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 发帖数: 6201 | 1 https://news.futunn.com/market/66697
时间很快进入2018年,整个金融市场,总感觉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氛围。
10年前的金融海啸,恐怕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记忆,但纵观人类历史,可能我们唯一能
够学会的东西就是:短期内,人类总是觉得自己学会了无数的教训,但长期内,我们什
么也没学会。
中国的历史课本上反复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垂死挣扎的资本主义
”。
政治课本一遍遍的讲:“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解决不了的基本矛盾”。
这些关于资本主义危机和灭亡的预言翻来覆去讲了几十年,从老爸读小学讲到儿子上大
学,从中苏联盟讲到苏联解体,再到中国变成全世界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最大堡垒,
资本主义还是欣欣向荣。
在很多大类资产都已经长时间处于一个高位徘徊之时,投机者总是忍不住在自己的内心
:下一次经济危机,还会来吗?
我也没有答案,可能在酝酿,也有可能对危机的担忧会已经延后了危机的到来,也许,
回顾上世纪最著名的那场被称为“Great Depression”的危机,能给我们在那场危机的
90多年后,再次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在历经10年的大牛
市后,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
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
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
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10月的那次股市暴跌,当时不论是美国的股市投资者,还是世界上其他的股市投
资人绝对不会想到的是,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价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溃以后,
要等待整整25个春秋,股价才恢复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
1929大崩盘全景照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
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
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
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
。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
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
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
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
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
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
,《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
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
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这相当于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道琼斯指数从9月3日到12月20日股指,下跌近40%;至1932年年终指数下跌了84%,市值
损失超过 70%;再次回到1929年时股指的高点已是25年以后的事了。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同时,股灾链锁反应引发经济危机,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
来临、有组织的抵抗纷纷来临。
从1929年到1933年这三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
了95%。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
。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
经济水平倒退10年。从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连续出现了14个季度的经济负增
长,累计负增长为-68.56%。
股市崩溃的1929年,失业率为2.5%,之后失业率迅速上升,到1933年达到创记录的25%
,这意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失业。
与此前几次小型危机不同的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化国家。
世界国际贸易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
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242亿美元。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109371家,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
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
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
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
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
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
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河海,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
不穷。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
能为力了。"
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降幅高达30%。
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500家,占全部银行的49%。
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
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
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回顾这场经济危机,其实在那个号称“疯狂的20年代”,已经暗暗埋下了种子。
疯狂年代的种子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
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
经济史上的奇迹。
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
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
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
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
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上个世纪20年代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
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
首先是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购买力不足是贯穿整个资本主
义发展史的一个词,我们还会在后面谈到)。
1919年时农场主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
农场主纷纷破产。此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收入的1/3左右。
其次,是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
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
、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
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
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
2000美元水平上下。
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
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1929年10月24日,是美国证券史上永远难忘的日子。
纽约证交所的1100名会员几乎全都到场,比平日多出300多人。一开市,交易员们发疯
了似地来回奔跑,但还是赶不上股价下跌的速度。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160万股被抛出,好股坏股无一幸免。由于及时传递行情在技术上
办不到而使风潮进一步加剧。通过电报和电话来传递信息过度频繁,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以至互通消息被推迟一个多小时,因此,巴尔的摩10时30分发出的指令,要到11时30
分才在华尔街电传打字机上显示出来。结果大家都惊恐万状。
当时担任记者,后来当了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根据他的现场采访写了一篇报道刊
登在《每日电讯报》上:“我看见这些人……自动出售几大捆股票,这些股票已贬值一
半或2/3,但没有物色到一个有足够胆量去接受这批可靠财富的人。这批财富是别人忍
痛出售的。到12时,损失已高达60亿美元,并已有两位银行家和一位经纪人因破产而自
杀身亡!
下午1点30分,一个满脸傲气、神清沮丧的人匆匆进入华尔街23号(摩根银行所在地)大
楼。他就是查尔斯·米歇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银行一“国家城市银行”的总裁。
面对雪崩一般的股市暴跌,查尔斯·米歇尔迅速联络一些大银行家一起,织起了一个金
融“联营”拼命地买进股票,想阻止疯狂的下跌。那天下午,尽管他们不借花费数百万
美元买进交易所的股票,结果也只是略微收住了一点急剧下跌的势头。而以往遇到这种
情况,他们只需花不多的美元买下一部分股票就可以缓解跌势,然而这一次却失灵了,
数百万美元在1929年是个巨大的数目,却如泥牛入海。后来指示牌上亮出结帐数目:仅
仅一个下午,卖出的股票比往常增加3倍,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门后的4个小时,报纸报道了惊人的消息:当天成交了12894650股
股票。这就是人们后来所称的“悲惨星期四”。大家都确信,是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
并为25日交易所良好的运转感到欢欣鼓舞。但是,26日、28日和29日的再次下跌,使这
场股市暴跌危机达到了顶点。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时,华尔街交易所开门。在刚开张的头3分钟,美国
钢铁公司的65万股股票准备出售,每股179美元,却找不到一个买主,而24日开价曾是
205美元!
美国钢铁公司股票的下跌,为行情暴跌开了个头。
威斯汀公司的股票每分钟下跌2美元,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一刻钟下跌17美元。到
10时30分,出售了3259800股股票,亏损达20亿美元。
从9月初到11月中旬,纽约交易所的股票市价总值损失了300亿美元。然而,这仅仅是灾
难的开始,股市的崩溃带来美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大萧条、大危机,使美国经济处于
瘫痪状态。用居民的个人存款去搞股票投机的银行纷纷倒闭:1929年659家,1930年
1352家、1931年2294家。
国民收入总值从1929年的880亿元下降到1932年至1933年中的400亿美元。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从1929年9月的最高点452点跌到1932年7月8日的58点。著名
的通用电器股从最高的396元跌到8美元。股票和各种债券的面值总共下跌了90%。无数
“百万富翁”倾家荡产。一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终于走上了绝路。
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哪次事件像1929年大崩盘那样带给人们如此持久的忧虑,甚至是在
1929年以后出生的人都为之忧心忡忡,就连他们的孩子也都谈之色变。
美国成功地熬过了南北战争、革命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有很
多致命的冲突。美国人挺过了芝加哥大火、旧金山地震和火灾、洛杉矶地震、无数稍弱
的地震以及几十次大大小小的飓风。美国人挺过了伤寒肆虐、肺结核肆虐、小儿麻痹症
肆虐、旱灾、水灾、暴乱、罢工和情人节大屠杀。
但是,回想起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美国人仍然会惊魂不定。
这是有史以来最恶劣的一次集体恐惧,几百万人因此不再买股票,不再以过去的方式获
利。
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潜伏着这样的想法:股市将出现另一次崩盘,它将吞噬人们毕生的积
蓄,买股票的傻瓜将在街上流浪,穿着破毡,睡在游民中心,吃着冷豆子,在街上叫卖
苹果和铅笔。
在为期大约10年的大萧条期间,货币稀缺,工作更稀缺。商店破产,员工失去工作和薪
水,这意味着他们无力购买任何东西,所以更多的商店破产,更多的员工失去薪水。
经济陷入一种紧张的状态,公司无法盈利。一旦公司无法盈利,股价就会下滑,并且停
滞不前。
大多数历史学家会告诉你,虽然1929年大崩盘经常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原因,但大萧条其
实不是1929年大崩盘造成的。那时,只有极少数美国人拥有股票,绝大多数人在大崩盘
中没有丧失一分一厘。
所以,股灾只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实是:体制问题。
准确地说,是资本主义出现从那一天起,就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购买力不足。
按照一个经济学等式:利润=商品售价-工资-其他成本,即可以倒推回来商品售价=利润
+工资+其他成本。这个等式对任何企业都适用。
实际上,“其他成本”一项就是其他企业制造的商品。所以把所有企业放到一起讨论的
时候,有商品售价=利润+工资。这说明,如果所有的生产都放在资本主义化的企业里进
行,必然存在一个问题:工资买不光所有商品,必须利润也加入购买,产销才能平衡。
这会带来第二个推论:消费倾向递减原理。
虽然说赚钱多的人花钱也多,但从比例来看,月薪2000块的人必然花光收入,6000块的
人最多攒一两千元,月薪十万的时候,可以每月攒几万存款。等到月入百万,虽然奢侈
品消费已经不少,但占总收入的比例可能也就是两三成。
收入更高的人,往往消费就要停滞了。在物质享受上,比尔盖茨未必和一个国内大房产
商拉开明显差距。
这咋一看是好事,有钱人不消费,多好啊,为社会节约资源。
但是,这和第一点放在一起看,问题就出来了。利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工资分配在大
多数人手里。
工资基本都花掉了,但利润大部分没有被花出去,势必造成这样的局面:商品售价>老
板的消费+工人的消费。商品不可能在这个体系内都卖出去。
卖不出去怎么办?老板的第一反应是减产避免亏损。
减产不是为了少造东西,而是为了少开工资。工人没了工资自然就不买东西。结果,从
全社会来看,购买力减少的比例比商品减少的比例还高。各行业的老板只能下意识地再
裁员,再限产。
这样的恶性转下去,经济就崩溃了。
1929年的经济危机就是这个原理。只要任何人立足于体系内解决问题,问题就绕不开。
当然了,这个问题在工业化之前并不严重。没有工业化的年月,个人生产率很低,个人
消费却有下限,总不能让人饿死。所以,剩余产品再多也不是大事,在本土挖点金矿、
打几仗就足够提供需求了。
19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而且立刻和资本主义结合。从此工人可以造出远超过自己基
本需求的物资,人类开始不停的操心生产过剩——虽然很蛋疼。
1825年左右,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因为工厂纷纷减产关门,机器设备的价格跌
到和废铁差不多。
不过这个时候英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国,竞争起来,其他欧洲国家不是对手,所
以英国可以努力地对外扩展市场,通过对外倾销来解决问题。所以危机一两年就过去,
接下来又是十来年的繁荣。
等到1837年危机,事情就不一样了,不光英国学会了用机器生产,德国法国美国也照猫
画虎地开始搞工业。英国没法在老朋友身上找市场了,所以这次危机时间很长,持续了
6年,各国的工业规模都缩减了一半以上。经济缩减的趋势直到1843年才勉强恢复过来
。危机后面的繁荣年代仅仅持续了4年,1847年又爆发了一次危机。
1847年的危机非同一般,首先一个特征就是危机持续的时间已经比繁荣年代长了,这在
社会心理上是个极大的打击——普通人觉得没盼头。
其次这次危机没有放过任何国家,只要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统统大崩盘大失业,机
械、钢铁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最后是什么原因缓解了这场危机?
说起来,危机缓解的第一个原因其实很搞笑,那就是金矿。
1848年,旧金山发现金矿,1851年,墨尔本也发现金矿。这两个地方当时都是山高皇帝
远的无政府状态,而且金矿埋深不算太大,不用太大投资就能直接挖矿石。甚至不打洞
都能在河床里面淘金。
于是全世界的穷汉子蜂拥而入,希望能一夜翻身。前者因此被中国人称为“旧金山”,
后者则是“新金山”。
美洲牛仔们有刀有枪,澳洲历来就是囚犯流放之地,居民凶悍无比,这样的地方,不管
是先占矿脉的地主还是后来的财团,都没法把金矿变成少数人的财源,只能眼睁睁看着
近百万好汉满地发财。
许多海船到了美洲和澳洲,夜里一半低薪水手逃下船去淘金,船长一觉醒来连船都开不
走。
这种淘金潮对世界有什么好处?没啥好处,黄金不能吃不能穿,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说
,粮食没多一粒,棉纱没多一根,倒是少了成千上万的精壮人口搞生产。有害无益。
但是对淘金潮对资本主义的世界有啥好处?救命之恩。
资本主义缺的就是需求,而需求的来源就是消费者手里得有足够的货币。
在金本位时代,黄金就是购买力!
当然,根据前面说的消费递减原理,这些黄金要是集中在几个大矿主手里,那只是给富
人的城堡里增加了金砖收藏,也增加不了多少购买力。
但偏偏,澳洲和美洲的金矿都在蛮荒之地,分散到了无数淘金者的身上,他们拿出来的
黄金就是响当当的购买力。
这就好比上帝雇佣了这些人口,给整个资本主义注入硬通货,于是购销两旺,经济危机
一下子就缓解了。
以天赐黄金的方式来缓解危机,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是个很扯蛋的事情。理由还是上
面说的。黄金不能吃不能穿,反而要消耗劳动力,居然能缓解危机,促进繁荣。
这说明经济危机的问题根本不是物质,而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找别扭。黄金救世界,反映
的是资本主义的荒谬性。
金矿救得了一时,救不得一世。慢慢地,浅层黄金开始减少,矿区也渐渐建立“秩序”
,淘金变成了少数人发财,多数人卖苦力的采金。这样的金矿即便还继续出产黄金,也
不像当年那么有效了。可工业能力翻了几番的资本主义还是需要外来的购买力,咋办?
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个更大的金矿:东方。
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那边文明程度低,采矿能力差,好多在欧亚大陆
已经早就开尽的矿产还完全没动。所以欧洲从美洲弄到了巨额黄金——用来买更多的中
国货。
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爆发的时候,基本上欧洲从美洲弄到的以万吨计算的金银,大多数
又流到了东方。这些金银最终流入了中国,让中国同样资本主义化的工商业如虎添翼,
继续在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里流通。
这就是列强发动战争的本质,因为要打开中国的进口市场,把这些钱赚出来,中国掏出
来的每一两银子都是给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救命的购买力。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巨大的市场给西方世界又续了一百多年的命,把东方这两个大国的购
买力续完之后,1929年也快了。
当然,从资本主义的角度说,资本家的利润不加入购买就不能平衡购买力。资本家靠奢
侈消费肯定是消费不了那么多的利润,但是资本家还可以投资。
所谓投资,就是资本家把积存的利润拿出来雇人、买东西,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质
量。如果资本家乐意不存钱一心投资,那么经济危机也是可以缓解的。
但是,投资的目标不是投资,造更多的商品也不是目标,最终的目标是要牟利赚钱,也
就是把商品卖出去。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市场稍微萎缩一点,投资的倾向就会减弱。
投资减少了,工人的工资也会减少。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如果让经济部门自行决
策的话,脆弱的平衡很容易瞬间转为雪崩。
事实上,从长期来看,投资是给资本家创造更强大的生产力,势必要造成更严重的过剩。
所以说,光是鼓励资本家投资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有一个“不得不投资”的条件。投
资才能成为缓解经济危机的因素。
科技进步就是这么一个合适的条件。一旦社会上出现了促进生产的新技术,所有资本家
都担心别人先采用,自己被淘汰。所以,不管有没有预期市场,都必须投资。
投资信心,或者说投资压力就这么被维持住了,不会轻易地落入循环下降的陷阱。直到
技术进步普及到整个社会。这其实也是个奇怪的现象,技术进步不是通过促进生产来给
社会带来好处,而是通过“不得不”投资的压力来保证社会不崩溃。这个绕出去的大弯
子就是资本主义的问题所在。
工业革命不仅改造了生产,还给科研带来了标准化的实验条件。所以19世纪是一个科技
大进步的时代。投入不大,进展明显。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几十年,
以内燃机和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开始萌芽了。科技进步这根鞭子总是抽着资
本家投资,所以供需总是平衡。危机持续个一两年,新科技就能出来救驾。
可以随便淘金的金矿、工业化军队带来的新增富庶殖民地,连续科技进步带来的投资热
潮。
这三个因素放在一起,就是资本主义从1848混到1914的原因。1848年的危机因此拖了大
半个世纪也没爆发。
但是资本主义的健康肤色下也有隐患——三个避免危机的因素都开始弱化。
首先说金矿,浅层金矿越采越少是必然的。这也是新大陆才有这么多金矿的原因——旧
大陆的已经采光了。但是新大陆的浅层金矿也越来越少,帝国势力越来越强大,结果就
是新发现的金矿大多被少数人霸住。
比如英国人为了南非金矿打布尔战争,出动了40万军队。辛辛苦苦抢来的金矿怎能容你
穷人乱挖?结果必然是权贵跑马圈地,大资本投入昂贵的机器开采。这样出来的黄金不
像1848年淘金潮那样促进购买力,只能加剧社会的收入分化。金矿这一条不好用了。
殖民地增长也同样出了问题。地球就那么大,不能隔几年就发现一个新大陆,更不能指
望隔几年就征服一个中国这种4亿人口的市场。但工业化和剩余产品隔上几十年就翻一
番,等到殖民地已经没有任何产业,等到过去几百年东方国家赚到的金银榨干。到哪去
给资本主义找外部市场?
到了19世纪末,像样的殖民地都开发完了。只有非洲内地还算空白。但是非洲人口已经
被黑奴贸易掠夺了不少,剩下的人口穷困分散,也没啥像样的购买力。所以非洲是南极
之外最后一块没瓜分的土地。
这样的土地,1870年后也被饥不择食的列强一举瓜分。因为分的太快,所以好多签协议
的人根本没时间去现场考察,也不知道要划分的地方是山是川,只能在地图上横平竖直
的划线。现在看世界地图,非洲的国界大多还是一条条的直线段相连,这就是那个时代
的遗迹。
甚至原有的殖民地也撑不住了。本来清政府、奥斯曼土耳其政府、波斯、墨西哥这些国
家的政府已经习惯了当买办,当殖民列强代理人的职务,从殖民侵略之初的动荡中开始
稳定下来。
结果到了1910年前后,挨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赶走皇上,土耳其把苏丹扔到笼子里当
傀儡,波斯议会赶走了国王,墨西哥人推出革命制度党上台,就连一向乖巧的印度都出
现全国罢工游行。革命扎堆说明列强们已经榨干了殖民地,下一步咋办?
当然,还有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但科技增长也不再靠得住。前面说科技促进投资,这
话有个隐含前提——科技本身不是投资。否则市场稍微波动一下,投资意愿就下降,科
技进步也放缓,自然就没法逼着资本持续把利润拿出来花,购买力缺口就回来了。
19世纪的科技门槛低,搞科技开发不咋费钱,几个爱好者直接攒个小作坊就能开工。制
造第一辆汽车的卡尔-本茨用媳妇的嫁妆和首饰就填上了开发汽车的成本;爱迪生当报务
员,省吃俭用就能开发出第一项专利。
哪个时代都不缺技术宅男省吃俭用玩机器,既然开发工业技术花不了几个钱,宅男们玩
的就上层次,19世纪的科技自然出现突破,逼着所有资本家努力投资,客观上补了购买
力的缺口。
1900年前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已有的科技门类越来越多,科技开发成本打着滚地往上
涨。莱特兄弟虽然也是技术宅男,但人家也同时是自行车制造商,是非常有钱的工厂主
,自己修了风洞来测试各种机翼,这才在1903年试飞了飞机。
马可尼虽然是自费开发无线电,但他母亲是英国贵族,老爸是超级大地产主。他家有钱
到什么程度?马可尼实验无线电,通讯距离好几公里,发报机和收报机还都在自家乡间
别墅的地界上。这样的富豪才玩得起科研。说明科研离个人越来越远了。
爱迪生年轻的时候单打独斗,发了财之后反而必须挂靠大财团,才能建立几百工程师协
作的实验室,号称学霸。他在门罗公园的实验室,一次火灾就损失4百万美元,折合现
在6亿美元。
这样的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企业的超级投资行为。个人的兴趣、技术不再起主导作用,企
业的意愿才是科研突破的发动机。
20世纪后,科研也成了投资,企业投资之前就必须考虑能不能赚钱——要是没市场的话
,高科技也一样赔钱。所以,19世纪是科研突破推动投资,20世纪初的科研本身就是投
资,自然也受市场需求压制。
科研,尤其是距离产品较远的基础科研也被卡死在市场不足的怪圈里。一旦市场波动,
也会和投资互相拖累着减速。最后问题还是回到了消费不足,市场不足的死结上。
19世纪后期的资本主义三条腿走路,欣欣向荣,结果到20世纪,三条腿都残废了,经济
危机还会远吗?
在经济危机彻底爆发之前,大家都拖着残废的腿,想去别的强国手里抢根拐棍——新增
殖民地,好增加外部购买力,多混几年。更直接一点的想法就是或者干脆灭了别的资本
主义强国,以减少别人供给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市场。这两个想法哪一条都意味着战争
。两条一起实施?1914年,世界大战开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不多说,只说结果。从增加殖民地的角度来说,战败的德国交出
了在非洲太平洋的一些穷乡僻壤。从消灭工业的角度来说,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被打成了
废墟。
本来战胜国还想拆了德国的工业,又怕德国因此革命,加入苏联,因此没拆。
结果,世界上工业国一个都没少,市场还是那么多。等到资本主义列强把大战损失的那
点机器补回来,经济危机还是跑不了。
所以,1929年,世界大战结束才10年,真正的经济危机如约而至。破坏力强悍到世界大
战都只是预演。
美国的工业水平几个月就倒退到19世纪,银行业破产,410亿存款去挤兑60亿现金,总
统开支票都兑不到纸币。德国失业人口加半失业人口占了总数的2/3。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英国咬牙顶住了金本位,等到大萧条来也也得废除。从1929年到1933年,全世界
都以为资本主义要结束了。
课本上会告诉你,是罗斯福新政把美国拉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你信吗?我反正是不信
的。
1929年经济危机真正的解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对于交战一方是残酷的,但是对于观战方却是幸福的。
经济危机归根到底是“供给和需求”的严重失衡,而战争是解决供需失衡的有效办法,
战争产生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车辆、药品等装备、人力、资金需求,更因为交战摧
毁了供给能力,进一步放大。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开始,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打响,欧洲、亚洲、
非洲几乎所有国家全部卷入战争,仅有孤悬南美的美国得以远离战争。
战争导致工业制成品需求快速增长,美国过剩的生产能力迅速被消化,甚至供不应求,
出口不断增加,就业持续回升,经济重回快速增长渠道,美国进入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
期,其中41年到43年GDP平均增速连续三年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17%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庞大的破坏力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和亚洲,1945年战争结束,海外需求
迅速下降,美国经济应声而落重回负增长,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经济危机,美国从1948年
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国家战后重建,而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
分,正是被欧洲人用来进口来自美国的工业品和原料的。
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
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
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而美国的崛起,是站在被战争摧毁的欧洲和亚洲的肩膀上,美国走出大萧条的真正动力
也源于此。
尽管我们都觉得现在全世界的央行已经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学到了足够多的东西,但
是,引发那次危机的核心变量,现在变了吗?
细思极恐。
美国的通胀为什么在2008年的若干轮QE之后一直起不来,不正是因为钱都被集中到富人
手里,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所谓的中产不断堕落成穷人,所以,购买力才一直起不来
。购买力起不来通胀就一直在低位徘徊。
同时,主导第三次科技的很多定律,像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也正在逐步逼近自己的
极限,除了少数领域,我们已经几十年没有产生过像相对论、量子力学那样的革命性理
论。
相反,各种旁氏骗局和债务危机都开始有蔓延的迹象,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
如果说中国还能用行政手段去强行解决和规范P2P信贷这样的市场,那么美国就难说了。
2016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有4100多万美国人欠下联邦政府1.4万亿学生贷款,这几乎是
美国所有的信用卡贷和车贷加起来的总和。大约有810万美国人现在还在拖欠着债务,
这加起来比38个州的人数还要多。
贷款之多,以至于美国现在的糖爹,都不够用了。
也许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去减缓经济的周期,但是要来的东西,逃不掉的总归是逃不掉的
。 |
n*****0 发帖数: 1721 | |
g********0 发帖数: 6201 | 3 全球化在中国的布局给这次经济周期续了命。
但随着全球疫情的发生,这一切都结束了。
【在 n*****0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篇文章坑了多少这么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做空的
|
n*****0 发帖数: 1721 | 4 别想太多了,好好做点功课,把有限的资金投在回报大些的股票上是真的
【在 g********0 的大作中提到】 : 全球化在中国的布局给这次经济周期续了命。 : 但随着全球疫情的发生,这一切都结束了。
|
m*****l 发帖数: 1 | 5 对当下很有借鉴意义,但问题是,为什么又是美帝崩? |
g********0 发帖数: 6201 | 6 我要是真抱着看美国笑话的心态,就不会在这里吹哨子了。
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USANews/33943185.html
【在 n*****0 的大作中提到】 : 别想太多了,好好做点功课,把有限的资金投在回报大些的股票上是真的
|
g********0 发帖数: 6201 | |
a******h 发帖数: 461 | 8 一点说得没错,大盘这次要史诗级暴跌,道指回到5000点以下 |
s*****a 发帖数: 26 | 9 那时候是金本位。现在大不了美联储直接下海,把所有东西兜起来,慢慢卖。
【在 g********0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s://news.futunn.com/market/66697 : 时间很快进入2018年,整个金融市场,总感觉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氛围。 : 10年前的金融海啸,恐怕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记忆,但纵观人类历史,可能我们唯一能 : 够学会的东西就是:短期内,人类总是觉得自己学会了无数的教训,但长期内,我们什 : 么也没学会。 : 中国的历史课本上反复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垂死挣扎的资本主义 : ”。 : 政治课本一遍遍的讲:“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解决不了的基本矛盾”。 : 这些关于资本主义危机和灭亡的预言翻来覆去讲了几十年,从老爸读小学讲到儿子上大 : 学,从中苏联盟讲到苏联解体,再到中国变成全世界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最大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