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h****y 发帖数: 196 | 1 导语: 利比亚危机已进入第二个月。表面上看,它跟其他阿拉伯国家发生的事相似:饱
受腐败、特权和贫富不均的民众,团结起来要推翻独裁政权。但利比亚的情势其实复杂
得多.不仅因为它招来了联合国授权的介入、也不仅因为它的抗议持续了更长时间。利
比亚所处的,与其说是一场革命,不如说是一场内战。
资料:利比亚概况
利比亚地图
利比亚货币
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1986年4月21日,改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
众国”。它位于非洲北部,面积175万平方公里。
人口408万人。97%为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林逊尼派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8%,宣传
《古兰经》是利比亚的社会准则,是一切法律的依据。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国
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在大城市均可通用。
1951年12月24日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改国名为利比亚王
国。1969年9月1日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国名
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78年8月9日与我国建交。首都的波里。
利比亚是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和非洲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天然资源有油、天然气
、石膏等。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约200亿美元。人均产值约6260美元。货币:利比亚
第纳尔Libyan Dinar.
1951年利比亚是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后来石油收入成为利比亚的巨大财源,由于
巨额的石油收入,使该国一跃成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经济面貌发生了大
的变化。
的波里从古代起就是重要的贸易口岸,人口55万,它自古就是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
。现在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达500万吨。
利比亚的商务礼俗,冬季前往宜穿保守式样西装。拜会需预先订约会。当地商人多
用阿拉伯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利比亚宴会的种类颇多,这要看主人和客人的兴趣而定
。有些宴会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有些是在谈笑风生中进行,有些是在大唱、大闹中
进行。在利比亚这个国家,被邀请作客,客人就得放怀畅饮,欢闹不歇。利比亚主人一
看客人如此欢悦,他也会乐不可支,觉得举办这次宴会的确值得。客人要注意分寸,闹
中有“品”,中有“礼”。
商业往业,报价宜用CIF价,勿用FOB价。小心对方的信用状况,初次交易,最好要
求对方用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付款,而避免收票即付的票。从1971年4月以后,所有商业
机构必须守我全为利比亚国民所有,代理商亦须为利比亚国的国民。商务活动中,应邀
做客,只有男性参加。记信要送礼给对方,决不要送给对方的太太。利比亚人喜爱绿色
,忌讳黑色。此外,猫、猪、女性人体均属禁忌图案。大城市饮水安全,水果须洗净。
商务活动最好于11月至次年4月前往。行前须先查明节日。入关免税香烟200支或雪
茄25支,或烟草半磅。禁酒。本地货币禁止进出口。外币不限,入关先申报,出关时可
携出。小费政府不鼓励,但仍然受欢迎。
作为部落国家,民众对部落的向心力是维系利比亚最主要的力量
在利比亚发生的一切总让人联想起伊拉克。两国地势相似、也被独裁者把持多年,更重
要的是,它们都是“部落国家”。历史上,无论是土耳其还是被意大利占领时,部落领
袖在利比亚的影响都非常大,部落联盟是本土事务的仲裁者。
众所周知,上校卡扎菲是通过1969年一次政变推翻王室上台的,但即使像他这样的“急
先锋”,也没能完全消灭部落在利比亚的影响力。由于其后建立的卡扎菲政权实际上很
不成形,部落领袖至今依然占据着利比亚政府的主要职位,因此卡扎菲40多年的“强人
统治”,实际上是要依靠利比亚人对部落的向心力来维系的。
卡扎菲出身小部落,依靠党同伐异维持41年“强人统治”
在利比亚,支持卡扎菲的活动总这样一个口号,“真主阿拉、奥马尔和利比亚!”(
Allah, Moammar and Libya)。奥马尔是卡扎菲的名字,他自觉地排在真主之后,却让
自己排在了利比亚之前。他凭什么这么做?卡扎菲不仅出身小部落卡达法、其祖上甚至
不是本地人(来自也门),在宗教上更毫无优势——这意味着,大部落领袖不见得待见
他这样的区区一名上校,更会遭到曾在宗教上很有作为利比亚王室鄙视。
政变上台后,卡扎菲曾搞过“绿色文化大革命”、创立过“伊斯兰社会主义”,但既没
有为自己在宗教上加多少分,也没能打破部落的影响。唯一的方法,就剩下党同伐异了
:拉拢尽量多的支持者,边缘化反对自己的新旧势力。于是,在卡扎菲治下,利比亚部
落矛盾的“东西边缘”也愈趋明显。
贫困的东部历来是“反卡大本营”,西部长期处于卡扎菲控制之下
利比亚王国时期,如今的“反动派大本营”班加西是与的黎波里地位相当的“第二首都
”。当时,纳赛尔正在埃及发动轰轰烈烈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得到西方支持的利比
亚国王伊迪里斯(Idris)害怕“殃及池鱼”,于是在靠近埃及的东部重镇班加西设置
了王室的“据点”。亲王室的势力由此在利比亚东部生根发芽,他们敌视推翻王室的卡
扎菲。
如前面提到,出身下层、又没有历史作为的卡扎菲,不得不巩固自己势力。通过拉拢各
部落(尤其是下层民众),他成功在以的黎波里为中心的西部,吸引了主要由大部落的
底层、沙漠南方的黑人部落组成的支持者。1969年政变后,卡扎菲大力推进中央集权、
废除旧有行政区域、将两个首都变成单一首都以巩固自己对西部的绝对控制。然而,反
对他的不仅有残留在东部的王室势力,反对者的队伍其实逐渐在壮大。
东部部落:频繁挑战卡扎菲政权未果,组合松散“一击即破”
卡扎菲在位40多年间,利比亚国内发生过多次骚乱,好几次爆发自东部。从力量对比上
看,东部部落是“反卡”的大头。1993年,出于对空军资源过分倾斜卡扎菲部落的不满
,人口最多的部落Warfalla公然在军中发动政变,利比亚第二大部落(Magariha)其后
也被怀疑支持政变。
本次利比亚抗议爆发后,最先表态的亦是Warfalla部落的领袖,他公开宣布“卡扎菲已
不再是兄弟”,另一个东部部落(Zuwayya)的族长,更威胁中断输出区内石油来声援
革命。但这样的表态是闪烁不定的。在Warfalla部落内部,不少人正在不断提醒自己的
领袖,1993年那次不成功的暴动后,卡扎菲杀了他们的8名军官。加入力量出现明显有
利于卡扎菲的变化,这些本来并无太多交集的部落组成的“联盟”很可能就不攻自破。
宗教势力:塞努西教派有相当于1/3人口的信徒,但有心无力
正如老王室成员依然被不少利比亚人敬重一样,作为“前朝”信仰的依托,赛努西教派
在利比亚还保有一定号召力。它们在东部也有大量据点,可是卡扎菲上台后则想方设法
根除赛努西思想的影响。在利比亚,约有1/3依然是塞努西教派的名义上的信徒。可是
,在地广人稀的利比亚,凭借一点向心力根本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反对力量。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班加西的大部分宗教人士都希望得到西方的帮助,可现在他们却无
比纠结。一名加入到班加西作战的老兵对记者说,“如果美国佬过来,我们会立马停下
打击卡扎菲而转向他们”。这正是这些宗教界反对派的担忧所在,一些信徒要求,对那
些进入到利比亚的外国人(尽管他们是来打掉独裁者卡扎菲)也不要手软。
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在卡扎菲“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被复员”
利比亚历来不缺伊斯兰主义者(jihadist,也称“圣战战士”)。以东部山区为据点的
激进极端伊斯兰组织“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LIFG),在“反卡”上也是不遗余力。
据美国西点军校2008年统计,在伊拉克,1/5的极端主义者来自利比亚东部地区。
如今,在一个小型反派根据地、班加西东北方的Darna,当地反对派领袖Sufian bin
Qumu曾经是本•拉登的司机。然而,早就引起卡扎菲注意的“利比亚伊斯兰战斗
团”或其他极端主义团体,已经很难成为卡扎菲的真正威胁。卡扎菲很早就注意到他们
,并从沙特(同样是极端分子一大输出国)那取到了经,利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
手段将他们镇压下去。
旧王室势力:暂时充当“反卡旗帜”,重新掌权无望
年初爆发抗议以来,利比亚王国时期的国旗一度出现在班加西、成为反对派旗帜,但如
果观察足够细心,就能发现这些小旗帜不久又被平民收回去了。王室力量只是一个反抗
卡扎菲的象征,却不是核心力量。实际上,今天不少加入反对卡扎菲的东部部落,曾经
也受益于王室的推翻,如果王室真得以复辟,他们将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班加西不是民主派大本营,而是“杂牌军”组成的反对派重镇
在班加西,每到祈祷的时间,当地法院(反对派临时总部)便出现“奇怪的一幕”——
坐在前排的几百名世俗年轻人边播放阿拉伯流行音乐边大声喊“解放利比亚!”,而在
他们身后几排,人数更为众多的、黑压压的人却低头振振有词地祷告。这就是被外界定
义为“反对派大本营”的班加西的现状。
利比亚的“反卡阵线”组成历来很杂。这一次,以上提到的所有力量都掺和在这一次利
比亚危机之中。在班加西已经更广阔的东部“反对派前线”,有部落领袖、王室后人、
民主化支持者和宗教代表;在临时组建的“班加西全国委员会”,出现了来自卡扎菲政
权的变节军政官员(如前司法部长、内政部长、秘密警察头头等);走在班加西大街小
巷上宣传的,有从商人、律师“改行”而成的世俗民主派人士;而在这些人的大后方,
还有对谁都不满意的最极端的伊斯兰主义者。
“只有我,卡扎菲,才能让国家统一”
假如所有反对派一早组成“统一战线”,卡扎菲政权不可能维持至今。但几十年的恩恩
怨怨,加上卡扎菲政权的从中作梗,利比亚的反对派始终难以整合。一个多月前,卡扎
菲的儿子曾警告“利比亚可能爆发内战”。这并不完全是胡言。反对派的阶段性胜利,
更多得益于国内外声势、对手的溃败和“收编”中立部落。正如一些观察家所指出,“
民主化”只是利比亚危机爆发的一个口号,失业是其“催化剂”,而国内长期存在的深
层矛盾,才是一切的源头。即使在最坚定反对卡扎菲的东部,也很难推举出一个让所有
人满意的“共同领袖”,无怪卡扎菲振振有词地宣称:“只有我才能让国家统一”。问
题是,这样的统一有何意义?
结语 国际社会主流希望,利比亚危机的最终结局,是卡扎菲政权的倒台。但从目前看
来,发生在利比亚的一切都更像是一场沉寂已久的内战,而不是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阶段
。利比亚的问题,很可能只有利比亚人自己才能解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