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4 发帖数: 6339 | 1 一,“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由来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最早于1993年提出,当时连战任“行政院长”后,大幅缩减郝柏
村时代耗资庞大的“六年经建计划”,提出了新的“振兴经济方案”,该方案提出的长
期目标,就是要将台湾建成“亚太营运中心”。该方案提出后,“亚太营运中心”的具
体计划由时任“经建会主委”的萧万长领导策划,并交由美国麦肯锡公司进行估计。
1995年,台当局开始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以10年为期,分三阶段实施,该计划
因而亦被称为“跨世纪大行动”。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与此之前郝柏村任“行政院长”时提出的“六年经建计划”有很
大差别,前者更注重经济体制与政策方面的调整,后者则侧重于公共建设计划。概言之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主要内容分二层次:一是通过修改大量经济政策与法令,推
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减少人员进出和内外投资的障碍,以台湾更程度地融入亚太地区
分工体系。二是推动制造,金融,海运转运,航空转运,电信和媒体六大功能性中心的
建成。
当时,台当局推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背景有三:
一是顺应国际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转变。当时,跨国公司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纷纷改变过去集权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而是采取分权管理,即:在全球各经济区域设立
区域营运总部或营运中心,统计跨国公司在该区域的业务。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在亚
太地区的区域总部大都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亚太营运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自由化,国际化,增加台湾对跨国公司设立营运总部的吸引力。
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台湾经济进入新一轮转型,其主要特征
之一就是台湾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在短短十年间其占GDP份额提高了十个百分点左右,
达到60%以上,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台湾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
。这期间台湾第三产业的崛起,主要靠当时岛内市场的扩张及台湾经济体制自由化带来
政策变革效应,具有典型的内需特征。由于岛内市场扩张潜力有限,在后工业化社会有
必要增强第三产业特别是功能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开拓岛外市场,维持经济的持
续发展。在“亚太营运中心”中,计划的六大功能性中心中,其中五大中心均属于服务
业范畴。因此,“亚太营运中心”又被岛内称为“第二次外向型革命”七十年代台湾通
过出口导向工业发展战略将工业推向国际,为“第一次外向型革命”;此次又将要功能
性服务业推向国际,因而是“第二次外向型革命”。
在1992年两岸海协与海基两会达成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92共识”后,两岸实现了“
汪辜会谈”,两岸政治关系由于有了共同“这个基石而大大缓和。同时,90年代初期邓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祖国大陆掀起新的改革开放高潮,经济蓬勃发展; 1992年和1993
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再次掀起高潮,推动了两岸正经由两岸关系的缓和,使台湾经济发展
以祖国大陆为主要腹地的实现可能性增加,也是台湾当局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
重要背景。
二,李登辉,陈水扁出于政治考虑抛弃“亚太营运中心”
从当时国际,岛内经济形势看,“亚太营运中心”不失为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计划,若照
此计划实施,不仅有助于加快台湾经济的转型,提高台湾经济在亚太地区国际分工中的
地位,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也颇有助益。但该计划最终流产,其原因主
要来源于岛内台独势力的政治考虑。
“亚太营运中心”英文“亚太营运中心”英文“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提出,其主要目
的就是在祖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资加快赴祖国大陆投资,shall借助台湾与祖国
大陆同文同种,两岸经济关系日趋密切以及台湾的优势地理位置,将台湾建成国际资本
进出亚太地区特别是祖国大陆的重要门户。根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评估,台湾要建成营
运中心“,至少50%以上的市场腹地须在祖国大陆,尤其海运转运中心80%以上要借助
于祖国大陆市场。实际上,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两岸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
祖国大陆市场在“亚太营运中心”的角色越越越重要。因此实质上,“亚太营运中心”
计划,就是在台湾经济步入转型期后,尝试走一条以祖国大陆为重要依托的经济发展之
路中。
在是,在“亚太营运中心”中,计划实施后,当时的台湾行政当局开始重视发展两岸经
济关系,不仅提出以“市场法则”为作为处理两岸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而shall
should should pair two shore无法直接“三通”的现状,于1995年颁布“境外航运中
心管理办法”,连战并出提“两岸经贸特区”的构想。不久,两岸实现了“三通”形态
似乎出现了乐观的前景。
但是,随着李登辉“台独”面目的逐渐显露,“亚太营运中心”计划以祖国大陆为腹地
的作法不只越来越不符合李登辉的口味,对其推动“台独”的政治目标也构成新的。
1996年李登辉访美,导致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当年8月,李登辉在提出限制台商赴大陆
投资的政治的同时,对“亚太营运中心”也大加抨击,认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是”
鸠占鹊巢“,借发展台湾经济之名,行两岸”三通“之实,在两岸”三通“问题上投入
”过多的精力“。并声称要检讨”亚太营运中心“,以后要集中火力以制造研发为中心
,shall to be台湾建成”科技岛“。
李登辉对“亚太营运中心”改铉更张,提出以制造中心为根本,实际上是走回台湾经济
发展的老路,“第二次外向型革命”实际上已经流产。李登辉提出台湾以“科技岛“为
目标,也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当时已成为台湾工业龙头的资讯电子产业,其基本发展
格局是进口日本,出口美国,与祖国大陆关联不大。因此,将台湾建成“就是要走回依
赖日本,美国的经济老路,以此增加对祖国大陆经济的自主性,为未来实现”台独“目
标奠定经济基础。在”戒急用忍“政策下,”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已是名存实亡了。
陈水扁上台后,着眼于“渐进式台独”的政治目标,甫上台就攻击“亚太营运中心”格
局太小,台湾要建成“全球运筹中心”,并提出“绿色矽岛”的台湾总体经济发展战略
目标。陈水扁执政不久,“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即被“全球运筹中心”计划所取代,在
形式上也消灭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