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m 发帖数: 322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lm (We will prevai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经济走上不归路(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4 02:42:13 2012, 美东)
编者注: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表面,暗潮已在涌动,尽管目前的货币政策还戴着“稳健”
的帽子,但实际上央行已经开始了像2008年那样的“适度从宽”。但多年的实践已经告
诉我们,投资拉动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说得严重一点,这是一条饮鸩止渴的路。在
最近一二十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经济似乎表现得十分红火,特别是
ZF的财政收入连年创出新高,保证了“三公消费”也连创大手笔。这种ZF注入的投资对
拉动GDP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最典型的是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ZF推出的4万
亿投资大单使危机很快化为无形。但是,这种以ZF力量推动的投资却给经济的持续发展
带来了后患,银行为了保证投资的顺利开展,不断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从而导致出现
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房价的高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增速减缓,
正在现实地考验着ZF的经济调控思路……
中国硬着陆是危言耸听吗
作者简介:吴迪,和讯专栏作者,同时为福布斯中国、IT经理世界、huffington
post,Business Insider专栏作家;商务部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理事。
1.序幕
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中国经济真的牛逼了太久太久。过去十年以
超过10%的增速狂奔,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也逆流而上,超越了日本,望着美国的宝座。
中国经济宛如练了金钟罩铁布衫,达到了东方不败,孤独求败的境界。这就像一辆
超级跑车,它的速度快到飞了起来,而且这个跑车还是个巨无霸,这样一个跑车如果硬
着陆的话,效果远非一般桑塔纳之流可比,那绝对是火星撞地球般的硬着陆,慷慨激昂
,火星四射,有如史诗般的壮观。
每一部灾难片都有序幕:老鼠们急急忙忙的跑出地洞,似有不妥,可是沙滩上的美
女帅哥们依然在派对中狂烧着荷尔蒙,对可能的变故浑然不觉,这时候惊雷一般地震开
始了,鬼哭狼嚎一片。
中国硬着陆的大片也有序幕,那就是媒体上一个又一个的亿万富豪的自杀故事穿梭
而过我们的视听,他们给我的震撼效果绝不亚于富士康的员工频繁的跳楼惨剧。然后就
是《胡润百富2011年财富报告》震耳发聩的告诉世界60%的中国富豪在移民进行式中前
进,这些移民富豪们让我想起了那些逃出地洞的老鼠,他们买得起船票。
于是媒体上下起了“资金链断裂”的报道之雨,仿佛这一切不祥之兆皆是拜国家银
根紧缩所赐,让企业家如油锅上的蚂蚁。那么我们的央行该何去何从呢?是继续警惕美
联储和我们自己货币超发酝酿的通胀苦水,还是暂且忘了这苦水,再多印一些钞票来搭
救那些开始“裸泳”的民族资本家呢?
这就是所有灾难片的共同特征:大家对如何未雨绸缪莫衷一是,白白耽误了防患于
未然杜绝后患的时机。
确实,企业家开始“裸泳”,开始轻生,开始移民,这是“国富民强”的大旋律之
下的杂音噪音不谐之音,挂不住的又岂止是央行,连我们这些小老百姓都开始犯山雨欲
来风满楼的嘀咕。大家很容易都把矛头指向货币紧缩,都是这厮惹的祸。松一松的话,
银根就不会断裂了吧。这似乎是想当然的结论了。可是仓促下结论的我们都大错特错了
,中国经济的病态根本就不干货币紧缩的事,这一切都是由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结构
性变化引起的。而民营资本家时下的困境是低附加值的中国经济孕育高附加值的知识经
济的妊娠之痛。
“裸泳”的企业家有两种典型的情况:第一种是风光无限好时盲目扩张,大玩捞过
界,什么赚钱玩什么。做玩具发家的融资搞房地产,空手套白狼的过程中遇上了国家楼
市调控的拦腰斩,烂尾楼下血本无归的只有走上不归路。这种因不务正业利欲熏心而误
入歧途的跳楼客跑路党值得同情吗?
还有一种惨状就是固守中国制造的老板只顾赚不动脑筋的快钱,错过了产业链升级
的良机,进而淹没在成本拉升的通胀中无利可图,走向败亡。成本拉升的通胀尤指劳动
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制造最大的比较相对优势被侵蚀掉,长期被中国占据的低附加值制
造业开始被人口红利依然旺盛的印尼,越南,印度等国接盘。这样固步自封渐为恐龙的
企业消亡有何憾?与其吊上货币宽松的氧气瓶苟延残喘,不如顺其自然自生自灭的走过
达尔文法则的定数。
中国经济在高投资低消费的低附加值经济之路上已跑到了尽头,货币宽松也阻止不
了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中优胜劣汰的定数。
2.中国经济结构性的困境,非货币紧缩之失
上面这个图揭示了“Made in China”出了大问题。2011年十一月份中国的采购经
理人指数(PMI)降到了47.7。这个跌幅超过了市场预期,也是自2009年2月以来PMI第一
次收缩。订单,特别是海外订单在减少,与此同时仓库里的存货开始增加。
不容置疑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确实伤害到了中国制造业的支柱--民营中小企业。然
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却并不是个新问题,而且也不是货币紧缩造成的。
中国银行业的70%垄断在“4大金刚”的手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
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这四大行的垄断使货币资源过度向国有系企业如央企,以及特
权系企业倾斜,导致货币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
这种对货币资源配置反市场化的严重扭曲,催生了中国庞大复杂的地下金融市场,
如地下钱庄等等。前苏联严重扭曲商品配置,结果就形成了猖獗的黑市及依附于黑市的
黑手党集团与**组织。中国的地下金融市场与前苏联的商品黑市有很强的可比性。比如
国有系和特权系企业拿到钱之后,很多人就把这些钱拿到地下金融市场来卖。这就造成
了利率双轨制--官面上利率低,黑市里利率高的现象。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
依赖于这个地下金融市场来融资。这个地下金融市场没有ZF的监管,资金量庞大,收拢
了很多逃避官方货币系统里实际负利率的资金。比如,2011年4月,商业银行的居民存
款被提走了4678亿元。这些钱若躺在银行里,通胀情况下是吃负利率的,所以很多这样
的资金就进入了地下金融市场。
而这个地下金融市场就是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他们要付很高昂的利息,
这种融资困境是由于中国货币体系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造成的,和央行的货币宽松与否
没有关系,是中国金融体制结构性的痼疾。
和绝大多数善男信女的主观臆断相反的是,企业家生路渐窄纷纷跑路的中国并不存
在什么流动性危机。中国的广义货币(M2)总量已经远远把美国和日本甩在了后面。我
们习惯性的大骂美联储日本瞎印钱,这和一个离了几次婚的女人大讲别的女人不会经营
家庭生活一样可笑。中国的M2目前约11.55万亿美元,美国是8.98万亿美元,日本是9.
63万亿美元。
而且信贷根本就不像媒体炒作的那么枯竭。2010年,中国的银行新信贷总额达到7.
95万亿元,突破了国家设立的7.5万亿元的目标。2011年,银行新信贷总额也接近7.5万
亿元。
至2011年10月份止,人民币存款的结算余额是79.21万亿元,比一年前增加13.6%。
中国人民银行的几次利率提升只从货币流动中减少了4.75万亿元的货币量。
根据Fitch的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额将突破18万亿元(2.8万亿美元
)。这比官方目标额要高出3.5万亿元。这个增加主要来自于地下金融市场。与此同时
,人民银行宣称的与Fitch完全矛盾。有没有可能是人民银行在控制货币流动性中完败
呢?ZF和央行开闸放水了这么多年,如今覆水难收不是空话,想收缩流动性谈何易?!
实际情况是,中国的信贷扩张非但没有萎缩,反而以令人窒息的速度信步向前冲。
所以把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病态归结于货币紧缩是一个想当然却差之千里的轻浮结
论,而且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货币宽松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于事无补甚至
可能适得其反。
3.北京模式疲态尽显
光凭货币政策是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的。中国经济的好歹过多依赖于欧
美市场消费“中国制造”的胃口好坏。欧美目前的经济金融危机也就成了“中国制造”
的危机。而且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内需的发力。外需萎缩内
需接盘乏力的“中国制造”不陷入困境那才是怪事。
我对中国的贫富差距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根据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中国居民
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到今天超过
了0.5,远远超过了社会容忍警戒线的0.4。贫富差距会影响货币的流动速度和乘数效应
,说白了贫富差距过大就会遏制国家财富增长对国内广义需求增加的拉动及渗透效应。
在内外需求萎靡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严重,这不仅造成了投资边际回报率不断下降
甚至趋负,而且使继续追加的投资成为拉动通胀和经济泡沫的罪魁祸首,而在拉动GDP
和就业增长发面乏善可陈。产能过剩是投资过剩经济过热的明确信号。通过砸钱来掩盖
问题强行增长的“北京模式”疲态尽显,已是穷途末路。
2010年,中国的出口GDP占比约为37%,投资GDP占比约为45.8%。根据朱安东和
David M. Kotz的一项研究报告,1999年以来中国出口与投资贡献了几乎70%GDP增长,
而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却勉强于30%。因为以出口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
“陈咬金三板斧”太好用了,所以我们屡试不爽,很多国际友人和国际敌人就把这种经
济增长方式推上了神坛,唤作“北京模式”。“北京模式”在“欧美经济安好,“中国
制造”有多少买多少”的全球繁荣时代发挥了无以伦比的功用,可眼下他的魅力早已荡
然无存。
为了走出经济危机,美国和欧洲必须像戒毒一样戒除靠赤字和债务支撑的消费型经
济,他们必须提高陈年性的低储蓄率,制造更多的同时减少进口。“中国制造”的这两
大主顾的结构性变化意味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引擎已进入了熄火阶段。
我们这个时候大叫“内需挂帅”,叫唤的好听,其实却是画饼充饥。如上图所示,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相当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分析研究,中国经济
对出口的严重依赖会持续到2030年。
4.2012年中国通胀及经济泡沫前景
去年12月,我们的CPI降到了4.2%,号称是自2010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但是我们的
抗通胀之路依然艰辛漫长。
中国通胀的最大威胁很多是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和大宗商
品进口国。前年夏天中央ZF已宣布中国已无法实现小麦生产的自给自足。除了小麦,大
豆也依赖于进口。2009年,中国消费了5千5百万吨大豆,其中的75%--4千1百万吨都是
进口的,占了世界总进口额的29%。中国目前的年均粮食产量是4亿5千吨,如果发生连
续两三年的严重灾害,中国的粮食产量可能会减少到3亿吨,不足的1亿5千万必须依赖
进口,而世界市场的年均粮食供应量目前是2亿4千万。全世界把粮食贸易的63%都供应
给中国是极为不现实的。那将势必造成粮食价格的极度扭曲和全球范围的饥荒。谈到大
宗商品,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人口第一大国,我们将要在很多标示性大宗商品的进口
上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我们进口了1.824亿吨煤,自1975年以来一直被日本把持的
煤进口第一宝座被我国夺得。到2018年世界石油进口老二的我国将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
世界粮食及大宗商品价格将在来自于中国的需求拉升通胀扮演重要角色,而这种通
胀又将随进口大举进入中国。在这个情况下,全球央行又竞争性的采取弱化本币的超级
宽松货币政策,其中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超长低息政策最为世人瞩目,当然低调的我国
央行在这方面其实也并不甘居人后,其实早已后来居上。在全球货币竞争性的宽松之下
,我们将要持续面对货币性通胀的威胁。
所以不管央行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我们都将生活在被迫进口全球性的货币性通
胀,还有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宗商品引发的成本拉升通货膨胀的双重威压之下,这个
时候又佐以实际负利率,进一步压低的边际投资回报率,会把更多的资金倒逼入资产投
资和投机,这些动因交互作用之下我们的通胀形势依然是在悬崖边行走,十分严峻。
总的说来,中国在通胀和经济泡沫的夹逼中硬着陆的结构性原因有来自于国内的也
有来自于国外的。如果美联储再搞一个QE又或者欧洲也搞起量化宽松,中国的硬着陆及
通胀形势会更加严峻。这些外因是中国没法控制的,我们可以大骂美联储不讲道德,可
是人家为了自身利益该坑爹的时候还是得坑爹。
5.困境中的出路:结构型的转型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自身的缺陷查出补足。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北京模
式”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可是在全球经济危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的今天已
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单靠宽松货币政策再已无法驱动,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否则
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硬着陆。我们必须以极大的勇气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艰难险阻,痛定
思痛进行没有回头路可走的艰苦卓绝的结构性经济改革:打破“四大金刚”对国内银行
业的垄断,使市场对货币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真正做到货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劳
动力密集的低附加值经济必须向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转型;必须改革包括税务在内的财
富再分配体制,提高工薪阶层的财富水平和消费能力,言行一致的推动外向型的中国经
济向消费型经济(consumption economy)转型。如果这些生死存亡的转变只能停留在口
头上,那么中国的崛起就像高台跳水:站得再高,只是为了非常壮观的往下跳。
中国的硬着陆不但对中国自己,对全世界都是个悲剧。据花旗银行研究估计,2012
年全球30%的GDP增长将来自于中国。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没有中国的庞大
市场,很多国家都玩不转,比如靠卖中国矿石等大宗商品发大财的澳大利亚,巴西和加
拿大;靠卖中国BMW及机密机械挣大钱的德国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国家的公司们都指着
来自中国的销售数据和利润来美化财务报表,说他们命悬于中国一线亦不为过。
我曾在一年前写下的“The Boom And Bust Of China's Rise” 中预言中国经济要
崩溃。有些人常把经济学家当成一语成谶的神汉神婆,要不然这经济学家的戏就演砸了
。我不这样看,我认为经济学家是医生,他说这个病人有什么病灶,不治的话会死,不
代表只有这个病人的死才证明这个医生的医术高明。我希望咱们ZF到时候把我挑的这些
毛病都治好了,中国经济来个漂亮的软着陆。如果那样的话,就算我的预言落空被人唾
弃也在所不计。
美国可以通过美元霸权和遍布全球的战略盟友来对外输出流动性,通胀,从而降低
债务负担,转嫁经济危机,这是一种中国享受不到的奢侈。所以我们应对自己手里的美
元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心怀恐惧,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北京模式“并非永试不爽的
万古之法。如果过去几十年来,国家经济治理中的凯恩斯主义和佛里德曼货币主义之争
证明了什么,那就是没有什么“一招鮮,吃遍天”的“华盛顿模式”或者“北京模式”
,唯一的模式就是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如今“北京模式”已到了不得不改
弦易张的时候,要不然硬着陆的时候,我们不要怪美联储开闸放水,也不要怪索罗斯兴
风作浪,要怪就怪我们自己。
是否再启投资拉动模式?
最近几天,ZF部门频密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给人的一个直观印象是,无论是内
需还是外需,各项指标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滑落,有的甚至是断崖式的下跌。中国的经济
增速已经全面地减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
资、消费、出口的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同
比增长9.3%,低于3月份11.9%的增幅,并创下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同比增长14.1%,为2006年11月以来的最低增速水平;今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20. 2%,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
海关总署公布的4月份进出口数据表明,当月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9%和0
.3%,与3月份的8.9%和5.3%相比,,下降的幅度不小。
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为—0.7%,这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出现下
降了。这种情况也是在最近两年里没有出现过的。
最要紧的是财政部公布的4月份财政收支数据,当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仅为6.9
%,增幅同比滑落20.3%,其中税收同比增长更是降低到了2. 6%的水平,增幅同比也出
现了23.3%的下降。
经济增速放缓,无疑已经成为近期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主旋律”。而这种现象的
出现,其带来的结果无非就是企业经营困难,最近几个月不断出现的一些民营企业倒闭
、老板跑路的事件已经为此提供了佐证,发展之下便是民众收入的降低,倒过来又对消
费市场产生压力。在这同时,ZF也开始承受压力,税收收入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经济
增速减缓,给上到ZF,下到民众带来的压力应该是全方位的。
中国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期,要寻找其原因是不难的。美欧至今未能完全走出金融危
机,特别是欧债危机在欧盟各国此起彼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不确定性,中国的
外贸出口深受其累。我国ZF早已意识到了这个现实威胁,因此已经决策把发展经济的重
点放到振兴内需方面,但是内需不旺是中国经济结构中一个“老大难”问题,很难指望
它忽然在短时间内会雄起。因此,面对经济的持续疲软,是否再像以往那样,重新利用
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已经成为ZF的现实考量。
但是,多年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说得严重一点,这是一条
饮鸩止渴的路。在最近一二十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经济似乎表现得
十分红火,特别是ZF的财政收入连年创出新高,保证了“三公消费”也连创大手笔。这
种ZF注入的投资对拉动GDP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最典型的是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ZF推出的4万亿投资大单使危机很快化为无形。但是,这种以ZF力量推动的投资
却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后患,银行为了保证投资的顺利开展,不断地向市场释放流
动性,从而导致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房价的高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
题。
因此,在度过了GDP“超日赶美”,雄居全球第二的短暂狂欢后,中国ZF痛定思痛
,终于开始了调整经济结构的艰难转身,放弃对GDP的过度追崇,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其中一个具体的行动,便是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布将全国的GDP增长指标调
低为7.5%。在确立了这样的目标之后,原先那种ZF主导型的投资自然必须放缓,它的结
果便是投资增速出现下降。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持续而深入开展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使这
个在投资领域占据很大份额的项目严重缩水,直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产生影响。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已降至个位数,国房景气指数录
得95.62,比上月回落1.3点,这已是这个指数连续第11个月下降。
这种局面的出现,不正是我们的ZF在实施经济调整结构中所已经预料到的么?因此
,从总体上说,它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好事。但是,多年来享受惯了经济高增长所带来的
实际利益的各级ZF,能够容忍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么?答案似乎不是那么简单。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日前发表谈话说,今年ZF投资不会继续维持收紧态势,而
是将逐步发展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他认为,2012年是五年规划中很多项目的开工年份,
中西部机场扩建,与民生相关的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铁路投资恢复都有望带动固定
投资增长。
张立群的说法自然是他的个人见解,并不代表官方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张立群
的话音未落,央行已经在日前再次开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闸门,从5月18日开始,将
有4200亿资金释放出来。尽管目前的货币政策还戴着“稳健”的帽子,但实际上央行已
经开始了像2008年那样的“适度从宽”。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表面,暗潮已在涌动,最近
扬州出台的一项房地产救市政策,出人意料地没有像既往那样被叫停,这是一个重要的
信号,房地产在经济增长中素有“龙头地位”,ZF在这个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
验,运用起来实在是熟门熟路得很。
经济增速减缓,正在现实地考验着ZF的经济调控思路。是不是会重新启动以往屡试
不爽的以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