候,Product Manager 和 Engineering Manager 想要知道的不是加班加点能完成
的目标,而是合理的工作计划。我的 EM 告诉我,最好的办法是:“Under Commit,
Over Deliver”,这样才不会因为高估自己的速度,影响整个项目的执行。
3. 纵横
战国时七国各有自己的利益,时而对抗、时而联合,于是纵横家应运而生。 职场也是
如此,每个部门、每个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而项目的推进很多时候是结盟各方
最好的契机。LinkedIn 创始人 Reid Hoffman 最近写了一本书叫做联盟,讲的是就是
这个道理。
要在公司里运筹帷幄,a) 首先要保证消息畅通,重大的项目、改组、人员变动要知晓
,b) 其次要了解揣摩每个人的想法和需求,c) 最后要利用自己的种族、国家、出身和
校友,有效的合纵连横。我一直都比较天真,总相信美国是个大熔炉,大家一视同仁,
不考虑种族出身。结果现实很残酷,毕竟人之常情,大家都更认同和自己相似的人。
4. 卡位
可能看到这个词,很多人要批评我功利了。但是当机会展现在面前的时候,提前把自己
的位置摆的恰到好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才能牢牢抓住它。我在转到移动组之前
,想办法学习、练习,争取可以做的所有移动项目, 终于得偿所愿。卡位涉及到更多
的是时机、履历等硬条件,甚至包括学历和考试,有德者居之,加上一点点人脉,最后
水到渠成。
5. 根基
前面说的都是工作和运营的方法,但是一切不能脱离做 professional 的根基:业务能
力(profession)。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业务能力,能为别人所不能。 我的 EM 还
经常向我强调工程师精神: 遇到问题要巧妙而不粗暴(elegant not hacky) 的解决,
在专业内深深钻研(增加iOS专精), 并活用工具来提升效率。
相对应我上面总结的工具,最后补充一下公司可用的所有工具,仅供参考: salaries,
perks, promotions, sackings, ethical codes, mission statements, team-
building exercises. (- Philip Delves Broughton)
http://www.maxwellzhou.com/blog/one-year-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