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0 发帖数: 325 | 1 领导干部下基层之我见
领导干部下基层说起来容易,据笔者了解,实施起来却有不少问题,或是拘泥于文山会
海有心无力,或是基层是下了却只“身入”没有“心入”,诸多问题的存在远远超过了
下基层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下基层,应该要做到三“不”“二”下。
不层层陪同。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当以领导视察工作的身份而下,而应该是以工作的心
态而下。避免层层陪同、迎来送往、警车开道之怪现象。如《人民日报》曾报道的山西
省副省长刘维佳,为避免陪同,她不跟各级干部打招呼,经常一个人下乡,不带秘书,
搭乘省扶贫办公用车,带上被褥就上路。通过身体力行实地走访,真实掌握了该乡的实
际情况,在她的“下乡住村笔记”中记录了农村一些诸如灌溉工程利用率不高等十一个
问题。基层问题一个个被她刨根出来,浮在政府工作的水面上,促使政府工作更具针对
性。
不特殊接待。领导下基层应怀着一颗平民心态,剔除官本位思想,抵制基层干部大摆宴
席的铺张浪费作风,杜绝茅台、五粮液齐上阵、鸡鸭鱼肉堆满桌。笔者认为严格制定接
待标准是杜绝特殊接待的关键,人们行为的取向不是靠个人道德水准和境界决定的,而
是透明的监督、难以变通的执行、不可逾越的制度防火墙所制约的。如某地实行的七元
食堂,不管谁到该地走访,全部安排在这个七元食堂就餐,所有人一律平等,必须执行
。以制度的强制性避免三公消费腐败滋生。
不瞎忙白忙。领导干部的忙,要忙在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上,
忙在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上,忙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
定的突出问题上。如涉农部门领导应该选择到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帮助研究解决制约新
农村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综合部门领导应该选择到困难企业去,帮助研究加快
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政法部门领导应该围绕平安城市的建设,选择薄弱地区、薄
弱环节深入调研;环保部门领导应该坚持到群众对环境污染不满的工业园区,解剖麻雀
,寻求对策。反之,如果整天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哪怕“五加二”、“白加黑”地
工作,又有何价值,只能是白忙、瞎忙、空忙,事倍功半。
要放得下架子。领导干部下基层得放下身板,不要真把自己当龙体了,百姓不买账,领
导干部不过是百姓心里狐假虎威、披羊皮卖狗肉的一只臭屁虫。带着感情、责任和研究
思考的问题,到基层一线去,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
于民。如带领兰考人民治沙防风的焦裕禄,带着锄头、镰刀、嫁接刀这“三件宝”与农
民群众一起劳动的杨善洲,再如身患重病依然坚持走访贫困家庭,给老人、寒门学子带
去真切帮助的李林森……他们放下架子,践行着人民公仆的不变本色。领导干部没有架
子,百姓才能给位子。
要沉得下身子。面对基层问题,只有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
掌握当前基层工作的实情,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带着目的下去、带着问题下去、扑下身
子,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如果,只是为了下
基层而下基层,车子转一圈、手一指、餐桌上满腹经纶、牌桌上英雄本色,恐怕浮躁、
虚浮、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只能让基层群众哀叹“吓”基层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