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 发帖数: 23 | 1 说说我看春晚吧。
中国人是比较偏实用的,春节是个不多的比较讲情怀的时刻。春晚的社会功能,是培养
仪式感。
旧的社会仪式感,大多与农耕社会联系紧密,转入工商社会的中国,缺乏对应的仪式感。
类似,吃火鸡,上教堂,国情咨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类。
适合工商社会,又有传统的仪式感,应该会从春晚,十一升旗等,慢慢培养出来的。工
商社会下,新的套路是来自情感,形成套路,寄托新的情感。观众的心态应该类似,看
阅兵表演,或者维也纳音乐会。
春晚应该搞成固定的程序。这个是央视的问题,不该引导观众期待一台牛逼的晚会,而
不是一段培养传统的仪式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年的拉脱斯基进行曲,同样的套路
家庭也需要仪式感,清明扫墓,烧香扣头,拜佛祖,美国人的拥抱接吻,是套路,但也
是仪式感的培养。
中国近几十年,社会变化大,不容易形成稳定的套路,或者仪式感。
国家的仪式感,比如法国阅兵,俄罗斯胜利日红场阅兵,和十月革命节阅兵,英国王室
的卫兵换班仪式,都是政府培养国家仪式感。中国搞阅兵也是培养仪式感。
国家元首访问时的检阅三军仪仗队,从实用的角度,完全是套路,但各国都在搞,这个
就是国家的仪式感。
从家庭仪式感,夫妻子女之间也需要仪式感,比如团圆饭。没有仪式感,情怀不容易寄
托。
尽管从实用的角度,仪式感就是些没啥用的套路。 |
b****b 发帖数: 656 | 2 除了最后一句都同意。
仪式,就是说让一群人在一起做一样的事情,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归属感,提高凝聚力的
方法,绝对不是没啥用的套路。短的说可以是宣誓(结婚,入团,入党,入籍)等等,
一个人念宣誓词只能是犯傻,但一群人一起念或者当众念就有一种加入一个群体的感觉
,誓词也庄重了好多。长的说是各种宗教的仪式,长期坚持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从国
家的层面放公众假期,搞各种活动,都是一个道理。
相对美国什么日子要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情,长期以来大家都接受,中国在这方面还
需要努力。像七夕,清明,春节的各种习俗,对年轻人吸引力在下降。当然原因楼主已
经说了,国家短期变化太大,对传统冲击严重,还有西方的影响等等,还没有找到大家
都接受的仪式,这只有靠时间来慢慢培养了。 |
d******w 发帖数: 2213 | 3 春晚恰恰破坏了春节本有的庄重的仪式感,让其沦落为一个只剩下喧闹的节日。在我们
老家,春节基本要做:
1.祭坟,祭祖。甚至要祭天地
2.要打扫房子,理发, 沐浴
3.贴对联
4.准备丰盛的食物
5.晚上年夜饭大家都得上桌。然后由家里的某个成年人,通常是爷爷或者爸爸去放鞭炮
烟花
6.放完鞭炮烟花,开始吃饭。大家都不可随便下桌。
7.吃到酣畅了,爷爷或者爸爸去开门,再放鞭炮,然后大家就可以自由下桌了
8.要玩各种游戏,守岁
9.过了十二点才可以去睡觉。家长们会提前把压岁钱准备好压在小孩枕头下。
10.初一早上起来,不可以开门。要等所有人起床,爷爷爸爸开门放鞭炮。
11.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天什么事都不可以做。不能动刀动剪子去田地。大家就纯玩
,饿了就年夜饭的剩菜剩饭热下
12.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一个正月内都算过年,都可以拜年
13.初七号称人的生辰,这天不能出门。要吃丰盛的晚餐。
14.正月十五过元宵,要舞龙
感。
【在 k****1 的大作中提到】 : 说说我看春晚吧。 : 中国人是比较偏实用的,春节是个不多的比较讲情怀的时刻。春晚的社会功能,是培养 : 仪式感。 : 旧的社会仪式感,大多与农耕社会联系紧密,转入工商社会的中国,缺乏对应的仪式感。 : 类似,吃火鸡,上教堂,国情咨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类。 : 适合工商社会,又有传统的仪式感,应该会从春晚,十一升旗等,慢慢培养出来的。工 : 商社会下,新的套路是来自情感,形成套路,寄托新的情感。观众的心态应该类似,看 : 阅兵表演,或者维也纳音乐会。 : 春晚应该搞成固定的程序。这个是央视的问题,不该引导观众期待一台牛逼的晚会,而 : 不是一段培养传统的仪式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年的拉脱斯基进行曲,同样的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