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o 发帖数: 1111 | 1 我的抗战
http://tv.sohu.com/20100816/n274237549.shtml
我的抗战II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d1048002e03011e0a046.html
崔永元:只有每个人活得有尊严 这个国家才会体面zz
对话背景
《我的抗战》和《我的抗战2》两部纪录片的相继推出,把崔永元的“不合时宜”一再
放大。沧桑的老人,久远的故事,这样缓慢而沉重的纪录片,在当下五光十色的电视荧
屏上注定不会抢眼,它引人注目的是每一个镜头背后透出的责任和担当。
在主持人身份之外,央视名嘴崔永元做的事情更接近于个人理想化的尝试:花10年的时
间,带领自己的团队抢救式地采访了4000多位抗战亲历者,收集的影音资料超过10万小
时。崔永元说,他计划用3到5年时间做一个全数据系统的中国口述历史博物馆,给后人
留下一个千百年以后还能和先人内心对话的机会。
通过小人物的口述还原历史
中国青年报:重新审视历史,除了你的个人爱好,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崔永元:现在大家越来越淡忘历史――我们有过什么样的胜利,什么样的失败,什么样
的灾难,什么样的痛苦,该就哪些方面的事情反思……这些问题统统都被边缘化了,这
样下去挺危险的。
中国青年报:《我的抗战》系列最想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
崔永元:想法特别单纯。不指望大家在其中了解抗战的全貌,也没有可能。大家看到的
只是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生命在战争中的境遇,我们不需要下判断。它给我们提供了超过
我们以往教科书上对抗战的认识,包括讲故事的方式。比如在其中一集里,八路军被鬼
子包围到群众中间,让群众指认。我们在以往的抗战片子中看到的,都是群众保护八路
军,而这里是群众把八路军指认出来,因为不指认所有人都要受害。上纲上线的人可能
会说,这是在诬蔑根据地的老百姓。这是很小很小的个例。其实,个体叙述就是这样千
奇百怪。
中国青年报:有很多网友问你拍这部纪录片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的回答是“了
解真实”。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
崔永元:印在书上的就是真的吗?我们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接近事实。很多残酷的历
史真相被遮蔽掉了,大家永远处在探寻跋涉的过程中,知道得越多就越糊涂。《我的抗
战》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叠加出来的,我们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我对采访团
队的要求是,采访时,就让当事人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不要
道听途说,不要加入后来认知经验的综述和评论,要细节要故事。
中国青年报:对于这部真实再现抗战情景的纪录片,很多网友对于它将带来的影响很关
注,你希望传达一种怎样的情绪?
崔永元:《我的抗战2》描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一定比故事片和电视剧更震撼心灵。我
非常担心,年少的孩子们有没有毅力看完此片,我们甚至很困惑,要不要把事实真相这
样告诉他们?会不会造成他们的困扰?最后我们选择告诉。因为不说不行,那是一段真
实的历史。拍这部纪录片,我们是想让大家记住历史,并不是煽动仇恨,也绝不希望简
单地激起仇视和对立。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战争对人的残害到底有多严重,影响有多久。
中国青年报:抛弃以往抗战题材着重描写领袖、统帅、将军等方式,《我的抗战》为什
么选择个人角度口述历史,把镜头对准了战争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
崔永元:也许我们能够记住战场上将军振臂一挥,但是我们记不住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前
线的士兵的身影。可是真正的历史,是由所有冲上战场的人组成。
我们以前接受的都是大历史的叙述,“全民抗战”4个字概括了全部。但是做个人口述
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历史都非常鲜活,我愿意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选择
”。有一个场景挺能说明这些问题:在开封火车站,卢沟桥事变之后,很多平津的学生
都从北京跑到了这里,是继续跑,还是维持自己的生计先干点什么?正好来了一列火车
,往哪开不知道,呼呼呼就上去了。有的火车开到了武汉,这些人很多就加入了国民党
的队伍;有的火车开到了郑州,很多人就加入了共产党。你上不同火车,可能你未来的
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
每一天,就是两个字:选择。到了21世纪,我们尽量少用大叙述,关注每一个人的个人
感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每一个人都体面,国家一定很体面。
拍纪录片不是为了赚钱
中国青年报:和《我的抗战》相比,《我的抗战2》还推出了动画版,包括你在内的30
位明星配音,另外还有网游、图书,看上去是一条挺像样的产业链了。因此,有人质疑
这其中有利益、炒作的因素,真是这样吗?
崔永元:这些质疑根本不靠谱儿,在国内做纪录片是赚不到钱的,这就是一次尝试。一
个人一辈子也没有多少尝试,更没有多少尝试可以成功,所以要抓住每一次尝试机会。
《我的抗战2》是接受了同事们面向市场、商业化的尝试,为的是让沉重的历史看起来
更鲜活。要说我心目中的片子是什么样的,就是一个老先生往镜头前一坐,说30分钟,
休息10分钟,插点广告,再接着说,一口气说两天,那才叫“口述历史”,但是全世界
也没有人这么做片子的。
中国青年报:此前有传言称《我的抗战》投资高达1.3亿元,好像现在中国的纪录片还
没有哪部有这样的大手笔?
崔永元:1.3亿元是整个“口述历史”的投资,《我的抗战》只是其中一部分。现在许
多商业片喜欢报花账,开口就说斥上亿巨资,为的只不过是吸引更多观众来收回成本。
《我的抗战》和商业片不同,它是一部纪录抗战历史中个体喜怒哀乐、命运变迁的纪录
片,这是一种宝贵的感情投资,没有哪个投资者在投资之初想过要收回成本。我最近其
实也想了解下,到底我们的成本有多少,可实际上成本是没有办法估算的。
中国青年报:听说最困难的时候,你们4个月没发工资,公司都闹“分家”了,当时是
什么情况?
崔永元:钱得先用来去国外买资料、采访,这事儿不能等。跟我干“口述历史”,可能
每年都有几个月发不出工资,过几个月再补给你。我的团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我,甚至
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理解我。那些孩子说,如果咱不做“口述历史”呢?如果咱做电视剧
呢?咱做电影呢?哪会发不出工资来啊,只会一年比一年赚得多。所以决定把公司分了
,一分为三,各干各的,所有的员工自由选择。做纪录片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它是给
民族做一个“口述历史”的记忆,是一个大的慈善工程。
中国青年报:纪录片在国内的市场一直不太乐观,你算公众人物了,在这个问题上有没
有被区别对待?
崔永元:2002年刚开始做“口述历史”时,出门吆喝卖片,我觉得这个片子应该比电视
剧贵吧,去和电视台谈,人家说纪录片都是500块钱一集,小崔做的呢,就翻两番,
1500吧……我一听都蒙了:纪录片在中国这么不受待见。在日本,NHK这样的国家电视
台,每天黄金时段里播的都是口述历史纪录片,那种搞对象的节目午夜才播,我们这里
反过来了。拍纪录片让我有了点骨气,宁肯贱卖我,也不贱卖自己的片子。
中国青年报:身为央视名嘴,自己做的节目为什么选择在网络上而不是电视上首播?
崔永元:这些年,电视台给弄得功利了,今天采明天就得播,后天就得有收视率。收视
率这个水很深,我觉得应该有人去趟一趟。“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是我说的,但崔永元
从来都没有做过收视率低的节目,收视率也没有对我们有过妨碍。我只是质疑用收视率
来鉴定节目好坏、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个很可疑。《我的抗战》系列最想吸引的就是
年轻人,显然网络是绝大多数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我的抗战2》在搜狐视频开播
一周就突破千万点击率,打破了上一部开播一个月过千万的纪录。 | s**l 发帖数: 11983 | | s**l 发帖数: 11983 | | s**l 发帖数: 11983 | | l***o 发帖数: 1111 | 5 多谢帮顶:)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动画的,好
| s**l 发帖数: 11983 | 6 不客气!应该谢谢你的推荐才是。
几年前都看过一个文章,方军写了国民党抗日老兵杨云峰,29军的, 在他92岁的时候,也就是2000年, 方军采访了杨云峰,特别感人。 当时方军特别提到他们这些老兵都在老去,那么会有谁可以把他们的影像资料记录下来呢留给后世呢?当时令人无限感慨。但是杨云峰在2005年已经去世了,去世的时候97岁了。
http://japan.people.com.cn/2004/6/29/2004629134313.htm
估计在崔永元的系列里不会有这个杨云峰。可惜崔永元来的晚了。
不过,亡羊补牢,还有很多没有离开我们的抗日英雄,现在记录他们真是功德无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