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tock版 - 解析投资指数基金的几种策略
进入Stoc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k
发帖数: 1
1
股票指数的特点是长期收益的确定性、短期波动的不确定性。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大
约可以获得年均10%左右的收益率,但是期间的波动却很大,可能有的年份赚50%,有的
年份却亏30%。显然,投资指数基金既要长期持有,又要承受巨大的波动,这样的要求
太高了,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下面就来看看有没有优化的策略。
1、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不考虑卖出,这就是开头所说的,持有期间要承受巨大的波动。2006-
2007年的牛市之后,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到1664点,这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的。
2015年6月的上证指数最高达到5178点,但是半年时间最低跌到了2638点。上涨时还好
,最难熬的就是这下跌,这得要多么强大的心脏和耐性阿?简单的长期持有指数基金策
略非常人所能及,我也从来没有这样坚持过。
2、高抛低吸?
既然长期持有那么难,那就高抛低吸吧,行情低迷的时候买进,行情火爆或者看到
形势不妙时就撤退。然而“高抛低吸”大概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我经常看到的是“低抛
高吸”,却很少见到“高抛低吸”。割肉在低谷,然后在高位接盘站岗是散户的宿命。
主观决策股价的高低就相当于预测未来,偶尔运气好可以猜对,但长期就无法靠此
持续一致地赚钱。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而不是拼智力。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办法可
以辅助判断股市处于低位区间还是高位区间,注意只是区间,而且也难以知晓在这个区
间停留的时间。但作为保守投资者,可以先不用在这方面下功夫了,而是看看有没有其
它的办法。
3、定投
定投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一个投资策略。
定投的好处有两点,一是避免一次性买入的价格太高,而是分成很多次买入,这样
平均下来的成本虽然不是很低,却也不会太高;第二个好处是非常适合当前资金不多但
未来有持续现金流入的投资者,比如利用每个月的工资进行定投。
但定投实际上只解决了如何买入的问题,而且算是比较好的买入策略,具有长期的
一致性。定投并没有解决如何卖出的问题,或者说默认是定投+长期持有。然而长期持
有这种策略前面已经谈过了,对投资者是巨大的考验。
可见定投作为一个好的买入策略,还得搭配一个恰当的卖出策略,才能构成一个好
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是一个全周期的投资策略,能够应对牛市、熊市、振荡市。但不
是说每种行情下都要赚钱,而是指一轮牛熊周期下来,你的市值不能又回到原点,而是
有满意的增长。现在网上也有很多探讨基于定投的优化策略的,我就说一种比较简洁的
策略。坚持长期定投不变,一旦帐户盈利达到100%就卖出市值的一半,留一半,并继续
定投。概括来说就是“长期定投,翻倍减半”。当然你也可以把卖出规则设定为盈利50
%而不是100%。“翻倍减半”既是一个获利了结收回本金,也保留了重要的仓位在股市
上,不怕涨也不怕跌。投资者只要满意于取得这样的回报水平,就会有操作得当的成就
感,这会带来巨大的心理优势。另外“翻倍减半”也考虑到了中国股市巨大的波动性。
“长期定投,翻倍减半”是一种比较简洁的包含了买入卖出规则的投资策略。大家
也可以到网上了解其它的定投优化策略。
4、股债平衡
之前已经介绍过格雷厄姆给保守投资者建议的50-50股债平衡策略。即投资组合中
保持50%的指数基金和50%的债券基金,比例固定。当股票比例低于45%或超过55%时,就
进行交易使之重新恢复到50%。这个策略蕴含着资产配置的理念,是最简洁的资产配置
策略。
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收益预期、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等设定不同的股票比例。保守
的可以降低到20%-30%左右的股票比例。
这是一个全周期的操作策略,可以应对各种市场状况。与定投策略相比,有三点重
要的区别。
第一,股债平衡对你当前的存量资金作出资产配置,对未来的增量资金也可以按相
同的策略进行投资;而定投策略只对未来的增量资金作出安排,并没有告诉你当前手里
的资金怎么安排。
第二,固定比例的股债平衡策略在整个投资期限内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保持不变,是
一种更合理的资产配置安排。而定投策略在整个投资期限内,股票所占的比例是逐渐增
加的。一开始股票比例很少,随着定投次数增加股票比例也逐渐增加,数年之后,股票
比例可能变得太大,使得一个保守投资者也会暴露太多的风险于股市中。也就是说,投
资者的风险偏好通常是不变的,但定投一段时间后投资组合中股票比例却可能远远超出
他的预期,这是不合理的资产配置。
第三,如果刚开始定投就遇到大牛市,那么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比例太少,并不能获
得太多收益,这也是挺可惜的。
可见,股债平衡是全周期全资产的投资策略,而单纯的定投有很多不足,加入某种
优化后的定投或许可以。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并不包含对价格的主观预测,甚至也不依赖
主观决策,而是仅仅包含简洁的量化规则,被动执行。
但了解了这些投资策略并不代表就可以赚钱了。投资不仅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心
理问题。即便掌握了相应的投资理念、策略,在执行层面还可能面临心理情绪方面的问
题。这些都是本系列涉及的话题。
1 (共1页)
进入Stock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