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n 发帖数: 510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majiachen (满门尽是黄金甲 之 身怀六甲), 信区: Fishing
标 题: 台北第二钓 --- 故地重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2 08:01:05 2017, 美东)
回来好久了,但一则忙,二则天公不作美,一直没机会再钓一次 .... 直到昨天。
选定的钓场仍然是台北市外双溪,只不过这次是在至善路二段,属于比较上游的河段。
这段河面狭窄,只有四五十尺,乱石嶙峋,水流复杂,是个标准溪流钓场。
选择这一段的外双溪是有原因的:虽然当年我不会钓鱼,但这里是我移民前久居数十年
的地方,天天在这里出没,当然对此地有不少的感情。
* * * * *
说起外双溪,以前如果你跟人说起你住外双溪,人家一定接一句:“啊,地灵人杰”。
因为这里有故宫博物院、有国学大师钱穆故居、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故居、来自大陆苏州
的东吴大学也建校于此。蒋纬国(蒋经国的弟弟)曾住在比较里面一点的内双溪,后来
因为是违建被市政府拆了;就连卸任后的李登辉都选择住在我家山脚下、大马路旁的翠
山庄,直到今天。这里人文荟萃,依山傍水,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另一个台北人共同的记忆,就是那场着名的公案:民国 70 年的 123 自由日,外双溪
上游水坝无预警泄洪,正值景美女中的学生在此郊游,突发的洪水冲走并淹死了十数名
学生,某老师已经救起一名学生,回头再救其他人时,自己却不幸灭顶。事后检讨,是
水坝员工人为错误造成,判刑若干年。
当然,还有每天上学时的青涩公车恋,与山路上溜 skate board 的长发长裙少女,。
。。这是一个充满记忆的地方。
* * * * *
下午三点多坐公车在双溪里站下车,很高兴地看到路边那个甘仔店仍然健在!
这个甘仔店说起来很传奇,它的地理位置极差,没有人潮、车潮,就连附近民宅都很少
,但它竟然屹立不摇超过半世纪!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赚钱的?
这个店以前的老板是双溪里里长,我曾经为了办事情来过两三次,平常也只是开车路过
而已。今天走进来,柜台后面是他的儿子,当年的小伙现在也白发苍苍了。这个店除了
卖日用杂货,也卖烤肉炊具,与钓具。跟他买了一盒面包虫,一瓶绿茶饮料与香烟,想
要问问他老里长如何?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 * * * *
顺着甘仔店旁边的楼梯走下河岸,穿上 wader 准备好钓具,看看眼前杂草丛生的河岸
,心里不禁泛起一阵毛骨悚然的感觉!
台湾地处亚热带,本来就以多蛇著称,而本地故老相传:日本人曾经在此处山里建了一
所毒蛇研究所。战后撤退时,把实验室里的毒蛇全都放归山林,从此外双溪就满山遍布
毒蛇。虽说是传说,但我亲身经验可是一点不假:
以前住在溪边山上的社区,刚搬去时,每天早上都会在路上看到前晚被压死的蛇,青竹
丝、雨伞节、百步蛇,几乎每天都有。后来可能人越来越多,这现象才不再出现。几年
后我们社区里,还发生过毒蛇咬死小孩的事情!
更夸张的是,住在同一社区的某亲戚半夜打电话来跟我们求救,说有蛇跑进他家!原来
他太太睡到半夜,觉得脸上一阵凉凉的,她就用手拨开,但一想不对,立刻尖叫跳下床
来,看到一条雨伞节钻进床底!我跟哥哥骑了摩托车跑去帮忙打蛇,但忙来半天没有结
果,最后是打 119(美国的911) 求援,才把蛇抓走。最后他们带回去泡酒了。:-)
在台湾时,我就是因为怕蛇而怕进草丛,所以来之前我已有心理准备,怎么样也要硬着
头皮上。好在穿了 hip wader,它厚厚的胶靴应该有点保护作用吧?
* * * * *
溪流钓的钓法是走钓,也就是一个地方钓一会儿就换个地方,久待无益,所以着装与钓
具以轻便为主,而选择钓点更是重要。想起来前两天版上某人很 know-it-all 地教训
大家 “岸钓找钓点是天方夜谭”!我心里暗笑。
这种溪流钓,乱石丛草,非但要找适合站立下竿的地方,注意安全,更要选择有利的水
流或水潭。除此之外,要考虑阴影、风向,不要把鱼惊吓走。这些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
大学问,但绝对与钓不钓得到鱼有很大关系。Well,既然人家什么都懂,是权威,我摸
摸鼻子就不吭声了。
这次带回来的是 Tenkara 竿子,但怕台湾鱼不识洋货,还是决定改採本地钓法,挂尼
龙线,秋田 3.5 号钩,用老里长家买的蛆当饵。溪里小鱼不算很多,但咬口十分凶猛
(急流中的鱼都是如此),一咬下去立刻自动 set hook,你只要小心拉回来,别让钻
进石缝就好。一个多钟头下来,钓了七八条苦甘仔与苦花,成绩不算傲人,但对新手如
我,已经很满意了。
这都是台湾极为常见的鱼种。苦甘仔长不大,但苦花体型较大,可以长大到 30cm,据
说十分好吃。
* * * * *
天色渐黑,收拾东西回到大马路上,搭了公车来到大直。是的,这又是一个充满记忆的
地方,因为我的初中母校,就是大直国中。
大直菜市场已经没落,但昔日买参考书的人人书店依然健在。当年小小轰动的姐妹豆花
依然如故,只不过两位美女也显老态,价格贵了不少。那个卖黑轮的摊子,还有那个很
难吃的小馆子照常营业,我特意走进去如往日一般叫了盘什锦炒饭,不过现在有钱了,
所以加碗麻油猪肝汤,打牙祭。老板娘换成了她媳妇,也不认识我,我默默地吃完多给
了 20 元,算是捧场吧。
* * * * *
去国十数年,每次回来都回有些不同的感受。从好的方面来讲,人民的文明礼貌有显著
提升,几乎让我觉得自己都不适应了。
例如台湾常见人戴口罩,有的人是怕被传染感冒,有的是自己感冒了,就很自觉地戴口
罩才出门。又例如坐 escalator,大家自动靠右站,把左边让出来给赶时间的人。捷运
车站或车上,没有吃东西的;看电影不可以翘二郎腿;边走边抽烟的几乎看不到;乐于
帮助陌生人;街道好像比以前更干净整洁 .... 等等。
职场上的白领年轻人都很敬业热诚,专业知识丰富,也有国际观,英文程度普遍不赖,
认真地做他该做的事。我也看到一群背景不同、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汲汲于为台湾产
业寻找规划更好的全球定位,他们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一份使命感。在文创圈子里
,我感受到台湾人热衷于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用更有自信的态度探索属于自己的过
去。这几年对原住民文化、眷村文化的重视,关怀本土环境与生态、各种公益事业的出
现、在许多小地方所体现的文化创意 .... 台湾人似乎活得更精致了。
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我也看到了大学毕业生的薪水,只有我当年的一倍多,而且几乎
已经注定不可能在台北买到一套房子。电视上越来越夸张的名嘴,嘶喊着耸动的话语,
只为了一个收视率。政治上更是两极分歧严重,而且一到选举,就是全民热血沸腾,互
掐脖子。
* * * * *
台湾人喜欢讲阵痛、转型,什么问题都说这只是转型阵痛,只是这转型阵痛未免也久了
点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