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xinxinmao(), 信区: TVChinese
标题: 在古代,“春风十里”到底指代什么?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Aug 16 09:17:06 2017,GMT)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改编自冯唐的小说《北京北京》。
而剧名直接采用冯唐式最走红的一句话。
冯唐说: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实际上“春风十里”这个词绝非是冯唐“灵机一动的独创”而是早已有之的诗词熟典。
这个熟典第一次面世,是唐文宗大和九年,也就是公元835年的事,距离今天已有近一
千二百年之久了。
首创这一典故的是中唐著名诗人杜牧。
那么,杜牧笔下春风十里究竟有何深意?这里先追溯一段往事。
829年,27岁的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曾在南昌(洪州)沈传师的府上认识。当时的杜牧
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时两人经常见面。
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
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
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别过。
六年后,也就是835年,刚从扬州回到洛阳的杜牧意外重见好好,昔日的豆蔻少女已经
成为"当垆"酒女,青春不再,容颜已改,诗人不禁"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在诗的结尾,诗人写到: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杜牧痛哭流涕,而昔日的好好仍然婥婥,心知肚明地嗔怪杜牧的多愁善感。
张好好的嗔怪或许是真诚的,我也很难想到杜牧眼中的物是人非是到何种境地。这不是
两鬓斑白时的花甲老情人——其实,仅仅过了六年,好好才19岁,应该是正值青春靓丽
之时,景初人不非,杜牧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
一个猜想,是不是因为在扬州曾经沧海的诗人已经难为水了?
没错,这位杜公子之前的两年,刚在繁华的扬州待了两年。从这期间他的诗来看,这两
年无疑是风流快活的两年。
扬州的繁华绮丽肯定让杜牧所不舍。诗人曾写下两首题为"惜别"的诗,第二首"替人垂
泪到天明"的蜡烛脍炙人口,而第一首,结合诗人的风流倜傥天性,亦让人回味悠长: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下珠帘总不如。
诗中的“娉娉”和“袅袅”都是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纤细的词。“十三余”指十三岁多一
点。古诗中的“豆蔻”不是现代一般讲的草果、砂仁一类的姜科豆蔻属植物,而是同属
于姜科的山姜属中草豆蔻一类的植物。
农历二月,这些植物的花还含苞待放,外形娇小明艳,其上半部形态略似女子的乳房。
古人俗称之为“含胎花”,经常用它们比喻少女。这首诗后两句的大意是,春风下扬州
十里,无论是哪家的歌妓舞女,卷上串着珠宝的门帘供人看视时,都不如前面提的那个
妹子好看。
姑且不揣测杜牧身边妹纸的身份(有多情人说她就是张好好),也不提那个年代张好好13
岁就沦为歌女的事实。如果把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和十里扬州路边的青楼女子相比,
这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呢?
这么看,这句"春风十里不如你"可能称不上是句顺耳的赞美,甚至有点刺耳。色空不离
口的冯唐,在赞心仪的女子时其实心藏猥琐的用意?
回到“春风十里”上来,在杜牧用开创先河后,这个词一度也成为榜上热词。
如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杜郎俊赏,算而今
重到须惊。纵豆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这首词是感喟扬州经历南宋初年兵焚浩劫后的凄凉景象,“春风十里”则是对昔日扬州
盛况的概括。
但词的下阕不仅提到“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而且直接点及“杜郎”(杜牧),表明
姜夔自己也认为,“春风十里”的本意是写“青楼”和“豆蔻”(十三四岁的雏妓),
而自己的用法属于引申意义。
又如清代太仓秀才王曦的《湘月》:
春风十里,又无端吹度,一庭芳气...
尽管这首词的创作地点不能确指为扬州,但从词意上分析,却仍旧是一首赠妓词,且这
名被赠的妓女即便不是雏妓,岁数也相当小。
从中唐到清代时间跨度长达千年,“春风十里”的含义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没错,
它可以用来形容女性,但所形容的就是那样一类身份特殊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