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发帖数: 810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陈晚:为什么说中国学校无法复制美国教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 10:46:51 2015, 美东)
尽管有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在介绍美国教育,也有相当一部份的学者和普通家长在中美教
育之间做着对比。无论大家如何努力,悲观地说,这一切的对比和思考基本都属于纸上
谈兵。不可置辩的事实是,中国根本就无法复制美国教育。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有句
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我用几个简单的事实来说明一下这个命题。
比如说,我们都觉得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灵活,而中国课堂相对死板。美国学校的灵活
教学,和美国学校的课堂设置大有关系。在美国中小学,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是25名左
右,而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是多少?大概是美国课堂人数的两倍吧。美国课堂学生少,
老师就有可能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互动,课堂教学也就相应地灵活起来了。而在中国,
你让一个老师对付50多个学生,如果中国老师想和全班同学互动,一节课就那么点儿时
间,一旦互动起来,估计老师就没什么时间讲课了。中国学校的课堂设置,决定了中国
中小学的教学只能是填鸭式的,美国学校的灵活教学法,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
又比如说,美国中小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要求学生去
图书馆借书找资料。美国学校对教材的大撒把,和形形色色的美国图书馆有关。根据美
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全美约有各类图书馆12万个,平均每2,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
其中公共图书馆8956个、大学图书馆3,793个、学校图书馆98,460个、特别图书馆7,616
个(包括公司、医学、宗教、法律、财经等图书馆)、军事图书馆265个、政府图书馆1
,006个。
ADVERTISING
在美国,各类图书馆就是美国学生读不完的教材和百科全书。即使美国老师不用统一的
教材,美国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答案。请记住这个数据吧:平均每2,500个美国人
就有一个图书馆。这个数据,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中国社区图书馆的不普及,藏书
有限的中小学图书馆又不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需要阅读的书籍,这就决定了中国学校必
须要有统一的教材。
再比如说,美国孩子普遍喜欢运动,而中国孩子的课外运动时间却很有限。中美学生之
间在运动方面的不同,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和美国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中国孩子的作业量大,这就决定了中国孩子在课余
时间的主要任务是应付作业,换句话说,中国孩子没时间搞什么课外运动。
二。再换个角度说,美国孩子爱运动,这和美国社区公园的设置有关。在美国,公园不
仅仅是消遣散步和看花弄草的地方,至少在我们这里吧,一年四季,社区公园都有为孩
子们安排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比如我的孩子们就在社区公园学过打网球,学过划船,学过踢足球。这种社区公园的课
外活动,离家近,学费低廉(居民纳税的结果),注册方便。社区公园的各种体育活动,
一年四季都有专门的活动预告和介绍。在报名前后,课外活动的小册子会及时寄到每个
居民的家中,供家长和孩子们选择之用。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社区公园,并不是美国
大城市的专利。在我们居住的小镇,孩子们就能享受到社区公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中国,能有多少这样的公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这种离家近价格低廉的运动场所呢?
又比如说,美国孩子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校外活动来完成。教堂,童子军,女童军,都
可以向美国孩子灌输各种优秀的为人品质。即使美国学校不上政治课,不学白宫文件,
美国孩子也会在校外的各种活动中得到人生的指导。宽容,诚实,有爱心,尊敬并服从
父母,这些品质是教堂的宗教教育中经常讲述的内容。吃苦耐劳,对人有礼貌,助人为
乐,善于和他人合作等等,是童子军和女童军需要习练的本领。美国孩子在这样的校外
德育教育中,通过日复一日的熏陶,至少会达到聊胜于无的效果。众所周知,宗教和男
女童军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市场,美国课外教育中的这部分,中国完全不能复制。
通过这些简单的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德智体几方面的训练,中美孩子
经历的过程都不一样。中美教育的不同方式和结果,造就了外在和内心都不一样的孩子
。比如某些中国孩子从小就知道长大以后挣大钱买豪宅,而某些美国孩子从小就希望长
大以后去非洲帮助难民。
美国孩子运动时间多,性格开朗,也爱笑。而中国孩子在大量作业的压力下,内心紧张
,难展笑容。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中美孩子的世界观也不一样,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也就相应地有所不同了。比如几乎没有哪个美国孩子会因为没考上好大学而选择自杀,
即使是社区大学里的美国大学生,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卑。
诸如此类的例子说明,中国学校根本就无法复制美国教育,我们也就不能期待在中国的
大地上把中国孩子改造成美国孩子的模样。和美国教育有关的所有信息,只能供中国家
长和教育工作者参考。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要社会环境不变,中国的教育就
很难有什么突破性的改变。立足本国,借鉴美国教育中的积极因素,才是比较现实的做
法。让中国学校复制美国教育,只是个完全不可能的梦想。
(作者陈晚,美国绿卡,中国公民。生物学博士帽一顶,娃儿三个。)
--转自作者博客 |
|