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aiwan版 - 寻访林语堂(转载)
相关主题
什麼火車站? 買票賣票都犯法?请教:从美国到台湾怎么取钱呢?
[转载] 台湾行结束语二: 对于经典旅行社的强烈控诉玉山飄雪了,聽說二三十年前大屯山也會下雪...
大陆科技人士来台观感(十六)台湾之旅
Re: 阳明山是火山啊? (转载)太平洋的风
Re: 阳明山是火山啊? (转载)韩寒:我被台湾感动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民族的一切
台湾旅游食住全攻略(转载)问:11月台北附近自然风光的景点
裕隆集团总裁吴舜文病逝 享寿96岁有没有台北吃年夜饭的地方推荐啊? 有包子酬谢
陆生疯台湾 处处都新奇忆儿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林语堂话题: 先生话题: 故居话题: 纪念馆话题: 语堂
进入Taiwan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标 题: 寻访林语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 03:59:58 2013,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824f40100nnu9.html
寻访林语堂的影子
一直觉得林语堂先生是个奇人。
语言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如此多的“家”集于一身。
《京华烟云》(又译《瞬息京华》)、《吾国吾民》、《苏东坡传》、《当代汉英
词典》……英文著作中,讲述的却都是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向西方人讲中国,向中
国人讲西方,真正如他自己所说“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牧师的儿子,哈佛大学的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耗费
家产几至破产发明中文打字机,与鲁迅曾有交往但又疏离,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晚年定居台北……让我觉得好奇的事情真是很多。
也许林语堂晚年定居台湾、甚至曾作为台湾代表出访南美洲的缘故吧?为了政治上
的原因,我上学时听的“当代文学”、“台湾文学”等课程,老师从未提到过林语堂。
后来大陆逐渐开放,读了《京华烟云》等书,也看了若干评传,才对这位奇人有了
兴趣。于是,隐隐约约地,渴望看到一点这位奇人的影子。
一次,是在福建漳州,慕名去拜访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先生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平和县坂仔镇),17岁即离开故乡去上海圣约翰
大学读书,此生虽然对故乡怀念不已,但似乎除了在厦门大学又短暂居住任教之外,再
未回故乡长居(据林太乙《林语堂传》、万平近《林语堂评传》)。所以,故乡的林语
堂纪念馆虽则颇有气派,实物则比较少,多以照片、多媒体展览为主。
林语堂纪念馆占地7亩,距其童年故居不远,周围蕉林环抱,清静幽雅。主体为半
圆形二层建筑。馆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语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神态安详。纪念馆
前是81级花岗岩台阶,暗喻林语堂81岁的生命历程。
我在纪念馆停留了一个多小时,除了看展览之外,颇想找找比较权威的林语堂年谱
,或者关于龙溪的地方志述,可惜没有找到;一楼的小书摊上,所售无非《京华烟云》
等一般书店均等看到的书;展览似乎也没有超出林家二女儿林太乙的《林语堂传》,大
约也就是普及关于林语堂其人的知识而已。
漳州,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纪念馆附近的蕉林
又有一次,去了台北阳明山林语堂先生晚年的居所。
那是一处小小的庭院,门口有一个玲珑精致的牌子“林语堂故居”;走进去,中间
是连廊环绕的中式四合院,青檐白墙如江南民居一般清秀;穿过西式拱门,中庭透天,
看到的又是西班牙式的白色廊柱和拱形窗,辅之以庭院一角的竹、石、藤萝以及流水构
成的小小鱼池,真真称得上是中西合璧。林语堂很得意他对自己住所的亲手设计,曾说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在
这里,林语堂先生携夫人廖翠凤隐居了十年。
林语堂的书房,四周书籍环绕,中间是沙发,旁边是英文打字机。流连书房,想象
当年在这里,林语堂或左手持卷,右手举着著名的大烟斗读书;或咬着烟斗,驻足窗前
,望着远山思考。我仔细地浏览书柜上的书,很想知道这位奇人当年都读些什么书,或
许我能学上点皮毛,也成个什么“家”之类;遗憾的是我看了半天,也没有研究出什么
来;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书柜中好像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书——古籍,或者平装版的中
文书英文书。
林语堂的客厅和餐厅相连,名曰“有不为斋”,为主人手书,据说其意是世界上有
些事是他不屑做的(也是“有所不为”的意思吧——我窃想)。厅里还挂着宋美龄的画
和蒋介石的手书,足见这位奇人的影响力。站在那些木质深泽样式却很是简单的餐桌椅
、沙发、茶几旁,看到林语堂的那句话“我们如若得到一个真正谈天的朋友,则其愉快
实不下于读一本名著”,觉得实在是优雅闲适而豁达,想必当年这里的座上宾也是“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整座庭院依山势而建,从庭院正门进去,地势平坦;然进入餐厅再推门而出,便已
是二楼阳台了。极目远眺,台北市尽收眼底;两侧相望,则阳明山的幽幽风光在傍。林
语堂曾说,“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
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
,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心里不禁暗暗佩服主人的好眼光,选了如此颇
有诗意的一个好去处。
阳台下便是后花园,小巧精致,树木高低有序,草地、石径、露台错落,林语堂
1976年去世后便葬在这里。站在语堂先生的墓前,为故去的大师暗暗祈祷祝福,同时也
觉得诧异:语堂先生夫妻感情甚好,一生伉俪情深,为何此处只有语堂先生一人的墓而
没有与夫人廖翠凤合葬呢?
问及故居内的工作人员,一位年轻的女士告诉我说:林语堂先生虽然晚年居住在此
,最后的日子却是在香港二女儿太乙、小女儿相如身边度过并在那里去世的,之后便葬
在了故居后花园里。夫人廖翠凤1987年于香港去世,其间或在香港或在阳明山家中,整
理林语堂的著作、手稿、遗物等,1985年将林语堂故居捐给台北市,建成“林语堂先生
纪念馆”并开放。待廖翠凤去世时,此地已属政府所有,夫妻合葬便很难了。所幸廖翠
凤很喜欢小女儿相如,身后便留在了香港。
这解释让我颇觉得有些奇怪。回来后查了若干的资料,包括林太乙的《林语堂传》
,均没有找到答案,只说“种种原因”,想来是个不好解释的事情罢!只好姑妄听之了。
那天在林语堂故居便餐,吃的是很简单的素餐——米饭、青菜和汤。坐在木质餐
桌旁,对面墙上是林语堂先生大幅照片的壁画,语堂先生手拿着著名的大烟斗,微笑地
看着餐厅里有限的几个客人。忽然觉得,我找到了——或者说是捕捉到了林语堂先生的
影子,他刚刚出去不久,也许就在阳明山间的道路上散步吧?在这座幽幽的庭院里,还
留着他幽默的笑声和吃烟的味道,那烟味淡淡地,在晚风里久久不愿飘散。
位于阳明山的林语堂故居,一块玲珑精致的小小门牌,中间的红色勾记代表那管著名的
烟斗。
青檐白墙如江南民居一般清秀
连廊环绕的中式四合院,中庭透天,连廊下却又是西班牙式的白色廊柱
庭院一角的竹、石、藤萝以及流水构成的小小鱼池,据说林语堂先生还在这里持竿“钓
”鱼。
书房,四周书籍环绕,中间是沙发,旁边是英文打字机。流连书房,想象当年在这里,
林语堂先生或左手持卷,右手举着著名的大烟斗读书;或咬着烟斗,驻足窗前,望着远
山沉思。
“有不为斋”,为主人手书,据说其意是世界上有些事是他不屑做的。
阳台与花园,林语堂先生就葬在这里
在阳台上眺望台北
林语堂先生的墓地
wh
发帖数: 141625
2
另外推荐一篇大陆朋友写林语堂、梁实秋、殷海光故居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fb94b0101bdxr.html
想问问为什么林语堂的故居比梁实秋的热闹很多?这些故居是政府管理的吧?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 标 题: 寻访林语堂(转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 03:59:58 2013, 美东)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824f40100nnu9.html
: 寻访林语堂的影子
: 一直觉得林语堂先生是个奇人。
: 语言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如此多的“家”集于一身。
: 《京华烟云》(又译《瞬息京华》)、《吾国吾民》、《苏东坡传》、《当代汉英
: 词典》……英文著作中,讲述的却都是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向西方人讲中国,向中

B****n
发帖数: 11290
3
不知道為什麼耶 不過陽明山本來就很多人去 我上次去陽明山經過林語堂的故居 可惜
沒時間去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推荐一篇大陆朋友写林语堂、梁实秋、殷海光故居的文章: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fb94b0101bdxr.html
: 想问问为什么林语堂的故居比梁实秋的热闹很多?这些故居是政府管理的吧?

wh
发帖数: 141625
4
哦,那可能是因为地利了。那个朋友特别喜欢书,去台北时还去找尔雅出版社,正好碰
到创始人隐地,把他激动的。尔雅出版社的门面很小很朴素。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為什麼耶 不過陽明山本來就很多人去 我上次去陽明山經過林語堂的故居 可惜
: 沒時間去

wh
发帖数: 14162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标 题: 寻访林语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 03:59:58 2013,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824f40100nnu9.html
寻访林语堂的影子
一直觉得林语堂先生是个奇人。
语言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如此多的“家”集于一身。
《京华烟云》(又译《瞬息京华》)、《吾国吾民》、《苏东坡传》、《当代汉英
词典》……英文著作中,讲述的却都是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向西方人讲中国,向中
国人讲西方,真正如他自己所说“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牧师的儿子,哈佛大学的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耗费
家产几至破产发明中文打字机,与鲁迅曾有交往但又疏离,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晚年定居台北……让我觉得好奇的事情真是很多。
也许林语堂晚年定居台湾、甚至曾作为台湾代表出访南美洲的缘故吧?为了政治上
的原因,我上学时听的“当代文学”、“台湾文学”等课程,老师从未提到过林语堂。
后来大陆逐渐开放,读了《京华烟云》等书,也看了若干评传,才对这位奇人有了
兴趣。于是,隐隐约约地,渴望看到一点这位奇人的影子。
一次,是在福建漳州,慕名去拜访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先生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平和县坂仔镇),17岁即离开故乡去上海圣约翰
大学读书,此生虽然对故乡怀念不已,但似乎除了在厦门大学又短暂居住任教之外,再
未回故乡长居(据林太乙《林语堂传》、万平近《林语堂评传》)。所以,故乡的林语
堂纪念馆虽则颇有气派,实物则比较少,多以照片、多媒体展览为主。
林语堂纪念馆占地7亩,距其童年故居不远,周围蕉林环抱,清静幽雅。主体为半
圆形二层建筑。馆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语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神态安详。纪念馆
前是81级花岗岩台阶,暗喻林语堂81岁的生命历程。
我在纪念馆停留了一个多小时,除了看展览之外,颇想找找比较权威的林语堂年谱
,或者关于龙溪的地方志述,可惜没有找到;一楼的小书摊上,所售无非《京华烟云》
等一般书店均等看到的书;展览似乎也没有超出林家二女儿林太乙的《林语堂传》,大
约也就是普及关于林语堂其人的知识而已。
漳州,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纪念馆附近的蕉林
又有一次,去了台北阳明山林语堂先生晚年的居所。
那是一处小小的庭院,门口有一个玲珑精致的牌子“林语堂故居”;走进去,中间
是连廊环绕的中式四合院,青檐白墙如江南民居一般清秀;穿过西式拱门,中庭透天,
看到的又是西班牙式的白色廊柱和拱形窗,辅之以庭院一角的竹、石、藤萝以及流水构
成的小小鱼池,真真称得上是中西合璧。林语堂很得意他对自己住所的亲手设计,曾说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在
这里,林语堂先生携夫人廖翠凤隐居了十年。
林语堂的书房,四周书籍环绕,中间是沙发,旁边是英文打字机。流连书房,想象
当年在这里,林语堂或左手持卷,右手举着著名的大烟斗读书;或咬着烟斗,驻足窗前
,望着远山思考。我仔细地浏览书柜上的书,很想知道这位奇人当年都读些什么书,或
许我能学上点皮毛,也成个什么“家”之类;遗憾的是我看了半天,也没有研究出什么
来;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书柜中好像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书——古籍,或者平装版的中
文书英文书。
林语堂的客厅和餐厅相连,名曰“有不为斋”,为主人手书,据说其意是世界上有
些事是他不屑做的(也是“有所不为”的意思吧——我窃想)。厅里还挂着宋美龄的画
和蒋介石的手书,足见这位奇人的影响力。站在那些木质深泽样式却很是简单的餐桌椅
、沙发、茶几旁,看到林语堂的那句话“我们如若得到一个真正谈天的朋友,则其愉快
实不下于读一本名著”,觉得实在是优雅闲适而豁达,想必当年这里的座上宾也是“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整座庭院依山势而建,从庭院正门进去,地势平坦;然进入餐厅再推门而出,便已
是二楼阳台了。极目远眺,台北市尽收眼底;两侧相望,则阳明山的幽幽风光在傍。林
语堂曾说,“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
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
,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心里不禁暗暗佩服主人的好眼光,选了如此颇
有诗意的一个好去处。
阳台下便是后花园,小巧精致,树木高低有序,草地、石径、露台错落,林语堂
1976年去世后便葬在这里。站在语堂先生的墓前,为故去的大师暗暗祈祷祝福,同时也
觉得诧异:语堂先生夫妻感情甚好,一生伉俪情深,为何此处只有语堂先生一人的墓而
没有与夫人廖翠凤合葬呢?
问及故居内的工作人员,一位年轻的女士告诉我说:林语堂先生虽然晚年居住在此
,最后的日子却是在香港二女儿太乙、小女儿相如身边度过并在那里去世的,之后便葬
在了故居后花园里。夫人廖翠凤1987年于香港去世,其间或在香港或在阳明山家中,整
理林语堂的著作、手稿、遗物等,1985年将林语堂故居捐给台北市,建成“林语堂先生
纪念馆”并开放。待廖翠凤去世时,此地已属政府所有,夫妻合葬便很难了。所幸廖翠
凤很喜欢小女儿相如,身后便留在了香港。
这解释让我颇觉得有些奇怪。回来后查了若干的资料,包括林太乙的《林语堂传》
,均没有找到答案,只说“种种原因”,想来是个不好解释的事情罢!只好姑妄听之了。
那天在林语堂故居便餐,吃的是很简单的素餐——米饭、青菜和汤。坐在木质餐
桌旁,对面墙上是林语堂先生大幅照片的壁画,语堂先生手拿着著名的大烟斗,微笑地
看着餐厅里有限的几个客人。忽然觉得,我找到了——或者说是捕捉到了林语堂先生的
影子,他刚刚出去不久,也许就在阳明山间的道路上散步吧?在这座幽幽的庭院里,还
留着他幽默的笑声和吃烟的味道,那烟味淡淡地,在晚风里久久不愿飘散。
位于阳明山的林语堂故居,一块玲珑精致的小小门牌,中间的红色勾记代表那管著名的
烟斗。
青檐白墙如江南民居一般清秀
连廊环绕的中式四合院,中庭透天,连廊下却又是西班牙式的白色廊柱
庭院一角的竹、石、藤萝以及流水构成的小小鱼池,据说林语堂先生还在这里持竿“钓
”鱼。
书房,四周书籍环绕,中间是沙发,旁边是英文打字机。流连书房,想象当年在这里,
林语堂先生或左手持卷,右手举着著名的大烟斗读书;或咬着烟斗,驻足窗前,望着远
山沉思。
“有不为斋”,为主人手书,据说其意是世界上有些事是他不屑做的。
阳台与花园,林语堂先生就葬在这里
在阳台上眺望台北
林语堂先生的墓地
wh
发帖数: 141625
6
另外推荐一篇大陆朋友写林语堂、梁实秋、殷海光故居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fb94b0101bdxr.html
想问问为什么林语堂的故居比梁实秋的热闹很多?这些故居是政府管理的吧?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 标 题: 寻访林语堂(转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 03:59:58 2013, 美东)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824f40100nnu9.html
: 寻访林语堂的影子
: 一直觉得林语堂先生是个奇人。
: 语言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如此多的“家”集于一身。
: 《京华烟云》(又译《瞬息京华》)、《吾国吾民》、《苏东坡传》、《当代汉英
: 词典》……英文著作中,讲述的却都是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向西方人讲中国,向中

B****n
发帖数: 11290
7
不知道為什麼耶 不過陽明山本來就很多人去 我上次去陽明山經過林語堂的故居 可惜
沒時間去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推荐一篇大陆朋友写林语堂、梁实秋、殷海光故居的文章: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fb94b0101bdxr.html
: 想问问为什么林语堂的故居比梁实秋的热闹很多?这些故居是政府管理的吧?

wh
发帖数: 141625
8
哦,那可能是因为地利了。那个朋友特别喜欢书,去台北时还去找尔雅出版社,正好碰
到创始人隐地,把他激动的。尔雅出版社的门面很小很朴素。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知道為什麼耶 不過陽明山本來就很多人去 我上次去陽明山經過林語堂的故居 可惜
: 沒時間去

r**********y
发帖数: 1632
9
哈,我是跟着你“远见”那篇转贴找来的,果然找到宝贝。Mark!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推荐一篇大陆朋友写林语堂、梁实秋、殷海光故居的文章: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fb94b0101bdxr.html
: 想问问为什么林语堂的故居比梁实秋的热闹很多?这些故居是政府管理的吧?

1 (共1页)
进入Taiwan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忆儿时Re: 阳明山是火山啊? (转载)
缅怀「昌平演习」殉难烈士台湾旅游食住全攻略(转载)
《尾巴游记》2017夏-台北印象 (转载)裕隆集团总裁吴舜文病逝 享寿96岁
寻访林语堂(转载)陆生疯台湾 处处都新奇
什麼火車站? 買票賣票都犯法?请教:从美国到台湾怎么取钱呢?
[转载] 台湾行结束语二: 对于经典旅行社的强烈控诉玉山飄雪了,聽說二三十年前大屯山也會下雪...
大陆科技人士来台观感(十六)台湾之旅
Re: 阳明山是火山啊? (转载)太平洋的风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林语堂话题: 先生话题: 故居话题: 纪念馆话题: 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